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某一6 MV加速器治疗室为研究对象,采用NCRP No.151、IAEA No.47方法,估算该治疗室改造成10MV加速器治疗室时的辐射剂量水平,结合有关标准进行分析和评价。在保持原有6 MV加速器治疗室主体屏蔽的基础上,按照10 MV加速器的防护性能和设置要求初步拟订了治疗室的局部屏蔽改造方案。此改造方案下,估算出10 MV加速器1 m处的输出量率为400 cGy/min时,该治疗室室顶和水平方向主束墙外最高剂量率分别为1.53μSv/h和1.17μSv/h,室顶和水平方向次束墙外最高剂量率分别为0.17μSv/h和0.37μSv/h;治疗室入口屏蔽前由主射线束和泄漏辐射的散射辐射所产生的剂量率为53.8μSv/h,6 mm Pb当量的防护门屏蔽后门外剂量率为5.38μSv/h,防护门外按2.5μSv/h的剂量率目标控制时防护门的屏蔽设计厚度须满足8 mm Pb当量。该加速器治疗室屏蔽改造设计方案是可行的,在施工中必须注意屏蔽设计的细节,保证治疗室改造的辐射防护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某18MeV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治疗室中子剂量率进行监测,了解高能射线出束时治疗室内外中子辐射水平,为中子辐射防护提供依据。方法参照标准GBZ126-2011,利用FH40G-FHT752型中子剂量仪对治疗室内外因高能X射线光核反应产生的中子剂量率进行监测。结果治疗室外中子泄露辐射方面,机房四周屏蔽体、电缆孔和操作位等处测量结果为0.05~0.08μSvh~(-1),机房门在未做中子防护时,15MV X射线和9~18 MeV电子射线出束时机房门外中子辐射剂量率为0.40~2.7μSvh~(-1);治疗室内,M区和患者测试平面区的中子剂量率测量,距机头由近及远时,辐射剂量率先增高,后降低,距机头0~200 cm范围内,周围剂量当量率为3.67~18.8μSvh~(-1);以加速器加速轨道为轴,1 m处360°范围内中子剂量率为20.4~23.4μSvh~(-1)。结论医用加速器高能射线出束时,治疗室内M区和患者测试平面区的中子辐射水平及机房门的中子辐射防护问题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 受委托对某企业X射线探伤室进行放射防护检测并指导其防护改造。方法 依据相应的国家标准及规范。结果 探伤室四周贴近墙体及防护门处辐射水平较低,但距探伤机较远的操作位辐射水平反而很高,最高达6.4μSv/h,改造后其辐射水平明显降低。结论 针对探伤室辐射防护时应考虑反射线的影响,顶部防护不应成为盲点。  相似文献   

4.
通过资料收集、调查分析等方法,对某锅炉公司射线探伤场所开展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现状评价。该公司探伤室屏蔽体外周围剂量当量率最近一次检测结果最大值<0.09μSv/h, γ探伤机源容器外表面5 cm及100 cm处周围剂量当量率的检测结果分别为159.00和31.85μSv/h,均符合《工业γ射线探伤放射防护标准》(GBZ 132—2008)、《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防护要求》(GBZ 117—2015)标准。该公司采取的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设施、管理措施及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符合相应法规、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目的减少工业射线探伤室在评审时的意见分歧。方法对工业射线探伤室迷宫小门和储源间小门的屏蔽计算方法和计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对9 MeV以下加速器探伤室,当采取"Z"型迷宫时,通常采取4 mm铅板小门已经满足要求;γ射线探伤机表面辐射对探伤人员的辐射总量指标贡献量很少,不需过度防护。结论探伤室迷宫小门的厚度需要经过计算确定;探伤室防护计算书应对储源间的设计限值给予说明。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10 MeV工业辐照电子加速器辐射防护计算方法。方法 通过查图法和MCNP5计算了10 MeV工业辐照电子加速器轰击铁靶时90°方向、180°方向的X射线发射率和90°方向、180°方向上不同混凝土屏蔽厚度处的辐射剂量率。结果 计算得到的0°方向和90°方向X射线发射率比较吻合。结论 90°方向、180°方向辐射防护计算时,理论模式比MCNP5偏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根据辐射防护基本原则及相关法规标准,对某医院10MV医用电子加速器机房屏蔽设计进行核实和计算,并验证放射防护效果,以实现放射防护最优化。方法 采用GBZ/T 201.2-2011中的计算方法对某医院放疗中心10MV加速器机房屏蔽设计进行核实与计算,利用防护检测设备对其工作场所辐射水平进行防护效果验证检测,并对比分析计算结果与验证检测结果。结果 主屏蔽墙和室顶主屏蔽计算结果(分别为1.52 μSv/h、2.93 μSv/h)与防护效果验证检测结果(最大分别为1.25 μSv/h、2.8 μSv/h)接近,其余副屏蔽墙(顶)计算结果(最大为1.19 μSv/h)大于防护效果验证检测结果(最大0.23 μSv/h);防护门外计算结果(0.33 μSv/h)略小于检测结果(最大为0.60μSv/h)。