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目的观察食用醋或酱油对旋毛虫肌幼虫感染性和生殖力的影响。方法140只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均分为14组,分别喂饲经食用醋(总酸浓度4.5%,pH3.05)、食用酱油(含19.3%NaCl)和生理盐水浸泡不同时间的含有300条旋毛虫肌幼虫的小鼠肌肉(重约0.02g),于喂饲后第7天和第42天每组各剖杀5只小鼠,分别观察肠道成虫、肌幼虫的数量和生殖力指数(RCI)。结果小鼠喂饲经食用醋处理3、6、12和24h的旋毛虫肌幼虫后,其肠道成虫数分别为77、41、0和0条,RCI分别为52.48、18.45、0和0,均显著低于生理盐水对照组肠道成虫数(分别为121、121、116和101条)和RCI(分别为159.10、124.56、73.63和42.17)(P0.05)。小鼠喂饲经食用酱油处理12、24、36和48h的旋毛虫肌幼虫后,肠道成虫数(分别为79、39、3和0条)和RCI(分别为48.75、20.80、1.87和0)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16、101、95和89条,73.63、42.17、21.53和4.13)(P0.05)。感染小鼠的肠道成虫数和RCI均随醋或酱油处理时间的延长而降低(P0.05)。结论含旋毛虫肌幼虫的肌肉经食用醋或酱油处理后,肌幼虫的感染力和生殖力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白酒对鼠体旋毛虫幼虫的杀伤作用。方法80只昆明小鼠,各喂食含500条旋毛虫幼虫的肌肉后随机分成8组(10只/组),实验组分别灌饲0.2ml或0.4ml乙醇体积分数为0.62、0.54和0.46的白酒,对照组灌饲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7d与40d后各剖杀5只,检查肠道旋毛虫成虫和肌幼虫数。结果灌饲0.2ml乙醇体积分数为0.62、0.54和0.46的白酒的小鼠肠道成虫数分别为(80.00±11.25)条、(208.00±22.89)条及(256.00±69.37)条,肌幼虫数分别为(37993.60±296.50)条、(54166.60±2951.98)条和(63808.40±2442.81)条,灌饲0.4ml乙醇体积分数为0.62、0.54和0.46的白酒的小鼠肠道成虫数分别为(21.00±11.83)条、(87.00±27.66)条及(112.00±25.38)条,肌幼虫数分别为(24691.20±4628.14)条、(47266.60±1955.49)条及(50833.40±2211.50)条,生理盐水对照组分别为(312.00±76.93)条和(81050.00±13157.74)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灌饲白酒的感染鼠肠道成虫与肌幼虫数均随乙醇灌胃量的增大而减少(P均0.05)。结论白酒对鼠体内旋毛虫的杀伤作用与乙醇含量有关,小鼠灌饲白酒可降低旋毛虫感染程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砧板上肉屑中旋毛虫幼虫的活性与感染性.方法 将100条旋毛虫幼虫感染小鼠40 d的骨骼肌剪为小米粒大小(重约0.007g)的肉屑,平均分为5份,在木质砧板上室温(约25℃)下放置0、2、4、6和8 h,消化后收集幼虫并观察幼虫的活性.将30只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将砧板上放置0、4、8 h肉屑中的旋毛虫幼虫经口感染小鼠,每组小鼠感染300条.