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海明 《海峡药学》2012,(11):56-57
中药炒炭为我国中药的传统炮制技术,可以改变药物固有性能,可使其产生或增强止血的功能。依据现在对中药炒炭止血理论的几点认识,从炭药的传统中医理论和现代科学研究对其止血机理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2.
中药炮制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炮制的存性问题也是名家经常强调的问题之一。一提起炮制的存性,人们自然会联想起“炒炭存性”来,“存性”对炭药来说故然重要,但炮制存性决非炒炭一法独有,其实在许多炮制法中都有存性问题。存性:又称留性,用来阐述药物炮制强度,是在炮制药物时,应注意保存药物部分固有的药性或保  相似文献   

3.
金珍钱 《中国药业》2003,12(5):60-61
炭类药在临床应用中经历代医家的临床实践与发展,已形成了一套炮制标准。但据平时对医疗机构、医药商店以及有些饮片加工厂的饮片炮制情况的了解,笔认为其对碳类药物的炮制标准掌握得不是很好,不是不及,就是太过。炒炭存性是传统炮制方法对炒炭药物的质量要求,要求药物在炒炭时外部虽然炭化,但内部不应炭化,以保存其原有的药性。笔只对炭类药物的炮制目的、方法、制炭存性等进行简单的介绍。  相似文献   

4.
艾叶为菊科植物艾Artemisia argyi Lévl. et Vant.的干燥叶,是我国常用传统中药。笔者通过查阅传统医药古籍、现代标准规范及文献资料,利用Cytoscape软件对艾叶炮制及炮制品功效的历史沿革进行梳理和可视化呈现。艾叶炮制最早可追溯至汉代,鼎盛于宋代和明代;古代炮制方法较多,包括净制、切制、炒制、辅料制(醋、酒、盐、制炭、米泔水、硫磺、药汁、枣泥制)和其他制法(焙制、绞汁、制绒);现代常用炮制方法包括净制、醋制、制炭和制绒等,与古代炮制方法相比较为单一;生熟艾叶功效及应用差异明显,虽艾叶古今炮制作用皆以减少毒副作用和增强温经止血等功效为主,但现代药理研究仅见净艾叶、醋艾叶和醋艾炭,其他炮制品未见延承研究,炮制机制尚不明确。建议在后续探索研究时,研究者可结合药用植物艾的本草特征和中药饮片艾叶的炮制特色,建立多维度炮制标准研究体系,以系统探索艾叶炮制前后的转化规律,清晰阐述其炮制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5.
栀子具有泻火除烦、清利湿热、凉血解毒的功效,为我国传统药食两用中药。其炮制方法有多种,现行版《中国药典》收载了炒栀子和焦栀子,栀子炭和姜栀子在临床上也大量使用。近年来对栀子的炮制工艺和炮制品质量进行了许多研究,重点对栀子炮制工艺、炮制前后物质基础变化及药理作用变化等方面进行综述,为今后制订栀子饮片质量标准、规范栀子炮制工艺及进一步探究炮制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于红 《中国药业》2007,16(22):57-57
目的探讨中医炭药的临床应用,为临床提供参考资料。方法以国内古今文献资料为基础,综合中医炭药的研究,并进行分析、比较、整理和归纳。结果与结论中医炭药在血症、外科、妇科、消减药物毒性、利于药物炮制等多方面均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中药炭药的显微定量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中药炭药的显微定量方法,为“存性”的质量控制标准提供定量依据。方法:采用非参比物显微定量分析方法,分别测定每毫克原药材和炒炭中所药含显微特征微粒的个数,观察炮制前后的变化,以此作为判断该药材炒炭炮制品是否达到炮制火侯的标准之一。结果:一定重量的单味药材和炮制品的显微特征微粒数为一常数。结论:每毫克中药炒炭炮制品的显微特征微粒数可以作为判断该种中药炒炭炮制品是否达到“炒炭存在”质量标准的显  相似文献   

8.
谈中药制炭止血理论侯宏君李彩云王新胜1(河南省许昌市直公费医疗医院许昌市461000)中药制炭是中药炮制的主要方法之一,炭药在历代中医用药中均占有重要地位。从最早有文字记载制炭药物的文献《五十二病方》至今,炭药的应用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纵观炭药的发...  相似文献   

