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背景抗抑郁药用于严重抑郁症得到充分肯定,但很少有证据表明抗抑郁药相对于安慰剂,对不太严重的抑郁症病人是否有特异药理效应。目的对确诊为抑郁症初始症状严重度不同病人,采用药物治疗与安慰剂对照方法,对与药物相关的获益做评估。研究选择挑选严重或轻度抑郁症病人作为被试者,用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认可的抗抑郁药,随机-安慰剂对照试验。涵括的研究:他们的作者提供了必要的原始数据,要包括成人门诊病人,包括用某种药物疗法并与安慰剂做了对照至少达6周,  相似文献   

2.
无抽搐电休克与抗抑郁药治疗抑郁症40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抑郁症是当今社会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严重的负担。目前抑郁症的治疗主要是药物治疗。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作为当前精神科一项先进的、有效的物理治疗,对抑郁症的疗效是肯定的,国内外均有报道。本研究对MECT及抗抑郁药治疗的40例患者进行了对照研究,以评价MECT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陈云 《当代医学》2011,17(26):79-80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抑郁症发病机制与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来自老年抑郁症患者并给予药物、电休克和心理方面的治疗。结果三种治疗方法取得不同程度的疗效,药物治疗效果好,但是成本较高;电休克治疗总有效率达70%-90%;心理治疗无副作用,对那些药物副反应明显或害怕微电休克治疗的病人来说比较适用。结论老年抑郁症的治疗主要是抗抑郁药物治疗和辅助心理治疗。对一些严重的抑郁症病人来说,首先是药物治疗或电休克治疗,然后再考虑合并使用心理治疗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了老年抑郁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计40例,对患者进行静脉滴注药物治疗和口服药物治疗。结果研究发现,奋乃静、佳静安定(阿普唑仑)、谷维素这三种药物联合使用,再加上刺五加注射液的静脉滴注,其疗效较好,不良反应率较低。结论对老年抑郁症患者应实施药物治疗方法和心理治疗方法,从而才能有效的治疗抑郁症,适合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5.
集体心理治疗对抑郁症患者疗效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心理治疗在抑郁症患者的治疗中日益受到重视,有关报告不少见。为探讨集体心理治疗对抑郁症的疗效,本研究对照研究集体心理治疗联合药物治疗及单纯药物治疗,两者对抑郁症疗效观察研究的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心理治疗在抑郁症患者的治疗中日益受到重视,有关报告不少见.为探讨集体心理治疗对抑郁症的疗效,本研究对照研究集体心理治疗联合药物治疗及单纯药物治疗,两者对抑郁症疗效观察研究的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抑郁症与焦虑障碍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岳莉莉 《医学综述》2013,19(6):1069-1072
抑郁症、焦虑症和抑郁焦虑症发病的相关因素包括遗传因素、生化因素、心理社会环境因素及身体因素,严重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临床上可从年龄及症状严重程度对这些疾病进行分型,同时应注意抑郁症与焦虑症共病的特殊表现。从药物治疗、社会心理治疗、药物心理联合治疗以及物理治疗等方面的进展,对抑郁症及焦虑症的治疗现状进行概括分析,有助于提高临床诊疗水平。  相似文献   

8.
抑郁症近代药物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玉锋  侯公林 《医学争鸣》2006,27(16):1526-1528
抑郁症作为世界上最易致残的情感障碍性精神疾病之一;近年来不断受到人们的重视. 抑郁症的治疗方法很多,有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睡眠剥夺治疗、中药治疗等. 随着对抑郁症发病机制的研究深入,抑郁症也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药物治疗逐渐开始成为近代治疗抑郁症的主要方法. 本文拟就近代药物治疗抑郁的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数据推算,抑郁症已成为当今世界危害人们健康的第二大杀手,而目前治疗抑郁症的药物普遍起效较慢大约在两周左右,这就使治疗初期的自杀问题成为抑郁症治疗的盲区.且部分顽固性抑郁症更是目前治疗的难点.而当前非药物治疗研究的不断发展却为抑郁症的治疗开辟了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SSRIS(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类药物在治疗抑郁症时的临床效果与用药安全性。方法将该院收治的150例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SSRIS药物治疗,按照治疗药物的不同分为西酞普兰组、帕罗西汀组、氟西汀组,持续治疗12周,观察患者的病情改善情况。结果不同类型的SSRIS药物在治疗结束的12周帕罗西汀组表现出的改善抑郁症状明显优于氟西汀组(<0.05);3组患者在治疗后的第四周西酞普兰组及帕罗西汀组相比氟西汀组在提高患者工作适应情况及社会功能上更为显著(<0.05);而3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并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且各组间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结论 SSRIS类药物对于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症状能快速进行控制,安全性可靠,对于需要快速控制病情的抑郁症患者可将SSRIS类药物作为首选。  相似文献   

