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讨血清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及抗血管内皮细胞抗体(AECA)在白塞病发病中的作用和意义。收集白塞病患者和正常人血清,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检测血清中ANCA和AECA,并分型。结果:32例白塞病患者ANCA阳性率为12.5%,均为核周型ANCA(P—ANCA),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AECA阳性率为81.3%,其中IgC—ANCA阳性率为71.9%,IgM—AECA阳性率53.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均P〈0.01)。在发生结节性红斑或结节性血管炎及血沉增快方面AECA阳性组高于阴性组(P〈0.01);而在口腔溃疡、外生殖器溃疡和贫血等临床表现方面ANCA及AECA阳性组与阴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白塞病患者血清AECA测定对白塞病患者血管损害及病情活动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
探讨血清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及抗血管内皮细胞抗体(AECA)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病中的作用和意义.收集SLE患者和正常人群血清,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检测血清中ANCA和AECA,并分型.50例SLE组ANCA阳性率为52%(26/50),其中核周型ANCA(P-ANCA)21例,阳性率42%,胞浆型ANCA(C-ANCA)5例,阳性率10%.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AECA阳性率为62%(31/50),其中IgG-ANCA阳性19例,阳性率为38%,IgM-AECA阳性21例,阳性率42%,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患者中伴有浆膜炎和肾脏受累的,ANCA阳性组高于阴性组(P<0.05);伴有雷诺现象、网状青斑及肾脏损害的AECA阳性组高于阴性组(P<0.05);而在皮肤损害、低补体、抗核抗体阳性等方面ANCA及AECA阳性组与阴性组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ANCA及AECA都参与了SLE的发病,对SLE患者血清ANCA及AECA检测,有助于了解SLE血管及肾脏病变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血清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及抗血管内皮细胞抗体(AECA)在系统性硬皮病发病中的作用,收集系统性硬皮病(SSC)患者和正常人血清,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检测血清中ANCA和AECA,并分型。SSC组ANCA阳性率为9.4%,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AECA阳性率为81.3%,其中IgG-ANCA65.6%,IgM-AECA15.6%,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伴有雷诺现象,指端硬化、溃疡的患者中,AECA阳性率显著增高(P〈0.01);在皮肤硬化、低补体、抗核抗体阳性等方面ANCA及AECA阳性组与阴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AECA参与了系统性硬皮病的发病,而ANCA与系统性硬皮病的发病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和抗血管内皮细胞抗体在过敏性紫癜发病中的意义及与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方法(IIF),对42例过敏性紫癜患者血清进行了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及抗血管内皮细胞抗体(AECA)检测,结果42例患者中ANCA的阳性率为4.76%,均为核周型(P—ANCA)。AECA的阳性率为71.4%、其中IgG—AECA阳性率为42.9%,IgM—AECA阳性率为28.6%。在伴有肾脏损害的患者中ANCA和AECA均阳性。结论通过对过敏性紫癜患者血清ANCA和AECA的检测,证实检测过敏性紫癜患者血清ANCA作为本病的辅助诊断指标意义不大.而对AECA的测定具有更重要的意义。但二者在肾脏损害方面均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41例SLE患者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抗血管内皮细胞抗体(AECA)的检测结果显示,活动期SLE患者中ANCA的阳性率为53.7%,AECA阳性率为9.76%;各系统损害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相比均无明显差异;AECA阳性者其血清ANCA阴性。表明SLE患者免疫机制复杂,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白塞病患者血清抗血管内皮细胞抗体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收集BD患者和正常人群血清,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检测血清中AECA并分型,结果BD组AECA阳性率为81.25%(26/32),其中IgG-AECA71.86%,IgM-AECA53.13%,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同时AECA阳性组与阴性组比较在发生结节性红斑或结节性血管炎及血沉增快方面前者高于后者。BD患者血清AECA水平对BD血管损害及病情活动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清抗血管内皮细胞抗体(AECA)及抗心磷脂抗体(ACA)在白塞综合征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白塞综合征患者和正常人血清,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检测血清中AECA并分型,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检测ACA。结果 白塞综合征组AECA阳性率为81.3%(32例中26例阳性),其中IgG-AECA阳性率为71.9%,IgM-AECA阳性率为53.1%,与正常人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同时AECA阳性组与阴性组比较在发生结节性红斑或结节性血管炎及血沉增快方面前者高于后者。ACA检测结果,白塞综合征组阳性率为53.1%,显著高于正常人对照组。