感染后40 d剖杀,将全身肌肉消化后收集肌幼虫,测定其生殖力指数(reproductive capacity index,RCI).结果 在砧板上放置0、2、4、6和8 h肉屑中旋毛虫幼虫的死亡率分别为0、0.60%、15.17%、55.63%和79.18%(X2=46.949,P<0.01);幼虫死亡率随肉屑放置时间的延长而升高(X2=42.241,P<0.01).在砧板上放置0、4、8h肉屑中的旋毛虫幼虫接种小鼠后40d,其生殖力指数分别为229.47、135.62和125.01,3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205,P>0.05).结论 在砧板上放置4h和8 h肉屑中的旋毛虫幼虫仍具有感染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旋毛虫成虫排泄分泌抗原(ES抗原)、肌幼虫ES抗原、成虫和肌幼虫ES混合抗原对小鼠的免疫保护作用。方法用生理盐水培养法从培养液中提取成虫ES抗原、肌幼虫ES抗原,分别用成虫ES抗原、肌幼虫ES抗原、成虫和肌幼虫ES混合抗原免疫小鼠,同时设佐剂组和对照组,间隔7d共免疫3次。末次免疫后7天,每只小鼠用200条旋毛虫感染期幼虫经口进行攻击感染。感染后7天和30天检查各组小鼠肠道成虫数和肌幼虫数。结果旋毛虫成虫ES抗原组、肌幼虫ES抗原组、成虫和肌幼虫ES混合抗原组的成虫减虫率分别为87.95%、69.48%、84.34%,肌幼虫减虫率分别为74.79%、87.97%、86.87%。成虫ES抗原组、成虫与肌幼虫ES抗原混合组的成虫减虫率均高于肌幼虫ES抗原组(P均<0.05)。肌幼虫ES抗原组、成虫与肌幼虫ES抗原混合组的肌幼虫减虫率均高于成虫ES抗原组(P均<0.01)。结论旋毛虫成虫和肌幼虫ES混合抗原均能诱导小鼠产生抗成虫及肌幼虫较强的免疫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不同体积分数的乙醇溶液对旋毛虫幼虫活力及感染性的影响。方法在体外模拟胃内环境条件下,将100条旋毛虫用不同体积分数的乙醇溶液处理,美蓝-伊红-硼砂(M.E.B)染液鉴定幼虫的活力。64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8组(每组8只),6组小鼠分别经口接种或喂饲500条用不同体积分数的乙醇溶液处理不同时间后的幼虫或含500条幼虫的肌肉,另2组分别为生理盐水处理幼虫与含幼虫肌肉的对照组,感染后7 d与40 d每组各剖杀4只小鼠,分别观察肠道雌虫数与肌幼虫数。结果肌幼虫用体积分数为0.20和0.25的乙醇溶液处理240 min,死亡率分别为0和1.4%;在体积分数为0.30、0.35、0.40、0.45、0.50、0.55和0.60的乙醇溶液处理组幼虫全部死亡所需时间分别为180、90、45、30、30、20和20 min;肌幼虫用体积分数为0.65的乙醇溶液处理1和6 min的死亡率分别为44.4%和100%。旋毛虫幼虫经不同体积分数乙醇溶液处理不同时间后的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趋势性分析结果表明,在体积分数为0.25~0.60的乙醇处理组,幼虫的死亡率随乙醇体积分数的增加及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升高(P〈0.05)。不同体积分数的乙醇溶液处理不同时间的幼虫接种小鼠后7d和40d,未发现肠道成虫与肌幼虫。结论乙醇对旋毛虫幼虫有较强的杀伤作用,幼虫用体积分数≥0.35的乙醇溶液处理30min其感染性及生殖力完全丧失。  相似文献   

6.
