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联合半肝切除治疗中晚期肝门胆管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un Y  Wu ZY  Hao CY  Huang XF  Wang K  Bao Q  Qian HG  Xing BC 《中华医学杂志》2008,88(8):527-530
目的 探讨联合半肝切除治疗肝门胆管癌的优势以及降低并发症和病死率的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2006年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外科收治并手术治疗的50例肝门胆管癌病例.结果 手术治疗50例中,41例获得切除,切除率56.9%,RO根治性切除22例(53.6%).实施术前PTCD减黄30例.肝门胆管癌联合半肝切除19例,其中RO根治性切除14例(73.6%),手术死亡2例(10.5%).全组并发症发生率62%,半肝切除组78%.随访半肝切除组1年生存率57.1%,2年生存率27.3%.结论 联合半肝切除治疗肝门胆管癌能够提高手术的根治性改善预后,增加术中显露,简化了切除后重建,是肝门胆管癌尤其是Bismuth Ⅲ~Ⅳ型的安全而有效的术式.对于需联合大范围肝切除的肝门胆管癌病例术前减黄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多处肝切除治疗复杂肝胆管结石病69例手术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多处肝切除治疗复杂肝胆管结石病的手术方法,以提高手术疗效和减少并发症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近8 a收治的69例应用多处肝切除治疗累及二叶或二叶以上的复杂肝胆管结石病的临床资料.肝内胆管结石同时累及二、三、四、五肝叶的病例分别为47,19,2,1例,伴有肝内胆管狭窄15例,肝局部纤维化和萎缩55例,慢性肝脓肿2例,早期肝内胆管癌1例,胆囊结石9例,胆总管结石35例.2处肝切除67例,3处肝切除2例,合计140处肝切除,包括局部楔形切除41处、规则性肝段切除23处、规则性肝叶切除65处和半肝切除11处.同时行胆囊切除45例,胆总管切开探查或取石68例,胆道T管引流67例.结果:肝内胆管结石手术清除率为73.9%(51/69),残留结石18例,术后经T管窦道取石16例,取净14例,最终结石清除率为94.2%(65/69).手术并发症发生率43.5%,手术死亡率2.9%,肝功能不全是最常见并发症,2例因肝功能衰竭死亡.随访3~94(平均48) mo,肝内胆管结石复发6例.结论:多处肝切除治疗复杂肝胆管结石病的疗效较为肯定,尽管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相对较高.准确评估病变累及范围、选择合适的肝切除类型、多保留正常肝组织、防止误伤肝内正常结构、常规胆总管切开和T管引流,是多处肝切除的手术要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肝部分切除治疗复杂肝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5年3月恩施州中心医院符合纳入标准的163例复杂肝胆管结石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部分肝切除组72例和非肝切除组91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结石残留、结石复发、术后胆管炎和再次手术情况.结果 肝部分切除组和非肝切除组患者的结石残留率(11.1%vs 31.9%)、结石复发率(8.3%vs 21.9%)、胆管炎发生率(8.3%vs 24.1%)和再次手术率(4.2%vs 13.2%)比较,肝部分切除组均低于非肝切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选择个体化的手术方式是提高复杂肝胆管结石远期疗效的关键,肝部分切除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4.