ACA阳性组与阴性组比较,在口腔溃疡、皮肤、外生殖器及贫血等临床表现及血沉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白塞综合征患者血清AECA水平对白塞综合征血管损害及病情活动具有一定意义。ACA对病情的影响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及抗血管内皮细胞抗体(AECA)在结节性血管炎患者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我们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IIF),对18例结节性血管炎患者进行了血清ANCA及AE-CA的检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18例患者均为1998年10月~2002年6月我科住院患者,均经临床和相关实验室检查确诊。其中男3例,女15例,年龄7~62岁,平均36岁。另选55例正常健康人作为对照。1.2实验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方法(IIF)。ANCA及AECA试剂盒购自欧盟实验免疫制品公司。主要步骤:标本血清用0.01mol/L,PBS1:10稀释加在抗原上,室温孵育…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A NCA)及抗心磷脂抗体 (ACA)与 SL E血管损害的关系。方法  99例活动期 SL E患者 ,以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检测血清中 AN CA,以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检测血清中 A CA。结果 具有皮肤血管炎表现的 SL E组 A NCA阳性率为 30 .8% (39例中 12例阳性 ) ,无血管炎表现的 SL E患者 ANCA阳性率为 8.3% (6 0例中 5例阳性 ) ,两组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0 .0 1)。 ACA检测结果显示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同时 A NCA阳性组与阴性组比较 ,ACA阳性组与阴性组比较 ,在肾脏损害、关节症状、雷诺现象及低补体、抗 ds DNA抗体或抗核抗体阳性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结论 检测 A NCA对于 SL E合并皮肤血管炎具有一定意义 ,其对于 SL E合并内部器官血管炎的意义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皮肤综合征     
20 0 4 2 52 2 白塞综合征患者抗血管内皮细胞抗体和抗心磷脂抗体的检测 /蒋建华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医院 )… / /中华皮肤科杂志 .- 2 0 0 4 ,37(1) .- 41~ 4 3收集 32例白塞综合征 (BD)患者和 33例正常人血清 ,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检测血清中抗血管内皮细胞抗体 (A ECA)并分型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抗心磷脂抗体 (A CA)。结果 :BD组 AECA阳性率为 81.3% ,其中 Ig G - A ECA和 Ig M- AECA阳性率分别为 71.9%和53.1% ,显著高于正常对照 (P <0 .0 1)。 A ECA阳性组与阴性组比较在发生结节性红斑或结节性血管炎及血沉增快方面…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及抗血管内皮细胞抗体(AECA)在变应性皮肤血管炎患者中的意义,笔者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IIF)对20例变应性皮肤血管炎患者进行了血清ANCA及AECA的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在活动期SLE患者中临床意义.方法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法及免疫印迹法检测60例处于活动期的SLE的血清ANCA、ANA、抗dsDNA抗体、抗ENA多肽,了解ANCA与SLE临床表现及与其它实验室检查的关系.结果 ANCA与SLE疾病活动程度不相关,与各自的具体脏器累及也无明显相关,但多系统损害的患者ANCA阳性组明显高于ANCA阴性组,在ANCA阳性组各种自身抗体,包括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抗心磷脂抗体的阳性率明显升高.结论在SLE活动期ANCA阳性提示SLE病情相对复杂,但与某一特殊的临床表现不相关.  相似文献   

13.
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tineutrophil eytoplasmic antibodies,ANCA)及抗血管内皮细胞抗体(antineutrophil cells auto—antibodies,AECA)可能参与血管炎的发病。系统性硬化病属自身免疫性疾病,存在多种自身抗体。为探讨ANCA及AECA与系统性硬化病之间的关系,对32例系统性硬化病(SSc)患者血清进行检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与SLE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60例SLE新发病例和60例正常人对照,用ELISA法将其分为ANCA阳性和阴性组,调查表收集所有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 60例SLE新发病例中ANCA阳性率为33.3%,对照组中ANCA阳性率为3.3%,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SLE活动组ANCA阳性率(84.62%)显著高于非活动组(19.15%,P < 0.01)。ANCA阳性组中神经系统紊乱、心肌炎、肾损害、浆膜炎、抗dsDNA抗体阳性、抗Sm抗体阳性、γ-球蛋白升高、补体下降以及血清IgG升高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阴性组(P < 0.05)。ANCA阳性组中,SLE疾病活动指数评分(SLE-DAI)(24.40 ± 10.16)及ESR(84.45 ± 29.03)显著高于阴性组的SLE-DAI(11.30 ± 6.07)及ESR(47.07 ± 26.31)(P < 0.05)。狼疮性肾炎(LN)组ANCA阳性率(46.7%)显著高于非狼疮性肾炎(非LN)的SLE组(21.9%,P < 0.05)。结论 ANCA可作为评价SLE疾病活动及鉴别LN与非LN的一个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5.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 为了探讨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通过间接免疫荧光(IIF)、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免疫印迹方法检测了84份SLE患者血清ANCA的阳性率和6种已知的靶抗原:蛋白酶3、髓过氧化物酶、杀菌-通透性增高蛋白、弹力蛋白酶、组蛋白酶G和乳铁蛋白.