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6 毫秒
1.
目的 探讨OMOM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诊断价值.方法 2006年10月-2007年10月期间就诊的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患者4 6例,年龄在1 9~78岁之间,所有患者均进行电子胃镜、纤维结肠镜和小肠系造影检查,均未发现明确的出血灶.结果 46例胶囊内镜检查的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共发现小肠异常38例,未见异常8例,总阳性检出率为82.6%.其中,小肠血管畸形9例.小肠粘膜弥漫性炎症9例(其中Crohn病3例),小肠占位7例,回肠末端糜烂、出血伴溃疡4例,小肠活动性出血3例,小肠憩室2例,小肠息肉2例,回肠末段淋巴滤泡增生2例.结论 OMOM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安全、无创伤,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检查手段,是用于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首选检查方法 .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国产OMOM胶囊内镜对消化道疾病,特别是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总结分析我院2011年5月至2014年5月来自门诊和住院的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及腹痛腹胀腹泻等患者共56例。所有患者进行OMOM胶囊内镜检查前均行胃镜、肠镜及消化道钡餐检查,未发现可解释疾病的病因。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检查,56例检出小肠疾病40例(71.4%),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组26例检出小肠疾病23例88.4%(23/26),腹痛腹胀腹泻等组30例检出小肠疾病17例56.6%(17/30)。结论:国产OMOM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诊断率高,操作简单、安全,且价格低、无创伤。可作为小肠疾病的常规筛查手段。 相似文献
3.
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M2A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诊断价值。
方法2004年2月~2007年3月期间就诊的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患者86例,年龄在14~85岁之间,所有患者中有69例经过电子胃镜、结肠镜或小肠气钡双重造影检查,均未发现明确的出血灶,另17例患者由于身体状况未做过任何检查。
结果86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患者中,经胶囊内镜检查,71例在胃、小肠或结肠发现病变,病变的总诊断率为82.56%(71/86),胃内黏膜病变检出率为44.19%(38/86),主要有胃内小动脉出血6例,胃内黏膜糜烂、浅溃疡19例,胃内隆起或息肉13例;小肠黏膜病变的检出率为72.09%(62/86),包括小肠血管发育不良12例,小肠多发息肉8例,其中1例为罕见的Cronkhite-Canada综合征;小肠占位性病变11例;小肠黏膜单发或多发溃疡13例,其中7例诊断为小肠克罗恩病;小肠黏膜糜烂27例;小肠憩室4例,15例患者的胃肠道黏膜未发现病变。有26例患者同时伴有2处或2处以上的病变。
结论M2A胶囊式内镜对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检查手段,是用于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国产OMOM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诊断价值及安全性。方法 2005年10月至2011年9月,应用国产OMOM胶囊内镜对328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检查,对诊断结果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共323例患者检查成功,病变检出率为76.16%(246/323),病因诊断率为56.04%(181/323)。其中,最常见的是占位性病变51例(15.79%),血管性病变45例(13.93%),非特异性炎症39例(12.07%),溃疡性病变34例(10.53%);其次为钩虫病19例(5.88%),息肉19例(5.88%),活动性出血17例(5.26%),憩室8例(2.48%),淋巴组织增生7例(2.17%),克罗恩病5例(1.55%),肠结核2例(0.62%)。结论国产OMOM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有良好的诊断价值,临床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5.
国产OMOM胶囊内镜对消化道疾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国产OMOM胶囊内镜在消化道疾病,特别是对小肠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总结分析我院2005年7月~2007年7月应用国产OMOM胶囊内镜检查82例,其中61例患者(分为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33例,反复发作腹痛、腹泻患者28例)经胃镜和结肠镜等检查,未能发现可解释疾病的原因,21例为健康查体者。其中男性48例,女性34例,年龄16~84岁,平均48.7岁。采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恒康正清)做肠道清洁准备,检查前常规肌内注射甲氧氯普胺10mg。结果OMOM胶囊内镜性能稳定,图像清晰。摄像胶囊所携带的电池一般均能满足对全小肠的观察,最短工作时间6:30,最长工作时间8:40,胶囊在胃内停留时间20~60(42.6±12.7)分,到达回盲部时间120~500(336.9±85.1)分。61例中检出小肠疾病28例(45.9%)。21例查体组中,5例见阳性发现(23.8%)。有1例摄像胶囊因小肠狭窄滞留体内,未出现其他不良事件。结论国产OMOM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的诊断阳性率高,安全无痛苦,具有较好的临床诊断价值,尤其适用于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 相似文献
6.
