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通过优化手段筛选脂质体最佳处方工艺,制备伊立替康脂质体,并对其进行质量评价。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法,改良薄膜分散法,逆向蒸发法,主动载药等方法制备伊立替康脂质体,通过包封率测定优选出最佳制备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以包封率为考察指标,优化伊立替康脂质体的处方和工艺。结果:用最优处方制得的脂质体外观好,包封率达到90%以上,透射电镜观察外观圆整,均匀,粒径小于20nm。结论:改良薄膜分散法用于制备水溶性药物伊立替康脂质体是一种较好的制备方法。  相似文献   

2.
盐酸伊立替康脂质体冻干粉针的制备及其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盐酸伊立替康脂质体冻干粉针的制备方法,并对其进行初步的质量评价.方法: 以包封率为评价指标,比较四种不同的脂质体制备方法,对硫酸铵梯度法的制备工艺和处方进行单因素考察,筛选出冻干保护剂,并对冻干粉针进行稳定性影响因素试验.结果: 两种主动载药法制得的脂质体包封率更高;硫酸铵梯度法制备过程中,盐酸伊立替康脂质体的包封率受药脂比、硫酸铵浓度、孵育温度、孵育时间影响较大,受胆固醇磷脂比、空白脂质体外水相除盐方法影响较小;采用5%蔗糖与5%乳糖作为冻干保护剂冻干效果更好;所得冻干粉针对温度、光照较为敏感,也易受湿度影响.结论: 采用硫酸铵梯度法,经处方工艺条件的优化,可以获得较高包封率的盐酸伊立替康脂质体,5%蔗糖与5%乳糖是本脂质体较合适的冻干保护剂,初步的稳定性考察结果表明,本脂质体冻干粉针宜低温、避光、密封保存.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测定盐酸伊立替康脂质体包封率的方法。方法:通过微柱离心分离盐酸伊立替康脂质体和游离药物,以HPLC法测定药物含量,计算包封率。结果:Sephadex G-50微型柱可完全吸附盐酸伊立替康游离药物,空白脂质体回收率为98.2%~100.7%,脂质体和游离药物得到良好的分离;在选定色谱条件下,辅料不干扰测定,盐酸伊立替康质量浓度在1.1~10.6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7),日内和日间精密度(RSD)均〈2%,加样回收率为97.6%~100.7%。结论:微柱离心-HPLC法可用于盐酸伊立替康脂质体包封率的测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盐酸小檗碱脂质体的处方进行优化。方法:采用薄膜蒸发—主动载药法制备盐酸小檗碱脂质体,按均匀设计法,以包封率和载药量为考察指标,对实验结果进行最优子集法的二次回归优选处方配比。结果:采用优化处方制备的脂质体,平均包封率为79.33%,载药量30.21,粒径范围为2.2μm~3.8μm。结论:用均匀设计法优化后的处方制得的盐酸小檗碱脂质体,包封率和载药量都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制备褪黑素脂质体并考察其理化性质.方法 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褪黑素脂质体,在单因素考察基础上.采用均匀试验设计优化最佳处方和工艺;透射电镜下观察外观形态,激光散射测定Zeta电势和粒度分布,低温高速离心法分离脂质体与未包封的药物,UV法测定包封率与载药量,膜动态透析法探讨其体外释药特性.结果 均匀试验设计优化的最佳处方为药脂比1:25,磷脂和胆固醇比10:1,温度40℃,最佳处方制备的脂质体为封闭的多层囊状或多层圆球体,大小均匀,平均粒径为(5.542±0.04)μm,Zeta电势为-31.68mV,包封率为(77.23±2.51)%,栽药量为(3.60±0.29)%.体外释放可延长至72h,释放特性符合双相动力学方程(r_α=0.988 6和r_β=0.9874).结论 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的褪黑素脂质体,包封率较高,体外释药有明显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制备山萘酚靶向脂质体(cRGD-LP-KAE)并考察初步稳定性。方法以L--磷脂酰胆碱(PC)、胆固醇(CHO)、二硬脂酰基磷脂酰乙醇胺-聚乙二醇-环精氨酰甘氨酰天冬氨酸(DSPE-PEG-cRGD)、山萘酚(KAE)为材料,采用薄膜分散法结合微孔滤膜法制备cRGD-LP-KAE;以粒径、包封率等指标筛选胆脂比、药脂比、聚脂比与冻干保护剂,确定脂质体的最优处方工艺;用透射电镜观察脂质体形貌,粒度电位仪检测脂质体粒径及其分布、zeta电位,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脂质体载药量与包封率;以脂质体复溶后粒径、包封率的变化为指标考察初步稳定性。结果最优处方工艺是CHO、KAE、DSPE-PEG-cRGD和PC的摩尔比为15∶6∶4∶120,蔗糖作为冻干保护剂,其与PC的质量比是4∶1。根据该处方工艺制备的脂质体呈类球形结构,粒径和zeta电位分别是(148.60±0.20) nm和(-21.97±0.15) m V,包封率和载药量分别是(98.97±0.27)%和(1.12±0.06)%,在低温存储15天时粒径增加2.76%,包封率降低2.71%。结论 cRGD-LPKAE粒径小且分布均匀,包封率高,在低温存储时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7.
