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1990年12月~2013年4月本院收治的25例重症多形红斑(SJS)和17例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EN)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SJS和TEN的致敏因素、发生规律、临床特征和治疗措施。药物是引起SJS和TEN的最主要病因。致敏药物以抗菌药物为主(52.38%),其次是抗癫痫药(28.57%)。黏膜损害和肝功能损害是最常见的并发症。 SJS和TEN均系统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SJS组8例和TEN组4例给予激素联合人免疫球蛋白治疗。系统应用糖皮质激素尤其是联合人免疫球蛋白治疗SJS和TEN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国产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致Stevens-Johnson综合征(SJS)、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EN)严重免疫相关皮肤不良反应的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自建库至2022年12月31日以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Springer、Elsevier等中外文数据库中关于国产PD-1抑制剂致SJS/TEN的相关病例报告,并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共涉及23例患者,其中TEN17例(73.91%),SJS5例(21.74%),SJS/TEN1例(4.35%)。发生TEN的中位时间为首次用药后28.5 d;发生SJS的中位时间为首次用药后90 d。23例患者中19例(82.61%)患者出现黏膜受累情况,23例患者前期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皮疹。23例患者均采用全身糖皮质激素治疗,14例(60.87%)患者联合使用免疫球蛋白,2例(8.70%)患者联合使用TNF-α抑制剂,1例患者联合使用环孢素(4.35%)。23例患者18例(78.26%)好转或痊愈,3例(13.04%)死亡,1例(4.35%)失明,1例(4.35%)转院治疗。结论:临床使用P...  相似文献   

3.
吴迪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22,42(21):2282-2287
目的: 探讨帕博利珠单抗致Stevens-Johnson综合征(SJS)、中毒性表皮坏死松懈症(TEN)严重皮肤反应的临床特点,旨在为临床合理使用帕博利珠单抗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PubMed、Web of Science 和Medline 等数据库,收集整理自数据库建库至2022年2月关于帕博利珠单抗致SJS/TEN的个案报道,分析该药致SJS/TEN的临床特点。结果: 共收集25例病例,其中帕博利珠单抗致SJS病例13例,TEN7例,SJS/TEN重叠征5例。3种类型SJS/TEN反应中TEN发生最早,中位发生时间为16(3,39)d;其次为SJS/TEN重叠征,发生时间为30(22.5,115)d;SJS反应最晚为55(7,106.5)d。25例中有22例(88.0%)伴随着黏膜受累,17例(68.0%)在黏膜受累或皮肤脱落之前出现前驱性皮疹。25例患者24例(96.0%)接受了全身性糖皮质激素治疗,9例(36.0%)接受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4例(16.0%)接受免疫抑制剂。最终,25例患者中17例(68.0%)好转或痊愈,5例(20.0%)死亡,3例(12.0%)预后未知。结论: 帕博利珠单抗可诱发SJS/TEN,应注意黏膜损伤,异常皮疹等可能为SJS/TEN发生信号,除了全身性糖皮质激素治疗以外,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和环孢素治疗证实是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Stevens-Johnson综合症(SJS)和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EN)的消化系统表现.方法:回顾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皮肤科2001年1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106例SJS/TEN患者的临床资料(SJS 99例,TEN 7例),按SCORTEN评分0~2分分为A组、3~4分为B组,比较消化系受累有无差异.结果:伴消化道出血10例(9.4%),肝损伤57例(53.8%),急性胰腺炎3例(2.8%).按SCORTEN评分分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死亡共5例(4.7%),TEN组与SJS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28.6%vs 3.0%,P<0.01).结论:SJS/TEN患者中消化道出血、肝损伤及急性胰腺炎均有一定比例的发生率,其中尤以肝损伤常见.SJS/TEN有较严重的并发症及一定的死亡率,值得警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亚洲人群人类白细胞抗原(HLA)-B*1502等位基因对卡马西平引起Stevens-Johnson综合征和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Stevens-Johnson syndrome/toxic epidermal necrolysis,SJS/TEN)的影响.方法 检索Pubmed 、Embase、中国期刊网、万方和维普等数据库,按照纳入标准纳入有关HLA-B*1502等位基因与卡马西平引起SJS/TEN的病例对照研究,应用Review Manager 4.2和Stata 10.0进行荟萃分析.结果 共纳入10篇文献(10个病例对照研究),共计卡马西平引起的SJS/TEN患者208例,对照者829例.荟萃分析显示合并RR(95% CI)为10.95(8.30 ~ 14.45)(Z = 16.93,P < 0.000 01).结论 HLA-B*1502等位基因与卡马西平引起SJS/TEN存在明显关联.  相似文献   

6.
