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洪淡华  卢秀兰 《癌症》1996,15(1):57-59
本文报告收治子宫肉瘤42例,占同期住院妇科恶性肿瘤的2.25%,其中Ib20例,Ⅱ7例,Ⅲ9例,Ⅳ6例,Ⅰ期的2年及5年生存率为84.2%和73.6%,Ⅱ期均为28.5%,Ⅲ期2年生丰率为22.2%,无5年生存者,结果表明,临床分病理类型,细胞核分裂相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广泛性全宫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扫并不能提高早期病例的生存率,术后化疗及放疗是必要的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2.
子宫平滑肌肉瘤是子宫较常见的恶性肿瘤 ,可原发于子宫平滑肌组织 ,也可由子宫平滑肌瘤恶变而来。具有病程短、恶性度高等特点 ,发病年龄较平滑肌瘤高 ,平均为 54岁。现将我院 10年间收治的 2 3例子宫平滑肌肉瘤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综合性分析 ,以探讨诊断治疗子宫平滑肌肉瘤的经验方法。1 材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自 1989年至 1999年 10年间我院共收治子宫平滑肌肉瘤 2 3例 ,均经病理证实。1 2 症状与体征及术前诊断  2 3例中 ,首发症状为经量增多或阴道异常出血者 10例 ,其中 9例发生于绝经后 ,1例发生于更年期 ,下腹肿物 2例 ,子宫肌…  相似文献   

3.
王敏  林肖玉  杨琳 《中国肿瘤》2001,10(3):153-153
回顾性分析了福建省肿瘤医院1989年-1997年收治的14例子宫平滑肌肉瘤的临床记录及随访资料,认为子宫平滑肌肉瘤恶性度高,预后差,临床上易误诊或漏,提高生存率的关键是提高早诊率及开发展化疗优先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4.
子宫平滑肌肉瘤3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子宫平滑肌肉瘤是一种比较少见的女性生殖器肿瘤,可原发于子宫平滑肌组织,也可由子宫平滑肌瘤恶变而来,具有病程短、恶性度高、易复发转移、预后不良等特点。现将我院27年间收治的35例子宫平滑肌肉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术前诊断及其预后的有关因素,...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探讨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LES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 分析7例LESS的临床病理特点,通过网织纤维染色、免疫组化染色研究其病理学特征.结果 LESS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阴道不规则流血.瘤细胞类似于增生期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形态较一致,圆形或卵圆形,少数为短梭形,胞质较少,胞核圆形或不规则形,核染色质较细.肿瘤内有大量丛状生长的分支状小的、薄壁的血管,类似于子宫内膜的螺旋动脉,部分肿瘤血管透明变性呈星状或放射状结构.网织纤维染色见网状纤维丰富,围绕瘤细胞生长.肿瘤细胞7例CD 10阳性,5例ER阳性,6例PR阳性,2例actin阳性,CD34、CDll7、Melan-A肿瘤细胞均阴性.结论 LESS易误诊为子宫内膜间质结节、未分化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富于细胞性平滑肌瘤、静脉内平滑肌瘤病及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确诊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  相似文献   

7.
子宫肉瘤2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68年1月至1989年6月,我院收治子宫肉瘤28例,其中平滑肌肉瘤14例,内膜间质肉瘤5例,中胚叶混合瘤9例。入院时正确诊断13例,占46.4%,就误诊原因进行了分析,某些临床特征,如宫颈或颈管新生物,宫颈重度糜烂,宫颈坏死或息肉样物都提示可能是肉瘤,对这些病灶或可疑处要做活检。总的5生存率为40%,提示附加放疗和(或)化疗可能有些价值。  相似文献   