旋毛虫肌幼虫寄生时间对其感染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旋毛虫肌幼虫寄生时间对其感染力的影响。方法人工消化收集旋毛虫幼虫,35只昆明小鼠每只口饲30条幼虫。感染鼠随机分为6组,分笼喂养,分别于感染后至1、2、4、6、8、10个月,用同样方法收集幼虫;另取10只健康小鼠,每只口饲30条幼虫。感染鼠于2个月后全部断颈处死,取胴体称重,取膈肌镜检,消化收集小鼠体内全部旋毛虫幼虫,计算生殖力指数(RCI)、每克组织肌幼虫数(LPG)。结果感染后2个月,5只小鼠RCI和LPG分别为108.17和181.59,134.17和189.86,114.17和181.12,121.80和198.05,146.13和186.32。感染后4、6、8个月,旋毛虫RCI和LPG逐渐降低。各组小鼠RCI和LP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旋毛虫感染力随寄生时间变化,感染后2个月达高峰,之后随寄生时间的延长,感染力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两种新型免疫佐剂CT -B(霍乱毒素B亚单位 )、saponin(皂素 )制备的旋毛虫疫苗对小鼠的免疫保护作用。方法 将旋毛虫肌幼虫可溶性抗原分别与CT -B、saponin混合 ,以口服或皮下注射途径免疫NIH小鼠 ,间隔 1周共免疫 3次 ,末次免疫后 1周 ,与对照组同时予 2 0 0条旋毛虫感染期肌幼虫攻击 ,比较三组小鼠肠道成虫数、雌虫生殖力及肌幼虫数。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CT -B组成虫减虫率、新生幼虫减虫率及肌幼虫减虫率分别为 91 5 9%、6 1 74 %和 90 32 % ,saponin组成虫减虫率、新生幼虫减虫率及肌幼虫减虫率分别为 79 2 1%、6 7 4 4 %和 88 39%。 结论 CT -B和saponin均能有效提高机体对旋毛虫的保护性免疫力 ,CT -B对肠道成虫的影响更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旋毛虫成囊前期幼虫的感染性.方法 将80只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成8组,每只感染300条旋毛虫肌幼虫,感染后14~21d每天剖杀1组,将小鼠膈肌(即含9~16日龄的成囊前期幼虫)分别再喂饲10只小鼠;同时将贝氏法收集的9~16日龄的幼虫用灌胃法感染10只小鼠(每只300条).感染后42 d将2种方法感染的小鼠剖杀,分别剪碎肌肉,人工消化后收集并计数旋毛虫肌幼虫.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同日龄幼虫的形态并测量其长度.结果 旋毛虫9~12日龄幼虫2种方法感染的小鼠均未检获肌幼虫:13~16日龄幼虫膈肌喂饲法小鼠的感染率均为100%,幼虫灌胃法对小鼠的感染率分别为30%、30%、40%和40%.幼虫日龄与喂饲法在感染小鼠后42d收集的肌幼虫数呈相关性(r=0.939,P<0.05).旋毛虫9~16日龄幼虫长度随幼虫日龄的延长而增大,9日龄幼多呈腊肠状,未见虫体活幼;12日龄幼虫多呈卷曲状,可见缓慢蠕动;15日龄幼虫呈明显的卷曲状,幼虫周围已形成明显的囊包,可见虫体明显活动.结论 旋毛虫感染后18d的成囊前期幼虫(13日龄)对新宿主具有感染性,幼虫的感染性与长度随着日龄的延长而增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旋毛虫肌幼虫抗原免疫后小鼠产生的抗感染能力及其机制。方法制备旋毛虫肌幼虫抗原,免疫小鼠,再用旋毛虫感染性幼虫对免疫小鼠实施攻击感染,检查感染后小鼠肠道成虫和肌肉幼虫数并计算减虫率;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检测旋毛虫肌幼虫抗原免疫后7、14、284、2 d小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培养上清中IL-4和IFN-γ水平。结果肌幼虫抗原免疫组小鼠的肠道成虫数减虫率为38.54%,肌幼虫减虫率为35.31%;ELISA检测免疫小鼠PBMC培养上清IL-4和IFN-γ水平均升高,直至免疫后42 d,以免疫后14、28、42 d的IL-4水平升高更显著(P0.01)。结论旋毛虫肌幼虫抗原免疫能诱导小鼠产生有效的抗旋毛虫感染作用,其抗感染机制以Th2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为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旋毛虫肌幼虫排泄分泌抗原(Trichinella spiralis muscle larvae excretory-secretory, Ts-Es)诱导小鼠肠道保护性免疫能力以及免疫调节作用。方法 54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旋毛虫感染组(Ts)、旋毛虫Ts-Es抗原免疫组(Ts-Es)。