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重,膝关节骨关节炎的的发病率逐步上升,临床上大部分患者以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多见,随着临床手术技术提高以及假体设计更符合人体生物力学特性,对于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患者过去的全膝关节置换术已被单髁膝关节置换渐渐取代.既往对于全膝关节置换以及全膝关节置换翻修术中膝关节线解剖位置的研究表明,关节线...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全膝关节置换术人工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成效(观察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重度骨性关节炎的成效).方法 对30例采用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骨关节炎患者相关临床资料实行临床总结和分析.结果 依据JohnNlnsall评价标准,在术后疼痛、关节功能及活动度等方面都有明显改进.结论 全膝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膝骨关节炎切实有效的途径,不过也要注意适应性选择及胫骨假体正确放置来减缓胫骨假体松动,其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探究.  相似文献   

3.
冯国璋  戴号  夏卿 《上海医学》2005,28(2):144-145
低接触应力(LCS)膝关节假体应用于临床已有很长的时间,大量临床数据证实其具有一定优越性。目前的资料仅对LCS假体在严重关节退化中的疗效进行观察,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该假体大部分应用于骨关节炎患者,有关其应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人工膝关节矫形中的文献很少。骨关节炎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影响膝关节的机制可能不同。本研究旨在探讨LCS旋转半月板假体在类风湿性关节炎膝关节矫形中的应用及其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后稳定型全膝假体行全膝置换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3例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共15个膝关节,术前HSS评分,30~40分5例,40~50分8例,50~60分2例,使用后稳定型全膝假体行全膝置换术,随访(7±2.1)月。结果:13例病人均获得随访。术后无感染及假体松动表现。按照膝关节HSS评分,优11例,良2例,中2例。结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可有效缓解骨关节炎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宓云峰  戴雪松 《浙江医学》2016,38(11):857-861
目的评价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探讨其手术适应证、手术技术及假体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的4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选用的单髁假体不同分为Oxford假体组(17例,18膝)和Zuk假体组(26例,27膝),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SS)、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对手术疗效的主观满意度。结果患者术后随访18~46个月。手术前后两组患者KSS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组内比较,两组患者术后KSS评分均高于术前(均P<0.05)。两组患者在随访期间均无假体松动、下沉等并发症发生,且对手术疗效的主观满意度均较高。结论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近期临床疗效满意。Oxford和Zuk假体近期临床结果相当,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患者易接受。  相似文献   

6.
费国策  张斌 《吉林医学》2014,(11):2386-2387
目的:对比不同假体膝关节置换术治疗骨关节炎的早期疗效。方法:根据假体应用的不同将90例骨关节炎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选择固定平台假体,治疗组选择活动平台假体,都采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结果:治疗组术后膝关节活动度与KS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都切口愈合良好,无感染及皮肤坏死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相对于固定假体,基于活动假体的膝关节置换术治疗骨关节炎能取得更好的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7.
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是一项成熟的可缓解和治疗终末期膝关节骨关节炎和类风湿关节炎的手段。TKA术后下肢力线的重建以及假体的位置均与患者术后的满意度、假体的长期生存率密切相关,也是决定其临床效果的重要因素和评价指标。临床可通过X线、二维CT(2D-CT)、三维CT(3D-CT)等影像学技术对TKA术后下肢力线和假体的位置进行测量和评估,但目前尚无公认的金标准。2D-CT测量较X线在分析假体位置或松动、假体周围骨吸收、骨折、感染等方面的敏感性更高,而3D-CT对于轴面旋转的测量具有独特优势。相信随着计算机导航和机器人辅助技术的发展,3D-CT测量会逐渐成为TKA术后常用的测量方法。  相似文献   

8.
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膝骨关节炎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讨论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重度膝骨关节炎的作用及影响疗效的因素并加以分析.方法自1993年1月~1998年6月采用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重度膝骨关节炎患者22例(24膝).结果随访82个月(56~120个月),采用HSS膝关节评分系统,优良率为87.5%.结论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对重度膝骨关节炎治疗效果满意.病人的选择、手术技术和假体安装的精确度及术后的功能锻炼均影响其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后稳定型膝关节(PS)假体与后交叉韧带保留型(CR)假体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该院收治的107例重度膝骨关节炎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54例和对照组53例。两组均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对照组采用CR假体,观察组采用PS假体,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水平,术前及术后6、12个月膝关节功能(AKS)评分、关节活动度(ROM)和疼痛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个月,两组膝评分和功能评分均高于术前,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个月,两组ROM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VAS评分均低于术前,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S假体与CR假体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重度膝骨关节炎患者的总体效果相当,但采用PS型假体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术后关节活动度的效果优于CR型假体。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膝关节假体在膝关节置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104例单侧膝骨关节炎(KOA)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2例。两组均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TKA),其中对照组采用后稳定型(PS)膝关节假体治疗,观察组采用内轴型(MP)膝关节假体治疗。对比两组手术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功能(HS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三维步态(步速、步频、跨步长比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同组术后1、3、6个月与术前比较,VA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HSS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但组间比较,P均>0.05。同组术后1、3、6个月与术前膝关节活动度比较,P均>0.05;且组间比较,P均>0.05。同组术后1、3、6个月步速、步频及跨步长比率与术前比较均明显升高(P均<0.05),且观察组升高幅度更为显著,两组比较,P均<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明显严重并发症。结论 MP、PS膝关节假体应用于TKA治疗KOA患者均能有效减轻疼痛感,提高膝关节功能,且对膝关节活动度无明显影响,但前者在改善三维...  相似文献   

