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夏青  肖凤凤  彭心雨  游雅菲  王冬华 《职业与健康》2023,(16):2245-2248+2253
目的 了解湖南省农村老年人自我养老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2021年7—9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湖南省5个农村350名老年人作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问卷、老年人自我养老能力量表、中文简版自主性感知量表、死亡焦虑量表、Lubben社会网络量表-6进行问卷调查,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350名农村老年人自我养老能力得分为(178.06±19.26)分,自主性感知和社会隔离与农村老年人自我养老能力均呈正相关(r=0.740、0.318,均P<0.01),死亡焦虑与农村老年人自我养老能力呈负相关(r=-0.308,P<0.01)。患慢性病数量、自主性感知、死亡焦虑和社会隔离均是农村老年人自我养老能力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 湖南省农村老年人自我养老能力处于较高水平,自主性感知水平越高、死亡焦虑水平越低、社会隔离程度越低的个体,自我养老能力水平越高。应提高农村老年人的自我养老能力,促进其积极老龄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社会隔离对中国老年人认知衰弱患病风险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选取2018年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的60岁及以上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社会网络指数、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和FRAIL量表分别评价社会隔离、认知功能和衰弱。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社会隔离对认知衰弱患病风险的影响。结果 共有15 572名老年人纳入本研究。中国老年人社会隔离发生率为30.5%,轻度认知障碍、衰弱与认知衰弱的发生率分别为28.4%、13.4%、7.6%。在控制了年龄、性别、户籍类型、文化程度、家庭经济状况、自评健康状况、吸烟、饮酒、体育锻炼、水果摄入、蔬菜摄入、饮茶后,社会隔离与老年人认知衰弱患病风险增加有关(OR=2.079,95%CI:1.779~2.430,P<0.001)。结论 社会隔离是我国老年人认知衰弱的重要危险因素,社区及医疗卫生工作者应积极关注老年人的社会关系网络,降低社会隔离发生率,从而降低认知衰弱的患病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济南市老年人社会隔离与睡眠质量及其交互作用与抑郁的关联。方法 采用社会网络简化版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简版老年抑郁量表,于2019年10至11月按照分层整群抽样法,从济南市随机抽取915名老年人开展问卷调查。结果 存在社会隔离、睡眠障碍和抑郁者分别为227人(24.8%)、180人(19.7%)、155人(16.9%)。不同年龄、家庭经济状况、受教育程度、患慢性病数量的老年人抑郁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控制混杂因素后,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存在社会隔离的老年人发生抑郁的风险为非社会隔离的2.259倍(OR=2.259, 95%CI:1.528~3.337),存在睡眠障碍的老年人发生抑郁的风险为无睡眠障碍者的2.491倍(OR=2.491,95%CI:1.660~3.737)。交互作用分析结果显示,社会隔离与睡眠障碍对抑郁患病率存在相乘(OR(95%CI)=2.393(1.034~5.539))和相加交互作用(OR=7.120, 95%CI:3.950~12.834)。RERI(95%CI)=4.657(0.681~8.633),AP(95%CI)=0.654(0.419~0.889),S(95%CI)=4.183(1.548~11.307)。结论 社会隔离和睡眠障碍是老年人抑郁的危险因素,且二者存在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老年人社会隔离与认知功能间的关联。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对黑龙江省大庆市社区981位≥60岁社区居民采用结构化问卷进行调查。用LSNS-6量表筛查老年人的社会隔离情况、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汉化长沙版评估认知功能。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社会支持网络与认知功能的关系;采用累积比数logit模型分析社会支持网络与不同认知维度的关系。结果 调查对象平均年龄71岁;LSNS-6量表筛查出10.60%(104/981)的老年人存在社会隔离情况;9.48%(93/981)的老年人存在家庭联系疏松;13.97%(137/981)的老年人存在朋友联系疏松。LSNS-6量表得分与认知功能得分存在相关关系,与社会联系越紧密的老年人,认知功能得分越高,偏回归系数为0.10(P< 0.01)。存在社会隔离的老年人认知功能得分为20.38±5.54,而社会联系正常的老年人认知功能得分为22.10±5.0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与无社会隔离相比,社会隔离与视空间/执行能力(P=0.02)、命名(P=0.03)、语言(P=0.01)和延迟记忆(P< 0.01)等认知维度有关联,而与注意力(P=0.33)、抽象(P=0.49)和定向(P=0.27)方面无明显关联。结论 社会隔离与认知功能密切相关,朋友联系疏松是老年人社会隔离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5.
