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 毫秒
1.
大鼠脊髓半切伤后运动功能的可修复性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田纪伟  李家顺  贾连顺  赵书平 《中国临床康复》2003,7(20):2822-2823,F003
目的 观察大鼠脊髓半切后运动功能恢复腹角神经元神经营养因子-3(neurotrophin-3,NT-3)变化,探讨其损伤恢复机制。方法 运用免疫组化ABC方法监测不同时段脊髓半切伤后腹角神经元NT-3的表达。结果 对照组可见NT-3反应阳性细胞分布于胶质的大神经元和小神经元,胞质、胞核均染色,胶质细胞阳性,24h后,神经元NT-3免疫反应为++-+++,阳性细胞数为5.00&;#177;0.07,7d后神经元NT-3免疫反应为+++,阳性细胞数为7.90&;#177;0.27,均较正常显著增加(P&;lt;0.0l,F=5.27)。结论 NT-3不仅参与正常腹角神经元生理过程,而且在脊髓修复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神经节苷脂治疗大鼠脊髓半切综合征运动功能恢复的机制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目的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GM-1)可促进神经再生,有助予运动功能恢复,评价GM-1对颈髓半切综合征(BSS)的治疗效果。方法 取SD大鼠55只,随机抽签法分成对照组、损伤组、治疗组;直视下半切大鼠颈髓1/2C5-7阶段;治疗组在伤后15,90,180min,2,3d分别腹腔内注射GM-1 10mg/kg,损伤组注射生理盐水。伤后1,6,24h,1,6周时各取损伤组合治疗组大鼠各2只伤区颈髓组织送光镜和电镜检查,并进行Rivlin斜板试验以评价大鼠运动功能。结果 正常对照组大鼠在自制斜板上停留的最大角度为82&;#176;,损伤组术后1周平均为55&;#176;,6周时有一定程度的增加65&;#176;;而治疗组术后增加较快,6周时接近正常。治疗组半切处出血减轻,周围白质大部相连,髓鞘修复,大量重组的少突胶质细胞增生,运动功能恢复90%。结论 GM-1对BSS脊髓有保护作用,并促进其恢复。  相似文献   

3.
梁鹏  刘恩重 《中国临床康复》2004,8(19):3786-3787
目的:观察脊髓横切大鼠人胚神经干细胞移植后功能恢复和神经干细胞的存活和分化情况,以证实其对脊髓损伤后截瘫的治疗作用。方法:从20周人胚胎分离神经干细胞进行鉴定后长期培养,培养了6个月的细胞于移植前48h标记BrdU。成年雌性Wistar大鼠于T11水平行椎板切开术并横切腰段脊髓,单纯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5只。实验组立体定向注射细胞进入两侧脊髓断端中线的4个部位(薄束、楔束、灰质联合及皮质脊髓束),每个部位注射0.5μL,细胞密度为10000个/μL,对照组注射同等量的生理盐水。利用BBB评分客观评价后肢运动功能的恢复。移植3个月后利用双标免疫组化和电子显微镜观察神经干细胞的存活和分化情况。结果:体外培养神经干细胞达到了10个月。移植神经干细胞的截瘫模型大鼠表现为后肢运动功能的逐渐恢复,3个月后BBB评分达到平均13分,对照组评分2.5分,两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细胞在宿主体内存活良好,它们向受伤部位迁移。电镜观察发现移植神经干细胞的大鼠在横切脊髓的部位有再生活跃的髓鞘。结论:人胚胎神经干细胞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对哺乳动物脊髓损伤修复的策略,可能为脊髓损伤后再生带来新的修复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骨髓基质细胞移植对脊髓损伤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4-03/12在中国医科大学盛京医院动物实验室完成。①选取清洁级2~4月龄Wistar大鼠95只,5只大鼠用于骨髓基质细胞的培养,剩余90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细胞移植组,30只/组。②模型对照组、细胞移植组大鼠麻醉后,以T8棘突为中心取背部后正中切口长约5cm,显露T7~11棘突及椎板,咬除T9棘突及全椎板,在左侧建立脊髓半横断模型。③细胞移植组在造模后10min内将制备的骨髓基质细胞悬液多点缓慢注入到脊髓半切头侧和尾侧损伤临近区域的灰白质交界处(距脊髓表面约0.7mm),3μL/点,总细胞数6×105个。模型对照组同法注射等量磷酸盐缓冲液。正常对照组不造模,于T9脊髓左半侧相同部位注射等量磷酸盐缓冲液。