结论 医用电子加速器屏蔽计算结果与防护效果验证检测结果基本相符,建设单位应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设计,保证施工质量,并加强放射防护效果验证,确保放射工作人员和相关公众的健康与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掌握移动式加速器(简称加速器)术中放射治疗时在手术室及其外围产生的辐射水平,制订手术室可行的屏蔽设计方案,加强术中放射治疗的防护管理。方法以某医院设置的1台Mobetron移动式加速器和术中放射治疗场所为研究对象,采用12MeV电子束、输出量率1000cGy/min进行模拟术中放射治疗,分别使用LiF(Mg,Cu,P)热释光剂量计(TLD)和6150-AD型环境剂量率仪对术中放射治疗手术室内及其外围的辐射水平进行测量。结果 (1)术中放射治疗手术室内的辐射场剂量水平及其分布:Z=75cm平面(治疗床平面)内,加速器前方100cm处的剂量率为40.8~62.8mGy/h,后方100cm处的剂量率为0.13~11.2mGy/h;加速器前方和侧向300cm处的剂量率为2.05~6.35mGy/h。(2)术中放射治疗辐射安全设置状况及手术室外围的辐射水平:术中放射治疗手术室及其准备间设为控制区,防护门均与出束联锁;照射时东墙外走廊(中间隔有准备间)最高剂量率为9.0μGy/h,北墙外控制室内最高剂量率为19.5μGy/h,西墙外清洁走廊和南墙外、楼下场所最高剂量率分别为24.2、14.5和23.0μGy/h。结论加速器在手术室内产生的辐射主要为轫致辐射的杂散辐射,但应相对固定术中放射治疗场所并结合实测辐射值制订并优化场所的屏蔽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9.
目的 按国家标准对广东省11台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机房屏蔽防护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对加速器机房控制室操作处和机房外30 cm处环境X-γ辐射剂量率进行监测,并与机房辐射剂量率设计值进行比较。结果 各加速器机房监测符合国家辐射防护要求。结论 定期对加速器机房进行屏蔽防护监测,是确保辐射安全的简单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术中放射治疗手术室周围环境辐射防护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使用Mobetron移动式术中放疗加速器手术室周围环境辐射剂量。方法:依据《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和《医用电子加速器卫生防护标准》,利用Radiagem 2000探测器、SG-2R辐射检测仪,对Mobetron可移动式术中放疗加速器手术室周边辐射环境进行测量。结果:在工作负荷为每周5例,每例照射20 Gy,照射能量12 MeV的条件下,手术室周边最大漏射区域漏射剂量率为27.7μSv/h,年漏射剂量为221.6μSv。结论:在目前工作负荷下,工作人员及公众所受到的辐射剂量远低于安全剂量限值。  相似文献   

11.
移动式加速器术中放射治疗的辐射防护与安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估移动式加速器术中放射治疗(IORT)的辐射防护与安全状况,为IORT临床应用中的辐射安全提供指导.方法 以某医院拟用的1台MOBETRON移动式加速器及其场所为研究目标,确定IORT的工作负荷及场所外围人员的年剂量管理目标值,估算极端情况下IORT室外围的辐射水平和人员所受的剂量,核算IORT治疗场所的辐射屏蔽.结果 该IORT治疗室在仅采用相当于普通X射线诊断装置的屏蔽条件下,治疗室外与靶不同距离关注位置的剂量率为:东墙外35~78 μSv/h;南墙外89 μSv/h,西墙外70 ~ 84 μSv/h,北墙外75~106 μSv/h; IORT室楼下普通治疗室64 μSv/h,室顶外围空间为45μSv/h.估算出年累积出束5h时场所外围职业人员的年剂量最高为0.53 mSv,公众所受年剂量低于0.1 mSv,均满足剂量管理目标值的要求.加速器IORT设备及场所设置有相应的安全联锁、防护设施与管理措施,可有效制约设备运行照射时人员误入和误留IORT室的风险.结论 在普通手术室中施行移动式加速器IORT时,在工作负荷极小的条件下采取针对低能辐射的屏蔽防护可达到剂量管理目标要求,但应相对固定IORT场所,并根据工作负荷和剂量率控制要求对治疗室增设相应的屏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确定该企业新建X射线探伤室运行过程中存在的放射性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其危害程度及其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根据监测结果评价辐射防护效果,做出客观真实的评价结论,同时,提出合理、可行的补充对策和建议。方法 采用现场调查法和检测检验法,对探伤室工作场所放射性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及其防护效果进行评定。结果 探伤间墙壁外剂量率满足剂量限值要求;人员门外剂量率与同侧墙外相当,但门左侧缝隙处剂量相对较高,存在泄露辐射;工件门外剂量率较同侧墙外偏高,且门下侧缝隙处剂量率达3.49 μSv/h,存在较大泄露辐射。结论 企业配备了放射卫生兼职管理人员,制定了管理制度,按规定进行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检查和个人剂量监测,在确保防护设施及制度切实落实并采纳本论文建议的情况下,能够有效预防和控制职业性放射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张乙眉 《中国辐射卫生》2005,14(2):133-133,135