尹清臣 《中外医疗》2008,27(21):85-86
目的 观察肝门部胆管癌局部切除附加肝尾状叶切除的手术方式、并发症及疗效.方法 纳入2004年6月~2007年12月期间于本院住院的肝门部胆管癌依据Bismuth-Corlette分型,Ⅱ型和Ⅲ型的患者16例为观察对象,对Ⅱ型志者进行局部切除附加肝Ⅰ段(尾状叶)切除;Ⅲ型患者进行肿瘤局部切除附加肝Ⅰ段切除和肝右叶(Ⅲa)或左叶(Ⅲb)切除.结果 手术死亡率为6.25%.并发症发生率为37.5%;并发胆管炎2例,腹水、腹腔感染、胆漏、上消化道出血各1例.腹腔患染手术引流治愈,其余保守治疗治愈出院.术后患者症状明显改善.病理检查,15例切除的尾状叶镜下有瘸细胞.患者1、2、3年存活率分别为84.7%,56.3%、36.2%.结论 肝门部胆管癌应积极手术切除根治治疗,对无明显手术禁忌证的病人行肝门部胆管癌局部切除附加肝尾状叶切除可延长病人生存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肝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11年1月对117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行规则性肝切除的临床资料.结果 肝左外叶切除72例(61.54%),左半肝切除27例(23.08%),肝右后叶切除9例(7.69%),右半肝切除3例(2.56%),双侧多区段肝切除6例(5.13%).术后因肝功能衰竭死亡1例,发生并发症34例,主要是感染性并发症和胆漏.101例随访6个月~91个月,总优良率为88.12%.结论 规则性肝切除术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最有效方法,选择合理的肝切除手术方式才能保证肝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疗效和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温尔刚  董科  俞小炯  许建  熊伟 《四川医学》2008,29(7):862-863
目的 总结肝门胆管癌的手术治疗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1997年1月-2006年1月9年肝门胆管癌手术切除2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结果 25例手术切除患者中行根治性切除(R0)11例,非根治性切除14例(R1,R2),根治性切除组中位生存期32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1%、36%、12%,好于非根治性切除组(P<0.05).结论 手术切除是治疗肝门胆管癌的有效治疗方法,根治性切除能更好地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7.
89例肝胆管结石的手术治疗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肝胆管结石的有效治疗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89例肝胆管结石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89例中:T管引流术53例(其中并肝左叶或肝方叶切除3例);胆肠吻合手术36例(其中并肝左外叶或肝方叶切除6例).结果 术后胆管炎复发率分别为50.0%和22.2%,再手术率分别为28.0%和8.3%.结论 解除胆道狭窄,去除病灶,通畅引流是预防胆管炎复发,减少再手术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朱刚健 《海南医学》2007,18(5):42-43
目的 总结原发性肝癌的手术切除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87例肝癌病人手术切除资料.结果 右半肝切除术7例,左半肝切除术5例,左外叶切除术7例,肝部分切除术68例.第一肝门阻断72例,阻断时间12-69分钟,平均27分钟.69例肝断面作对拢缝合.术中出血200-1800 ml,其中200-600 ml41例,700-1000 ml35例,1100-1500 ml9例,1600-1800 ml2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3%,手术死亡率1.2%.结论 肝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手术死亡率低,提高手术操作技巧,术中控制出血量和肝切除量,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手术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肝叶切除术后的监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叶切除是治疗肝脏肿瘤、肝脓肿等的一种手术方式。根据肝脏病变的部位和范围不同 ,其手术方式有规则性肝叶切除 (包括肝叶切除、半肝切除、三叶切除 )和不规则性肝叶切除。本人在上海东方肝胆医院监护室进修期间 ,共收治肝叶切除病人 4 6 6例 ,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4 6 6例 ,男 380例 ,女 86例 ;年龄 10~ 86岁。原发性右肝癌 2 0 8例 ,占 4 2 .4 9% ;原发性左肝癌 86例 ,占18.4 5 % ;继发性肝癌 12 8例 ,占 2 7.4 7% ;巨大海绵状血管瘤2 8例 ,占 5 .11% ;肝脓肿 16例 ,占 3.6 5 % .本组病人均行肝叶切除术 ,术后仅 1例…  相似文献   

10.
交叉褥式缝扎局部血流阻断的肝癌切除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局部血流阻断法在肝癌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总结1997年1月~2006年6月运用交叉褥式缝扎的方法进行局部血流阻断切除原发性肝癌53例的临床资料,就手术安全和治疗效果等进行分析.结果:①本组行不规则性肝切除术37例(70.2%),其中尾状突肝癌切除1例;规则性肝切除术16例(29.8%),其中肝叶和肝段切除14例,左半肝切除2例.②术中平均失血量430 mL,手术并发症8例(15.1%),无围手术期死亡和住院死亡.结论:交叉褥式缝扎局部血流阻断的肝癌切除术方法简便、安全,手术并发症少,术后肝功能损害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晚期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的生存质量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10例中晚期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术后1个月的临床疗效,随访半年、1年和超过2年的患者生存率,记录治疗前后患者生存质量(QOL)评分,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本组患者半年、1年、2年内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2.73%、45.45%、21.82%,中位生存时间13个月;术后1个月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1.82%(90/110),且治疗后QOL总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肝功能Child分级、肿瘤大小、门静脉癌栓、瘤肝比均为影响中晚期肝癌患者介入治疗预后的危险因素,Logistic多因素分析表明肝功能Child分级、肿瘤大小、门静脉癌栓是影响中晚期肝癌患者介入治疗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介入治疗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患者的QOL,肝功能Child分级、肿瘤大小、门静脉癌栓、瘤肝比是影响中晚期肝癌介入治疗预后的危险因素,在治疗过程中应密切观察,制定针对性的方案以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2.
