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应用皮下负压引流器预防下消化道开腹手术切口愈合不良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20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普外科收治的113例下消化道开放手术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腹壁缝合时是否放置皮下引流器,分为皮下引流组(78例)和对照组(35例)。比较两组病人切口愈合情况,分析切口愈合不良与临床特征的关系以及开放手术切口愈合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 113例病人中,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为14.2%(16/113),其中皮下引流组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为5.1%(4/78),对照组为34.3%(12/3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提示,影响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未放置皮下引流器(OR=14.510,95%CI 3.411~61.735,P=0.001)、糖尿病(OR=7.064,95%CI 1.286~38.789,P=0.024)及吻合口漏/残端漏(OR=15.004,95%CI 1.876~119.996,P=0.011)。结论 下消化道开放手术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较高,应用皮下负压引流器能有效减少其发生,且操作方便、价格低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皮下负压引流预防肥胖患者化脓性性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的效果。方法 48例肥胖化脓性阑尾炎手术患者中27例(观察组)采用皮下负压引流,21例(对照组)未采用皮下负压引流,比较2组患者术后切口愈合时间、切口感染率。结果观察组切口愈合时间明显短于于对照组,切口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下负压引流可有效预防化脓性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  相似文献   

3.
负压封闭引流预防肝切除术后膈下感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6年 1月~ 1999年 10月间 ,我们在肝切除术后 ,用负压封闭引流的方法引流膈下 6 9例 ,较好地防止了膈下积液、感染的发生 ,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全组 6 9例 ,男性 52例 ,女性 17例 ,年龄 9~ 90岁。肝癌 2 0例 ,肝内胆管结石左肝叶切除 7例 ,外伤性肝破裂 、 型 [1] 4 2例。病灶或裂伤于右叶 4 8例 ,左叶 2 1例。2 材料和方法材料 :比利时 Polymedics n.v 公司生产的Vacuseal,外观形同泡沫 (下称泡沫 ) ,白色、无毒、无免疫活性、耐腐蚀、柔软而抗张力强。德国 B.Brown公司生产的硬质塑料瓶 (drainbag)和管 (redondrain) ,瓶透明 …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皮下全程持续负压引流方法进行腹部手术切口缝合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15年3月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肝胆外科行肝胆胰手术的136例病人的临床资料。按切口缝合方式不同将病人分为A、B两组,其中A组(72例)采用皮下持续负压引流法,B组(64例)采用早期挤压排液法。分析两组病人腹壁缝合时间、切口愈合情况、切口脂肪液化例数、切口裂开例数、切口愈合时间、病人满意度等指标。结果 A、B两组病人腹壁缝合时间、切口愈合时间、病人满意度分别为23(14~30)min、9(7~15)d、10(5~10)分和29(18~42)min、12(8~17)d、8(4~1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A、B两组病人切口液化例数、甲级愈合率分别为3例、94.44%和12例、81.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B组病人切口裂开数分别为0例和1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缝合脂肪层的皮下全程持续负压引流联合皮肤皮内缝合,不仅缩短手术时间,促进切口愈合;而且肌肤美观,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临床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6.
7.
目的 探讨应用负压封闭引流(VSD)辅助治疗腹部术后切口感染的效果.方法 2006年8月-2009年12月间,28例腹部术后发生切口感染、裂开的患者接受VSD治疗,清创后将Vacuseal材料覆盖在相应大小的创面表面或创腔内,接-50~-60 kPa的中心负压,7~9 d后二期缝合、植皮.与同期20例未使用负压封闭技术的20例腹部切口感染者进行对比.结果 28例患者中采用二期缝合后甲级愈合25例,中厚皮植皮关闭2例,1例吸毒、结肠脾曲损伤漏诊患者死于腹腔严重感染.与传统换药方法比较,在二期缝合、植皮的时间、换药次数、住院时间和总体治疗费用等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应用VSD能够清除切口创面的污染,充分引流和刺激创面肉芽组织快速良好生长,缩短治疗时间.对于严重腹部创伤术后发生切口并发症的患者具有简单安全、经济有效,并易于接受的优点.  相似文献   

8.