8.
子宫平滑肌肉瘤:附11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Eleven patients with leiomyosarcoma of the uterus are analysed clinicopathologically. The youngest patient was 36 and the oldest was 61 with a mean of 50.8 years. The common clinical symptoms were menorrhagia or irregular vaginal bleeding, lower abdominal pain and rapidly enlarging abdominal mass. None was diagnosed before operation for lack of specific symptoms. All tumors with 10 or more mitotic figures (MF) per 10 high-power fields (HPF) were diagnosed as malignant whereas for those with less than 10 MF/10 HPF the diagnosis of uterine leiomyosarcoma must depend on cellular pleomorphism, number of giant cells, increase in nuclear-cytoplasmic ratio and presence or absence of boundary between the tumor and normal tissue. The main treatment was total hysterectomy and bilateral salpingo-oophorectomy. The 2- and 5-year survival rates were 36.3% and 27.3%, respectively. Five cases with Stage III and IV lesions died within 11 months after operation. The clinical stage at the initial treatment is the most important prognostic factor. For tumors confined to the uterus, cellular pleomorphism, mitotic figure and boundary between the tumor and normal tissue are the other important prognostic factors.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子宫肉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23例子宫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临床表现为不规则阴道流血14例,下腹包块9例,无症状的子宫肌瘤病史4例,腹痛2例。19例行手术,4例子宫肌瘤术后诊断为子宫肉瘤,其中2例做二次手术,1例拒绝二次手术,1例待2年后复发二次手术。术后化学治疗11例,联合化疗方案2~4个疗程。2年存活率51%,5年存活率26%。结论子宫肉瘤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主要为不规则阴道流血,怀疑子宫肉瘤或诊断为子宫肌瘤者,应立即做冰冻病理切片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子宫肉瘤,以决定手术范围,尽可能减少第二次手术。  相似文献   

10.
子宫平滑肌瘤与平滑肌肉瘤免疫组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子宫平滑肌肿瘤是妇女最常见的肿瘤 ,虽然绝大部分为良性 ,容易诊断 ,但有时也难以鉴别其良恶性。在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之间 ,有一个较大的过渡范围 ,这个范围内存在着以往称为交界性的平滑肌瘤 ,由于增生的平滑肌的细胞核分裂相及细胞异形性的出现 ,病理学家对此的命名及组织学诊断标准不尽一致 ,目前大多数学者已将交界性平滑肌瘤作为子宫肌瘤的亚型或变异型 ,主要有以下几种 :富于细胞型子宫平滑肌瘤 ( cellular leiomyoma,CL) ;奇怪型子宫平滑肌瘤 ( bizarre leiomyoma,BL) ;核分裂活跃型子宫平滑肌瘤 ( mitotically active leiomy-om…  相似文献   

11.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临床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间质肉瘤(endometrial stromal sarcoma,ESS)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特点及其在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HE和免疫组化SP法对20例ESS和10例子宫高度富于细胞平滑肌瘤(highly cellularleiomyoma,HCL)进行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化对比分析。结果:ESS瘤细胞与增殖期子宫内膜的间质细胞相似;HCL瘤细胞呈圆形、梭形,可见大的厚壁血管。免疫组化染色,ESS瘤细胞CD10、SMA、MSA及Desmin的阳性率分别为100%、30%、20%及25%,而HCL相应的阳性率则为20%、100%、100%及100%。这些抗体在两组肿瘤间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ESS具有特殊形态特点,有向平滑肌分化的能力。CD10、SMA、MSA及Desmin的联合应用是鉴别ESS与HCL有用的免疫组织化学标志,CD10蛋白是一种相对特异的子宫内膜间质标记物,在子宫肿瘤中可以区别ESS和HCL。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35例子宫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其诊治方法及预后相关因素。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1999年1月-2003年12月本科共收治子宫肉瘤35例。年龄42~73岁,平均51.8岁。均经病理证实,其中子宫平滑肌肉瘤11例(占31.4%),子宫内膜间质肉瘤17例(占48.6%),子宫恶性中胚叶混合瘤7例(占20.0%)。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间质肉瘤(ESS)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激素受体表达情况.方法对19例病例进行总结分析并做免疫组化染色.结果ESS多见于30~50岁青壮年;判断ESS的恶性度主要依据肿瘤累及范围及瘤细胞异型性,核分裂计数起参考作用;免疫组化证实瘤细胞具有多潜能性分化且雌、孕激素受体表达率较高.结论ESS的恶性度要严格按照标准区分,ESS内分泌治疗效果较好,前景令人鼓舞.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子宫肉瘤的临床特点、预后相关因素及改进治疗的可能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至2006年12月29例子宫肉瘤临床资料。结果子宫平滑肌肉瘤14例(48.28%),内膜间质肉瘤11例(32.93%),恶性苗勒管混合瘤3例(10.34%),淋巴肉瘤1例。Ⅰ期22例、Ⅱ期3例、Ⅲ期2例、Ⅳ期1例、未确定分期1例。临床症状不典型,术前确诊率为34.48%。治疗以手术为主,全子宫及附件切除术10例。术后24例(82.76%)加用了化疗,3例(10.34%)加用了放疗。总的2年生存率为79.31%,5年生存率为48.28%,死亡2例。结论子宫肉瘤发病率较低,预后较差,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早期诊断困难,力争术前或术中确诊,作较广泛切除,术后辅以放疗或化疗,以减少复发和提高存活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子宫外子宫内膜间质肉瘤(ESS)的临床病理特点、组织发生、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4例子宫外ESS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用光镜及免疫组化研究其病理学特征.结果:4例患者l例伴有子宫内膜异位症,组织学显示瘤细胞由浸润性或弥漫性单一圆形、卵圆形或梭形细胞组成,血管丰富,核分裂像少,围绕螺旋小动脉呈漩涡状排列,伴脉管侵犯及组织细胞反应.2例伴平滑肌分化,1例瘤细胞异型性、坏死明显,Ki67 >40%,ER、PR均阴性,为高级别子宫外ESS.免疫组化3例低级别肿瘤CD10、ER、PR均阳性,1例高级别肿瘤CD10阳性,ER、PR均阴性.结论:子宫外ESS与异位子宫内膜有关,并具有向平滑肌分化的特点.CD10、ER、PR是诊断子宫外ESS较好的标记物.  相似文献   

