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病毒核酸阳性持续时间及其影响因素,为了解重型COVID-19患者的病毒清除状态及临床治疗和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0年2月10日至3月28日在湖北武汉同济医院中法院区住院治疗的41例重型COVID-19患者的临床资料,采集患者口咽部分泌物的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及其临床信息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患者从发病到病毒核酸转阴时间定义为病毒核酸阳性持续时间。使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探讨影响重型COVID-19患者病毒核酸阳性持续时间的因素。结果 41例重型COVID-19患者中男20例(48.8%)、女21例(51.2%),中位年龄为68.0(58.5,74.0)岁,平均病毒核酸阳性持续时间为(28.98±11.71)d。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提示糖尿病、淋巴细胞绝对值及较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激素总量≥300 mg)的使用与病毒核酸阳性持续时间有关(P均<0.05),而较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激素总量<300 mg)的使用与病毒核酸阳性持续时间无关(P>0.05)。结论 重型COVID-19患者病毒核酸持续时间较长;糖尿病、淋巴细胞绝对值降低及较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激素总量≥300 mg)的使用是病毒核酸阳性持续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2019年末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致使全人类陷入恐慌,国内快速响应及积极防治使损失降到最小,但在防控及治疗过程中也发现了更多无症状感染者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核酸检测出现反复阳性的情况.该文对收治的一例境外输入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病毒核酸反复阳性超30天的案例进行报告,为后续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SARS-CoV-2核酸阳性持续时间对临床转归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武汉大学人民医院2020年3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128例COVID-19患者,均采取对症治疗。根据患者临床转归分为治愈组(88例)和死亡组(40例),比较两组性别、年龄、发病至首诊时间、临床表现、既往史、胸部CT表现、呼吸支持方式、血气指标、入院后实验室首次检测结果、核酸阳性持续时间。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患者临床转归的影响因素,绘制各指标预测COVID-19患者临床转归的ROC曲线。结果:治愈组和死亡组年龄、动脉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尿素氮、血钾、D-二聚体、乳酸、血清IL-10、TNF-α及核酸阳性持续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动脉血氧分压(OR=0.602,95%CI:0.411~0.882)、淋巴细胞计数(OR=0.710,95%CI:0.534~0.944)、血钾(OR=2.166,95%CI:1.223~3.836)、乳酸(OR...  相似文献   

4.
目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正在我国及世界其他国家流行,患者感染病毒后的临床症状不一,甚至呈现为无症状感染状态,这给整个疫情的防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核酸检测作为COVID-19诊断的主要手段,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备受关注。本文报告一例无明显消化道症状,但粪便及肛拭子核酸检测持续阳性的COVID-19病例。患者为武汉某大学在校学生,在校期间即出现呼吸道症状,后放假回家,因病情加重而就诊入院,根据病情发展和诊疗需要,该患者进行了多次核酸检测,在症状明显好转,咽拭子核酸检测转阴后,其痰液、肛拭子及粪便样本的核酸检测仍持续阳性,由此,讨论多部位样本核酸检测对COVID-19诊疗的临床意义,并探讨疫情防控策略。  相似文献   

5.
6.
为明确本次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在中医范畴的病名、病机、发病特点,规范治疗原则,本文通过临床治疗和观察,结合历代文献资料,对本病的病名、病位、病机进行了鉴别、梳理,认为本病的中医病名应当为“湿毒疫”,易陷入膜原而成重症,病机为邪气闭阻三焦,湿浊郁而成毒,病程较长,容易缠绵反复。病位多在太阴肺脾,后易累及多脏。  相似文献   

7.
8.
9.
目的初步探讨广州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出院病例核酸再次阳性(简称复阳人员)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确诊病例临床治愈出院后在医学隔离观察期核酸检测再次阳性病例,共计20例,包括一般资料(性别、年龄、基础疾病等)、临床分型、既往用药情况、实验室检查结果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纳入标准: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治愈出院后由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集中随访取样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观察复阳人员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和抗病毒治疗方面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结果复阳人员其中男10例(50%),女10例(50%),年龄12~77岁,中位年龄44岁。复阳组在出院前和再次入院后白细胞和淋巴细胞均在正常范围内波动,少数患者出院时D-二聚体稍高于正常值,二次入院后均恢复正常水平,氧合指数均在正常范围内,复阳组二次住院时间缩短一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症状仅1例存在轻度咳嗽无痰,所有复阳人员均无二次发热及气促等呼吸道感染症状。所有复阳人员复查胸部CT,与出院时比较,其中12例(60%)肺部炎症继续吸收,6例(30%)肺部已无炎症表现,2例(10%)肺部炎症较出院时无变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核酸转阴时间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20年1月21日—5月13日在天津市海河医院治疗的190例COVID-19患者的流行病学与临床资料。对确诊患者的核酸转阴情况、可能影响核酸转阴的相关因素行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结果治疗期间核酸转阴患者187例,3例死亡。患者核酸转阴的时间为(17.03±8.33) d,转阴时间范围为3~51 d。70.6%(132/187)的患者核酸转阴时间≤21 d。低白蛋白血症、临床分型为重型、合并感染、就诊时有症状、接受激素或胸腺肽治疗、热程>4 d、就诊延误时间>5 d、乳酸脱氢酶(LDH)或CRP水平升高为患者治疗期间影响核酸转阴时间的风险因素(P值均<0.05)。低白蛋白血症、就诊时有症状、热程>4 d是患者治疗期间核酸转阴时间延长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均<0.05)。结论就诊时患者有症状、热程>4 d、低白蛋白血症与COVID-19患者核酸转阴时间延长显著相关。对于该类患者,应严密观察,适当延长隔离时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比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治疗后的咽拭子和痰标本核酸检测结果,探讨痰标本核酸结果作为筛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及判断疗效依据的可能性.方法:收集33例患者的咽拭子和痰标本病毒核酸检测结果.结果:痰标本核酸阳性率明显高于咽拭子,33.3%患者咽拭子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阴性而痰标本核酸阳性.结论:以咽拭子标本病毒核酸阴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25例达出院标准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复检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核酸阳性(简称复阳)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4月在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东风医院收治的25例复阳患者不同时间点临床资料。结果:淋巴细胞(LYM)在各时期均有明显差异(均P<0.05);与确诊时比,复阳和出院时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明显降低(均P<0.05),复阳时Ct值、白细胞(WBC)明显升高(均为P<0.05),中性粒细胞比值、淋巴细胞比值、降钙素原在各时间点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影像学显示复阳时患者肺部病灶较出院时进一步吸收或无明显差异。结论:复阳患者以LMY和WBC进行性升高,hs-CRP进行性下降为特点。各指标均较前趋好,推测复阳可能对患者无致病作用,但其传染性还待深究,管理部门需加强对COVID-19出院患者的随访和管理。  相似文献   

