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根据鄞州区区域卫生规划,按照就近服务的原则分别设置了4家职业卫生健康检查机构并通过浙江省卫生厅职业卫生健康检查资质认证。为了使职业病防治机构能够跟踪受职业危害的劳动者职业史,并对流动劳动力就业链中的职业卫生情况作出评估.结合职业卫生重点学科建设工作的需要我中心与宁波大学商学院宏微软件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开发了职业卫生健康监护信息化管理系统软件,应用职业健康监护信息系统形成全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信息互联互通,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职业健康监护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职业健康监护存在的问题。[方法]针对用人单位、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卫生监督机构、政府部门等探讨职业健康监护存在的问题。[结果]用人单位守法意识不强,贯彻职业病防治法不力;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存在无资质从事职业健康检查情况;劳动者普遍文化水平低,对职业危害及有关防护知识不了解,不知道享有健康检查的权利;卫生监督执法人员少、素质低、经费不足;政府部门未能对劳动者健康权益引起足够重视,未能给予监督机构足够的财力物力支持。[结论]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政府对《职业病防治法》的认识水平,增强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意识,提高劳动者的自我保护和维权意识,建立健康监护信息管理系统,加强机构的能力建设,树立全局观念,加强部门合作,规范职、世健康检查。  相似文献   

3.
江苏省职业卫生服务机构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江苏省职业卫生服务资源的配置现状,为优化职业卫生服务机构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省内各职业卫生服务机构进行调查,对数据整理校对、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共收回182份有效调查表,全省共有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79个、职业健康检查机构84个、职业病诊断机构19个。省地级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平均拥有评价人员8.93人和检测人员9.14人,与县区级的4.40人和4.88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省地级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平均拥有医师人数14.43人及年度体检人次数11 696.07人,县区级的8.19人和4 974.34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济较发达地区与其他地区职业卫生服务人力资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服务量如平均体检人次数8 755.11人和4 099.27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济较发达地区平均每万亿GDP拥有技术服务、健康检查和诊断机构数9.82、13.09和3.64个,较其他地区27.85、25.70和4.82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该省职业卫生机构资质认证尚有欠缺,从业能力有待提高,质量管理不够完善,人力资源分布不均,地区差异和市县差异较大,总体上职业卫生服务水平不能满足职业卫生的市场需求,应加强职业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培养各类职业病防治专业人才,合理配置各类职业卫生服务资源。  相似文献   

4.
工业企业职业卫生现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调查职业病危害企业的职业卫生状况,提出相应的职业卫生管理对策。方法分层随机抽样杭州及衢州135家企业,就职业病防治管理制度、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职业健康检查及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等项目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135家调查企业中,进行职业病危害申报的企业占60.00%;开展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的企业占80.00%,不同地区、不同经济类型、不同规模企业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对全部工人提供上岗前、在岗期间及离岗时健康体检的企业分别占51.85%、54.07%和20.74%;不同地区、不同经济类型、不同规模企业之间职业健康体检的比例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浙江省工业企业职业病防治工作存在地区差异,小型企业、私有企业是今后职业卫生工作的重点关注对象。  相似文献   

5.
目的 综合分析深圳市职业健康检查机构能力及近10年职业健康检查开展情况,为改进职业健康检查工作和完善职业健康监护制度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基本情况及职业健康检查工作开展情况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收集整理历年职业病防治工作检查考核评估、职业病诊断、统计报告等资料,综合分析职业健康检查机构、人员、设备、能力及职业健康检查开展、质量、效果变化情况,并采用秩和比法对职业健康检查质量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2001至2010年深圳市职业健康检查机构数、开展项目、专业技术人员、仪器设备明显增加,至2010年全市实际开展职业健康检查医疗机构有26家,每百万从业人口拥有职业健康检查专业人员0.88人.职业健康检查人数从2001年1.62万增至2010年28.16万,年平均增长速度为33.04%,每百万从业人口中职业健康检查人数从2001年48.68人增长到2010年401.61人.职业禁忌证检出率为9.51~189.86/万人;疑似职业病检出率为4.07~13.55/万人,疑似职业病例/诊断报告病例比为0.07~0.96.2001至2010年职业健康检查质量效果综合评价指数(RSR)整体上升.2008至2010年街道防保所、区级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市职业病防治院完成检查人次百分比分别为82.3%、9.66%、8.04%;各类机构、不同类别、不同因素职业禁忌证和疑似职业病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检验,P<0.05).2006至2010年深圳市职业病防治院共受理职业病诊断申请421例,确诊职业病病例291例.结论 10年间深圳市职业健康检查工作呈快速发展态势,职业健康检查质量效果整体逐年向好,已形成了比较合理的三级职业健康检查网络,但还远不能满足社会需求.职业健康检查质量效果主要影响因素:覆盖率不高、漏检目标疾病以及检查指标、方法、周期针对性不强等,应采取针对性措施进一步提高职业健康检查质量效果.  相似文献   

