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研究来氟米特、雷公藤多苷联合小剂量激素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疗效.方法:将33例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患者随机分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7例,对照组16例.治疗组采用来氟米特(LEF)、雷公藤多苷及小剂量激素联合治疗;对照组采用环磷酰胺(CTX)加标准激素治疗,16周判断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尿蛋白下降50%时间、血清白蛋白上升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88.2%,大于对照组的68.8%;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来氟米特、雷公藤多苷联合小剂量激素治疗IMN安全、有效,且无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来氟米特联合雷公藤多苷治疗IgA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IgA肾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给予来氟米特联合雷公藤多苷,对照组给予依那普利,疗程均为12个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35/40),对照组为62.5%(25/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56,P〈0.05)。治疗组治疗后尿蛋白为(0.63±0.21)g/24 h,血清白蛋白为(41.32±13.42)g/L,均较治疗前及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两药联用治疗IgA肾病患者能提高患者的血清白蛋白,显著降低患者的尿蛋白,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3.
叶元君 《吉林医学》2010,31(6):773-773
目的:研究来氟米特(Lef)、雷公藤多苷联合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52例难治性肾病综合征(NS)患者随机分治疗组和对照组,均26例。治疗组采用来氟米特、雷公藤多苷联合治疗;对照组采用环磷酰胺(CTX)加标准激素治疗,疗程均半年,观察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尿蛋白下降50%时间、血清白蛋白上升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9.2%,大于对照组的53.8%;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来氟米特、雷公藤多苷联合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安全有效无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来氟米特(Lef)、雷公藤多苷联合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6例难治性肾病综合征(N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3例。治疗组采用来氟米特、雷公藤多苷联合治疗;对照组采用环磷酰胺(CTX)加标准激素治疗,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尿蛋白下降50%时间、血清白蛋白上升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9.2%,大于对照组53.8%;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来氟米特、雷公藤多苷联合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安全、有效、无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刘立刚 《安徽医学》2014,35(1):94-96
目的 观察来氟米特联合小剂量泼尼松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经肾脏病理活检确诊为特发性膜性肾病,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并排除继发性肾脏疾病的患者3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5例,采用来氟米特联合小剂量泼尼松治疗),对照组(15例,采用环磷酰胺联合小剂量泼尼松治疗),治疗后6、12个月时予以监测24 h尿蛋白量、血清Alb、Scr、eGFR、ALT、AST及WBC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6、12个月时肾病综合征缓解率分别为73.3%、60% 和53.3% 、66.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6个月时,治疗组24 h尿蛋白量与对照组比较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Alb较对照组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月时,两组24 h尿蛋白量与血清Alb水平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12个月时,两组Scr、eGFR、ALT、AST、WBC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来氟米特联合小剂量泼尼松治疗以肾病综合征表现的特发性膜性肾病是一种有效治疗方案,短期疗效优于环磷酰胺.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来氟米特联合雷公藤多苷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效果.方法 将30例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例.治疗组采用来氟米特联合雷公藤多苷治疗;对照组采用环磷酰胺加泼尼松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均未见严重的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来氟米特联合雷公藤多苷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效果确切,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郭勇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6):105-106+111