16.
闫超  白萍 《癌症进展》2013,11(3):270-276
目的探讨子宫腺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自2001年~2013年收治的13例子宫腺肉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患者年龄36~71岁,平均54岁。主要表现为异常阴道出血,特征性病理表现为肿瘤间质"套袖样"或息肉样突入腺腔内。13例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9例术后行辅助化疗,3例行放疗。随诊期间1例Ⅳ期患者因化疗无效于术后1个月死亡;3例患者于初始治疗后数月内死于肿瘤复发、转移,另外9例患者随访至今无复发。结论子宫腺肉瘤临床罕见,无特异性临床表现,确诊依赖于术后病理学检查;临床呈低度恶性,治疗应采用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晚期及存在高危因素的患者预后不良。疾病易复发,应长期随诊。  相似文献   

17.
子宫粘液样平滑肌肉瘤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景  丁华野 《癌症》1999,18(5):609-609
患者女性35岁,因发现盆腔包近3年,于1997年9月入院,住院号420764.患者于1994年3月因月经不规律就诊,B超提示子宫肌瘤.3年间每年复查B超均提示子宫肌瘤明显增大并液化.入院时妇科检查:宫颈正常大,轻度糜烂.子宫前位饱满,后壁可及一7cm×6cm×4cm包块,质软,无明显压痛.双侧附件无异常.  相似文献   

18.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是一种非常罕见的肿瘤,占女性生殖道肿瘤的0.2%,占子宫恶性肿瘤的0.5%,其可伴发多成分分化,病理形态多样,易被误诊、漏诊.作者回顾性分析7例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对其鉴别诊断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间质肉瘤 (ESS)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激素受体表达情况。方法 对 19例病例进行总结分析并做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ESS多见于 3 0~ 5 0岁青壮年 ;判断ESS的恶性度主要依据肿瘤累及范围及瘤细胞异型性 ,核分裂计数起参考作用 ;免疫组化证实瘤细胞具有多潜能性分化且雌、孕激素受体表达率较高。结论 ESS的恶性度要严格按照标准区分 ,ESS内分泌治疗效果较好 ,前景令人鼓舞。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影响子宫肉瘤的预后因素。方法对49例子宫肉瘤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学处理采用卡方检验统计5年存活率。结果随访5年以上,失访8例,2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62.3%,47.7%。结论子宫肉瘤的预后与绝经情况,子宫大小,临床分期,病理类型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