11.
<正>膝关节置换术(TKA)是指通过外科手术将高分子聚乙烯、陶瓷、金属等材料制成的关节假体植入患者体内,代替病变的膝关节,用来治疗终末期膝关节疾病,缓解患者膝关节疼痛,恢复膝关节的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尽管近些年来TKA临床应用已经相当成熟,但随着膝关节置换基数的增加,膝关节翻修术也随之增多;膝关节翻修手术的主要原因是关节无菌性松动和关节感染 [1],虽然这二者并发症的临床表现相似,但治疗方法却截然不同[2],  相似文献   

12.
全膝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老年性骨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及创伤性关节炎等关节面破坏、疼痛严重、畸型与功能障碍等患者的良好手术方法。我院采用了齐美髓内型膝关节植入假体,于1997年5月对1例严重风湿病导致关节畸型、强直的病人进行了左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手术顺利...  相似文献   

13.
人工膝关节是在人工髋关节假体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膝关节本身解剖、生理学特点设计出来的人工关节假体,用来替代人体原来的膝关节。人工全膝关节包括股骨假体、胫骨假体和髌骨假体,由金属制成的股骨髁、胫骨托及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制成的胫骨垫和髌骨假体几部分组成。与人体组织相容性好的钴、铬或钛合金和耐磨损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是目前人工膝关节中常用的两种生物材料。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分析在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中使用固定平台假体和旋转平台假体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10月~2013年5月期间在我院进行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的12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124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有62例患者。我院给A组患者使用固定平台假体进行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给B组患者使用旋转平台假体进行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手术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的KSS(世界膝关节学会)评分、HSS(美国膝关节学会)评分和膝关节的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分以及发生并发症的情况。结果:在治疗前,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的KSS评分、HSS评分和膝关节的WOMAC评分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治疗后,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的KSS评分、HSS评分均较治疗前相比有明显的升高(P<0.05),其膝关节的WOMAC评分较治疗前有明显的下降(P<0.05)。但两组患者治疗后膝关节功能的KSS评分、HSS评分和膝关节的WOMAC评分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几率为9.68%,B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几率为6.45%。两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几率大体相当,二者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在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中应用固定平台假体和旋转平台假体均可取得理想的效果。这两种假体无明显的优劣之分。临床医生应根据进行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患者的具体情况为其选择假体的种类。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膝关节骨关节炎(KOA)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采用不同假体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庐山康复疗养中心2020年4月—2023年4月收治的80例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KOA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研究,依据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采用的假体类型将其分为A组(固定平台假体)和B组(高屈曲旋转平台假体),各40例。对比两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管拔除时间、住院时间)、膝关节功能[Lysholm膝关节评分、西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分]、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Lysholm膝关节评分均显著上升,且B组高于A组,两组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分均显著下降,且B组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前1 d,两组IL-6、CRP均显著下降,且B组均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似文献   

16.
韩刚  裴晓东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17):15-16,19
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在全世界每年都在快速增长,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术后出现假体松动、伸屈和负重后出现畸形、疼痛等并发症,已经引起了广大骨科医生足够的重视。选择高质量的假体、设计个体化的假体和制定精确化的手术,成为骨科医生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对近年来人工膝关节手术指征、假体、生物力学模型以及手术方式的演变进行阐述,并结合目前最新发展的技术对TKA未来发展的方向进行展望和预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临床应用疗效。方法:对6例行全膝关节表面置换的患者,术前行膝关节3-D打印,制作关节模型,测量术前截骨量,截骨角度,术前根据测量数据制定符合的膝关节假体。测量术中的手术时间,假体术中与术前的匹配度,采用HSS膝关节评分对手术后患者短期膝关节功能活动情况进行评价。结果:6例患者手术中假体使用与术前制定符合,手术时间及出血量较过去减少,术后膝关节功能改善明显,未出现感染、假体下沉。结论:3-D打印技术应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降低了手术难度,减少了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膝关节活动功能好,是未来发展的一种趋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双柱活动型单髁假体治疗膝关节内侧骨关节炎的早期疗效.方法 采用前瞻性单臂临床试验的方法,收集2018年12月至2019年6月于我院使用双柱活动型单髁假体行膝关节内侧单髁置换术治疗的膝关节内侧骨关节炎患者30例临床资料,于术前、术后7 d、术后6周、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年随访,分析其功能、血液学指标、...  相似文献   

19.
张德洪 《中外医疗》2014,(11):52+54-52,54
目的:探讨膝关节骨关节炎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198例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膝关节骨关节炎的发病危险因素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劳动强度、体育锻炼情况以及女性绝经情况,女性、绝经、年龄>50岁、超重、不参加体育锻炼以及劳动强度增加均会增加膝关节骨关节炎的发病危险性。结论膝关节骨关节炎发病与性别、年龄、不锻炼、体质量指数以及劳动强度密切相关,应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尽可能避免膝关节骨关节炎的危险因素,及时治疗关节损伤,以避免发生关节炎。  相似文献   

20.
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一种以关节软骨退行性改变和继发性骨增生为特征的慢性关节疾病,其中以膝关节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最为常见。目前针对KOA的非手术治疗仅能达到缓解疼痛、改善功能的目的。积极的手术治疗效果虽好,但假体定位困难,手术难度高,因此急需新的治疗方式以改善患者预后。基于KOA的最新临床研究,本文对膝神经射频消融术、机器人辅助膝关节置换术、生物治疗和激光治疗等4种新的治疗方式开展评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