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伴随着世界经济的复苏,国际市场对植物提取物的热情继续高涨.根据美国市场调研公司的统计数据,2009年美国主流市场中的草药补充剂销售额为33 558.57万美元,较2008年增长14.4%.2009年中国植物提取物出口也取得不俗的成绩,总出口额6.6亿美元,同比增长23.7%;主要出口市场是日本和美国,对印度和马来西亚的出口增长较快;对日本的植物提取物出口颇为13240.6万美元,同比增长5.8%;对美国的出口额为11 029.3万美元,同比增长52.9%.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植物提取物的主要出口市场是美国、日本和欧洲.在调研了近年来美国市场、日本市场的销售额与畅销品种的基础上,总结其市场发展趋势,对植物提取物行业国际市场动态进行分析.同时对中国植物提取物行业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以调整中国植物提取物行业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3.
经济运营     
《上海医药》2003,24(1)
我国中药出口取得全面突破性增长从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获悉 ,我国中药出口取得全面突破性增长 ,1~ 9月出口总值达到 4 .83亿美元 ,比上年同期增长2 1.9%。是自 1996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增长幅度最大的一年 ,平均吨出口价达到 1436美元 ,较上年同期增长 12 .1%。1~ 9月份 ,中药三个大类商品全面增长 ,中成药与植物提取物等深加工产品的出口增速远远高于中药材等初级产品的出口。中药材出口总值 2 6440万美元 ,比上年同期增长 8.9% ;植物提取物出口总值13691万美元 ,比去年同期增长 68.8% ;中成药及保健品出口 82 0 4万美元 ,比上年同…  相似文献   

4.
由中国海关数据可知,一季度我国植物提取物总体上来看,多数品种的出口额和出口数量都呈现不同程度的增长。从单品种来看,甜叶菊提取物、甘草液汁及浸膏、芸香苷及其衍生物的出口额排序较为靠前。一季度,甜叶菊提取物出口继续保持持续增长,其出口额达2295万美元,同比增加103.7%;出口数量为428吨,同比增加33.7%,出口市场主要为马来西亚和美国。  相似文献   

5.
依据海关数据、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整理发布的资料显示:2007年我国中药材及饮片出口额为4.8亿美元,植物提取物出口额亦为4.8亿美元,较2006年均有增长。现将2007年植物药与中药出口市场、出口品种等情况做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6.
过去几年来,植物提取物因其属于“全天然有机食品原料”故在欧美国家销售十分红火。如据来自国外的最新报道,美国各种植物提取物(膳食补充剂)市场销售额已达每年50亿美元以上。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和西班牙则是欧洲植物提取物的5大中心市场。有关部门估计这5个欧洲国家植物提取物的销售额合计约占欧洲植提物市场的85%。我国的植提物的主要出口市场也是上述两大欧美市场。近年来一些北欧国家(如丹麦、挪威、瑞典等)业已成为我国植提物的新出口市场。  相似文献   

7.
陈巧  马爱霞  潘勤 《中国药房》2005,16(16):1270-1272
目的:为我国中药企业开拓美国市场提供参考。方法:从饮食补充剂领域和药品领域两方面出发,概述美国植物制品的管理模式及相关法规政策。结果与结论:我国的中药欲进入美国市场,从近期来看比较现实的做法是采取循序渐进的策略,即首先进行植物标准提取物的研究,然后以饮食补充剂的身份进入美国市场,销售几年以后再提出临床研究申请,最后提出新药申请。  相似文献   

8.
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中药部主任刘张林日前分析指出,对我国出口影响最大的国内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对中药出口不会有太大影响。受世界植物药市场增长的拉动,预计2004年提取物的出口增长将超过109/5。  相似文献   

9.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原料药和药品市场,美国2003年的医生处方药品费用为1 792亿美元,这一数目每年都以至少10%的比率增长.美国药品市场对各国制药企业都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因而FDA每年收到来自境外的药物申请逐年迅速增加,这直接导致FDA对境外制药企业进行cGMP现场检查的工作量急速上升.2004年,FDA对中国制药企业的cGMP现场检查占其境外检查总数的7%,而这一比例随着我国更多的企业进军美国市场将继续上升.目前,如何顺利的通过FDA现场检查是我国很多企业正全力以赴备战的任务.  相似文献   

10.
市场行情     
中国产维生素C占有美20%的市场 据美国《化学市场报》报道,中国产维生素C在美国市场上的占有率约为20%。 在美国市场上,西方原料制的一级维生素C每公斤在11美元左右,中国产的维生素C价格每公斤低2~3美元。 一季度我国医药商品销售总值有所增长  相似文献   