9.
中药炭药炮制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蕾 《中国药业》2001,10(5):55-55
中药炭药的制法有两种,炒炭和焖煅,无论哪种制法,在实际工艺操作上都应注意以下几点,净选,控制火候,观察烟色,及时熄灭火星,此外焖煅还要防空气进入,要求随时眼观,鼻闻,口尝,炮制出“适中”的炭药。  相似文献   

10.
结合实践经验,着重介绍中药炭类药材的炮制方法、操作注意事项及其炮制后的功效。  相似文献   

11.
炭药的炮制方法及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美娟 《中国药业》2003,12(1):63-63
中药炭药的炮制方法有清炒法、闷煅法及砂烫法。炭药不仅有止血、止泻、止痢、止带等作用,还能改变某些药物的性能,产生新的疗效,并能降低毒副作用,扩大用药范围。中药制炭入药促进了药物在临床使用中发挥最佳疗效。  相似文献   

12.
多指标综合评分法优选栀子炭炮制工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彤  马玮芸  陶建生  丁越 《中国药师》2007,10(4):322-324
目的:用多指标综合评分法优选栀子炭炮制工艺。方法:用正交试验法考察炮制温度、炒制时间等影响因素,以栀子炭的性状、栀子苷和鞣质含量、凝血作用效果为指标,综合评分优选炮制工艺条件。结果:炮制温度时实验结果有显著性影响,为了达到炒炭存性的目的,炒炭温度不能高于200℃。栀子炭的最佳炮制工艺为A_1B_2C_2,即200℃,炒10 min,喷水少许后,再炒1 min至干。结论:用综合评分法优选出的栀子炭炮制工艺能较好地保证炮制品的质量。  相似文献   

13.
侧柏叶是柏科植物侧柏的枝梢及叶 ,临床常用侧柏炭以增强其止血作用。关于侧柏炭的炮制程度 ,传统及《中国药典》(2 0 0 0年版 )要求炒至表面焦褐色 ,内部焦黄色。作者对济南市、烟台市、威海市等 8家正规医院临床用侧柏炭进行了调查 ,发现其外部呈焦褐色、黑褐色或焦黑色不等 ,而内部分别呈褐色、焦褐色或黑褐色 ,没有内部呈焦黄色的侧柏炭。侧柏炭的炮制程度对其止血作用有着重要的影响。到底孰优孰劣 ?本文以鞣质作为含量指标 ,以凝血时间作为药理指标 ,对不同程度的侧柏炭进行了探讨 ,为侧柏炭的炮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1 实验材料1 …  相似文献   

14.
《中国药房》2015,(13):1812-1814
目的:优选石榴皮炭的最优炮制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以外观性状、没食子酸和鞣花酸含量为评价指标,对主要影响因素(投料量、炒制温度、炒制时间)进行考察,根据多指标综合评分结果确定石榴皮炒炭的最优炮制工艺参数并进行验证。结果:最优工艺为取石榴皮饮片200 g,置于炒药锅中400℃炒制20 min。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制备的3批石榴皮炭饮片外观性状均符合要求,没食子酸和鞣花酸含量稳定(RSD分别为1.55%、2.11%,n=3)。结论:优选的工艺稳定可行,可用于石榴皮炭饮片的制备。  相似文献   

15.
董翠弘  刘波  朱晓 《齐鲁药事》2006,25(9):559-560
目的探讨荆芥炭的最佳炮制程度。方法对不同炮制程度的荆芥炭的性状、鞣质的含量、止血作用、凝血作用进行比较。结果荆芥炒炭后鞣质含量增高,止血和凝血作用显著增强。结论荆芥炭应炒至表面黑褐色,内部焦褐色或黑褐色。  相似文献   