摘 要 目的:分析奈韦拉平致Stevens Johnson综合征(SJS)和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EN)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以“奈韦拉平”、“不良反应”、“史蒂文斯 约翰逊综合征”、“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为中文关键词,以“nevirapine”、“drug adverse reaction”、“stevens johnson syndrome (SJS)”、“toxic epidermal necrolysis (TEN)”为英文主题词,分别检索国内外主要文献数据库,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提取患者性别、年龄、原患疾病、药物过敏史、给药剂量、临床表现、出现时间等内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筛选出病例报道文献17篇,有效病例21例。奈韦拉平引起的SJS/TEN多发生在50岁以下人群中,以男性居多,住院天数12 d至3个月不等,有3例患者出现了死亡、1例失明。结论:在临床应用中,应重视奈韦拉平引起的SJS和TEN不良反应,注重对患者的用药教育,以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确保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重症多形红斑/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SJS/TEN)患者血清中瘦素、可溶性瘦素受体、脂联素测定的临床意义及其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 自2019年1—12月共收集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皮肤科、内分泌科门诊及住院患者120例,按前瞻性队列研究分为四组,正常组57例、2型糖尿病(T2DM)组46例、SJS/TEN伴发类固醇糖尿病患者(SDM)组8例、SJS/TEN组9例,观察并记录四组人群的基本资料,计算相应的体重指数(BMI)并比较组间差异;比较四组人群的胰岛素抵抗指数,并分析其差异性;测定四组人群的血清瘦素、瘦素受体和脂联素水平,并分析其相关性;分析SJS/TEN伴发SDM患者血清瘦素、瘦素受体和脂联素水平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结果 SJS/TEN伴发SDM组BMI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SJS/TEN伴发SDM组和T2DM组的胰岛素抵抗指数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 0.01),与T2DM组比较,SJS/TEN伴发SDM组和SJS/TEN组患者的胰岛素抵抗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SJS/TEN伴发SDM组患者和SJS/TEN组患者的血清中瘦素水平与T2DM组及正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瘦素受体水平均明显低于正常组和T2DM组(P 0.01),SJS/TEN组患者的脂联素水平低于T2DM组(P 0.05),但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胰岛素抵抗指数与SJS/TEN伴发SDM组患者的瘦素、瘦素受体和脂联素水平均呈明显负相关。结论 证实SJS/TEN与代谢性疾病具有相关性,胰岛素抵抗可能是SJS/TEN伴发代谢性疾病的病理生理基础,并且这些细胞因子可能与SJS/TEN伴发代谢性疾病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国的类风湿关节炎(RA)和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罹患肿瘤坏死因子(TNF)拮抗剂相关性结核的特点。方法①病例报告;②国内TNF-α拮抗剂相关性结核病例汇集复习;③国外文献复习。结果①患者为男性,25岁,诊断AS 8年,用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益赛普,ETA)25 mg/次,每周2次,共4周;英夫利西单抗(INF)每次200 mg,17个月后诊断双肺广泛粟粒性肺结核。②迄今为止国内共报告TNF-α拮抗剂相关性结核9例,6例为RA,3例为AS。1例未做用药前结核筛查,1例纯蛋白衍生物(PPD)试验/胸部X线筛查分别为强阳性/右肺陈旧钙化灶,其他7例PPD试验/胸部X线筛查均阴性;INF 3例,使用时间6~14周,阿达木单抗(ADA)3例,使用时间为24周,ETA 2例,使用时间6~20周,ETA/INF先后使用1例,使用时间为4周;8例患者结核的发生为使用TNFα-拮抗剂6个月内出现,仅本案患者在停药17个月时发现结核。2例为肺结核,7例为肺外结核,肺外结核中的3例为确诊和/或治疗接受了手术。③瑞典、法国和英国发表了TNFα-拮抗剂引发结核的人群追踪随访研究结果。结果显示使用INF和ADA类TNF-α拮抗剂者并发结核要高于使用ETA者。结论在中国的RA和AS患者中,3种TNF-α拮抗剂(ETA,INF,ADA)均有导致结核发生的报道。多数在用药后6个月内发生,以肺外结核占多数,部分病例因为确诊和/或治疗结核需要住院手术。  相似文献   

9.
