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甲型H1N1流感是由甲型H1N1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在人际间传播.对于传染病而言,及时发现患者和隔离密切接触者对控制疫情的蔓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吉林省延吉市于2009年7月出现了甲型H1N1流感疫情,为此延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疫情进行了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2.
"甲型H1N1"作为流感的一种,可以用传统的中医理论和方法进行辨证治疗,传统中医根据其独特的治疗原则,针对不同体质与症状的病人,制定出相应的处方。笔者就中医辨证治疗"甲型H1N1流感"及处方进行分析,提出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3.
流感病毒H_5N_1首次侵袭人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详细报道了1997年底香港发生的禽流感病毒H_5N_1株在人类引发的流感的流行过程,并就其传染源、可能存在的传播模式以及预防和控制措施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马凤绒  王英 《吉林医学》2012,33(21):4654-4655
目的:探讨甲型H1N1流感危险因素分析与护理措施。方法:对甲型H1N1流感的20例患者与260例非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通过分析,年龄、住院时间、感染前抗生素的滥用的发生与甲型H1N1流感呈正相关。而经过护理后,感染患者均痊愈后出院。结论:甲型H1N1流感有一定的发病率,在护理中,必须积极控制易患的危险因素,有效地防止甲型H1N1流感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王晓凤  唐莉 《新疆医学》2011,41(10):43-44
甲型H1N1流感是一种由变异后的新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2009年3月甲型H1N1流感首先暴发于墨西哥,而后在全球迅速蔓延。新疆阿勒泰地区是在2009年10月出现第一例病例,后来发展为大面积的暴发流行。本研究分析了2009年10月24日~12月10日阿勒泰地区医院感染科收治的191例甲型流感确诊患者,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武志杰  武严威 《中外医疗》2012,31(6):54+56-54,56
目的分析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临床特点,探讨诊疗方法,提高诊疗技术。方法对2009年11月至2010年11月我院收治的32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2例患者中,均为当地居民,女18例,其中孕妇4例,男14例,年龄16~69岁,平均年龄42.5岁。均没有明确接触史,30例出现发热症状,27例患者肺部可闻及啰音,6例出现血性痰。实验室检查:14例出现中性粒细胞升高,肺X光片表现为双肺多发的斑片影和磨玻璃影。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5例,其中死亡1例。结论甲型H1N1流感易并发肺炎,重者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多器官衰竭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7.
段勇波  冯军 《吉林医学》2012,33(24):5297
目的:研究并探讨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使用RNA荧光定量来检测的的方法,以及观察使用RNA荧光定量来检测是否具有临床的可行性以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流感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都自愿接受调查并服从所有准则,有30例中鼻咽拭子混悬液患者,有28例咽拭子患者,有22例鼻拭子患者,收集的时间以患者去就诊的时间为标准,荧光定量PRC法是用来检测甲型H1N1流感病毒RNA,与此同时对这80例流感患者还要经常做季节性的流感病毒的检测。结果:B型流感病毒患者的人数为45例;其他流感有35例,占44%。根据取材方法来说,鼻咽拭子混悬液的阳性比重是68%,咽拭子所占的阳性比重为47%,鼻拭子所占的阳性比重为39%。结论:在检测新型甲型H1N1流感过程中,所取的材料应尽可能采取鼻拭子混悬液,同时要注意的是:采集样本的时间越早阳性率所占的比重越高。使用RNA荧光定量来检测更具有临床的可行性以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甲型H1N1流感是一种新的甲型H1N1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可以通过近距离飞沫和接触传播。人类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缺乏免疫力,普遍易感。  相似文献   