持续负压封闭引流在四肢感染伤口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持续负压封闭引流治疗感染创面的疗效。方法:使用Vacuseal(威克伤)材料和生物透性薄膜(美国3M)对9例感染严重的创伤部位行持续负压封闭引流。结果:5例病人持续负压引流5—7天后,创面经植皮或直接缝合愈合;4例每5-10天更换Vacuseal材料2-4次后,创面经植皮或转移皮辨后愈合。结论:持续负压封闭引流不仅具有引流通畅、不易堵塞管腔的优点,而且还能及时清除引流区渗出物和坏死组织,改善局部微循环和促进组织水肿消退,刺激肉芽组织生长,加速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小切口负压引流治疗颌面部间隙感染的疗效。方法将72例临床确诊的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切开引流和抗感染治疗,观察组给予小切口负压引流和抗感染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疗效。结果对照组痊愈23例,有效15例,观察组痊愈29例,有效9例,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后愈合时间短、皮肤瘢痕长度和宽度较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切口负压引流治疗颌面部间隙感染可缩短愈合时间,减小术后瘢痕形成,患者依从性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对心脏手术后胸骨正中切口感染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广州军区总医院70例心脏病(包括心瓣膜病、冠心病、先天性心脏病等)行心脏手术后发生胸骨正中切口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按对感染切口的处理方法不同,将70例切口感染(切口长度>5 cm)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封闭负压引流组:35例,使用封闭负压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技术治疗胸骨正中切口感染;对照组:35例,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处理感染切口。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切口感染持续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和治疗费用等。结果两组无死亡。封闭负压引流组大多数患者经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治疗后,感染切口渗出物明显减少,肉芽填充良好;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4.3%vs.60.0%,P<0.05)。封闭负压引流组患者切口感染持续时间[(12.9±3.4)d vs.(14.8±4.1)d;t=-2.094,P=0.040)],抗生素使用时间[(7.0±1.5)d vs.(8.3±1.9)d;t=-2.920,P=0.005)]均短于对照组,治疗费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封闭负压引流组术后随访15例(42.9%),随访时间3个月,伤口愈合良好;失访20例。结论采用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治疗胸骨正中切口感染,效果好、治疗时间短、治疗费用与常规治疗方法接近。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真空高负压引流瓶与双管负压引流在乳腺癌手术中的引流效果。方法将92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分为2组,各46例。I组应用真空高负压引流,II组应用双管负压引流。比较2种方法的引流效果。结果两组术后72 h引流量、皮下积液率及平均拔管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真空高负压引流预防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效果明显优于双管负压引流,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陶艳娥  郑祥存 《腹部外科》2012,25(6):348-349
目的 探讨皮下持续负压引流术对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或感染的治疗作用.方法 选取2001年7月至2011年9月行腹部手术的病人36例,随机分为传统方法组与负压引流组各18例,传统组按传统方法对液化或感染伤口进行部分拆线撑开,挤压切口下渗血、渗液填塞纱条引流换药,创面肉芽理想后二期缝合.负压引流组切口敞开清创放置负压引流管后缝合切口,连续3d无引流液且体温正常后拔管,术后常规时间拆线,均达到甲级愈合.结果 对照组切口完全愈合时间8~35 d,平均21 d;负压引流组切口愈合时间7~10d,平均8.2d;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腹部术后切口液化或感染采用敞开切口清创缝合并放置持续负压引流能早期达到切口愈合,简单、有效,值得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选取青岛市立医院普外科存在切口愈合障碍相关因素的胃肠道手术患者240例,随机分为Ⅰ、Ⅱ、Ⅲ、Ⅳ4组,Ⅰ组采用传统丝线逐层缝合切口;Ⅱ组采用可吸收线逐层缝合切口;Ⅲ组采用丝线结合负压吸引装置缝合切口;Ⅳ组采用可吸收线结合负压吸引装置缝合切口。4组在缝合各层次时脂肪层不缝,对切口愈合情况影响大的糖尿病及低蛋白血症者加用减张缝合法,对比4组切口愈合情况相关指标。Ⅳ组患者较其他患者切口感染率及切口脂肪液化率明显降低(P〈0.05),平均住院时间大大刚氏(P〈0.05),切口裂开率及线结排异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负压引流联合可吸收线缝合有利于胃肠外科存在切口愈合障碍相关因素患者的切口愈合。  相似文献   

15.
