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埋藏式除颤器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涛  韩明华 《云南医药》1998,19(4):246-247
对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埋藏式心律复除颤器(ICD)是一种最有效的新治疗手段。本文报告成功植入2台ICD。方法 经左锁骨下静脉穿刺不放入单根电极导线于右室心尖部,ICD埋入左侧胸大肌下。结果 2例在ICD植入后,成功诱发出室颤,然后用20焦耳的能量一次性自动转律成功,恢复窦性心律,未发生并发症。结论ICD自动除颤、防止心源性猝死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颤患者的抢救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2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颤患者的病例资料,对电除颤以及药物治疗经验进行分析总结。结果22例患者一次电除颤复律成功15例,余经2—7次电除颤复律成功,住院9~21d,治愈21例。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颤患者治疗电除颤为首选的方法,利多卡因、胺碘酮、美托洛尔、镁极化液以及尽早的溶栓治疗对于抢救成功都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24小时内自发2次或2次以上的伴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室速和(或)室颤,间隔窦性心律,通常需要电转复和电除颤紧急治疗的临床症候群称为电风暴(ES,也称室速风暴)[1]。心室电风暴是心脏性猝死的重要机制,反复发作的室速/室颤可导致血流动力学障碍,甚至死亡[2]。在电风暴发作期,尽快进行电除颤和电复律是恢复血流动力学稳定的首要措施[3]。对需要频繁电除颤的急诊电风暴患者,传统除颤存在需重复涂导电膏、定位、操作时间长、易造成皮肤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电除颤对提高急诊心肺复苏 (CPR)成功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选自2009年2月至2012年2月的64例心脏骤停患者的临床资料.A组30例,心脏骤停至室颤时间2 min内给予电除颤;B组34例,心脏骤停至室颤时间超过2 min以上给予电除颤.所有病例均选择非同步直流电双向波200J电击除颤.结果 室颤时间2 min内给予电除颤的30例中,14例复苏成功,成功率46.66%,26例除颤有效,有效率86.67%;超过2 min以上给予电除颤的34例中,复苏成功5例,成功率14.71%,除颤有效13例,有效率38.24 %.两组相比复苏成功率提高31.95%,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除颤有效率提高48.43%,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快速识别心脏骤停并确定适应证的前提下,及早给予心脏电除颤,并配合规范的胸外心脏按压、快速气管插管、合理复苏药物应用,对心肺复苏的成功起到关键作用,有决定性意义.  相似文献   

5.
心脏骤停是最危重的急症 ,多数为室颤所致 ,紧急电除颤可使室颤所致心脏骤停病人复苏 ,挽救病人生命 ,提高抢救成功率。1 方法1 1 电功率选择 室颤病人电功率首选 30 0J,室速病人电功率首选 15 0J~ 2 0 0J。有资料表明 ,首次大功率除颤优于小功率反复除颤 ,且可避免反复除颤对心肌的损伤[1] 。1 2 同步非同步选择 室颤病人选择非同步 ,如选择同步 ,由于无QRS波触发放电而延误时间 ;室速病人选择同步 ,如选择非同步 ,则有心室易损期放电而至室颤的危险。1 3 电极板位置 不同的除颤仪 ,电极板放置位置有不同的要求 ,操作时应按…  相似文献   