9.
探讨救治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护理管理对策。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护理应急预案,制订科学规范的护理管理制度,合理调配人力资源,强化护士专科知识培训,认真履行消毒隔离制度。经过有效管理,实现了住院患者"零死亡",院内感染"零发生",保证了护理工作质量和护理安全,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感冒消炎片》治疗儿童甲型H1N1流感的效果和安全性,为儿童甲型H1N1流感提供新的中药治疗方法.方法按照病例纳入标准,收集儿童甲型H1N1流感疑似病例,将病例对象完全随机地分配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给予治疗药物(感冒消炎片)和对照药物(银翘解毒片)治疗.详细记录病例的临床信息并进行连续随访观察;采集治疗前后的鼻咽拭子,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对所采集的鼻咽拭子进行病原学定性和定量检测.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患儿用药后热退时间(h)分别为(13.09±7.02)h和(22.13±15.55)h(P〈0.05);咽痛缓解时间为(20.36±7.91)h和(27.20±12.30)h(P〈0.05);咳嗽缓解时间为51.20±13.81 h和53.25±16.50 h(P〉0.05).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甲型H1N1流感病毒荧光定量RT-PCR检测结果比较和两组治疗后病毒转阴率比较,均显示出显著的差异(P〉0.05).结论以云南特色中药臭灵丹为主要成份的感冒消炎片对于儿童甲型H1N1流感,显示出很好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能够迅速缓解流感所致的发热、咽痛等症状,并能够有效降低呼吸道分泌物中甲型H1N1流感病毒载量,加快病毒转阴.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对新型甲型H1N1流感毒株神经氨酸酶(NA)基因序列的变异分析,揭示毒株NA基因变异与进化.方法 检测广东地区分离毒株NA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时对全球新型甲型H1N1流感毒株NA基因进行检索下载,采用Lasergene 7.1软件比对和分析NA基因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结合临床资料分析变异基因进化,同时分析糖基化位点.结果 2009年4-12月69株毒株NA基因16个氨基酸位点置换,占3.41%(16/469);NA蛋白主要置换位点在V106I/H和N248D.毒株GD-801-2009(H1N1)和GD-1202-2009的NA基因明显受到的感染宿主选择性作用,而毒株GD-1-2009的NA基因明显受到的感染宿主负选择性作用.与毒株GD-1-2006(H5N1) NA基因比较,毒株GD-801-2009的NA基因插入Nt145-204,导致H1N1 NA蛋白增加第49~68位氨基酸(CNQSVITYENNTWVNQTYVN),其中包括4个糖基化位点.结论 广东新型甲型H1N1流感毒株NA基因正向不同方向进化;新型甲型H1N1流感NA蛋白新增4个糖基化位点.  相似文献   

12.
吴彦媛 《吉林医学》2015,(6):1205-1207
目的:探讨H1N1流感病毒性肺炎的临床症状、医治措施以及预后护理方法。方法:对74例甲型H1N1流感病毒性肺炎患者的治疗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结果:对所有患者采取抗病毒、支持对症处理、有效的氧疗、小剂量肝素抗凝等措施进行治疗获得康复。结论:孕产妇、体重严重超标者、患有基础疾病的患者病情最容易恶化成重症病毒性肺炎。结论:采取抗病毒治疗、支持对症处理、合适氧疗是医治这种疾病的有效措施,通过一定量的肝素抗凝能够对病情起到有效的缓解作用,减少因这种疾病而死亡的人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胸部X线及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确诊的24例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胸部X线及CT表现.结果 (1)24例中4例患者入院时胸部X线检察无异常发现;(2)X线及CT发现肺部磨玻璃影分别占53%、67%,磨玻璃影伴实变分别占37%、62%,磨玻璃影主要位于肺周边胸膜下,磨玻璃影伴实变主要位于下肺、中部;(3)24例中X线及CT发现胸膜腔积液分别为3例、5例,发现胸膜肥厚分别为2例、9例;(4)X线及CT均未发现纵膈及肺门淋巴结肿大.结论甲型H1N1病例主要影像学表现为磨玻璃影及磨玻璃影伴实变,无纵膈及肺门淋巴结肿大,胸膜可受累,胸部CT与X线平片表现基本一致,但CT可早于胸片发现肺部病灶,对病变的形态、分布情况显示更加清楚,并可提高H1N1肺部病变的检出率,胸部X线及CT可以为临床提供更多的信息,有助于临床医师早期发现病变,及时给予治疗,观察病情发展及疗效评价.  相似文献   