7.
目的分析评价国产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3例曾进行胃镜及结肠镜检查未能明确诊断的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胶囊内镜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3例患者进行了14次胶囊内镜检查,除1例患者外,其他12例患者成功检查13次,成功率为92.86%(13/14),无穿孔、过敏等不良反应发生。11例检出病变,检出率为91.67%(11/12),其中小肠多发性溃疡4例,小肠多发性糜烂伴蛔虫及钩虫感染1例,小肠紫癜1例,小肠多发性憩室伴蛔虫感染1例,小肠糜烂2例,小肠黏膜呈节段性炎症性、增生性改变2例;1例未发现异常。结论胶囊内镜检查因其安全、患者无痛苦、检查阳性率高,可作为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首选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评价国产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3例曾进行胃镜及结肠镜检查未能明确诊断的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胶囊内镜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3例患者进行了14次胶囊内镜检查,除1例患者外,其他12例患者成功检查13次,成功率为92.86%(13/14),无穿孔、过敏等不良反应发生。11例检出病变,检出率为91.67%(11/12),其中小肠多发性溃疡4例,小肠多发性糜烂伴蛔虫及钩虫感染1例,小肠紫癜1例,小肠多发性憩室伴蛔虫感染1例,小肠糜烂2例,小肠黏膜呈节段性炎症性、增生性改变2例;1例未发现异常。结论胶囊内镜检查因其安全、患者无痛苦、检查阳性率高,可作为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首选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在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及其安全性。方法对52例疑诊为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行胶囊内镜检查并总结分析。结果 52例患者中,50例患者顺利完成胶囊内镜检查,检查成功率为96.2%。2例胶囊滞留,经外科手术取出。共发现小肠病变31例,阳性率59.6%。其中,可疑肿物2例、血管性出血2例、溃疡或多发黏膜糜烂14例、寄生虫6例、小肠淋巴滤泡增生3例、小肠憩室1例,新鲜出血影响视野观察3例。结论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检出率高,安全性好,可作为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重要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OMOM胶囊内镜检查的48例疑似小肠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检查成功率100%,胶囊均顺利排出体外,共发现小肠病变36例(75.00%,),其中小肠血管扩张7例,血管瘤2例,小肠溃疡6例,克罗恩病3例,小肠息肉4例,间质瘤5例,小肠黏膜炎症及糜烂8例,钩虫病1例。结论OMOM胶囊内镜操作简单、无创伤、安全性高,耐受性好、对小肠疾病尤其是消化道出血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作为小肠疾病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OMOM型胶囊内镜对隐源性消化道出血病变的检出率及病变类型,评价胶囊内镜在隐源性消化道出血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25例隐源性消化道出血患者胶囊内镜检查的临床资料。结果:25例均顺利的完成了胶囊内镜检查,无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25例出血患者经胶囊内镜检查发现小肠斑片状糜烂3例,小肠血管畸形3例,小肠肿瘤1例,小肠毛细血管扩张2例,小肠溃疡或溃疡型病灶3例,小肠息肉5例,小肠炎症性改变5例,未发现任何异常者3例。结论:胶囊内镜检查操作简单、安全,检查成功率高,对隐源性消化道出血病变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笔者医院2010年3月~2011年9月应用胶囊内镜检查100例,分为症状组和体检组,其中症状组72例(包括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16例,慢性腹痛28例,慢性腹泻23例和慢性腹胀5例),体检组28例(无消化道症状),对诊断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检查过程中受检者无痛苦,胶囊内镜性能稳定,图像清晰。胃运行时间为3~226min,中位时间为28min;小肠运行时间47~403min,中位时间为230min。小肠疾病总体检出率为45.00%,症状组小肠疾病检出率为51.39%,体检组小肠疾病检出率为28.57%,症状组小肠疾病检出率明显高于体检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有不能解释原因的消化道症状患者,胶囊内镜有显著的小肠疾病检出率。胶囊内镜对诊断小肠疾病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小肠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由于它的弯曲和游离度大,现有的诊断技术不尽如人意,致小肠疾病很难诊断,而胶囊内镜(M2A)能发现小肠内的微小病变。方法:自2008年11月,我们对结肠镜、胃镜、X线钡餐造影、小肠造影等检查未发现异常的33例小肠疾病患者进行胶囊内镜检查,其中原因不明消化道出血及腹痛28例。结果:33例中发现病灶27例(81.80%),包括血管发育不良、静脉扩张、息肉样病变、黏膜下肿物、Crohn‘s病、淋巴结增生等,其中11例同时存在两种病灶。结论:胶囊内镜小肠疾病诊断阳性率达81.80%,故胶囊内镜检查对诊断小肠病变具有特殊诊断价值,具有较强的临床实用性。 相似文献
15.
