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索以机代牛、改水改厕综合治理控制血吸虫病传播的效果。方法选择湖沼型血吸虫病流行村2个,1个为试点村,实施以机代牛、改水改厕措施,一个对照村,实施一般防治措施,分别观察其控制人群血吸虫和肠道寄生虫感染、野粪污染、钉螺感染的效果。结果对策实施2年后,试点村居民血吸虫感染率下降了46.3%,对照村人群感染率上升了19.7%,并且时有急性感染发生。试验村居民肠道寄生虫感染率下降了85.6%,对照村上升了152.2%,对照村滩地阳性螺密度上升的幅度是试点村的3.98倍。结论以机代牛、改水改厕综合措施,不仅能够有效地控制血吸虫病的流行,而且能够改善农村落后的卫生状况,降低肠道寄生虫病,提高人群整体健康水平,是新形势下控制血吸虫病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和分析五年来实施以机代牛,改水改厕,综合控制血吸虫病的效果,优化防治策略。方法选择自然环境、流行程度相近的2个湖沼型血吸虫病流行村。一个为试点村,实施以机代牛、改水改厕综合措施;另一个为对照村,实施一般防治措施。通过五年观察,比较其在控制血吸虫病及其它肠道寄生虫病的效果。结果试点村居民感染率、其它肠道寄生虫感染率分别下降了53.3%和95.5%;对照村上升了14.0%和163.3%,试点村阳性螺密度、螺感染率分别下降了20.6%、88.1%,对照村分别上升了722.2%、333.3%。结论以机代牛、改水改厕综合措施能有效控制湖沼型地区血吸虫病和肠道寄生虫病流行,是当前一种较为理想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江陵县3个流行村实施以机代牛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控制血吸虫病效果。方法选择江陵县金旗、玉古、花章等3个已实施以机代牛的血吸虫病流行村,比较其以机代牛控制传染源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实施前后人、畜和钉螺感染情况,并采用问卷形式对居民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金旗、玉古、花章等3个流行村2009年人群血吸虫感染率分别为1.87%、2.72%、2.89%;2010年实施以机代牛控制传染源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后,2011年人群血吸虫感染率分别下降至0.67%、1.91%、1.75%,下降幅度分别为29.78%、64.17%、39.45%;完全淘汰耕牛的金旗村和玉古村2011年未再发现感染性钉螺;花章村2011年仍有耕牛35头,未发现耕牛感染,但感染性钉螺面积为0.52 hm2。3个村群众对以机代牛措施的满意度达89.21%。结论以机代牛控制传染源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控制血吸虫病效果明显,但以机代牛政策后期的落实还有赖于必要的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4.
改水改厕以机代牛综合措施控制血吸虫病效果观察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10  
目的评价改水、改厕、以机代牛综合措施控制血吸虫病的效果。方法在湖沼型的贵池、水网型的枞阳和山丘型的桐城血吸虫病流行区各选择自然环境和流行程度相接近的2个行政村, 一个村实施改水、改厕、以机代牛综合治理措施,另一个村实施一般防治措施,比较其控制血吸虫病和其他肠道寄生虫病的效果。结果实施综合治理措施的3个村,2年后贵池和枞阳试验村人群血吸虫感染率分别下降了46.26%、58.95%,桐城试验村2年均未查到粪检阳性病人;其他肠道寄生虫感染率3个试验村分别下降了85.58%、77.36%、68.41%。实施一般防治措施的3个村,2年人群血吸虫感染率贵池试验村上升了19.72%,枞阳试验村下降了27.32%,桐城试验村发现1例新感染病人;其他肠道寄生虫感染率贵池试验村上升了152.17%,桐城试验村下降了30.22%,枞阳试验村下降了55.09%。结论改水、改厕、以机代牛综合措施能有效控制血吸虫病和肠道寄生虫病流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策略在湖沼型流行区的实施效果。