6.
2011年对广西壮族自治区所有职业健康监护及职业病诊断机构进行摸底调查,统计和分析机构的基本情况,职业健康检查主要仪器设备和职业健康检查工作开展情况。结果显示,职业健康检查诊断机构共有31家,专业技术人员837人;大型仪器设备主要集中于省职防院和公立医院;大部分机构对接触粉尘、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的从业人员具有进行健康检查的能力,而对接触放射性物质、生物因素的从业人员和职业性肿瘤的健康监护能力较差。提示,广西壮族自治区应加强职业健康监护机构的建立,同时加强机构能力建设,加强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加强职业病防治。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和掌握肇庆市当前企业职业健康监护的基本情况和防治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方法 收集2011年全年本中心实施职业健康监护的全市68家企业的基本情况和职业病危害申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职业健康检查等资料,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8家企业中只有60家每年对生产环境中的有毒有害因素进行监测,监测率为88.2%;职业健康检查受检率为83.0%,其中私营企业员工受检率低于国有/集体企业、有限责任公司、外资企业、合资企业和内资企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84.1%劳动者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费用由企业承担,上岗前和离岗职业健康检查费用劳动者支付或者部分支付分别占69.1%和47.2%,均未建立社会保险基金支付职业健康检查费用模式;76.5%企业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至2011年12月本市取得职业健康监护资质的医疗机构只有3家,覆盖率为33.3%.结论 本市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工作仍存在不足,应采取有效措施,促进职业健康监护工作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金伯坤  吕旭峰  沈逸 《职业与健康》2006,22(15):1156-1158
目的 验证职业卫生管理体系在化工企业中运行的效果,为职业卫生管理体系在用人单位中全面推行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干预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比较职业卫生管理体系实施前后各用人单位的职业卫生工作,评价本职业卫生管理体系的实施效果。结果 职业病防治机构设置率和职业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指定率,职业病防治计划、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制定率、实建率,职业病防护用品配备和使用配备率和正常使用率,就业前和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实检率,职业病防护设施实设率和职业病危害因素实测率、合格率,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公告栏实设率,职业卫生知识培训实培训率,职业卫生个人防护及应急救援知识知晓率,干预后均高于干预前;离岗时职业健康检查实检率、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实建率和职业病危害合同实告知率,干预前后变化不大。结论 职业卫生管理体系在化工企业中运行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湾瑞文  古艳卿  梁炼华  刘治萍 《职业与健康》2014,(8):1038-1039,1043
目的对鹤山市的职业健康检查和职业病发病情况作出分析,为制定防治工作计划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统计分析方法,对鹤山市2007--2012年职业健康检查和职业病发病情况作出分析。结果该市职业健康检查人次日益增长,从2011年开始发现疑似职业病病例,2012年疑似职业病病例检出率高于2011年(χ2=4.45,P〈0.05);疑似职业病病例在五金机械制造业和电子业发现,五金机械制造业的检出率高于电子业(χ2=10.12,P〈0.01)。疑似职业性噪声聋为本市新发疑似职业病种。确诊的职业病病例均为散发,仅有1例为职业健康检查中发现。结论职业健康检查的预防作用未能显现,今后用人单位、职防机构和监管部门三方共同努力才能做好职业病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铜陵市近10年来职业健康监护情况,为铜陵市职业病防治工作提供政策依据。方法收集全市职业健康检查机构2006—2015年通过《职业病与职业信息监测系统》报告的职业健康检查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6—2015年全市职业健康监护企业数和监护工人数逐年增加;开展职业健康监护的企业以中小型、私有经济、制造业和采矿业企业为主;健康监护人数以大型、国有经济、制造业和采矿业以及接触粉尘类作业工人的人数最多;疑似职业病检出率最高的为微型或不详、集体经济、采矿业企业以及接触粉尘类作业工人,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疑似职业病平均检出率为0.88%、职业禁忌证平均检出率0.49%;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集体经济、小型企业以及接触物理因素的作业工人职业禁忌证检出率最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铜陵市职业健康监护重点企业应为小、微型集体、私有经济所有制企业;重点行业为采矿业和制造业,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粉尘和物理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