肝脏储备功能评估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术后肝功能衰竭依然是肝脏手术后死亡的主要因素,术前准确全面的评估肝脏功能储备尤为重要。术前肝脏功能以及术后残留肝脏体积是肝脏手术后肝脏功能恢复的重要影响因素,术前准确评估肝脏储备功能以及预测残留肝脏体积对于预测肝切除术后患者肝功能衰竭、死亡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肝脏储备功能是指肝脏在生理负荷增加时可以动用的额外代偿潜能。目前评价肝功能的检查很多,但是还没有哪一种能够全面有效的评价肝脏功能,综合多种检查方法可以更加全面的评价肝脏功能。本文针对肝脏储备功能评估检查新近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免疫抑制剂他克莫司和雷帕霉素对肝癌肝移植术后受者治疗预后的比较。方法将22例肝癌肝移植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FK506组11例:术后采用FK506+MMF+Pred方案;Rapa组11例:术后4周内采用FK506+MMF+Pred方案,4周后改用Rapa+MMF+Pred方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肿瘤复发情况、死亡(因肿瘤因素)、排斥反应、感染发生率及肝、肾功能等情况。结果 FK506组患者与Rapa组患者在术后急性排斥反应、感染发生率、同时期的谷丙转氨酶(ALT)浓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肿瘤复发率、死亡率、血肌酐(CREA)浓度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apa组患者比FK506组患者术后疗效更好。结论雷帕霉素能明显改善肝癌肝移植术后患者的预后,并无肾功能损害,且不增加排斥反应的发生率,为肝癌肝移植术后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术前肝脾介入疗法对提高原发性肝癌伴脾亢患者手术切除率的实际效果。方法:观察术前进行肝脾双介入治疗的原发性肝癌伴脾亢患者24例在介入前后白细胞、血小板计数改变情况及介入后成功进行手术治疗的例数。结果:介入后患者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均有上升,上升至正常范围21例,成功进行手术探查24例,肝部分切除18例,合并脾切除15例。结论:术前肝脾双介入疗法方便、安全、有效,能提高肝癌手术切除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性切除术后肿瘤复发的相关因素,为防治胃癌术后复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已行根治性切除术的146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Logistic对胃癌的预后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有完整随访资料的患者97例,随访率66.44%(97/146)。97例根治性切除的胃癌患者中,术后1年内复发率45.4%(44/97),术后2年内复发率73.2%(71/97),2~5年期间复发率21.6%(21/97),5年后复发率4.1%(4/97);单一病灶复发的占81.5%,多部位复发的占17.3%。单因素的分析结果表明胃癌根治术后复发与肿瘤大小、原发部位、肿瘤分化程度、肿瘤分型、肿瘤浸润深度、术后是否化疗、病理分型、TNM分期有关,而与性别、年龄、手术方式无关,经过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肿瘤大小、辅助化疗、TNM分期为胃癌根治术后复发的独立因素。结论:胃癌根治术后复发大都出现在术后2年内,以单一复发为主;肿瘤大小、TNM分期及辅助化疗为胃癌根治术后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刘勇 《医学综述》2008,14(10):1517-1520
最近的研究已确定了肝病患者的疾病手术是否安全的客观标准。用这些标准可以使更多肝病患者行外科手术的风险变小。与非肝病患者相比肝病患者行手术治疗时死亡和肝功能失代偿的风险性增加。除非予以特殊的检查,否则肝疾病在术前常未予明确诊断。肝疾病不排除手术,如仔细筛选,某些手术可安全进行。最近研究提示,Child-Pugh评分为8分和终末肝疾病评分14分是分界线,超过此水平,肝硬化患者行手术的风险性大大增加。患有急性肝炎的患者行手术治疗通常是不明智的,但对于轻度慢性肝炎患者,手术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7.