方法在湖南安乡县的2个邻近乡(镇)各选择7个行政村为试点村和对照村,每年均开展人畜化疗和易感地带灭螺等常规血防措施。2005年,在试点村淘汰所有存栏牛和羊,并辅以封洲禁牧、以机代牛、改水改厕等巩固措施。2005-2011年采取统一的调查方法对人群和钉螺感染情况进行跟踪观测。结果试点村人群感染率在干预后的第3年降至1%以下,垸外无感染螺。对照村第4年后感染率仍徘徊在2%~3%。淘汰牛等传染源控制措施使试点村近50%的人口免于感染或再感染血吸虫。结论淘汰或杜绝散放牛是湖沼型血吸虫病流行区传染源控制策略的核心技术,有助于该类疫区早日实现控制和阻断血吸虫病传播的远期目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目的 分析以机代牛和封洲禁牧措施在湖沼型血吸虫病流行区的防治效果。 方法 方法 选择实施以机代牛措施 为主的湖北省江陵县和公安县、 实施封洲禁牧措施为主的湖南省沅江市和华容县, 采用回顾性调查和现场调查方法, 对 2007-2013年人群、 耕牛、 野粪和钉螺感染血吸虫情况进行分析, 比较措施实施前后的防治效果。 结果 结果 湖北省6个行 政村实施以机代牛为主措施, 湖南省7个行政村实施封洲禁牧为主措施。2007-2013年调查村人群血吸虫感染率呈整体 下降趋势, 从3.95%下降至0.69%, 下降了82.5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 128.376, P < 0.05); 以机代牛和封洲禁牧2 组村人群血吸虫感染率下降幅度分别为83.08%和81.62%,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 = 0.132, P > 0.05)。耕牛血吸虫感染 率从3.66%降至0.65%, 下降了82.2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 13.692, P < 0.05)。2013年13个村有螺环境野粪调查 157.44 hm2 , 检获野粪625份, 均为牛粪, 平均密度为3.97份/hm2 , 血吸虫卵阳性7份, 阳性率为1.12%。2007年后, 13个村 钉螺血吸虫感染率和感染性钉螺密度均逐步下降, 2011-2013年均未查到感染性钉螺。 结论 结论 湖沼型血吸虫病流行区 实施以机代牛和封洲禁牧措施控制血吸虫病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估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策略在湖沼型流行区推广应用的中期效果。方法 在鄱阳湖血吸虫病重度流行区进贤县三里乡全面实施以机代牛、 封洲禁牧等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 连续6年定期监测4个沿湖村人群和钉螺血吸虫感染率变化。结果 实施综合防治措施2年后, 黄家村人群血吸虫感染率下降为0, 并连续5年保持为0; 丰富村人群感染率下降了77.24%, 后连续3年为0; 繁荣、 曹门村人群感染率分别下降了82.33%和82.53%,后3年均维持在< 1%, 且分别连续2年和1年为0。试点区2块草洲感染性钉螺点数从实施综合防治措施前的10处逐年下降到0, 其中黄家牛洲和勾连洲分别于1年和3年后钉螺感染率和阳性螺点数均下降为0, 以后均未发现感染性钉螺。结论 加强对周边地区牛的管理和草洲资源开发利用, 是巩固与扩大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策略中远期效果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预防血吸虫病的效果及其费用-效果。方法在当涂县选择1个较严重的血吸虫病流行村实施传染源控制、综合治理和卫生血防项目等综合防治措施,通过2年措施的实施观察其预防血吸虫病效果及费用-效果情况。结果试点村人群感染率平均下降了100.0%,有螺环境钉螺密度下降了94.5%,并保持无感染性钉螺状态;每百人感染率下降1%的费用平均为441元,每千平方米有螺环境活螺密度下降1%的费用平均为23元。结论实施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具有很好的预防血吸虫病效果。  相似文献   

9.