白黎芦醇脂质体的制备工艺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制备白黎芦醇脂质体,优选最佳处方及最佳制备工艺. 方法: 以大豆磷脂、胆固醇为载体,采用薄膜超声分散法制备白黎芦醇脂质体,设计正交实验,以包封率、形态为考察指标选择最优处方. 结果: 按最优处方制得的白黎芦醇脂质体均匀圆整,平均粒径范围80~100 nm,包封率为96.52%,载药量为19.81%. 结论: 选择薄膜超声分散法优化工艺制备白黎芦醇脂质体处方合理,工艺可行,包封率及载药量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制备姜黄素胆盐/磷脂混合胶束,以提高姜黄素在水中的溶解度,改善其生物利用度。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混合胶束,以载药量(DL)和包封率(EE)为指标,在单因素考察的基础上,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进行处方优化,测定微观形态、粒径和zeta电位等理化性质,采用动态膜透析法观察体外释放。结果姜黄素胆盐/磷脂混合胶束粒子呈圆球形,分布均匀,平均粒径为(66.5±1.5)nm,zeta电位为(-26.96±0.95)mV,DL和EE分别为(13.48±0.21)%和(87.13±0.98)%,姜黄素溶解度为3.14 mg/mL,体外释放呈现良好的缓释特性。结论所制备的姜黄素胆盐/磷脂混合胶束可显著改善姜黄素水中溶解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优化制备注射用木犀草素脂质体的处方工艺。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法和冻干工艺进行木犀草素脂质体制备,并以载药量、包封率为评价指标,优化制备处方和工艺。结果木犀草素脂质体制备的最佳工艺处方为磷脂:木犀草素10:1,磷脂:胆固醇4:1,水化介质为注射用水,温度为50℃。按照此处方工艺制备的木犀草素脂质体平均载药量、平均包封率、平均粒径分别为7.21%、66.8%、278.4nm。结论按优化处方和工艺制备的木犀草素脂质体各项指标基本符合静脉应用要求。  相似文献   

10.
尼莫地平纳米脂质体制备工艺及处方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若威  王强  刘立恒  樊荣 《黑龙江医学》2006,30(11):817-820
目的优化制备尼莫地平纳米脂质体的工艺和处方。方法采用正交设计法,以尼莫地平脂质体冻干粉重建包封率、药物利用率、重建后0 h及10 h小粒径(<0.15μm)脂质体包封药物的百分率、粒径分布、泄漏率等多个指标综合评分,优化尼莫地平脂质体的处方和工艺。结果尼莫地平脂质体的最佳工艺处方为:药物:(磷脂+胆固醇)为1:40;胆固醇:磷脂为1:6;去氧胆酸钠:(磷脂+胆固醇)为1:4;吐温280:(磷脂+胆固醇)为1:4;冻干保护剂甘露醇的用量为处方总重的65%,水合介质为注射用蒸馏水,制备浓度为0.4 mg/mL,采用乙醇滴加2超声工艺制备,按该处方工艺组合制备3批脂质体,包封率平均为92.8%,平均粒径为18.9 nm。结论按优化处方制得的尼莫地平纳米脂质体的包封率和粒径均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1.
pH梯度法制备伊立替康脂质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以pH梯度法制备伊立替康脂质体,研究两种铵盐对伊立替康脂质体主动载药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薄膜分散一高压乳匀法制备空白脂质体,通过pH梯度法将药物包封入脂质体中,建立铵离子的测定方法;研究pH梯度、孵化温度对脂质体包封率及药物释放的影响。结果:以硫酸铵和磷酸氢二铵建立脂质体膜内外梯度制备的空白脂质体主动载药后,包封率分别为(98.2&#177;1.5)%和(87.6&#177;2.3)%,两种脂质体的包封率均随pH梯度增加而增加,其中以硫酸铵制备的载药脂质体药物的释放较慢。结论:pH梯度法适合制备伊立替康脂质体,pH相同时,铵盐的类型对脂质体主动载药后的包封率和释放均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2.