《中国药房》2017,(5):620-625
目的:探讨奥卡西平致Stevens-Johnson综合征(SJS)和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EN)的临床特点及其基因多态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维普、PubMed、EMBase、SpringerLink等数据库,对有关奥卡西平引起严重皮肤不良反应的个案报道文献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收集文献12篇,获取奥卡西平引发SJS/TEN的病例报道13例。奥卡西平的严重皮肤不良反应发生于男性多于女性,不良反应大多发生在用药后1~14 d,经过糖皮质激素、抗过敏药物等治疗均能痊愈,没有致死性病例报道。8例患者进行了基因型检测,其中6例患者为HLA-B*1502阳性,2例为HLA-B*1518/B*4001(HLA-B*1502的变异)。结论:应当严密监测奥卡西平的不良反应,注意患者用药教育与随访,必要情况下通过检测HLA-B*1502基因可指导临床合理使用奥卡西平,优化临床用药方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头孢菌素类药物致史蒂文斯-约翰逊综合征(SJS)和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EN)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其临床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Web of Science、PubMed、中国知网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关于头孢菌素类药物致SJS/TEN的文献报道并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文献25篇,26例不良反应,其中,男性15例(57.69%),女性11例(42.31%);年龄最小5岁,最大85岁,中位年龄61.5岁;SJS 9例(34.62%),TEN 17例(65.38%);发生时间集中在用药后3 d内的13例(50.01%);临床表现以皮肤伴有或不伴渗出多型红斑、斑丘疹为主的皮疹伴发热、口腔、生殖器和或眼黏膜破溃,随着病程进展进而出现皮肤水疱破裂及脱落,常伴有继发性感染及多脏器损害,以肝肾损害较常见。结论: 临床应用头孢菌素类药物存在SJS/TEN的风险,医务人员应了解其发病特点及早期鉴别SJS/TEN症状,一旦发生应根据患者严重程度尽早给予对症治疗,降低SJS/TEN的病死率,加强后期随访及患者用药教育。  相似文献   

11.
别嘌呤醇是次黄嘌呤的同分异构体,在体内可抑制黄嘌呤氧化酶而抑制体内尿酸合成,是目前临床广泛使用的唯一一个抑制尿酸合成的抗痛风药,其可诱发Stevens-Johnson综合征和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SJS/TEN虽较为少见,却是危及生命的严重皮肤不良反应。因此对于SJS/TEN发病机制的认识,可以有效预防SJS/TEN的发生,而正确治疗措施的采取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病死率。本文就SJS/TEN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为临床诊治丙戊酸钠所致重症药疹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脑出血术后患者使用丙戊酸钠引起Stevens-Johnson综合征/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SJS/TEN)的治疗过程,并采用诺氏评估量表进行关联性评价。结果 丙戊酸钠与SJS/TEN的关联性为“很可能”(诺氏评估量表评分为6分)。经停药、补液、血浆置换、糖皮质激素冲击和序贯治疗及抗感染等治疗后,患者全身皮疹好转。结论 临床使用丙戊酸钠时应警惕重症药疹的发生。使用前应仔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及过敏史,一旦怀疑为药疹,应立即停用可疑药物,并根据药疹的严重程度制订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3.
1例患者静脉滴注血栓通和哌拉西林1周后出现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EN),停药并给予甲泼尼龙、夫西地酸、丙种球蛋白及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肠外营养等治疗,3周后皮损基本痊愈。本文通过对该病例资料进行分析,对血栓通和哌拉西林的不良反应及TEN的发病机制进行文献复习,提示临床使用这两种药物时,需要密切观察患者体温及皮肤等情况,一旦发生TEN,应立即停药,及时处理,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4.