6.
郑金仕  李亚男 《河北医药》1997,19(6):329-330
盲目电除颤抢救心脏骤停复苏成功21例050071河北省人民医院郑金仕李亚男张淑惠心脏骤停严重威胁着病人的生命安全,这是临床上极为严重的情况,如不进行及时有效地抢救,可造成全身尤其是大脑和心脏不可逆性损害而死亡。心脏骤停90%以上为原发性室颤,少数为心...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临床上加强护理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15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溶栓治疗的护理,包括溶栓前的准备及注意事项、溶栓过程中的准备及注意事项、溶栓后的相关护理。结果 15例患者经溶栓治疗后,显效13例,2例心脏骤停抢救无效死亡,3例出现室速、室颤,电除颤恢复窦性心律,余无严重并发症。结论有效的护理对于保证溶栓治疗的有序进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防止或减少猝死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扶他林对心脏电除颤所致电灼伤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因电除颤引起的皮肤电灼伤患者66例,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随机分为硫酸镁湿敷组、扶他林治疗组,每组33例。硫酸镁组采用50%硫酸镁湿敷,3次/d,连续5~7 d;扶他林组在局部皮肤发红处涂抹薄层扶他林,3次/d,连续5~7 d。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硫酸镁湿敷组显效13例(39.4%),有效15例(45.6%),无效5例(15.0%);扶他林治疗组显效25例(75.8%),有效8例(24.2%),无效0例。扶他林治疗组疗效优于硫酸镁湿敷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扶他林治疗心脏电除颤所致电灼伤的效果好于硫酸镁湿敷,且无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是治疗心脏电除颤所致电灼伤的一种非常有效且安全的药物。  相似文献   

9.
来复汤抗心律失常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来复汤是的近代名医张锡纯用于治疗“厥脱证”的常用方剂。本文研究证实给小鼠、大鼠、豚鼠iv给药,对由乌头碱、哇巴因、氯化钙、氯仿诱发的实验性心律失常均有明显的对抗作用。预防或治疗给药能明显延长心律失常出现的潜伏期,缩短其持续时间,加速窦性心律的恢复,同时可减少发生室颤的动物数或使室颤得以及时纠正,提示本品尚有较好的除颤作用。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60岁。因阵发性心前区压榨性剧痛伴大汗反复发作16小时入院。查体:心音低钝。心电图示急性前壁心肌梗塞。急入院后当天下午14:10患者突然呼吸困难,面色青紫,随及心跳呼吸停止,瞳孔散大,血压0。立即进行胸外按压,气管插管,心内注射肾上腺素,异丙基肾上腺素各1mg,静推洛贝林3mg,心电示波为室颤。用300瓦秒非同步电击除颤,除颤后示波为室颤,短暂室速。病人开始有6~7次/分缓慢自主呼吸。继续胸外按压,再次静推肾上腺素1mg,利多卡因50mg。14:30分示波为粗大室颤,继之又用350瓦秒二次电除颤,本次除颤后病人自主呼吸恢复至16次/分,血压10/7kPa,心跳恢复,心音低钝,心率62次/分,律不齐,可闻及阵发性心动过速。心电图示为交界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氨茶碱在心肺复苏中辅助治疗难治性室颤的临床疗效。方法在心肺复苏中,每次使用肾上腺素同时,静注氨茶碱,连续4次,出现室颤时均给予非同步电除颤,电击除颤的效果作为判定标准,评价疗效。结果氨茶碱在心肺复苏术中,与肾上腺素合并使用,能显著增加粗颤的发生率,降低电击除颤阈值,提高电击除颤的成功率。结论氨茶碱在心肺复苏中使用,可显著降低除颤阈值,增加粗颤的发生率,提高电击除颤的成功率,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47岁,2008年6月10日主因突发心肌梗死、室颤20min,由120急救接诊入院。入院时查呼吸心跳停止,血压0,瞳孔散大,心电图提示室颤波形,诊断为猝死,给予胸外按压,200—300J电击除颤3次后,心电恢复窦性心律,血压开始恢复,瞳孔恢复正常大小,给予气管插管、心电、血压、血氧监护同时给予开放静脉液路等,心电图示: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塞,  相似文献   

13.
口服胺碘酮(Am)能有效地抑制对常规抗心律失常药无效的室性心动过速(VT)或室颤(VF),但起效慢且对可致命的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作用有限。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心肌细胞处于危险的电生理阶段,预防应用具有与剂量相关的负性肌力作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可导致严重的、致命的心律失常如VF和VT,心功能也因心肌缺血而减退。Am具有扩张冠状动脉的作用,较大剂量对心脏泵功能无抑制作用,耐受性好。本文总结1978~1997年8例AMI伴早期原发VF病例,经非同步电除颤后出现VT,用Am静脉注射转为窦性心律成功经验和体会。  相似文献   