④各组大鼠分别于术后1d,1,2,3,4周进行后肢运动功能评分检测,评分标准分为0~6级,分数越低表示后肢运动功能恢复越差。⑤后肢运动功能测定30min后,进行斜板实验,检测大鼠抓握、维持姿势能力。将大鼠身体轴线与斜板纵轴垂直放置,斜板每次升高5°,以大鼠能够在斜板上维持5s不滑下的最大角度为其功能值。结果:实验选用90只大鼠,正常对照组无脱落,造模后模型对照组死亡7只,细胞移植组死亡3只。①后肢运动功能检测结果:术后1d,1,2,3,4周,模型对照组后肢运动功能评分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升高,但各时间点仍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t=2.921~35.556,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术后2,3,4周细胞移植组后肢运动功能评分均明显升高[(1.84±0.32),(3.43±0.58)分;(2.43±0.62),(4.23±0.78)分;(2.83±0.69),(4.58±0.76)分;t=2.953~4.157,P<0.05]。②斜板试验检测结果:术后1d,1,2,3,4周,模型对照组斜板倾斜度数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大,但各时间点仍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t=3.284~8.381,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术后1,2,3,4周细胞移植组斜板倾斜度数均明显增大(t=3.275~5.260,P<0.05)。结论:骨髓基质细胞移植可促进脊髓损伤大鼠后肢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Clenbuterol对大鼠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恢复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肾上腺素能β2受体激动剂Clenbuterol对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重力冲击方法建立大鼠胸髓(T10)损伤动物模型,以不同高度确立试验组。根据BassoBeattieBresnahan(BBB)评分标准评测运动功能情况。试验动物存活6周,进行挫伤脊髓的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Clenbuterol治疗组的平均BBB分值为(10.0±2.1),而对照组分值为(6.3±1.5),P<0.05。Clenbuterol治疗组周边组织残存区面积明显大于对照组。结论在脊髓损伤后应用肾上腺素能β2受体激动剂Clenbuterol可保护脊髓残存的神经组织,帮助改善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颈髓损伤平面及运动功能恢复的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105例不同损伤平面的颈髓患者经过康复训练后所取得的运动功能改善。方法根据Iancoli对四肢瘫患者的分级,对不同损伤平面患者的移动、移乘能力进行了测试。结果C6A2中50%、C6B1中67%的患者可完成床上的移动;C6B2中71%、C6B3中81%的患者可完成轮椅床,C7A中75%可完成轮椅厕所转移。结论四肢瘫患者的不同损伤平面决定了他们应取得的运动功能,而且移动能力决定了他们独立生活能力的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运动训练时程对大鼠脊髓损伤后运动、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Sprague Dawley大鼠95只,分为模型组(未给予运动训练)、实验组(根据训练时程分为训练1周、2周、3周、4周组)和假手术组(切除椎板暴露脊髓,但不造成脊髓损伤)。采用改良Allen撞击法制作胸髓(T10)不完全损伤模型。运动方式采用重量支撑平板步行训练,在不同时间点采用斜板试验、改良Tarlov评分、Basso Beattie Bresnahan(BBB)评分、脊髓体感诱发电位进行运动及神经功能评定。 结果①运动功能:大鼠运动训练1,2,3和4周后,运动功能均较模型组有明显提高(P<0.05);②脊髓体感诱发电位:大鼠运动训练2,3和4周后,N1波峰潜伏期较模型组显著缩短(P<0.05),且随训练时程增加而逐步缩短(P<0.05)。 结论部分重量支撑平板步行训练能有效改善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及神经功能,并且其改善作用与运动训练时程相关。  相似文献   

8.