11.
王曼  熊尧  余正* 《上海医药》2013,(9):57-59
采用引力模型,分析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药品出口美国的影响。结果显示,美国药品领域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药品进入美国市场有阻碍作用,并提出了跨越美国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我国植物提取物市场发展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我国植物提取物出口发展快 植物提取物是现代植物药先进技术的载体,是植物药制剂的主要原料。相对来说,化学药物的毒剐作用较大,且易产生抗药性,而植物提取物作为天然药物,在这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同时,植物提取物兼有开发投入少、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大、国际市场应用广泛、市场发展空间大等诸多特点。  相似文献   

13.
尽管有众多不利因素的影响,但受出口单价大幅上涨的拉动,2008年上半年,我国中药材及饮片出口额仍快速增长。依据海关数据、以及由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中药饮片分会整理的有关资料显示:2008年上半年共出口2.6亿美元,同比增长24.93%,平均出口单价达到2.32美元/千克,同比增长41.8%,与去年下半年相比(环比)增长了  相似文献   

14.
1.概况 透明质酸皮肤填充剂瑞蓝(Restvlane)由瑞典Q—Med公司开发生产。1996年9月获欧盟批准首次上市。2003年12月获美国FDA批准首次作为整形美容除皱产品正式进入美国市场。目前已在世界范围上市销售。瑞典Q—Med公司2007年瑞蓝系列产品的销售额达到了10.73亿瑞典克朗,增长16%。瑞蓝(Restylane)在北美的市场开拓销售授权给了美国Medicis公司。目前该产品在中国已完成临床阶段研究,于2008年12月15日获SFDA批准在中国境内匕市。  相似文献   

15.
自1994年美国通过了“食品补充制、健康与教育法案”后,美国的草药行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作为草药行业主导产品的植物提取物更是发展迅猛。本文从市场的角度就美国植物提取物近2年的动态及FDA最近出台的新法规和发展趋势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6.
美国药品市场增长迅速,1992年美国药品市场药品销售额占世界的市场份额是34%,2002年提高到50%,销售额为192亿美元,是世界上最大的药品市场.美国药品市场有许多特殊性,例如美国的制药企业制定药品价格不受政府干预,可以在药品生命周期中自由定价,药品可以向消费者做广告(包括处方药),药品可以在食品店、综合超市、健康维护组织(HMOs)、家庭护理医疗等各种渠道销售.本文将对2002年美国药品购买渠道和促销进行分析,以利于中国企业更了解美国的药品市场特点.  相似文献   

17.
植物提取物在我国的应用现状及发展策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植物提取物在我国的应用现状及发展策略,以便更好地实现中药的国际化、现代化.方法:从欧共体各国对植物药的定义、以植物提取物投料是控制中成药质量的一种有效手段、植物提取物是我国中药走向国际市场的一种有效方式、植物提取物的发展策略等 4个方面进行了阐述.结果:我国植物提取物的发展现状同发达国家相比还相对落后.结论:应该重视植物提取物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从默默无闻的小作坊到享誉全球的“普利专家”,再到中国首家制剂通过美国FDA认证、酋家制剂获得美国药品批准文号、首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实现制剂规模化出口美国市场的制药企业,浙江华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海药业”)一次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25年来,华海药业凭借领先一步的战略思维、独树一帜的发展道路,成为中国制药企业扬帆海外的成功典范。美国《华尔街曰报》称赞“华海药业是中国制药企业进军欧美发达国家市场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9.
据新华社信息,国际认证机构UL美华(UL-CCIC)将着力推出FDA510(k)第三方评审服务,为我国企业以自有品牌打入美国市场服务。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对进入本国市场的医疗器械制定了相应的法规,FDA510(k)就是由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制定的美国市场标准。随着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美国器械市场的大门已向我国厂商敞开。据海关统计,2002年我国对美国出口了超过5亿美元的医疗器械,成为其继欧盟、墨西哥、日本和瑞士之后的第五大进口来源国。但从1976年至今,FDA共受理、批准超过10万份的510(k)申请中,由中国申请人提…  相似文献   

20.
全球领先的医疗健康信息服务商IMS公司近日对美国处方药市场2007年的表现进行了评价。根据IMS的统计分析,与2006年超过8%的增长率相比,2007年,美国处方药市场的增长率表现一般,只有3.8%。2007年,美国市场总的处方药销售额达到2865亿美元。IMS的分析显示,导致市场增长放缓的原因主要有品牌药专利的到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