14.
我科成功抢救4例心肌梗塞突发心脏骤停报道如下。 病历摘要:例1男,63岁,前间隔及右室梗塞入院。48小时后突然心脏骤停,即行胸外按压,静注肾上腺素2次,每次5mg,电击除颤2次,每次300J~360J,10分钟后转为窦性心律,呼吸神志恢复。 例2男,62岁,下壁、正后壁、右室梗塞入院,突然抽搐、心脏骤停。即行气管插管人工呼吸,电击除颤6~8次,每次300~360J,电击后均出现心室停顿,都用E(5mg/次,共7次)转复为室扑、室颤、结性心律,同时气管内滴肾上腺素及早气管切开,大量扑液、补钾、升压、…  相似文献   

15.
本文应用两种不同的心(体)内同时双向除颤电极系统做了电除颤阈的实验研究,发现两方式在除颤成功率为100%时的最小有效除颤能量分别为9.38±3.41和14.17±3.76焦耳(J),两者具明显差异(P<0.05),并将该两种同时双向电除颤阈与心内导管电极单向电除颤阈做了比较。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诊体外自动除颤仪频繁电除颤抢救急性心肌梗死后电风暴的护理方法。方法对3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室电风暴患者在抢救中实施心理、观察、电击除颤等一系列护理措施。结果 3例患者除运用胺碘酮等药物外均接受超过10次体外自动除颤仪电除颤,最终生命体征平稳,病情稳定出院。结论在急诊反复除颤及药物治疗过程中,护士的作用至关重要,对最终抢救结果有着决定性影响。  相似文献   

17.
岳春红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9):153-153,156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抢救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脏骤停的有效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脏骤停患者20例心肺复苏的资料。结果:即刻电除颤12例均恢复窦性心律且未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8例未进行电除颤,无一例存活。结论:第一时间施行电除颤是抢救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脏骤停的最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8.
<正> 心房纤颤为一种常见心律失常,其一般治疗原则是治疗原发病、控制心衰,当心室率超过100次/分时,可给以洋地黄制剂来减慢心室率,必要时可用奎尼丁等药物及电除颤,使之恢复窦性心律。但当预激综合征合并房颤时,洋地黄制剂已不适用。因其可引起室颤发生,而应用利多卡因治疗预激综合征合并房颤已有成功的报道,我们也遇到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临床应用浅低温体外循环室颤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初步体会。方法:对7例重症冠心患者采用该法使术,4例搭桥4根,2例搭桥3根,1例搭桥5根。术中行室壁瘤切除左室成形者2例,二尖瓣置换者1例。结果:平均转流时间135min(90~192min),7例病人术中均经一次低能量除颤复跳,脱离体外循环顺利,术后无低心排发生,术后应用多巴胺/多巴酚丁胺支持者4例,时间24~72h。死亡1例系因术后7h反复发生恶行室性心律失常、室颤抢救无效。结论:浅低温体外循环室颤下冠状动脉搭桥术为一种优良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临床应用浅低温体外循环室颤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初步体会。方法:对7例重症冠心患者采用该法使术,4例搭桥4根,2例搭桥3根,1例搭桥5根。术中行室壁瘤切除左室成形者2例,二尖瓣置换者1例。结果:平均转流时间135min(90~192min),7例病人术中均经一次低能量除颤复跳,脱离体外循环顺利,术后无低心排发生,术后应用多巴胺/多巴酚丁胺支持者4例,时间24~72h。死亡1例系因术后7h反复发生恶行室性心律失常、室颤抢救无效。结论:浅低温体外循环室颤下冠状动脉搭桥术为一种优良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