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21,31(4)
目的:探讨伴非自杀性自伤(non-suicidal self-injury, NSSI)抑郁发作患者静息态下脑区低频振幅(amplitude of low frequency fluctuation, ALFF)的特征。方法:招募58例伴NSSI的抑郁发作患者,62例不伴NSSI的抑郁发作患者,及84名健康对照者。将3组受试进行3.0 T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扫描,计算全脑ALFF,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使用高斯随机场(GRF)的方法进行多重比较矫正,在有差异脑区的基础上两两比较。结果:3组ALFF有显著差异的脑区是右海马旁回、左枕中回、左后扣带回、右额上回、左中央后回和左额上回(P0.05,GRF矫正)。伴NSSI的抑郁发作患者较不伴NSSI的抑郁发作患者左枕中回、左后扣带、左缘上回、左额上回和左中央后回ALFF增高;伴NSSI的抑郁发作患者较健康对照者左枕中回、左中央后回ALFF增高;不伴NSSI的抑郁发作患者较健康对照者在右海马旁回、右额上回ALFF增高,在左后扣带、左额上回ALFF降低(P0.05,GRF矫正)。结论:伴NSSI的抑郁发作患者静息态脑活动特征在左枕中回、左后扣带、左缘上回、左额上回和左中央后回局部脑功能存在异常,支持伴NSSI的抑郁发作患者在基础状态下执行控制相关脑区存在损害。 相似文献
2.
3.
非自杀性自伤(non-suicidal self-injury,NSSI)行为是指不以自杀为目的,反复、故意伤害自己身体,且不被社会接纳和认可的行为,包括自我切割、拉扯头发、烫伤及针扎等自伤方式[1].青少年是NSSI行为的高发人群[2],发生率为17%~60%[3].NSSI的发生对青少年心理发育和社会功能产生深远影...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有非自杀性自伤(non-suicidal self-injury,NSSI)行为的首发儿童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静息状态下的大脑自发神经活动特点.方法 选择2021年2—6月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精神卫生中心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中抑郁障碍诊断标准的50例首发儿童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 相似文献
5.
6.
7.
非自杀性自伤行为(NSSI)严重威胁青少年的心身健康,已成为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对其进行积极有效的干预尤为重要。但是,目前对青少年NSSI 的治疗尚缺乏有效证据。现就青少年
NSSI心理治疗、药物治疗及物理治疗的研究现状进行阐述,为进一步探索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治疗提
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青少年是发生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高发群体。相关研究显示,青少年发生非自杀性自伤
行为的动机对自伤行为有很大影响。现从调节情绪、影响人际和自我强化三方面对青少年发生自伤行
为的动机进行综述,希望能对青少年自伤行为的干预和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非自杀性自伤(NSSI)已成为全球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是青少年未来发生自杀行为的重要危险因素,严重威胁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目前尚缺乏对NSSI统一评估的工具,导致NSSI的流行病学研究结论不一.如何对其进行可靠、精准、有效的评估至关重要.为此,本文对目前国内外关于NSSI评估方法的文献进行综述,以期为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 相似文献
10.
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NSSI)是全球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之一,对其进行有效干预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青少年常见NSSI特定和非特定性的心理干预进行综述,以期提高医护人员对NSSI的重视,为后续研究选择合适的干预方式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非自杀性自伤(NSSI)对个体身心健康有深远影响,特别是在青少年这一高发人群中,现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许多研究表明,家庭环境因素在青少年NSSI的发生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现对家庭环境因素与青少年NSSI进行综述,为NSSI的预防和家庭干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青少年心境障碍患者的非自杀性自伤行为(NSSI)现状并探讨儿童期虐待对NSSI的影响.方法 采用自编一般资料问卷、儿童期创伤问卷、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问卷对2020年12月至2021年5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门诊及住院就诊的101例13~19岁青少年心境障碍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根据既往是否存在NS...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中国青少年抑郁症患者非自杀性自伤(NSSI)行为发生率,为对其NSSI行为进行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Embase数据库中关于青少年抑郁症患者NSSI行为发生率的横断面调查研究,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2年2月。由2名研究员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4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10篇文献,共2 23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国青少年抑郁症患者NSSI行为发生率为51%(95%CI:43%~59%)。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女性青少年抑郁症患者NSSI行为发生率为36%(95%CI:22%~50%),高于男性NSSI行为发生率18%(95%CI:12%~24%);有自杀意念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NSSI行为发生率为57%(95%CI:38%~77%),高于无自杀意念者NSSI行为发生率4%(95%CI:0~8%);以《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为诊断标准进行诊断的患者NSSI行为发生率为5... 相似文献
14.
在全球范围内,非自杀性自伤已成为一种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是导致青少年自杀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预防和治疗异常困难.本文主要描述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的流行病现状及发病机制,并分别从人口学、个人、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危险因素,探讨其相关机制,为更好的干预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产后抑郁症(postpartum depression,PPD)患者静息状态下局部神经元自发神经活动变化特征及其与抑郁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3.0T静息态fMRI采集26例PPD患者(PPD组)和与之匹配的26名健康产妇(对照组)影像学数据;采用双样本t检验比较组间低频振幅(amplitude of low frequency fluctuation,ALFF)值,将差异脑区ALFF值与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dinburgh Postnatal Depression Scale,EPDS)得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PPD组双侧背内侧前额叶、岛叶ALFF值减低,双侧颞下回、左侧小脑ALFF值增高(单个体素P<0.005,体素值>26,Alphasim校正);右背内侧前额叶ALFF值与EPDS得分呈负相关(r=-0.45,P=0.035).结论 PPD患者自我认知与情绪调节相关脑区自发神经活动存在异常,右背内侧前额叶ALFF值越低的患者抑郁程度更严重. 相似文献
16.
目前,国内外对非自杀性自伤及双相抑郁患者的功能磁共振研究主要集中于磁共振波谱(MRS)及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BOLD-fMRI),现对MRS及BOLD-fMRI在非自杀性自伤及双相抑郁患者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了解两者的神经影像学研究进展,并探索潜在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non-suicidal self-injury,NSSI)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ENTRAL、Web of Science、CBM、CNKI、VIP、WanFang Data数据库,纳入有关青少年NSSI危险因素的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的文献,检索...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NSSI)的青少年心境障碍患者合并自杀未遂(SA)及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 选取于2020年12月至2021年8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住院的有NSSI史的80例13~19岁青少年心境障碍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自编一般资料问卷、青少年NSSI问卷、简易应对方式问卷、中文版正性与... 相似文献
19.
20.
非自杀性自伤(NSSI)是自杀意念和自杀行为的重要预测因素,其在全球青少年中的患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成为青少年常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反刍思维作为一种认知过程和情绪调节策略,与NSSI密切相关,高水平的反刍思维易诱发NSSI。本文从青少年NSSI和反刍思维的相关理论、反刍思维对青少年产生的影响及相关干预措施进行综述,旨在为早期发现青少年NSSI并进行针对性的干预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