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预防血吸虫病效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评价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预防血吸虫病的效果.方法 在安徽省10个重流行县各选择1个较严重流行村实施"以机代牛"、"家畜圈养"、"改厕"或"建沼气池"等控制传染源措施,要求淘汰所有耕牛和菜牛,其他家畜圈养,所有住户建造粪便无害化处理厕所或沼气池,家庭普及自来水.结果 项目实施1年后,10个试点村牛、羊、猪、犬等传染源饲养量分别下降92.7%、70.8%、14.3% 和20.2%.76.0%的住户建造了无害化厕所或沼气池,安全用水率75.9%,生猪全部实行了圈养;居民血吸虫感染率下降75.8%,牛血吸虫感染率下降79.8%,感染螺密度下降75.0%,钉螺感染率下降60.0%.结论 实施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取得了很好的预防血吸虫病效果,值得全面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策略的实施效果,探索不同自然与人文环境下各种核心防治技术的优化组合模式。方法以湖区4省、山区2省已开展传染源控制策略的36个血吸虫病流行村为试点进行前瞻性调查研究。比较不同组合传染源控制措施试点村人畜血吸虫感染率、感染性钉螺分布等指标的变化趋势。结果 2004-2008年,36个试点村共新建厕所13084座、沼气池2091座、封洲禁牧395478.8hm2、圈养牛5222头、淘汰牛1624头、淘汰羊745只、购农机1393台、以禽代畜70370羽、安全饮用水实现人数75020人。湖南、湖北、江西省和安徽省试点村钉螺感染率分别为1.33%、0.25%、0.53%和0.04%,云南省和四川省试点村未发现感染性钉螺。共对36239人进行了查病,查出粪检阳性者452人,推算人群平均感染率为1.08%,以云南省最低(0.12%)、湖北最高(2.41%)。共对3648头牛进行查病,查出阳性牛72头,平均感染率为1.97%,其中湖南、湖北、江西、云南省和四川省试点村牛感染率分别为2.84%、3.36%、3.34%、0.77%和0。湖北、江西、湖南省和安徽省试点村哨鼠平均感染率分别为38.33%、25.45%、20.00%和1.32%。结论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治理是防治血吸虫病有效和可持续发展的策略,但在实施过程中要因地制宜,并注重与常规措施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在不同区域范围内实施传染源控制措施预防控制血吸虫病效果.方法 分别以行政村、乡镇以及水系流域为区域范围,实施以机代牛、卫生改厕等传染源控制措施,观察螺、病情变化情况,评价其预防控制血吸虫病流行的效果.结果 以行政村为区域范围的8个村在实施传染源控制措施3年后,人群平均感染率由4.72%降为0.33%,降幅为93.01%;感染性钉螺平均密度由0.0088只/0.11m2降为0.0015只/0.11m2,降幅为95.45%.铜陵县老洲乡在整乡推进传染源控制措施3年后,人群平均感染率由4.78%降为0.08%,降幅为98.33%;感染性钉螺平均密度由0.015只/0.11m2降为0.贵池区秋浦河流域、长江及九华河流域、升金湖流域分别在实施传染源控制措施4年、3年、2年后,人群平均感染率分别由4.65% 、4.52% 、3.65%降为1.32%、1.75%、1.91%,降幅分别为71.61%、61.28%、47.67%;感染性钉螺平均密度分别由0.007 5只/0.11m2、0.005 2只/0.11m2、0.0053只/0.11m2降为0.0004只/0.11m2、0、0,降幅分别为94.67%、100%和100%.急性血吸虫感染均得到有效控制.结论 实施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能够有效控制血吸虫病疫情,防治效果较为巩固.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鄱阳湖湖沼型流行区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策略试点的长期防治效果。方法选择鄱阳湖血吸虫病重度流行区爱国、新和、光辉3个村为试点,全面实施以机代牛、封洲禁牧等控制传染源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收集2009-2014年人群病情和螺情数据,比较人群血吸虫感染情况、钉螺感染率和水体危险性的变化。结果 2009-2014年,3个试点村均未发现粪检血吸虫阳性者;牛洲草洲活螺平均密度呈下降趋势,六○圩草洲活螺平均密度基本持平略有下降,2个洲滩均未发现感染性钉螺;解剖哨鼠未发现血吸虫成虫。结论实施以控制传染源为主的血吸虫病防治策略可以使血吸虫病疫情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湖北省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措施初期实施效果。方法在湖北省4个疫情较重的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选择8个疫情较严重的流行村(项目村)为试点,开展改水改厕、建沼气池、安全用水、耕牛淘汰等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措施,调查项目实施后的血吸虫病疫情控制效果。结果项目实施1~2年后,8个项目村改厕和建沼气池覆盖率、安全用水覆盖率和耕牛淘汰率分别为37.1%、65.9%和18.4%;人群血吸虫感染率下降了71.99%,耕牛血吸虫感染率下降了70.66%,阳性螺密度下降了76.75%,钉螺感染率下降了58.97%。结论实施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可以有效控制血吸虫病流行。  相似文献   

14.