姜杰  黄锦远 《河北医学》2012,18(6):777-780
目的:观察肝癌部分肝叶切除术后残肝断面植入5-氟尿嘧啶缓释剂(商品名:中人氟安)对肝癌转移复发的影响及其不良反应.方法:63例肝癌拟手术者随机分为两组:Ⅰ组(n=32)为普通化疗组,患者于肝癌肝叶部分切除术后行常规化疗;Ⅱ组(n=31)为缓释剂组,患者于肝癌肝叶部分切除术中残肝断面植入5-氟尿嘧啶缓释剂局部化疗.两组患者均随访一年,观察其不良反应、肿瘤复发率及患者死亡率.结果:术前两组患者肝功能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Ⅱ组患者ALT、AST、TBL、PT、AFP水平均明显低于Ⅰ组(P<0.05);Ⅱ组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率明显低于Ⅰ组(P<0.05);Ⅱ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均明显低于Ⅰ组患者(P<0.05).结论:术中残肝断面植入5-氟尿嘧啶缓释剂疗效明显,能够减少肿瘤复发和转移,增加患者的耐受性与依从性,可有效防止肝癌术后转移复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梁溢贞  张艳  王晓白 《当代医学》2010,16(11):162-164
目的探讨肝脏CT灌注成像评估肝癌TACE术前后肝储备功能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49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于TACE术前3天及术后4周行肝脏CT灌注成像,分析CT灌注参数与肝纤维化、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及术后并发症的关系。结果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与肝动脉灌注、门静脉灌注、肝动脉灌注分数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及相关性(r=0.447、0.442、-0.267,均P〈0.05),随着Child-Pugh分级升高,PVP逐渐减低而HAP及HP逐渐升高。HAP、HPI与血清透明质酸呈高度正相关(r=0.701、0.651,均P〈0.05)。术前肝动脉灌注分数大于25%共17例中7例(41%)术后恢复不良,占TACE术后肝功能恶化组9例中的77.7%。结论肝脏CT灌注成像可作为评估肝储备功能的重要影像学指针,有很好的术前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大鼠原位肝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所致肝细胞两种细胞死亡方式的动态研究,结合细胞再生情况。探讨减轻此类损伤的途径.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n=5)麻醉后开腹取材;其余4组(n=40,每组5对)建立大鼠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模型,分别于术后0、1、12和72h取材.(1)流式细胞仪上机检测Annexinv与碘化丙锭混匀双染色的肝细胞,计数正常、胀亡、凋亡、坏死4种细胞百分数;(2)流式细胞仪检测G1期、S期、G2期肝细胞,计算增殖指数.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供肝冷缺血1h后凋亡细胞显著增多,再灌注后继续增多,并于72h逐渐下降;坏死和胀亡细胞变化不大.G-2期细胞、增殖指数于再灌注后显著增加,在72h仍处于高峰.结论:肝移植过程中细胞凋亡是肝细胞死亡的主要形式,肝移植后存在细胞增殖,增强肝细胞的再生能力也是减轻损伤的一种途径.再灌注期凋亡的作用和机制均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严重肝外伤的手术方式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年5月~2006年5月我院手术治疗的严重肝外伤患者36例,AAST Ⅲ级者17例,Ⅳ级者14例,Ⅴ级者5例。结果:采用肝破裂清创缝合止血15例,清创加带蒂大网膜、明胶海绵填塞缝合9例,清创性肝切除7例,纱布填塞3例,肝后下腔静脉、肝静脉主干缝合修补2例。手术治愈29例,治愈率为80.56%,死亡7例,死亡率为19.44%,死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3例、败血症1例、失血性休克1例、继发性出血2例。术后出现并发症11例(发生率为30.56%),其中,并发膈下感染4例,肝脓肿2例,胆瘘1例,再出血2例,MODS 2例。结论:手术是治疗严重肝外伤的有效方法,手术方式应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择,加强对合并伤及术后并发症的管理对降低严重肝外伤的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