鞍钢离休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生活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年龄的增长,各种致病因素的积累,老年人慢性病的患病率不断增高,许多老年人同时患有多种慢性疾病,极大地影响了生活质量,成为社会和家庭关注的重点。为了探讨鞍钢离休老年人慢性病的患病情况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给老年人群慢性病的防治、护理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提供依据,笔者于2003年10月-2004年10月对鞍钢离休老年人及生活质量评价进行了慢性病患病状况调查。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社会隔离在社区老年人自我感知老化与成功老龄化之间的中介效应。方法 采取简版自我感知老化量表(B - APQ)、社会网络量表(LSNS - 6)、成功老龄量表(SAI)对628名社区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社会隔离在自我感知老化和成功老龄化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自我感知老化对成功老龄化的直接效应为 - 0.421,95%CI( - 0.166, - 0.468);通过社会隔离对其的间接效应为 - 0.281,95%CI( - 0.301, - 0.102),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40.03%。结论 老年人对自身积极的老化态度能直接促进成功老龄化,又可通过提高老年人的社会参与,减少社会隔离间接促进其成功老龄化。因此,社区工作者需给予老年人老化态度与社会隔离足够的重视,以期提高老年人晚年的生活质量,最终实现成功老龄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 采用交叉滞后分析模型探讨社区老年人社会隔离与抑郁症状的纵向关联。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对济南市789名社区老年人在2019年10月至2020年8月进行为期10个月的纵向追踪调查,使用Lubben社会网络量表简化版和老年抑郁量表简化版进行两次测量(T1和T2)。结果 社区老年人社会隔离与抑郁症状均具有一定稳定性;2个时间点的社会隔离与抑郁症状均呈负相关(r=-0.429,-0.327,P<0.001)。交叉滞后回归分析显示,在控制T1抑郁症状后,T1社会隔离显著预测T2抑郁症状(β=-0.136,P<0.001);控制T1社会隔离后,T1抑郁症状对T2社会隔离的预测作用无统计学意义(β=-0.012,P=0.750)。结论 社会隔离是老年人抑郁症状的前因变量,社会隔离可以显著预测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中国共病老年人社会隔离流行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本研究利用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CLASS)数据,该调查采用多层、多阶段概率抽样方法,于2014年8月—10月对全国28个省市覆盖的134个县区的462个村/居委会中11 511位年龄≥60岁的老年人应用健康自评得分、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老化态度问卷、社会网络量表进行调查并对调查数据进行χ2检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中国共病老年人社会隔离检出率为39.1%,城市老年人社会隔离检出率36.3%,农村老年人社会隔离检出率为42.4%,农村检出率高于城市(χ2 = 19.386,P<0.05);在60~74岁、75~89岁、90岁及以上三个年龄组中,社会隔离检出率分别为36.8%、42.9%、55.7%,检出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χ2 = 24.351,P趋势<0.001)。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健康自评、认知功能、老化态度、近一年经历负性生活事件、社区是否有棋牌麻将室、社会参与(近三个月参加环境卫生保护活动、参加陪同聊天活动、参加调节纠纷活动)是中国共病老年人社会隔离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中国共病老年人社会隔离检出率高,农村、高龄尤应受关注,良好的健康状况和社会关系网络能够降低社会隔离。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社区老年人社会隔离的现状,明确家庭关怀及社会支持因素对其产生的影响,为采取应对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于2017年12月-2018年8月采用社会网络量表(LSNS-6)、家庭关怀度问卷(APGAR)、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唐山市6所社区1526例老年人(≥60 岁)进行问卷评测。结果 社区老年人社会网络总均分为(16.16±5.447)分,其中发生社会隔离者占24.3%;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有慢病(OR=2.477,95%CI:1.948~3.057)、居住在3层楼房以上(OR=2.475,95%CI:1.747~3.505)是社会隔离的危险因素,家庭关怀度高(OR=0.644,95%CI:0.588~0.706)、社会支持度高(OR=0.806,95%CI:0.779~0.833)是社会隔离的保护因素;分层回归分析显示家庭关怀及社会支持能够独立解释30.1%的社会隔离。