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胶囊内镜检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胶囊内镜在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53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22例因心肺脑功能不全无法耐受常规胃肠镜检查的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M2A胶囊内镜进行胃肠道检查。结果 75例中有74例(98.6%)完成检查,发现消化道病变64例,检出率86.5%,包括胃部病变4例,小肠病变58例,结肠病变2例;41例(55.4%)检出出血病因。22例在胶囊内镜检查后,采用双气囊小肠镜对胶囊内镜检查结果予以验证,发现18例的病因诊断和定位相符。结论胶囊内镜对消化道出血,尤其是小肠源性出血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胶囊内镜(CE)在老年小肠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因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OGIB)、慢性腹痛、慢性腹泻、腹胀不适、消瘦等症状在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或住院接受CE检查的患者137例。按照年龄分为老年组(≥60岁,75例)和对照组(<60岁,62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CE检查情况,包括CE在胃及小肠运行时间、胶囊排出时间、全小肠检查完成率(即胶囊在电池耗尽后通过回盲瓣进入大肠的患者比例)及胶囊滞留率(指胶囊2周或超过2周时间仍不能从消化道排出的患者比例),CE的图像质量、对小肠疾病检出率及所见病变的类型。结果 老年组CE在胃及小肠运行时间、胶囊排出时间均长于对照组(P<0.05);老年组全小肠检查完成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胶囊滞留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小肠疾病检出率(61.3%)高于对照组(43.5%)(P<0.05);老年组检出的小肠疾病以血管性病变和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相关性黏膜损害为主,而对照组以小肠溃疡为主。老年组OGIB 的CE小肠疾病检出率高于慢性腹痛、慢性腹泻、其他症状(P<0.05)。结论 CE在老年患者消化道运行时间较长,但胶囊滞留率与中青年患者无差异,是一项安全的检查方法,并且对老年小肠疾病检出率较高,尤其对OGIB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7.
胶囊内镜(CE)的临床应用日益广泛,被用于不明原因的消化系出血、小肠克罗恩病、乳糜泻、家族性息肉综合征等小肠疾病的诊断和监测。CE在临床运用过程中弥补了传统胃肠镜的一些不足,但也显露出一些弊端,如何弥补这些弊端是CE未来的发展方向。现就CE的发展过程、临床应用的利弊及对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干预对OMOM胶囊内镜检查效果的影响。方法将2009年3月-2009年12月行胶囊内镜检查的55例病例作为对照组,2010年1月-2010年11月行胶囊内镜检查的61例病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内镜检查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给予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严格的评估掌握适应证排除禁忌症,规范化的宣教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充分的术前肠道准备及术中、术后的有效指导和配合方面给予综合性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在肠道清洁度以及病变的检出率方面存在的差异。结果经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在肠道清洁度以及病变的检出率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提供良好的肠道准备条件,提高肠道清洁效果,提高全小肠的检查率及病变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