鄱阳湖区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策略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索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湖区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新策略,观察其防治效果。方法在鄱阳湖区血吸虫病重度流行区进贤县三里乡爱国村、新和村和光辉村全面实施以机代牛、封洲禁牧、改水改厕和人居环境改造为主要内容的传染源控制措施,并辅以人畜化疗和健康教育,连续4年定期监测人群血吸虫和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钉螺感染率、水体危险性、虫卵对环境污染状况变化。结果综合防治措施实施4年后,人群血吸虫感染率显著下降,原属一类疫区的爱国村由试点前2004年的11.35%下降至2008年的0.18%,下降幅度为98.41%;二类疫区的新和村和三类疫区的光辉村均下降至0。人群血吸虫感染度亦呈逐渐下降趋势。人群蛔虫和鞭虫感染率分别由2005年的27.57%和61.98%下降至2008年的3.82%和7.47%。虫卵对环境的污染明显减轻。试点区草洲感染螺点数2004年为49个,2008年无感染螺点;感染螺平均密度、钉螺感染率、感染螺点数和水体危险性均大幅度下降。结论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措施可在短期内控制血吸虫病传染源,取得净化草洲、有效防制人群再感染的效果,亦有利于改变疫区农民的生产结构和生产方式,并减轻其他肠道寄生虫病流行。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在云南省山丘平坝型血吸虫病流行区的防治效果。方法在云南省洱源县选择血吸虫病流行较严重的3个行政村,其中2个村作为实验村,在常规防治措施基础上实施有螺地带禁止放牧、定点放牧、家畜圈养、改厕和建沼气池等传染源控制措施;另1个作为对照村实施常规防治措施。通过人畜血吸虫感染率、感染性钉螺分布等指标评价防治效果。结果2007年实验村居民和牛感染率均较2005年显著降低,而对照村居民感染率仍〉1%;实验村感染性钉螺分布点、感染性钉螺密度和钉螺感染率3个指标均显著降低,而对照组则显著升高。结论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措施可有效控制山区血吸虫病流行。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君山区以全面淘汰牛、羊为重点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措施的防治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和现场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收集2006-2016年君山区试点村淘汰牛、羊,查治病、查灭螺等资料,分析血吸虫病疫情变化趋势。结果 2006-2012年试点区居民血吸虫感染率从3.44%下降至0.59%,降幅82.85%,下降趋势有统计学意义(F=14.501,P=0.013);2009-2013年居民血吸虫感染率在1%左右波动;2013年全面淘汰牛、羊后,居民血吸虫感染率从2012年底的0.59%下降至0,下降趋势有统计学意义(F=14.148,P=0.033)。2006-2012年活螺平均密度呈逐年下降趋势,从0.883 3只/0.1 m~2下降至0.308 8只/0.1 m~2,降幅为62.55%,趋势有统计学意义(F=76.250,P=0.005)。结论全面牛、羊淘汰为重点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措施控制血吸虫病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安徽省石台县血吸虫病综合治理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台县自2005年实施血吸虫病综合治理项目以来,人群和家畜血吸虫感染率从2005年的0.38%和0.83%下降至2009年的0.09%和0,活螺密度和感染螺密度从4.79只/0.1 m2和0.007 7只/0.1 m2下降到1.01只/0.1 m2和0.001 2只/0.1 m2。2009年未发生急性血吸虫感染病例;71.2%的行政村达到传播控制或传播阻断标准;血吸虫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但巩固和扩大防治成果的任务还十分艰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