运动康复促进脑梗死大鼠学习记忆功能恢复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9,他引:10  
目的:研究运动康复对脑梗死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为运动训练改善脑梗死患学习记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wister大脑中动脉缺血梗死雄性大鼠模型,随机分为康复训练组、模型组和自由活动组。康复组于术后第4d给予平衡、抓握、行走及水迷宫训练、模型组于普通笼内饲养;自由组可在康复训练器材上自由爬行但不给予强制训练。检测4周后3组大鼠在Y-迷宫和一次性被动回避反应中的学习和记忆能力。结果:康复组在Y-迷宫分辨学习能力和一次性被动回避反应记忆能力的检测均优于模型组和自由组(P<0.05)。结论:康复训练可促进脑梗死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基质干细胞(MSCs)不同移植方法对大鼠脊髓损伤后后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纯化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取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基质干细胞组(MSCs)局部移植组(B组)和MSCs尾静脉移植组(C组),在手术显微镜下制作脊髓横断模型,MSCs移植组只在损伤局部注射MSCs,尾静脉移植组通过尾静脉注射移植MSCs,对照组在损伤局部注射培养液。分别于术后7、14、21、28、35、42d通过BBB评分观察大鼠后肢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局部移植组和尾静脉移植组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局部移植组和尾静脉移植组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质干细胞移植有助于脊髓损伤(SCI)的恢复,但不同移植方法的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0.
张峡  王正国  朱佩芳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4):104-106,F0003
目的:观察随着脊髓不完全损伤后大鼠后肢功能恢复,内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的变化。 方法:实验于1998-04/09在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野战外科研究所完成。Wistar大白鼠44只,脊髓功能观测组12只;脊髓形态观察组32只,随机分为正常组2只、手术假伤组15只和脊髓腹侧损伤组15只。脊髓功能观测组12只和脊髓腹侧损伤组15只造脊髓损伤模型;手术假伤组15只进行造模处理,但不损伤脊髓。脊髓功能观测组于脊髓受压前及脊髓受压迫损伤后6,24,72h,7,14,21d对受试动物进行后肢行为功能评定。脊髓形态观察组32只实验动物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随机计数50个细胞,观察神经营养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神经生长因子、神经营养素3的表达。 结果:44只实验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脊髓致伤后受试动物后肢出现明显瘫痪,随着时间的延长,脊髓功能得到逐步恢复。其中以伤后3-14d脊髓功能恢复最快,以后恢复较缓慢。②自伤后3h开始,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神经生长因子、神经营养素3的表达开始增加,并于伤后72h达到高峰;1周内神经营养素维持在相对较高的表达水平,2周后这几种神经营养素的表达明显减弱[伤后3h:(14.82&;#177;4.93),(9.77&;#177;4.97),(2.27&;#177;1.85),(10.35&;#177;5.56);伤后72h:(45.22&;#177;15.61),(34.54&;#177;12.56),(13.89&;#177;7.58),(33.2&;#177;11.53);伤后1周:(31.94&;#177;12,82),(15.69&;#177;11.53).(7.17&;#177;4.92),(16.74&;#177;13.2);伤后2周:(14.02&;#177;7.36),(6.97&;#177;4.05),(2.27&;#177;1.87),(9.7&;#177;5.62)]。 结论:伤后脊髓组织内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过度表达参与了伤后2周内脊髓功能的快速恢复,但内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是短暂的.延续内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有望进一步促进脊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脊髓损伤后大鼠行为学改变及早期腓肠肌变化。方法108 只Wistar 大鼠,其中38 只为假手术组(n=38),其余制作脊髓切除模型,分为损伤组(n=38)和康复训练组(n=32)。应用BBB 法评价大鼠脊髓损伤后不同时间点的行为学变化;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腓肠肌的变化。结果康复训练组BBB 评分从术后3 周开始高于损伤组,但两组得分始终未超过10 分。Dystrophin 免疫荧光染色显示,脊髓损伤后损伤组和康复训练组腓肠肌肌纤维横截面积均减小,但康复训练组萎缩程度较轻。结论脊髓损伤后大鼠后肢运动功能可出现一定的自发性恢复,康复训练有利于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的恢复,并能减缓后肢肌肉萎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自行设计的脊髓损伤(SCI)康复护理评定表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自行设计的SCI康复护理评定表分为评估项目和阶段性评定两部分.评估对象为70例SCI患者及其家属,评估项目包括患者一般情况、专科情况、独立生活能力评定.在评估记录中使用打钩、打分的方式,必要时用简洁的文字补充说明.结果 SCI康复护理评定表可全面地记录患者心理和生理的康复过程,护士制定康复护理计划有循证依据,方便医生调整治疗方案,帮助家属掌握护理知识,有利于康复护理的质量控制.结论 自行设计的脊髓损伤康复护理评定表科学、客观、准确,操作方便.  相似文献   