结果 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ANCA在SLE中的阳性率是226%,均为核周型ANCA;分别有44.1%和14.3%的SLE患者血清含有抗组蛋白酶G和乳铁蛋白自身抗体,且活动期的阳性率明显高于稳定期.结论 组蛋白酶G为ANCA的主要靶抗原,且抗组蛋白酶G抗体与SLE的病情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活动期135例和非活动期50例SLE患者临床资料,间接免疫荧光(IIF)方法检测患者血清ANCA,阳性者加做髓过氧化物酶(MPO)、蛋白酶3(PR3)的酶联免疫吸附检测(ELISA)。比较IIF检测的SLE各组及对照组间ANCA的阳性率;ANCA与SLE主要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的关系;以及ANCA阳性的SLE活动期患者治疗(至稳定期)前后血清ANCA的浓度。结果①SLE活动期ANCA阳性率明显高于非活动期(P<0.001),SLE活动期ANCA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②SLE中ANCA阳性组与ANCA阴性组在临床表现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ANCA阳性组与阴性组比较,在实验室指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SLE活动期中MPO-ANCA阳性患者治疗前ANCA血清浓度显著高于治疗后(P<0.001)。结论 ANCA与SLE发病和疾病活动有关,可能是判断SLE病情复发与缓解的一个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血清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在皮肤血管炎血清中的表达.方法:应用间接免疫荧光(IIF)法检测143例皮肤血管炎疾病患者血清中ANCA的检出率.结果:143例皮肤小血管炎中,过敏性紫癜ANCA阳性率为16%,结节性红斑ANCA阳性率11.1%,变应性皮肤血管炎ANCA阳性率10%;结节性血管炎和白塞氏病ANCA均为阴性.结论:部分疾病与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提示检测ANCA对血管炎的诊断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 探讨抗高亲和力IgE受体(FcεRI)抗体、抗IgE抗体、抗幽门螺杆菌(HP)抗体和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与慢性特发性荨麻疹(CIU)发病的关系。 方法 设(CIU)组、急性荨麻疹(AU)组和健康对照组,每组100例受试者。每例受试者均进行自体血清皮肤试验,荧光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过敏原,血清总IgE、抗FcεRI抗体、抗IgE抗体、抗HP抗体、TGAb水平及阳性率,将CIU组与AU组和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 CIU组自体血清皮肤试验阳性率为53%,AU组为12%,健康对照组未发现阳性者。CIU组和健康对照组过敏原检测均为阴性,而AU组能检测到食物或吸入物过敏原,阳性率为86%。 CIU组抗FcεRI抗体和抗IgE抗体水平均高于AU组和健康对照组(P < 0.05); CIU患者IgE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T = 190.00,P < 0.05),而AU组IgE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T = 226.00,P < 0.05); 自体血清皮肤试验阳性CIU患者抗FcεRI抗体水平较阴性患者高(T = 101.73,P < 0.05),抗IgE抗体在自体血清皮肤试验阳性和阴性CIU患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 312.04,P > 0.05); CIU组、AU组、和健康对照组抗HP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9%、19%和23%,TGAb阳性率分别为18%、15%和11%,抗HP抗体和TGAb阳性率在三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抗HP抗体阳性的CIU患者中,抗FcεRI抗体阳性率较AU患者和健康人高(P < 0.01);抗IgE抗体阳性率与AU患者和健康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TGAb阳性的CIU患者中,抗FcεRI抗体阳性率较AU患者和健康人高(P < 0.01),抗IgE抗体阳性率与AU患者和健康人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CIU存在抗FcεRI和抗IgE自身抗体,可能在自身免疫性荨麻疹发病中起一定作用。 【关键词】 荨麻疹; 自身抗体; 免疫球蛋白E; 皮肤试验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白癜风患者血清中抗酪氨酸酶IgG抗体(TYR IgG)和抗酪氨酸酶相关蛋白1 IgG抗体(TRP?1 IgG)与白癜风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检测260例白癜风患者和50例健康对照血清中TYR IgG和TRP?1 IgG的含量。结果白癜风组TYR IgG和(或)TRP?1 IgG阳性率57.31%(149/260),TYR IgG阳性率37.3%(97/260),TRP?1 IgG阳性率33.5%(87/26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25.441、21.630,P<0.01)。TYR IgG阳性与TRP?1 IgG阳性不相关(r=-0.032,P>0.05)。白癜风组TYR IgG阳性率男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TRP?1 IgG阳性率女性高于男性(χ2=5.811,P<0.05)。白癜风TYR IgG阳性率≤20岁(35.9%)与>20岁(38.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TRP?1 IgG阳性率≤20岁组明显高于>20岁组(χ2=6.498,P<0.05)。结论检测TYR IgG和TRP?1 IgG可为白癜风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20.
抗血管内皮细胞抗体(AECA)是一组针对血管内应细胞膜表面抗原系统的异质型抗体.其出现、滴度及其所针对的抗原的抗原谱与原发性系统性血管炎和继发性血管炎的临床过程密切相关,其致病机制可能是通过改变血管内皮细胞功能而发挥作用。抗心磷脂抗体(ACA)与SLE相关.尤其与SLE血栓形成密切相关。但对其能否作为判断SLE商情活动及预后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