空白组小鼠腹腔注射PBS;抗原免疫组小鼠腹腔注射0.1 mL的Ts-Es抗原与等量弗氏完全佐剂;旋毛虫感染组腹腔注射PBS和弗氏完全佐剂,每隔7 d注射1次,共3次,末次注射后7 d旋毛虫感染组和Ts-Es抗原免疫组用400条/mL旋毛虫感染性幼虫灌胃攻击感染。解剖取材,检查肠道成虫及肌肉幼虫减虫率,用HE染色法观察肠道病理变化,RT-qPCR法检测小肠中目的基因mRNA表达水平。结果 与旋毛虫感染组相比Ts-Es抗原免疫组成虫和肌幼虫减虫率分别为49%(t=8.109,P<0.05)和67%(t=8.090,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旋毛虫感染组小肠T-bet(t=5.25,P<0.05)、GATA3(t=2.50,P<0.05)、ROR...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比较经不同浓度食用醋或食用酱油分别浸泡不同时间的肉块,其所含旋毛虫肌幼虫对小鼠的感染力和生殖力的影响.方法 84只昆明小鼠分为21组,分别喂食经不同浓度的食用醋(总酸浓度分别为3.5 g/100 ml、4.5 g/100 ml、6 g/100 ml)或食用酱油(氨基酸态氮浓度分别为0.4g/100 ml、0....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以不同疗程口服300mg/(kg.d)三苯双脒抗小鼠横纹肌中旋毛虫成囊期幼虫的效果。方法 40只8周龄BALB/c小鼠被随机均分为5组,每只小鼠口饲感染旋毛虫成囊期幼虫50条。感染后第29d,分别以不同疗程(连续给药2、4、6、8 d)口服三苯双脒300mg/(kg.d)治疗,对照组不治疗。记录小鼠健康状况。停药后第7d,颈椎脱臼处死小鼠。肌肉压片法观察小鼠膈肌、咬肌、胸肌、腓肠肌中成囊期幼虫存活情况,计数总虫数、活虫数和死虫数。另取40只8周龄BALB/c小鼠,随机均分为5组,分别用不同疗程治疗后的小鼠膈肌成囊期幼虫50条口饲感染,感染后第29d,肌肉压片法计数膈肌中成囊期幼虫。结果实验期间,各组小鼠健康状况良好,未见药物不良反应。随着疗程的增加,4个部位肌肉中幼虫总虫荷和活虫数均呈下降趋势,而死虫数呈上升趋势。与对照组相比,2 d及2 d以上疗程组膈肌、咬肌和腓肠肌中成囊期幼虫总虫数和存活虫数均显著减少(P〈0.05、P〈0.01),6 d疗程组和8 d疗程组胸肌总虫数显著减少(P〈0.05、P〈0.01)。随着疗程的增加,膈肌、咬肌、胸肌和腓肠肌的幼虫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其中6 d疗程组分别为96.16%、98.06、99.13%和98.56%(P〈0.01),8 d疗程组为99.62%~100%(P〈0.01)。疗效验证性感染表明,6 d(37.5%)和8 d(12.5%)的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00%)和2 d(100%)疗程组(P〈0.01)。2 d及以上疗程组小鼠平均虫荷和平均减虫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口服TBD 300mg/(kg.d),连续给药6 d或8 d,无不良药物反应,可有效杀死肌肉中的成囊期幼虫,为适宜疗程。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人工消化法(artificial digestion method)和贝氏法(Baermann's technique)检验肉类中旋毛虫成囊前期幼虫(pre-encapsulated larvae,PEL)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将45只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5只),分别经口感染20、10、5条旋毛虫肌幼虫,感染后18d剖杀,将3组小鼠肌肉剪碎后,分别应用国际旋毛虫病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Trichinellosis,ICT)推荐的消化法(简称ICT-消化法)、国家标准-猪旋毛虫病诊断技术(GB/T186452-2000)中规定的消化法(简称国标-消化法)及贝氏法进行PEL的检验。结果ICT-消化法、国标-消化法与贝氏法对感染20条旋毛虫幼虫的小鼠肌肉中PEL的检出率均为100%(15/15)(χ220=0.000,P>0.05);感染10条幼虫小鼠肌肉,3种方法的PEL检出率分别为93.33%(14/15),93.33%(14/15)及100%(15/15)(χ120=1.645,P>0.05);感染5条幼虫的小鼠肌肉,3种方法的PEL检出率分别为63.33%(19/30),90%(27/30)及100%(30/30)(χ52=18.866,P<0.05)。感染旋毛虫后18d的小鼠肌肉分别消化1h、2h、3h、4h与5h,PEL死亡率分别为8.49%(53/624)、29.77%(181/608)、58.46(449/768)、67.83%(407/600)、84.70%(515/608),PEL的死亡率随消化时间的延长而升高(χ2=920.772,P<0.05)。结论对肉类中旋毛虫成囊前期幼虫检疫时,贝氏法明显优于消化法。  相似文献   

14.