11.
度洛西汀治疗老年抑郁症疗效及安全性评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抑郁症是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疾病,抑郁症患者还常伴有躯体功能障碍和认知缺损,从而严重响影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度洛西汀是一种选择性的5羟色胺与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SNRI),能有效治疗抑郁症,而且不良反应及与其他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较少。为观察度洛西汀治疗老年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我们对42例老年抑郁症患者采用度洛西汀进行治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抑郁症非药物治疗概况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数据推算,抑郁症已成为当今世界危害人们健康的第二大杀手,而目前治疗抑郁症的药物普遍起效较慢大约在两周左右,这就使治疗初期的自杀问题成为抑郁症治疗的盲区。且部分顽固性抑郁症更是目前治疗的难点,而当前非药物治疗研究的不断发展却为抑郁症的治疗开辟了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帕金森病是最常见、最严重的神经疾病之一,典型的运动症状包括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肉强直,姿势和步态不稳定,在疾病后期导致严重残疾,生活质量下降。与PD相关的最常见的精神疾病是抑郁症,合并性抑郁影响了PD的临床表现和预后,增加了PD的治疗难度,但不幸的是抑郁症经常得不到充分的认识和治疗,随着病情的发展对患者及其照顾者的生活质量产生巨大影响。本文对帕金森病与抑郁症的关系、帕金森合并抑郁症的发病因素、帕金森患者合并抑郁症的发病机制以及帕金森合并抑郁症患者的几种非药物治疗方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医学》2017,(2):111-112
目的研究抗抑郁药物联合心理治疗在抑郁症临床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来自2015-01—2016-09间收治的郑州市精神病防治医院住院和门诊抑郁症患者102例。102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药物组和药物+心理组。药物组单纯给予抗抑郁药物进行治疗,药物+心理组给予抗抑郁药物联合心理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抑郁症治疗总有效率、起效时间;治疗前和治疗4个月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的差异。结果药物+心理组相较于药物组抑郁症治疗总有效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心理组相较于药物组起效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个月药物+心理组相较于药物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改善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抑郁药物联合心理治疗在抑郁症临床治疗中的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其生活质量的提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抑郁症作为一种情感障碍性疾病,通常表现为情绪低落、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低,严重者常伴随自杀倾向,目前针对抑郁症发病机制的研究较多,本文主要是针对近几年比较热门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指导临床更加了解此病,也为治疗药物的开发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6.
抑郁性失眠的药物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抑郁性失眠是伴发于抑郁症的躯体症状,主要特点为REM睡眠潜伏期缩短、早醒、深睡眠,及REM睡眠量减少、醒后难以再次入睡、每晚睡眠时间明显减少,失眠的严重程度通常与抑郁症严重程度有直接关系,因此治疗此种失眠不能单纯使用安眠药或行为治疗,更重要的是同时治疗抑郁症.本文通过比较几种抗抑郁药,探讨抑郁性失眠的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7.
抑郁症是常见的情感类精神障碍疾病,是目前世界范围内第二大健康负担,但其发病机制仍有待明晰。临床抗抑郁症治疗以西药为主,但目前所用药物差强人意的效果、显著的治疗时滞和难以耐受的不良反应,反映出临床对有效和快速起效抗抑郁症药物的巨大需求。铁死亡是近年来发现的新型细胞死亡方式,其参与了包括抑郁症在内的多种神经系统疾病发病进程。目前已有部分研究将目光转向靶向抑制铁死亡的抗抑郁症治疗,并显现出了积极的疗效。本文以抑郁症与铁死亡机制为基础,结合临床与临床前研究,总结了铁死亡参与抑郁症发病机制及其治疗抑郁症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抑郁症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造成残疾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尽管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及心理干预等传统治疗方法发挥了积极效应, 但仍存在治疗费用高、药物不良反应和复发率高等局限性, 且依从性较差。运动疗法作为多个指南推荐的治疗手段, 具有简单便利、不良反应少、持续性强等诸多优势, 已有研究表明运动可通过多种机制缓解抑郁症, 但目前仍缺少治疗抑郁症的有效靶点。小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固有的免疫细胞, 近年来其介导的神经炎性反应在抑郁症等精神类疾病中的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因此, 小胶质细胞可能是运动改善抑郁症的重要靶点。本文探讨了运动、小胶质细胞及抑郁症三者之间的关系, 并提出关于小胶质细胞介导运动改善抑郁症的研究方向, 以期为抑郁症的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和新方向。  相似文献   

19.
抑郁症作为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近年来逐渐成为危害人类身心健康的重要疾病。因其发病广泛,病程长久,治疗困难,容易复发等特点,每年越来越多的人遭受抑郁症的困扰,针对抑郁症治疗的研究也一直备受医学界关注,然而,现行治疗手段因自杀、5-羟色胺综合征、性功能障碍、代谢综合征、心血管副作用、消化道副作用、狂躁等副反应图穷匕见。这些不良反应不仅仅引起用药依从性的降低,甚至会导致严重的药物不良事件或药源性疾病。因此,积极探寻更多副反应低、疗效确切的抗抑郁治疗方案变得迫在眉睫。而中医针刺穴位治疗,因其独特优势,也逐渐在抑郁症治疗领域绽放光彩,本文旨在结合近5年中医针刺治疗抑郁症领域的学术进展,分析中医针刺治疗抑郁症的发展现状及相关问题,以求为该方向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分析电针结合抗抑郁药物治疗抑郁症的疗效.方法 以2009年10月~2010年12月收治的12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三组.电针组给予单纯电针治疗,联合组给予电针联合西酞普兰治疗,药物组给予西酞普兰治疗,观察对比三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联合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药物组和电针组,组间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使用电针联合药物治疗抑郁症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