14.
探讨双密达莫抑制流感病毒A(H1N1)核蛋白基因(NPG)的作用。方法采用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药物抑制流感病毒NPG效应。结果药物对MDCK细胞的毒性范围:1∶64稀释为无毒界限。病毒半数细胞感染量(TCID50)为6.5.25μL-1。直线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阈值循环数与不同浓度的定量模板的对数呈负相关(r=-0.999,P<0.05)。病毒对照组RNA水平明显高于实验组[(5.50±1.82)×109拷贝数.μL-1 vs(8.59±2.17)×107拷贝数.μL-1,P<0.01)]。结论双密达莫能阻断流感病毒核蛋白的合成,为防治流感提供了分子实验依据。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5.
麻黄是一种古老的中草药,在我国长期应用于治疗感冒和流感。伪麻黄碱是麻黄的主要成分之一,临床上用于缓解鼻塞。前期研究发现伪麻黄碱除了拟交感作用外,还具有较强的抗炎效应。为探讨伪麻黄碱对甲型流感病毒(IAV)H_1N_1感染小鼠的保护作用,实验采用IAV混悬液鼻腔给药的方式建立病毒感染小鼠模型。模型小鼠灌胃给予伪麻黄碱或奥司他韦。结果显示:伪麻黄碱能改善IAV感染期的肺组织病理损伤,显著提高生存率,维持体质量;其通过Toll样受体7(TLR7)信号通路,可抑制细胞因子风暴的产生。让人惊奇的是,伪麻黄碱对IAV的复制具有抑制作用。这些结果证明,伪麻黄碱是一种潜在的抗流感药物,可平息细胞因子风暴并抑制病毒复制。据此推测,伪麻黄碱或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中细胞因子风暴诱导的早期肺组织和支气管损伤应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现已了解组织胺可对淋巴细胞导致不同的功能。为了解其机制需用一种方法来分析淋巴细胞表面的组织胺膜受体。本文报告一生化技术可以证明及定量淋巴细胞的组织胺H_1及H_2受体。用甲醛固定的少量细胞也可用此法。这一测定方法与过去  相似文献   

17.
H_1受体阻滞剂应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覃珍  陈超 《陕西医学杂志》2005,34(4):473-475
H1受体阻滞剂是一类能竞争性拮抗组胺与特异性的H1受体结合而发挥作用的药物.从1937年第一个抗组胺药开发至今,已有50余种H1受体拮抗剂供临床使用.80年代以前的第一代药物包括苯海拉明、氯苯那敏、异丙嗪等,受体特异性差,中枢神经活性较强,可引致明显的镇静和抗胆碱作用,所以被称为镇静性抗组胺药;80年代以后开发的第二代抗组胺药包括特非那定、阿司咪唑、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H1受体选择性高,无镇静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告了 SDS—PAGE 分析甲型流感病毒赣科75—2(H_3N_2)结构多肽的组成。此病毒含有七种结构多肽,其中三种系为糖多肽。  相似文献   

19.
一般认为,甲型流感病毒在H_(1)N_(1)和H_(2)N_(2)之间没有血清交叉反应。而梁荣根等报道了末期H_(1)N_(1)毒株(Dutch/56组)和H_(2)N_(2)病毒之间存在着明确的血清学关系。 但有人对梁氏资料持有异议,认为两者的交叉反应可能是所用病毒交叉污染等因所致。为澄清这个问题,作者进行下列试验。  相似文献   

20.
国外生物瓣膜的临床应用历史已有二十年。国内开展较晚,直至近3~4年才开始用于临床。和机械瓣相比,生物瓣膜具有结构合理,术后不需长期抗凝治疗的优点。另一方面,目前在国内尚无成品供应的情况下,要开展瓣膜替换手术,生物瓣膜也便于各单位自己制作,自己使用。生物瓣膜临床应用以后的长期功能和效果,极为重要的一个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