IL-2对感染不同株旋毛虫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细胞因子在旋毛虫感染免疫中的调节作用。方法: 采用间接ELISA 和生殖力指数测定等方法对IL-2 作用下感染旋毛虫小鼠的IgG抗体水平及寄生虫感染力进行连续观察。结果: 不同剂量IL-2对不同地理株感染小鼠产生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 对于黑龙江株猪型旋毛虫感染小鼠, IL-2 注射具有明显抗虫效果; 而对于美国株猪型旋毛虫感染的小鼠, IL-2 对成虫繁殖力无显著影响, 但大剂量IL-2 (每鼠2 000 U/次) 使新生幼虫的感染力降低。结论: IL-2 对黑龙江株猪型旋毛虫感染力有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旋毛虫肌幼虫在干燥和生理盐水环境中的生存状况。方法90只昆明小鼠被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生理盐水组和干燥组,生理盐水组和干燥组分别再分为4组,共9组,每组10只。正常对照组每鼠经口感染200条收集的肌幼虫。生理盐水组分为4组:①肌幼虫0℃放置10 d,②肌幼虫20℃放置10 d,③肌幼虫0℃放置20 d,④肌幼虫20℃放置20 d;干燥组分组与生理盐水组相同。然后将8组小鼠每鼠经口感染200条处理的肌幼虫。感染后30 d处死小鼠,取膈肌压片镜检,并将全部肌肉人工消化后计数幼虫数。结果在生理盐水和干燥环境中放置10 d的肌幼虫分别感染小鼠后,压片法和人工消化法镜检,感染小鼠的幼虫检出率均为100%;在生理盐水和干燥环境中放置20 d的肌幼虫分别感染小鼠后,两种方法镜检,感染小鼠均未检出幼虫。结论在生理盐水和干燥环境中,肌幼虫能生存较长时间,但不超过20 d。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我国黑龙江、河南及云南省3个地理株旋毛虫对小鼠的感染性。方法取3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3个组,用灌胃感染法分别建立黑龙江株、河南株和云南株旋毛虫动物感染模型,每只灌胃200条肌幼虫。取小鼠膈肌压片,镜下观察各株旋毛虫是否成囊,摸索成囊时间,同时计数膈肌虫荷;随机测量30个囊包的长和宽,计算囊包指数(长/宽);收集小鼠全身各部位肌肉中的幼虫,计算旋毛虫的繁殖力指数(RCI)。结果黑龙江株、河南株及云南株旋毛虫在昆明小鼠体内形成囊包的时间分别为53、40和40d;50mg小鼠膈肌虫荷数分别为(91.8±5.119)条/50mg、(301.8±14.839)条/50mg和(176.4±7.127)条/50mg;囊包指数分别为2.360±0.624、2.385±0.335和1.883±0.4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CI分别为66.20±1.569、293.84±3.855和154.80±3.8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河南株旋毛虫对小鼠的感染性较黑龙江株和云南株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