结论 唐山市社区老年人社会隔离发生率远高于北京市水平,加强家庭及社会支持可降低社会隔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当前社会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加快,老年人健康状况亦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但对于山区少数民族聚集区的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状况的研究报道较少.2011年对湖北省鹤峰县≥60岁老年人进行了慢性病患病现状抽样调查,旨在研究者贫困地区农村老年人的健康状况,预防和控制慢性病对老年人健康的危害,进而降低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现状,分析社会健康对老年人慢性病的影响,为今后老年人慢性病的健康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7年8月和2018年6月分别在浙江安吉和江苏泰兴2地,按年龄分层随机选取2 628名老年人并利用《中国老年人健康评估》社会健康分量表对其进行面对面访谈,从而对老年人慢性病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老年人患慢性病数与城乡分布(χ~2=84.18,P 0.001)、年龄(χ~2=60.00,P 0.001)、受教育程度(χ~2=75.92,P 0.001)、60岁前所从事职业(χ~2=70.70,P 0.001)、不同养老模式(χ~2=13.31,P=0.038)和月人均收入(χ~2=54.84,P 0.001)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老年人慢性病患病数与社会适应性有关,社会适应性越高老年人患慢性病的可能性越低。结论提高老年人社会适应性,促进老年人社会健康在老年人慢性病防治中将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老年人慢性病的影响因素,为老年人慢性病的防治提供有效的建议和措施。 方法 对黑龙江省第五次卫生服务调查数据进行整理,筛选60岁以上的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影响因素设定为健康行为、身体功能、人际网络、物质条件和社会支持五个维度,采用偏最小二乘-结构方程模型(PLS-SEM)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研究样本的慢性病患病率为56.52%。测量模型的组合信度估计值均大于0.8,数据信度良好;因素负荷量的估计值在0.56~0.89之间,均达到可接受水平;平均变异萃取量(AVE)均大于0.5,表明潜变量从观察变量处获得了很好的解释信息。健康行为、身体功能、物质条件和社会支持四个维度与慢性病的发生均呈负相关,健康行为和患病情况的路径系数为-0.395、身体功能和患病情况的路径系数为-0.306、物质条件和患病情况的路径系数为-0.340、社会支持和患病情况的路径系数为-0.244。 结论 健康行为、身体功能、物质条件和社会支持这四个维度对慢性病有直接作用,同时与人际网络共同构建出复杂的路径实现了对慢性病的综合影响。其中健康行为是慢性病的首要影响因素,健康行为的养成有利于控制慢性病的发生发展;老年人身体功能的退化增加慢性病发生的风险;物质条件和社会支持的提升有利于降低慢性病的发病率,提高老年慢性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社会隔离对老年人多维健康的影响,为制定老年人社会隔离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2018年的调查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社会隔离与老年人多维健康的联系。结果 本研究纳入老年人1 977名,其社会隔离发生率为31.41%。社会隔离与老年人的多维健康呈负相关(β=-0.71,P<0.001),其中社会隔离对自评健康状况(β=0.53,P<0.05)、抑郁状况(β=0.52,P<0.001)、认知情况(β=0.38,P<0.001)和生活自理能力(β=0.46,P<0.001)的影响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社会隔离危害老年人的多维健康,政府、社区、家庭和老年人自身应采取相关措施降低老年人社会隔离发生率以促进其多维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老年人慢性病、认知功能、领悟社会支持与孤独感的关系及其内在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自编老年人慢性病调查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和孤独感自评量表等测量工具对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 (1)慢性病、认知功能与孤独感显著正相关(r=0.186,P0.01;r=0.143,P0.01),领悟社会支持与孤独感显著负相关(r=-0.545,P0.01);(2)慢性病不仅能够直接正向预测老年人孤独感,还能够通过认知功能的中介作用对老年人孤独感产生影响(β=0.047,P0.01),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30.10%;(3)慢性病对孤独感的直接效应受到领悟社会支持的调节(β=-0.005,P0.01),对于低领悟社会支持水平地老年人,慢性病对孤独感的预测作用更加显著。结论慢性病通过认知功能影响老年人孤独感,领悟社会支持调节了慢性病与孤独感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河南省老年人慢性病患病情况及其精神状态现状,分析老年人患慢性病与精神状态的相关性,为老年人慢性病的预防管理以及调节老年人精神状态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法抽取河南省18个省辖市的60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现场访谈式问卷调查。使用SPSS24.0进行描述分析,相关分析以及回归分析。结果:老年人的精神状态现状受损检出率为34.05%(1896/5569),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精神状态现状受损检出率41.04%(1228/2992)高于未患慢性病的老年人25.92%(668/2577)。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老年人是否患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恶性肿瘤,脑卒中,其他慢性病,高血压+脑卒中,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及慢病种数与精神状态受损有关联,与不患慢性病的老年人相比,患1种或多种慢性病组合共病会增加精神状态受损的危险性。