13.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epidural spinal cord stimulation (ESCS) and treadmill training on the locomotion function and ultrastructure of spinal cord anterior horn after moderate spinal cord injury in rats.Method:Nine adult female Sprague-Dawley rats were randomly distributed into three groups: ①spinal cord injury group (SI, n=3). ②spinal cord injury plus ESCS group (SE, n=3). ③spinal cord injury plus treadmill training group (TT, n=3). All rats received a moderate spinal cord injury surgery. Four weeks after surgery, rats in SE group received an electrode implantation procedure, with the electrode field covering spinal cord segments L2—S1. Four weeks after electrode implantation, rats received subthreshold ESCS for 30 min/d. Rats in TT group received 4cm/s treadmill training for 30min/d. Rats in SI group received no intervention, as a control group. All procedures in these three groups lasted four weeks.The open field Basso,Beattie and Bresnahan(BBB) scale was used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to evaluate rats′ hindlimb motor function. Result:After four weeks intervention, rats in TT group improved their open field locomotion scores to 20. In contrast, no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was observed in groups SI and SE. The morphology of synapses and neurons were similar regardless of whether rats had undergone ESCS, treadmill training or not. Conclusion:ESCS alone was not sufficient to improve the walking ability of spinal cord injured rats. ESCS or treadmill training alone might not contribute to the changes of ultrastructure in anterior horn of spinal cord that underlie the recovery of walking ability. Further research is needed to understand the contributions of combination of ESCS and treadmill training to the rehabilitation of spinal cord injured rats.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Tamoxifen对大鼠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Allen法建立大鼠脊髓挫伤模型,并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和干预组,观察各组大鼠体重变化以及受损脊髓节段组织含水量变化,采用BBB评分评估大鼠后肢运动功能。结果:脊髓损伤后对照组和干预组大鼠体重较假手术组有所降低(P<0.01),对照组受损节段组织含水量明显增加(P<0.05),后肢运动功能恢复缓慢;干预组受损节段组织含水量较对照组有所减少(P<0.05),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更为明显(P<0.01)。结论:Tamoxifen可以减轻大鼠脊髓损伤后组织水肿,促进瘫痪肢体的运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脊髓康对脊髓损伤(SCI)后神经功能恢复以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蛋白和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144 只雌性Sprague-Dawley 大鼠,体质量180~220 g,随机抽取24 只作为假手术组,仅咬除T9~T11段椎板、棘突。其余采用改良Allen 法成功建立SCI 动物模型后,随机分为5 组,即模型组、醋酸泼尼松组及脊髓康高、中、低剂量组,每组24 只。脊髓康高、中、低剂量组分别按生药剂量50 g/(kg &#8901; d)、25 g/(kg &#8901; d)、12.5 g/(kg &#8901; d)灌胃;醋酸泼尼松组以醋酸泼尼松0.06 g/(kg &#8901; d)灌胃;假手术组与模型组均以同体积生理盐水灌胃。分别于术后24 h、3 d、7 d、14 d,进行Basso-Beattie-Bresnahan(BBB)评分、斜板试验,干预后3 d、7 d、14 d 处死大鼠取脊髓样本,采用免疫组化、Western blotting、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脊髓损伤区BDNF蛋白和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术后24 h 假手术组大鼠BBB评分、斜板试验角度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1)。术后3~14 d 脊髓康中剂量组和醋酸泼尼松组BBB评分均高于模型组(P<0.05),且术后14 d 脊髓康中剂量组BBB评分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1)。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ting 显示,不同时间点醋酸泼尼松组和脊髓康中剂量组BDNF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二者具有等效性(P>0.05)。