目的探讨来氟米特联合雷公藤多苷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60例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予环磷酰胺联合泼尼松治疗,观察组予来氟米特联合雷公藤多苷治疗,治疗后对两组的临床总缓解率及肾功能各项指标治疗前后的变化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缓解率达90.0%,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肾功能各项指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尿蛋白、尿素氮、血肌酐明显降低,白蛋白明显升高,且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来氟米特联合雷公藤多苷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能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改善肾功能,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雷公藤多苷联合小剂量激素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IMN)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及其对患者血清内皮素-Ⅰ(ET-Ⅰ)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府谷县人民医院和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于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IMN患者5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对照组予抗血小板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雷公藤多苷及小剂量激素治疗,疗程1年.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年后的血肌酐、血清白蛋白(ALB)、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24 h尿蛋白、ET-Ⅰ等生化指标的变化,并比较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ALB为(36.7±6.4)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7.9±4.4)g/L,ET-Ⅰ、24 h尿蛋白、TC、TG水平分别为(42.5±9.3)pg/mL、(1.3±0.4)g、(6.2±2.1)mmol/L、(1.7±0.4)m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0.6±10.5)pg/mL、(3.7±1.9)g、(8.4±2.4)mmol/L、(2.3±0.8)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肌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3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雷公藤多苷联合小剂量激素治疗IMN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及内皮细胞功能,提高临床疗效,且具有较好的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来氟米特治疗膜性肾病临床对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伟  张五星  张智敏  张志强  石晓云 《四川医学》2009,30(12):1889-1891
目的观察来氟米特(LEF)联合激素治疗膜性肾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30例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肾活检明确为原发性膜性肾病(PMN)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LEF治疗组采用LEF联合泼尼松龙治疗,环磷酰胺(CTX),对照组采用间断静脉CTX冲击联合泼尼松龙治疗;动态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经过6个月和12个月的治疗,LEF治疗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13.33%和20.00%,总有效率分别为60.00%和73.33%;CTX对照组完全缓解率均为6.67%,总有效率分别为33.33%和46.67%,两组间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EF治疗组经过6个月和12个月的治疗,与治疗前相比尿蛋白呈非常显著下降,血浆清蛋白有非常显著回升(P〈0.01),而CTX对照组尿蛋白量及血浆清蛋白水平虽然也有显著改善(P〈0.05),但是改善程度不如LEF治疗组(P〈0.05)。LEF治疗组出现反复1例,CTX对照组出现复发和反复各有1例。LEF治疗组发生轻度转氨酶升高及腹泻各1例,而CTX对照组发生带状疱疹及肺部感染各1例,白细胞减少、胃肠道症状及转氨酶升高各2例,LEF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轻微,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CTX对照组(P〈0.05)。结论LEF联合激素治疗膜性肾病具有比环磷酰胺联合激素治疗更好的疗效,而且复发率低、不良反应小、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小剂量他克莫司联合雷公藤多苷对成人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患者性激素水平、尿C5b-9及IgG4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科97例成人IMN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给予小剂量他克莫司及糖皮质激素治疗,观察组49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雷公藤多苷片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UP、SCr...  相似文献   

11.
尿激酶联合雷公藤多甙片治疗IgA肾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霞  郝洁 《实用全科医学》2006,4(4):410-411
目的观察尿激酶(UK)联合雷公藤多甙片治疗IgA肾病的疗效。方法将31例Lee分级≥Ⅲ级的IgA肾病患者,在雷公藤多甙片的基础上,加用UK静脉滴注,连续10d为1疗程,间隔20d后开始第2个疗程,治疗3~6个月。结果24h尿蛋白定量、尿NAG酶、血ALB、TP、TG、Scr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UK联合雷公藤多甙片治疗IgA肾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特发性膜性肾病伴肾小管间质损伤的临床表现和病理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医院自2010年9月~2016年12月经肾穿刺活检确诊并具有较完整临床资料的329例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其中根据肾小管间质损伤程度分为4组,0级(52例)、Ⅰ级(246例)、Ⅱ级(22例)、Ⅲ级(9例),各组两两比较,分析其临床及病理特点,并对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多因素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伴肾小管间质损伤的特发性膜性肾病占特发性膜性肾病的84.2%,与0级相比,Ⅰ、Ⅱ、Ⅲ级男性患者比例较高、发病年龄较大(P<0.05);各等级高血压病史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与0级比较,Ⅱ、Ⅲ级病程更长(P<0.05),Alb、eGFR水平较低(P<0.05),Scr、BUN、24h尿蛋白水平更高(P<0.05);Ⅰ、Ⅱ、Ⅲ级肾小血管病变所占比例较0级更高(P均<0.005);病理分期以Ⅱ期为主,多因素分析提示年龄、高血压病史、病程、Scr及肾小血管病变是特发性膜性肾病肾小管间质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伴肾小管间质损伤的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的临床表现更重,病理特点表现在肾小血管病变更显著,病理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发病年龄、高血压病史、病程及肾小血管病变为肾小管间质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血肌酐水平可间接反映肾小管间质损伤的程度。  相似文献   

13.