16.
回族人治病喜欢用回医回药,使用回药不可不了解回药的炮制知识,回药材、回药饮片是回药行业的支柱,回医临床用以治病的物质是回药饮片和回药制剂,通过一定的加工炮制制成回药饮片,供应配方和制剂。回药饮片的炮制工艺是回药传统技艺的集中体现和核心所在,是在历代回医药和中医药长期医疗实践中产生,并不断积累和发展起来的。回药炮制是根据回医药理论,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不同炮制时间(0~40 min,下同)的荆芥炭色度值与多项指标的相关性,揭示荆芥炭在炮制过程中的质量变化规律,确定炮制终点时间.方法:测定不同炮制时间的荆芥炭饮片中醇溶性浸出物的含量;建立荆芥饮片及不同炮制时间荆芥炭饮片的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指纹图谱并进行相似度评价,通过与对照品比对确认色谱峰;采用相同...  相似文献   

18.
《中国药房》2017,(22):3147-3150
目的:为进一步研究和开发益母草炮制品提供参考。方法:以《历代中药炮制资料辑要》一书为线索,回溯核查本草原著8部;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共10个版本的《中国药典》与《全国中药炮制规范》以及18个省、市、自治区制定的地方炮制规范进行文献调查;以"益母草""炮制""Leonurus japonicus Houtt.""Processing"等为关键词,组合查询1990-2016年在Pub Med、Science Direct、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对益母草炮制方法的历史沿革和益母草的现代研究进行综述。结果:古代记载益母草炮制方法多样,包括炒制、制炭、酒制、醋制、蜜制和四制益母草等,但沿用至今的有生品、酒制品和益母草炭,其他方法现已很少用或不用。在炮制对益母草的化学成分影响方面,益母草药材经过炮制后生物碱及黄酮类含量明显降低;经酒炙后活血祛瘀、调经止痛作用增强的有效成分是丁香酸,而不是芦丁;炒炭后益母草总生物碱(有效成分)损失36%,认为益母草因止血而炭炒是不合理的。在炮制对益母草的药理作用影响方面,传统的将益母草晒干和煎煮入药的方法可能造成其有效成分的损失,用新鲜的益母草取代传统的干草入药在药效上具有合理性。在炮制对益母草的毒副作用影响方面,炮制可降低益母草的毒性,但不同炮制方法的减毒作用存在差异。结论:目前对益母草炮制品研究较少,基础研究非常薄弱,发挥功效的药效物质基础尚不明确,质量控制方法和技术手段仍比较落后。今后应深入研究益母草炮制品的物质基础、质量控制方法以及炮制机制。  相似文献   

19.
王冲 《中国药业》2000,9(9):45-45
中药制炭是传统炮制方法之一,正确掌握制炭的操作规程,使之达到祖国药学所要求的“适中”,制得的药材才能恰到好处,真正达到治病救人的目的。陈嘉漠在《本草蒙荃》中指出的“制药贵在适中,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气味反失”是对中药材炮制质量所作的概括性总结。 本文探讨制炭的炮制方法、注意事项、控制标准。1 制炭种类1.1 炒炭:是将净选药材置锅内,先用文火,后逐渐加强火力,炒至浓烟上冒、表面焦黑色、内部棕褐色时,微喷水,灭尽火星,取出,晾干。1.2锻炭:将净选药材置铁锅内,上覆较小的铁锅盖紧。锅脐上放米少许,…  相似文献   

20.
槐米为中医常用的凉血止血药,为缓和其寒性,增强止血作用,槐米大多炒炭入药。槐米炭的止血作用被认为是槐米炒炭后鞣质含量的大量增加及芦丁的部分留存。近年来对槐米炭的炮制温度多有争论,《新编中药炮制法》(陕西科技出版社84年版)认为槐米炭的炮制温度以160℃为宜,温度太高容易炭化,损失有效成分。有研究者证实槐米在190℃于电热恒温烤箱中加热半小时,其鞣质含量可增加6倍。殷玉生等认为槐米炒炭至150~160℃鞣质含量可增加2~3倍,182℃炒炭则鞣质大部分损失。庞国兴等认为鞣质增加的适宜温度则为154℃。我们注意到上述各种结论的炮制条件各不相同,方法并不统一,故本文采用正交试验法对槐米炭炮制的最佳条件进行了筛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