荧光定量PCR显示,醋酸泼尼松、脊髓康可促进SCI后脊髓损伤区BDNF mRNA的表达,早期醋酸泼尼松效果较为明显,而干预后14 d 脊髓康中剂量效果明显优于醋酸泼尼松。结论脊髓康可促进大鼠SCI后神经功能的恢复,提升SCI后脊髓内BDNF蛋白及mRNA的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大鼠脊髓损伤后勿动蛋白受体(NgR)在脊髓组织中的动态表达变化。方法108 只Sprague-Dawley 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假手术组和模型组,每组36 只,其中模型组采用改良Allen 法造模。3 组分别于干预后24 h、3 d、7 d、14 d 处死大鼠,每组9 只,以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ting 检测各组大鼠脊髓组织中NgR表达的变化,以荧光定量PCR检测NgR mRNA表达变化。结果正常组、假手术组各时间点NgR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模型组在损伤后24 h NgR及其mRNA表达较低,3 d 后下降至最低,7 d 后迅速上升达到高峰,14 d 时有所下降。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在损伤后各时间点,NgR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ting蛋白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在损伤后各时间点,NgR mRNA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大鼠脊髓损伤后,NgR及其mRNA表达均在7 d 时上升至峰值,并较长时间保持高水平表达。这可能是造成脊髓损伤后轴突再生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单呼吸计数(SBC)与脊髓损伤患者肺功能测试指标之间的相关性,评价其对脊髓损伤肺功能水平的预测价值。 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2月门诊及住院的脊髓损伤患者42例,分为颈段(n = 24)和胸段(n = 18),分别完成SBC评估和标准肺功能测试。将SBC结果分别与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第1秒呼气容积比用力肺活量(FEV1/FVC)、慢呼气肺活量(EVC)及各指标占正常预计值的百分比(%pred)进行相关性分析。根据FEV1%pred分级标准构建接受者工作特征(ROC)曲线。 结果 SBC结果与总体(r= 0.723~0.760, P< 0.01)、颈段(r= 0.549~0.657, P < 0.01)和胸段( r= 0.623~0.847, P < 0.01)的FVC、EVC及预计值百分比均呈正相关,还与总体和颈段的FEV1及预计值百分比呈正相关( r = 0.622~0.760, P< 0.01)。不同界值下ROC曲线下面积为0.864~0.941。 结论 在脊髓损伤患者中,SBC测试与标准肺功能测试多个指标之间相关性较好,可用于辅助评估脊髓损伤患者肺功能水平。  相似文献   

18.
依达拉奉治疗大鼠脊髓损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必存)对大鼠脊髓损伤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Allen法将32只SD大鼠制成脊髓中度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必存组和对照组各16只,分别给予必存及生理盐水治疗,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6周2组大鼠斜板最大角度和神经功能恢复率。结果:从伤后第2和3周起,必存组斜板最大角度和神经功能恢复率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1)。结论:必存对大鼠脊髓损伤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后结肠中P 物质与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60 只体质量(220±40) g 的雄性Sprague-Dawley 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20)、正常对照组(n=20)和模型组(n=20)。氯胺酮60 mg/kg 腹腔注射麻醉大鼠,利用NYU脊髓打击器,以75 g &#8901;cm致伤力制作T10脊髓损伤模型,分别于造模后24 h、1 周、3 周和5 周时切除大鼠结肠组织制作标本,检测肠道传输功能,采用ELISA 方法测定血清中和组织中的P 物质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 法检测P 物质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脊髓损伤后出现肠道传输功能下降,且于造模后3 周时肠道传输达到最低值;造模后3 周时模型组血清和组织中P 物质含量与假手术组相比均降低,结肠组织中P 物质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也下调,与假手术组、正常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假手术组P 物质的表达是模型组的(3.12±0.51)倍(P<0.05)。结论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与结肠中P物质的表达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硫酸镁联合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GM1)对脊髓损伤(SCI)大鼠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SD大鼠48只,采用Allen法(10 g×25 mm)在T9造成急性脊髓损伤动物模型。动物随机分为4组:硫酸镁治疗组(A组)、GM1治疗组(B组)、硫酸镁+GM1治疗组(C组)和对照组(D组),每组12只。伤后第1天、第3天和第7天分别用BBB评分和斜板试验观察大鼠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检测丙二醛(MDA)浓度,观察自由基变化。结果大鼠脊髓损伤后A、B、C组BBB评分和斜板试验优于对照组,第3天、第7天BBB评分和斜板试验C组优于A、B组(P<0.05)。大鼠脊髓损伤后A、B、C组MDA浓度低于对照组(P<0.05),C组明显低于A、B组(P<0.05)。结论大鼠脊髓损伤后早期使用硫酸镁联合GM1对其运动功能的恢复有促进作用,效果优于硫酸镁及GM1单独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