孙铁忠  何晓芳 《武警医学院学报》2012,21(9):678-681,F0003
【目的】观察雷公藤多甙(tripterygium wilfordii,TW)与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TX)分别联合泼尼松(prednisone,PED)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的疗效、复发率等差异。【方法】对随访的经TW+PED治疗组[分3次口服TW 2 mg.(kg.d)-1,缓解后减量维持,6个月无效者停药,同时口服PED 0.5~1 mg.(kg.d)-1,8周后逐渐减量]和经CTX+PED治疗组[静脉滴注CTX 0.5~1.0 g.(m2.m)-1,1次/月,共6个月,此后每3个月1次,累计剂量8~10 g,同时口服PED0.5~1 mg.(kg.d)-1,8周后逐渐减量]定期检测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肝肾功能等指标,对患者治疗期间的疾病缓解率、复发率等进行观察。【结果】两组尿蛋白定量及血浆白蛋白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好转(P<0.05),治疗前后肝肾功能未见明显变化,TW+PED治疗组患者最大缓解率出现在约第6个月;CTX+PED治疗组患者最大缓解率出现在约第12个月,两组总缓解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TW+PED组患者复发出现在约第12个月;CTX+PED治疗组患者复发出现在约第18个月,CTX+PED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TW+PED治疗组(P<0.05)。【结论】两种治疗方法对IMN均有一定的疗效。TW+PED方法和CTX+PED方法相比较,前者患者的病情缓解发生早于后者,在总缓解率方面两者之间不存在明显的差异,但前者短期的复发率要高于后者。对于两种治疗方法的远期效果及患者肾功能的进展,仍需进一步的长期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霉酚酸酯(MMF)联合小剂量泼尼松联合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IMN)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52例诊断IMN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CTX组,予以CTX2.5mg/(kg·d);MMF组,予以MMF1.5g/(kg·d),两组均26例,且予以口服强的松(0.8~1.0)mg/(kg·d),晨起顿服,6~8周后减量5mg,后每4周减5mg至停药,疗程1年。比较两组治疗后的24h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Alb)、血肌酐(Scr)和甘油三酯(TG)及不良反应。结果与CTX组相比,MMF组的临床疗效指标:完全缓解率与部分缓解率高;24h尿蛋白定量、Scr和TG水平降低,Alb水平升高;各种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MMF联合小剂量泼尼松治疗IMN的临床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5.
特发性膜性肾病的特异性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发性膜性肾病是以肾小球基底膜上皮细胞下免疫复合物沉积伴肾小球基底膜弥漫增厚为特征的一组疾病。特发性膜性肾病由于病情变化缓慢且自发性波动,预后差别大以及药物治疗相对不敏感等特点,至今尚无公认的治疗方案。本文就激素及激素联合各种免疫抑制剂在特发性膜性肾病中的应用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分析预后因素情况。方法:回顾性研究分析本院65例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临床资料。结论:临床病理特点:发病以中老年为主,男性患者比例偏高,60岁以上患者肾功能水平更为低下。绝大多数患者(81.5%)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约1/3的病人在肾穿时处于CKD3期及以上。病理分期以Ⅰ、Ⅱ期病变为主(80%),多数患者存在肾小管间质损伤,肾脏病变多趋向于活动阶段。影响预后因素分析提示:本研究患者24h尿蛋白定量的中位数是2.718g/d,蛋白尿定量大于4g/d的病例数并不多。本研究中尿β2-MG值的中位数为191.60μg/L明显高于正常值。通过对肾小管间质病理积分与eGFR进行相关性分析,提示肾小管间质损伤程度越严重的患者,其肾功能也更为低下。以病理分期为分组依据,选用多个独立样本的Kruskal-WallisH检验,对eGFR、血ALB及Upro在不同病理分期中的分布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此三项指标在不同病理分期的分布并无显著差异(P〉0.05)。提示病理分期与预后无明显联系。  相似文献   

17.