陈洁连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1):322-323
目的探讨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EN)有效护理方法,缩短病情,减轻痛苦。方法对我院皮肤性病科2008年1月至2010年11月收治的l3例TEN患者,从皮肤、口腔、眼鼻、会阴等部位以及各重要系统并发症的观察护理及营养支持,感染控制,心理支持等方面进行总结。结果 l3例患者中均好转或痊愈出院。结论细致到位的观察和护理在TEN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能有效的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动态观察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的变化及血浆肿瘤坏死因子与梗塞灶面积、部位的关系。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ILAS)法测定了68例脑梗塞患者及46例正常对照组TNF-α含量。结果急性脑梗塞患者TNF-α含量显著高于正常组。病后3天TNF-α含量最高,恢复期TNF-α含量显著下降,但仍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且TNF-α含量与梗塞灶面积和部位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TNF-α是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系统中的关键介质。TNF-α参与了脑梗塞患者炎症/免疫反应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检测45例观察组和45例对照组血清TNF-α、IL-6术平;同时检测观察组治疗前后血清TNF-α、IL-6水平.结果 观察组血清TNF-α[ (13.11±1.93) ng/L]、IL-6[(0.34±0.32) ng/L]水平与对照组[分别为(2.23±1.22) ng/L、(0.04±0.01) 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367、3.582,均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NF-α、IL-6水平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351、3.826,均P<0.05).结论 TNF-α、IL-6与脑出血患者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外周血TNF-α、IL-6可作为病情变化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7.
陈霞  谭兵 《中国药房》2014,(4):360-362
目的:探讨卡马西平致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EN)的临床特征、相关因素及防治对策。方法:对1例卡马西平致TEN进行报道,并结合检索到的相关文献进行文献分析。结果:该例老年女性患者因"带状疱疹后遗症"服用卡马西平,在疼痛症状无好转的情况下自行加量,因此导致TEN,治疗27 d后痊愈出院。检索到的54例相关病例分析结果表明,卡马西平所致TEN有一定潜伏期,多出现在服药后2~14 d;其临床主要表现为由轻到重的皮损,多以颜面部首发并在1~2 d内迅速发展至全身,融合成片并形成大疱;该不良反应死亡率为9.3%,痊愈率74.1%;该不良反应与患者的过敏史及用药依从性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临床应重视和警惕卡马西平所致的TEN,临床药师应加强对服用卡马西平患者的用药教育。  相似文献   

18.
曾赤佳  孟霞  胡河 《中国基层医药》2004,11(12):1461-1462
目的测定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血清淀粉样β蛋白(β-AP)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变化,比较不同药物治疗AD的临床效果。方法用放免法测定45例AD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组的β-AP和TNF-α含量。结果AD组β-AP和TNF-α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者含量均低于治疗前(P<0.05~0.01);脑活素组β-AP和TNF-α的含量变化与脑复康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轻度痴呆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躯体并发症发生率与中度、重度痴呆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0.01)。结论AD患者治疗前后测定β-AP和TNF-α含量变化,对病情的预测和疗效的评定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宁欣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2):1771-1772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方法:选择OSAS患者58例,健康对照者30例,应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血清TNF-α水平,分析患者血清TNF-α水平与病情的关系。结果:OSAS患者血清TNF-α水平(291.1±146.2)pmol/L高于对照组(196.0±86.5)pmol/L。结论:OSAS患者血清TNF-α水平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携带乙肝病毒的风湿病患者注射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拮抗剂的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曾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TNF-α拮抗剂治疗的携带乙肝病毒的风湿病患者,分析治疗期间的临床资料、HBV-DNA水平和肝酶学变化情况.结果 13例患者中,2例失访,11例在治疗后复查肝功能未见升高.6例用药前后HBV-DNA水平均正常;3例用药期间配合核苷类药物抗病毒,治疗后复查HBV-DNA无升高;1例未抗病毒,用药后复查HBV-DNA反而较用药前下降;1例用药后复查HBV-DNA水平较前升高.结论 携带乙肝病毒的风湿病患者应用TNF-α拮抗剂时,需密切监测肝功能和HBV-DNA水平,配合抗病毒治疗安全有效,但更加增加患者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