13.
宋旭辉  郭琴  林胜  刁雪  付英  王华国 《中国热带医学》2020,20(11):1120-1122
目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在全球蔓延,形势严峻,并对全球公共卫生事业构成巨大挑战,快速准确的诊断COVID-19对疫情的防控有重要意义。本文报道1例COVID-19患者的调查和确诊过程,以对COVID-19确诊和疫情防控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患者为赴渝务工于2020年1月23日返乡人员,在渝期间,其同工地的一同事确诊为COVID-19,之后该工地接连有另外8位同事被确诊。患者返乡后2月2日被当地疫情防控单位采取医学隔离。患者于隔离后不久出现咳嗽,阵发性,干咳为主,偶可咳出黄色痰液等COVID-19相关临床症状,遂被当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定点医疗单位收治,后经市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治专家组远程视频会诊转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资阳医院。患者先后经历9次核酸检测,在前8次核酸检测均为阴性的情况下,于第9次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2月21日最终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相似文献   

14.
体温正常3d以上、呼吸道症状明显好转、肺部影像学改善及连续两次呼吸道标本核酸检测阴性是新冠肺炎患者的出院标准,部分患者虽满足前3个条件,但因核酸检测持续阳性或转阴后复阳而无法出院,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舒兰教授在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指导期间运用中医辨证"专人专药"论治处方,对新冠肺炎核酸持续阳性或复阳患者有明确疗效,此类...  相似文献   

15.
鉴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位在肺,属于疫病",其中医名可为"肺疫"。新冠肺疫的病因,外因之主因是感染病毒(异气),内因是患者身体系统,同时合并兼夹感受"六淫"邪气(常气)。只有疫毒本身是普遍的,寒暑燥湿风火不具有普遍性,是因时、因地、因人而变的。常见病机是邪毒犯肺,挟热下利,肺失宣降,水停生湿。总体治则是扶正祛邪、平衡阴阳、标本兼治、三因制宜。此外,本文还提出病毒有无寒热属性的问题,供医学界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6.
17.
张怀亮 《中医学报》2021,36(4):679-682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病名应为湿毒疫,病因为运气—气候因素、地域人文因素综合作用,病位主要在太阴肺、脾,病之初期、中期、极期、后期,虚实寒热不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基本传变规律为:疫疠之气兼秽湿浊毒,或夹风夹寒,侵犯肺系;或首入中焦,或由中阳亏虚,传至中焦;心阳不足时,反侮于心;时流下焦(肝肾),终致湿毒弥漫三焦,湿阻气滞而变生诸证。当分期论治,注重清解湿毒,宣畅少阳三焦,重视补气药应用,三因制宜。  相似文献   

18.
<正>2019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是2019年人类发现的一种新型疾病[1],引起COVID-19的病毒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evere acuter 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目前人类对SARS-CoV-2的生物特性还未完全了解,包括针对此病毒的疫苗、特效药和COVID-19的病程最长时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病毒清除时间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20年2月1日-3月20日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康复出院的63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按病毒清除时间30 d为界,将患者分为病毒清除时间≤30 d(n=41),病毒清除时间>30 d(n=22)两组.采用单因素分析比...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患病年龄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临床特征和核酸转阴时间的影响。方法 收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按青年人(18~44岁)和中老年人(≥45岁)分为两组,比较两组临床特征,分析患病年龄对病毒核酸转阴时间的影响。结果 共纳入32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患者,青年组患者19例,中老年组患者13例。青年组患者年龄36(31,40.5)岁,中老年组患者年龄55(49,59)岁。两组病例主要临床症状为干咳、发热和咳痰,其中青年组干咳和发热多于中老年组。两组入院淋巴细胞绝对值和CD4+T淋巴细胞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D8+T淋巴细胞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型冠状病毒核酸转阴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性别、基础疾病、病情严重程度和入院淋巴细胞绝对值对新型冠状病毒核酸转阴时间无显著影响。结论 患病年龄未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临床特征和病毒核酸转阴时间产生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