张璟  刘伟  施杰  端靓靓  苏安生  韩久怀 《中华全科医学》2012,(7):1059-1060,1112
目的探讨贝那普利联合缬沙坦对早期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早期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62例,采用前瞻、随机、对照研究,分为对照组(Control)、缬沙坦组(valsartan)、贝那普利组(Benazepril)、贝那普利联合缬沙坦组(Benazepril+valsartan)。Control组仅给予限制蛋白饮食,血脂升高者给予降脂等一般治疗;缬沙坦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valsartan 80 mg/d,如无副作用及低血压增加剂量至160 mg/d;Benazepril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Benaze-pril 10 mg/d,如无副作用及低血压增加剂量至20 mg/d;Benazepril+valsartan组在valsartan组基础上合用Benazepril 10~20 mg/d,1次/d;以上各组疗程共8周。结果与治疗前比较,除对照组外,valsartan组、Benazepril组与Benazepril+val-sartan组24小时尿白蛋白量均有下降(P<0.01);与其它组比较,Benazepril+valsartan组作用更显著(P<0.05)。结论贝那普利联合缬沙坦可以快速降低早期特发性膜性肾病的尿蛋白排泄量,提升白蛋白水平,促使病情缓解。  相似文献   

18.
特发性膜性肾病占我国肾小球疾病的24.9%,已跃居第二位且比例有逐年增高趋势。中医药治疗已广泛应用于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临床实践中,然而目前尚无中医治疗膜性肾病的循证实践指南。本指南按照国际指南制订方法与步骤,证据质量及推荐意见强度使用GRADE方法,通过访谈国医大师以及广东省名中医,确定指南范围、形成临床问题提纲;基于访谈结果和现有中西医肾病指南、权威教材以及临床研究文献的系统梳理和回顾的结果拟定临床问题、膜性肾病临床疗效评价指标以及中医证型的调查清单,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专家调查;然后针对临床问题检索到的证据进行质量评价,并举行专家共识会议,最终形成关于中医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10条推荐意见。本指南聚焦于中医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临床实践,适用于各级中医/中西医结合医疗机构以及开展中医药服务的医疗机构及医务工作者。  相似文献   

19.
背景 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是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IMN)的常用方案,但糖皮质激素对中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有影响,而采用短疗程、长效激素联合环磷酰胺(CTX)冲击治疗糖尿病合并IMN鲜见报道。目的 探讨地塞米松联合CTX冲击治疗中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IMN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价其安全性及药物经济学价值。方法 选择2014-2016年在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病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合并IMN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41例及对照组45例,对照组中有2例患者出现严重不良反应退出试验,最终纳入43例患者。治疗组每月使用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10 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1次/d,连续3 d;注射用CTX 0.4 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1次/d,连续2 d,每月用量0.8 g,总量达到8 g停药。对照组给予泼尼松1 mg•kg-1•d-1+他克莫司胶囊 0.05 mg•kg-1•d-1,维持他克莫司血液浓度在3~5 μg/L,8周后泼尼松逐渐减量,每2周减少5 mg,至0.5 mg•kg-1•d-1时维持4周,至10 mg/d 停止减量,维持时间不少于6个月。检测治疗前及治疗后1、3、6个月患者肝功能、血常规、24 h尿蛋白定量、血浆清蛋白、血清肌酐(Scr)、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指标,比较两组间是否有差异,并对两组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 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2.02%(5/41)〕低于对照组〔44.2%(19/43)〕(χ2=10.525,P=0.001)。治疗组治疗1、3个月后24 h尿蛋白定量高于对照组,血浆清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3、6个月后24 h尿蛋白定量低于治疗前,血浆清蛋白高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治疗1、3、6个月后24 h尿蛋白定量低于治疗前,血浆清蛋白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1、3个月后血糖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1、3个月后血糖、HbA1c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治疗3个月后完全缓解率、总有效率低于对照组,无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6个月后各指标及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成本-效果分析结果显示,对照组成本-效果比(164.75)高于治疗组(30.51)。结论 地塞米松联合CTX治疗中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IMN患者临床疗效与激素联合他克莫司相当,成本-效果比明显下降,对血糖影响小,患者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