目的 对某企业的一台直线加速器探伤室的防护性能进行辐射安全性评价,并对探伤室的辐射安全设施进行检查。方法 依据国家相关的放射卫生防护标准与方法进行探伤室的安全性评价。结果 4MeV直线加速器探伤室的屏蔽防护和安全设施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结论 该探伤室运行时,有关放射工作人员和周围公众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测量医用回旋加速器工作场所的辐射水平,验证是否达到预评价时的管理目标值,进而保护职业人员和公众的健康。方法依据国家有关法规和标准,结合建设单位提交的关于回旋加速器的资料,进行现场调查;正电子核素产量达到标称最大产额时,使用γ剂量率仪和中子周围剂量当量率仪在加速器机房屏蔽体外30 cm处进行测量,然后综合分析评价。结果机房周围辐射水平符合GB 18871-2002的要求;工作场所的周围剂量当量率在0.14~0.33μSv/h,机房屏蔽满足放射防护要求。结论该项目可以有效地控制导致放射性职业病的危害因素。辐射防护设施也达到了竣工验收要求,可以投入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放射治疗模拟机房物理条件与设备剂量学参数的相互关系,设计并确定合理的机房屏蔽改造方案.方法:以某单位拟投入运行的1台放射治疗模拟机及其拟改造机房为研究对象,在设备调试性出束时使用451P高压电离室巡测仪和SG-102型X-γ环境剂量率仪测量机房外围关注点的辐射水平,并据此进行机房墙体的屏蔽改造方案设计.结果:该模拟机在125kV、1.8mA的最高透视条件下,东、西主束墙外周围剂量当量率最高分别为14 μ Sv/h和4μSv/h,机房室顶上方最高剂量率为185μSv/h,据此初步确定了该模拟机房主束屏蔽的改造方案.结论:放射治疗模拟机房外在透视条件下关注点的周围剂量当量率作为放射防护指标,根据其实测值设计机房的屏蔽改造方案实用可行.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对无顶式工业X射线探伤室屏蔽厚度的计算,为探伤室放射防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从根本上保障放射工作人员和周围公众的健康与生命安全。方法 根据《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及《工业X射线探伤卫生防护标准》等,对无顶式工业X射线探伤室的屏蔽厚度进行了计算。结果 依据屏蔽厚度计算数值进行放射防护建设,用检测仪器监测探伤室墙外最大空气比释动能率为1.9 μGy/h。结论 监测得到的数据小于国家标准[3]中规定的公众处空气比释动能率,防护效果达到国家标准所规定的要求,从而验证了这种无顶式工业X射线探伤室屏蔽厚度计算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改造直线加速器机房防护门,降低防护门外的中子辐射剂量水平,减少对人员的危害。方法 根据理论计算的结果,在原防护门防护材料的基础上增加聚乙烯防护材料,以减少门外的中子辐射。结果 增加聚乙烯材料之前防护门外30 cm处的中子辐射剂量水平为2.54~3.83 μSv/h,防护门改造之后防护门外30 cm处的中子辐射剂量水平低于仪器探测下限。结论 对电子标称能量大于10 MeV的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进行防护门的设计时需要考虑中子的危害,富含低原子序数的材料适用于对中子的屏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石油螺旋钢管工业X射线在线探伤室及环境辐射剂量。方法 对X射线机和机房基本情况进行调查,使用FJ-347A X γ剂量仪,按照国家相关的放射卫生防护标准与方法进行探伤室的防护监测和安全性评价。结果 控制室操作位、探伤室墙体外未检出射线,防护门表面剂量率2.0 μGy/h,防护管理区(距轨道口20 m)剂量率 ≤ 4.0μGy/h。结论 该探伤室运行时,有关放射工作人员和周围公众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根据某放射源库的设计资料,选用一种保守、简便的屏蔽计算方法计算放射源库内及源库外关注点的剂量率,与限值相比较得出该放射源库的屏蔽设计是否能满足限值要求。方法首先将密封源设为点源,利用伯杰公式计算屏蔽累积因子,从而分别计算密封源1 m处的周围剂量当量率;选用最大剂量率及与关注点最短距离,并采取减弱倍数屏蔽计算方法计算密封源在关注点产生的累积剂量率。结果根据放射源库的屏蔽计算,放射源所致放射源库内贮源坑表面P点周围剂量当量率为19.1μSv/h,墙体四周表面30 cm处Q点周围剂量当量率为0.02μSv/h。结论放射源库内关注点P和源库外关注点Q的周围剂量当量率低于标准限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以某一在用沉井式X射线探伤室为研究对象,对探伤室周围的辐射剂量率水平进行监测,结合相关的标准,进行分析与评价。评估该类探伤室的设计方案的优势与不足,为加强这一类X射线探伤室辐射安全监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合适的仪器对探伤室周围环境开展周围剂量当量率监测,以及依据屏蔽规范开展理论估算,根据实际测量结果及估算结果开展评价。结果 沉井式探伤室使用场所周围关注点的辐射剂量率满足相关标准的要求。结论 应当加强对非典型X射线探伤室的环境管理,防止造成辐射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