尼莫地平纳米脂质体制备工艺及处方优化研究Ⅰ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优化制备尼莫地平纳米脂质体的工艺和处方。方法:采用正交设计法,以尼莫地平脂质体冻干粉重建包封率、药物利用率、重建后0h及10h小粒径(小于0.15μm)脂质体包封药物的百分率、粒径分布、泄漏率等多个指标综合评价,优化尼莫地平脂质体的处方和工艺。结果:尼莫地平脂质体的最佳工艺处方为:药物:(磷脂+胆固醇)为1:40,胆固醇:磷脂为1:6,去氧胆酸钠:(磷脂+胆固醇)为1:4,吐温-80:(磷脂+胆固醇)为1:4;冻干保护剂甘露醇的用量为处方总重的65%,水合介质为注射用蒸馏水,制备浓度为0.4mg/ml,采用乙醇滴加-超声工艺制备,按该处方工艺组合制备3批脂质体,包封率平均为92.8%,平均粒径为18.9nm。结论:按优化处方制得的尼莫地平纳米脂质体的包封率和粒径均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3.
研究制备一种聚乙二醇和十二醛双修饰的牛血清白蛋白(PEG-DSA),并探讨其作为达沙替尼(dasatinib,DAS)新型高效胶束载体的初步可行性。采用圆二色谱、核磁共振氢谱、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等方法进行材料结构表征,采用单因素考察法进行PEG-DSA/DAS胶束和非PEG化对照胶束DSA/DAS的工艺优化。结果表明,PEG-DSA与DAS质量比为4∶1时可以获得理化性质合适且稳定、载药量高的最优制剂:平均粒径为(37.21±0.21)nm,多分散指数PDI为0.24±0.04,Zeta电位为-(15.68±0.19)mV,载药量(DL)为(10.22±0.34)%,包封率(EE)为(42.73±1.15)%。与文献报道的DAS纳米制剂相比,PEG-DSA/DAS胶束的载药量显著提高,具有进一步开发的潜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解决伊曲康唑(ITZ)的分散性,制备伊曲康唑固体脂质纳米粒(ITZ-SLN),并考察其体外释放规律。方法采用微乳法-低温固化法制备ITZ-SLN;用马尔文激光粒度仪测定纳米粒的Zeta电位与粒度分布,低温高速超滤离心分离SLN与未包封的药物,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测定包封率及其载药量,采用扩散法-超滤法测定纳米粒(ITZ-SLN)的体外释放行为。结果纳米粒的粒径为(15.23±2.10)nm,Zeta为(-22. 65±0.91)mV,包封率为(96.02±2.10)%,载药量为(0.15±0. 02)%,其体外释放规律符合一级释放动力学方程。结论该制剂处方设计和工艺方法可行,可达到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优化HB有效组分脂质体的工艺处方,提高包封率。方法:采用逆相蒸发法制备HB有效组分脂质体,以包封率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对工艺处方进行了优化研究,用凯氏定氮法测定其包封率和主药含量,用紫外法测定脂质体氧化指数,用透射电镜扫描观察其外观形态和测定平均粒径。结果:最佳的处方比例为卵磷脂-胆固醇-HB为400∶250∶90,平均包封率为80.18%±4.08%,平均粒径为14.85μm。主药含量测得HB有效组分脂质体中含HB有效组分为6.03mg.mL-1。脂质体氧化程度检查测得氧化指数为0.169。结论:优化的处方工艺合理,包封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制备漆黄素脂质体,并对其进行制剂学研究及体内外评价。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漆黄素脂质体,以粒径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考察,制备不同磷脂与胆固醇总量、不同磷脂胆固醇比例及不同药脂比的漆黄素脂质体,确定漆黄素脂质体最优处方。采用激光散射粒径仪测定漆黄素脂质体的粒径、多分散系数、Zeta电位;采用超滤离心法测定漆黄素脂质体的包封率和载药量;对漆黄素脂质体的稳定性,在3种释放介质(pH 1.2 盐酸、双蒸水和pH 7.4 磷酸盐缓冲液)中的体外释放情况,细胞毒性以及药物代谢动力学等体内外参数进行评价。 