封闭持续负压引流治疗创伤性皮下积液疗效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封闭持续负压引流治疗创伤性皮下积液临床效果。方法 2005-03—2010-10共收治25例皮下积液患者,根据不同部位行封闭持续负压引流治疗。结果本组患者无感染,23例一次性治愈,2例再次引流后治愈,随访无复发。结论封闭持续负压引流治疗创伤性皮下积液具有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皮下引流持续冲洗负压吸引术在结直肠癌手术并肠造口患者行还纳术后预防切口感染的应用价值。 方法前瞻性选择2017年2月至2018年12月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肠造口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在肠造口还纳术中关闭切口时采用不同措施,每组50例,试验组采用皮下引流持续冲洗负压吸引装置,对照组采用传统关闭切口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资料以及术后切口感染率。 结果两组患者均采取开腹手术,无一例围手术期死亡。两组造口类型、初次造口时机、造口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为(7.0±5.7)d,术后切口感染率为2.0%(1/5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9.5±5.6)d、16.0%(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93,P=0.031;χ2=4.396,P=0.036)。 结论皮下引流持续冲洗负压吸引术能有效降低结直肠癌肠造口还纳术患者的切口感染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临床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治疗慢性外伤性皮下血肿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青岛市胶州中心医院烧伤整形科收治的慢性外伤性皮下血肿病例,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将皮下血肿切开清创, 清除腔隙内血凝块、渗液及坏死组织、假性滑膜, 对照组采用凡士林油纱填塞引流换药方案进行治疗, 试验组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换药方案进行治疗。对比观察2组皮下血肿腔隙闭合时间的差异。结果共纳入42例慢性外伤性皮下血肿患者, 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1例, 其中对照组男11例, 女10例, 年龄(46.2±12.4)岁;试验组男13例, 女8例, 年龄(44.3±10.6)岁。经不同方案治疗后, 42例患者的皮下血肿腔隙均闭合。试验组的皮下血肿腔隙闭合时间为(15.52±1.69)d, 明显短于对照组的(24.14±2.57)d, 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慢性外伤性皮下血肿经切开清创, 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换药治疗, 可主动充分引流腔隙内渗液及残存血凝块、坏死组织、假性滑膜, 促进新生肉芽组织生长, 更有利于皮下血肿腔隙闭合, 缩短临床治疗周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自制皮下引流管持续冲洗负压吸引预防腹部Ⅳ类切口感染的价值。 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在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和伽师县人民医院普外科行Ⅳ类切口开腹手术的22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患者关腹时放置自制皮下引流管,术后持续负压冲洗3 d后拔除;对照组采用传统不放置皮下引流管的关腹方法。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伤口恢复情况及围手术期临床资料。 结果试验组平均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治疗费用、总治疗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腹腔液细菌培养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7,P=0.992),试验组的切口愈合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χ2=8.208,P=0.017),切口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8.206,P=0.004)。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是否放置皮下引流管(P=0.008)、原发疾病部位(P=0.004)、术前降钙素原水平(P=0.008)、合并糖尿病(P=0.006)是术后伤口感染的危险因素。 结论Ⅳ类切口手术放置自制皮下引流管持续冲洗和负压吸引,能有效预防术后切口感染,减少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19.
段涛 《临床外科杂志》2009,17(4):279-280
腹部切口感染是普外科最常见的术后并发症之一,经过传统换药处理多能愈合,但往往切口愈合慢,延长住院时间,术后瘢痕形成大,影响美观.我们自2000年4月至2006年8月,对28例腹部切口感染患者,应用持续高负压引流治疗,并随机对照28例腹部切口感染患者,应用传统技术治疗,对比显示持续高负压引流具有愈合快,瘢痕小,住院时间短,操作简单,降低整体治疗费用优点.  相似文献   

20.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本科于2011年4月至2013年4月共收治复杂肝胆胰手术患者68例,男39例,女29例,年龄43~78岁,中位年龄60岁。其中胆总管结石复发20例,肝内胆管结石13例,肝外伤5例,肝癌14例,胆囊癌3例,胆管中段癌2例,胰头癌7例,胰体尾癌2例,坏死性胰腺炎2例,合并糖尿病15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