结论:老年人患慢性病与精神状态受损相关,患慢性病以及多种慢性病情况会增加老年人精神状态受损的风险。因此要对老年群体进行慢性病的健康管理,预防好控制住老年群体慢性病的变化和发展,关心关注因慢病引发的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不断改善精神状态受损现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武汉市社区老年人的生命质量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现况研究方法,对抽取的1 272例老年人采用欧洲五维度健康量表(EuroQol five dimensions questionnaire,EQ-5D)进行生命质量评价和问卷调查。数据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模型分析。结果 武汉市社区老年人生命质量总体评价较好,其EQ-5D指数评分为(0.79±0.25)分,通过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的评分为(60.76±23.53)分。在行动能力、自我照顾能力、日常活动能力、身体疼痛或不适、焦虑或沮丧五个维度中没有问题的占比分别为86.00%、91.03%、87.18%、75.53%、90.17%。多因素分析显示与老年人生命质量相关的因素有慢性病、体育锻炼、社会网络规模,标准化偏回归系数β'分别为:慢性病(-0.068 3)、锻炼3~4次/周(0.056 6)、锻炼5~7次/周(0.078 2)、日接触10~19人(0.106 5)、日接触20人及以上(0.099 7)。慢性病中与老年人生命质量有关的主要有高血压、糖尿病、缺血性心脏病、胃肠炎,其标准化偏回归系数β'为:-0.085 5、-0.137 2、-0.144 6、-0.065 7(均有P<0.05)。结论 患有慢性病、缺乏锻炼、社会网络少会导致老年人生命质量得分下降。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开展社区老年人全科医学保健服务提供依据。方法根据社区老年人慢性病筛查、老年功能量表评估、家庭功能评估、周期体检和个人健康档案,进行回顾性流行病学调查。结果黄岗社区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为49.7%。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社区老年人慢性病的主要影响因素依次为经济状况、遗传、与家人同住、社区健康服务满意度、年龄、心理健康、健康行为、体育活动和社会医疗保险等。结论社区老年人是多种慢性病的高发人群,应采用生物—心理—社会的全科医学保健措施进行干预,以提高其健康水平,同时为社会和家庭节约医疗开支。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北京市老年人慢性病在不同社会阶层人群中的患病差异。方法:利用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2013年对北京市老年人进行的入户调查数据库,获取1717名具有北京代表性的60岁及以上人口的入户调查信息。以收入、受教育程度、职业和户口等社会经济地位指标对社会阶层进行度量,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北京市老年人慢性病患病在不同社会阶层人群间的分布。结果:非农业户口人群、收入位于中间和最高人群、小学组和大专及以上组慢性病患病风险较低。退休前从事农林牧渔业水利业生产人员慢性病患病风险较高。收入次低20%组同时患3种以上慢性病风险较高。结论:慢性病防控策略的制定应充分考虑社会分层等健康社会决定因素,而不仅仅是针对慢性病的直接病因。北京市老年人的慢性病防控工作应当重点关注农业户口、低收入和受教育程度较低人群。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社会隔离对老年人医疗服务利用的影响,从社会隔离角度提出促进老年人医疗服务利用的对策建议。方法 基于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 (CFPS) 数据,采用二元logit回归方法分析社会隔离对老年人医疗服务利用的影响,采用倾向值匹配法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 本研究纳入研究的老年人共2 794名,处于社会隔离状态的老年人占比为26.31%。未就诊的老年人中,处于社会隔离状态的占比86.90%;在未住院的老年人中,处于社会隔离状态的占比28.66%。社会隔离状态对老年人医疗服务利用具有负向影响(门诊、住院服务利用系数分别为 - 3.734、 - 0.343,P<0.05),经倾向值匹配检验证明该结论稳健(门诊服务利用1:4近邻匹配、卡尺匹配、核匹配ATT值分别为 - 0.416、 - 0.414、 - 0.414,住院服务利用对应ATT值分别为 - 0.053、 - 0.059、 - 0.059,P<0.05)。结论 老年人社会隔离发生率较高,子女、社区首要担责预防老年人社会隔离,较高比例老年人面临社会隔离和医疗服务利用不足的“两难”处境,需要社区、家医、社工三方协作提供专业帮助。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制定老年人健康干预计划、科学进行老年人健康素养干预、建立干预效果评价体系提供依据,为老年健康及健康促进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借助文献计量软件Bibexcel,采用词频统计及共词分析法分析国内老年人健康的研究现状,通过词频统计、共词矩阵、社会网络、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以"中国知网"中‘老年人and健康’为关键词,搜索相关文献为研究对象,对其关键词字段进行整理,分析我国该领域研究前沿和热点。结果得出老年人健康领域研究的主题特征:医养结合现状、社会支持、慢性病、心理健康相关性、抑郁影响因素。结论目前老年人健康的研究热点包括:老年人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现状、慢性病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老年人健康公共卫生服务及社会支持、影响老年人健康因素与老年人生活质量、老年人心理健康5大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