结果:采用最优处方(漆黄素22.2 mg、磷脂133.3 mg、胆固醇16.7 mg、胆酸钠110 mg、肉豆蔻酸异丙酯60 mg)制备的漆黄素脂质体平均粒径为(60.32±1.08)nm,多分散系数为0.198±0.011,包封率为(94.37±0.62)%,载药量为(4.500±0.021)%。透射电镜结果显示漆黄素脂质体外形圆整且分布均匀。制成脂质体后可提高漆黄素原料药的溶解度、体外释放率以及相对生物利用度;漆黄素脂质体在30 d内具有较好的稳定性。漆黄素脂质体对人肝癌HepG2细胞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且呈现剂量依赖关系。结论:漆黄素脂质体能显著提高难溶性药物漆黄素的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制备川芎嗪PLGA微球并考察其物理化学性质及体外释药性.方法 采用O/W型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川芎嗪PLGA微球,正交试验设计优化处方组成和制备工艺,对微球的外观形态、粒径及粒度分布、包封率和载药量等理化性质进行了检测.结果 以优化处方制备的川芎嗪PLGA微球为圆球形,粒度分布较均匀,平均粒径为(10±2.2)μm,包封率为(81.36±1.15)%,载药量为(8.2±0.43)%,药物体外释放可延长至768h,释药特性符合Weibull方程,经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分析证明,形成了新的物相,表明载药微球确已形成.结论 采用O/W型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的川芎嗪PLGA微球包封率和栽药量高,粒径均匀,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18.
吉西他滨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的制备工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优化吉西他滨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GCTB-PBCA-NP)纳米粒的制备工艺.方法 以GCTB-PBCA-NP的粒径、包封率和载药量为指标,在单因素考察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设计优化处方和制备工艺.结果 制备的GCTB-PBCA-NP平均粒径为(112±9)nm,包封率为(54.12±2.43)%,载药量为(11.08±0.89)%.结论 制备的纳米给药系统为拓展吉西他滨的临床给药新剂型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雷公藤有效部位脂质体的处方进行优化。方法 运用薄膜分散技术与微孔滤膜法进行脂质体的制备。使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雷公藤有效成分的主要代表建立标准曲线。通过正交试验法,以脂质体包封率为考察指标,对胆固醇和磷脂的比例、药物和磷脂的比例、超声时间在3水平下进行筛选,优化雷公藤有效部位脂质体的处方工艺。结果 雷公藤有效部位脂质体的最佳处方工艺是胆固醇∶磷脂为1∶25;药物:磷脂为1:20;超声时间为4 min。按最佳处方制备的脂质体平均粒径为(55.57±29.43)nm,Zeta电位为0.349 m V,平均包封率达到89.29%。透射电镜下观察制备的雷公藤有效部位脂质体呈类球形。结论雷公藤有效部位脂质体的最佳处方工艺稳定可靠,验证结果重复性佳。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桂皮醛脂质体包封率的测定方法,以包封率与载药量为指标,研究桂皮醛脂质体的制备工艺及最优处方。[方法]采用超滤法分离桂皮醛脂质体中游离的药物,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药物含量,计算桂皮醛脂质体包封率;采用薄膜-超声分散法制备桂皮醛脂质体;以胆固醇与卵磷脂质量的比例、桂皮醛与辅料质量的比例、水化温度、磷酸缓冲盐p H值为影响因素,采用正交法进行处方筛选。[结果]桂皮醛脂质体优化后的处方为:胆固醇与卵磷脂质量比为1∶8,桂皮醛与胆固醇卵磷脂总量比为1∶12,pH为7.0,水化温度为55℃,在此条件下制备的桂皮醛脂质体包封率为82.71%,载药量为5.32%。[结论]实验制备的桂皮醛脂质体方法简单可行,包封率较高,对桂皮醛改善皮肤光老化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