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有焦虑障碍者经抗焦虑治疗后QT离散度变化.方法 58例确诊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经焦虑自评量表测评,按标准分大于51分者为焦虑障碍.并对42例焦虑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抗焦虑组和非抗焦虑组两组.基础治疗相同,抗焦虑组用黛力新10.5mg早晨、中午各1次.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周、第4周测量QT离散度和校正QT离散度,并进行治疗前后两组间比较.结果 58例急性冠脉综合征中有焦虑障碍者42例,占72%.抗焦虑组和非抗焦虑组两组,治疗前QT离散度及校正QT离散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第2周抗焦虑组QT离散度和校正QT离散度即有减少,与治疗前及非抗焦虑组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而非抗焦虑组治疗后第4周与治疗前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大多合并有焦虑障碍,焦虑患者与QT离散度值增大有着密切相关性,抗焦虑治疗能使QT离散度减少,从而降低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内支架术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患者QT离散度的影响。方法 :对 42例临床证实为ACS ,冠脉造影显示冠脉管径狭窄≥ 70 % ,进行冠脉支架植入术 ,术前 ,术后第 1d、第 3d、第 5d进行 12导联同步心电图记录 ,测量QT间期和QT离散度。结果 :与冠脉支架术前相比 ,术后第 1d、第 3d、第 5dQT离散度均有明显降低 (P <0 .0 5 ) ,校正的QT离散度也明显降低 (P <0 .0 5 ) ,而术前、术后心率则无明显变化。结论 :冠脉支架术可降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QT离散度 ,从而可能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复方丹参滴丸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QT离散度的影响。方法 71例ACS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6例,对照组35例。2组均给予硝酸酯类、抗血小板、抗凝,有溶栓指征者给予尿激酶;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复方丹参滴丸。2组均于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测定QT离散度,观察两种治疗方法对QT离散度影响。结果 治疗前2组QT离散度无明显著异(P〉0.05)。治疗1个月后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QT离散度显著下降(P〈0.05),而对照组QT离散度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治疗组较对照组QT离散度明显降低(P〈0.05)。结论 复方丹参滴丸使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QT离散度显著缩小,能保护心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合并室性心律失常与QT间期离散度的关系。方法:268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将其分为室性心律失常组和无室性心律失常组,测定心电图QT间期离散度并计算校正的QT间期离散度,进行比较。结果: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组QT间期离散度与校正的QT间期离散度均明显高于无室性心律失常组(P<0.05)。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室性心律失常与QT间期离散度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QT离散度的影响。方法71例ACS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6例,对照组35例。2组均给予硝酸酯类、抗血小板、抗凝,有溶栓指征者给予尿激酶;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复方丹参滴丸。2组均于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测定QT离散度,观察两种治疗方法对QT离散度影响。结果治疗前2组QT离散度无明显著异(P>0.05)。治疗1个月后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QT离散度显著下降(P<0.05),而对照组QT离散度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治疗组较对照组QT离散度明显降低(P<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使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QT离散度显著缩小,能保护心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内科急性左心衰患者焦虑障碍的发病率和治疗效果。方法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估81例急性左心衰患者,对伴有焦虑障碍者,用药物治疗。结果81例患者中焦虑障碍的发生率16%,治疗好转率84.6%,治疗后HAMA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减少,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焦虑障碍在急性左心衰患者发生率高,抗焦虑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QT离散度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资料较完整的急性心肌梗死紧急冠脉介入治疗患者138例,测算术前和术后第1天心电图QT间期、QT离散度、心率校正QT间期和心率校正QT离散度。病例分心肌梗死发病6 h内(72例)和6 h以上(66例)两组。结果 两组QT间期和心率校正QT间期术后与术前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但术后QT离散度和心率校正QT离散度较术前显著减小(P<0.01),且发病6 h内组显著小于发病6 h以上组(P<0.05);两组住院期间死亡率分别为4.2%和7.6%(P=0.394)。结论 成功的介入治疗能显著减小心肌梗死患者的QT离散度,介入治疗施行越早则减小QT离散度的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8.
计秀玲 《中外医疗》2009,28(5):58-58
目的探讨心内科急性左心衰患者焦虑障碍的发病率和治疗效果。方法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估81例急性左心衰患者,对伴有焦虑障碍者,用药物治疗。结果81例患者中焦虑障碍的发生率16%,治疗好转率84.6%,治疗后HAMA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减少,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焦虑障碍在急性左心衰患者发生率高,抗焦虑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9.
刘荣彩 《中外医疗》2009,28(3):78-78
目的探讨心内科急性左心衰患者焦虑障碍的发病率和治疗效果。方法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估81例急性左心衰患者,对伴有焦虑障碍者,用药物治疗。结果81例患者中焦虑障碍的发生率16%,治疗好转率84.6%,治疗后HAMA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减少,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焦虑障碍在急性左心衰患者发生率高,抗焦虑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焦虑障碍的发生率及抗焦虑治疗的效果。方法 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估 80例CHF患者 ,对伴有焦虑障碍者用苯二氮 艹卓 类治疗。结果  80例患者中焦虑障碍的发生率 17.5 % ;治疗好转率 85 .7% ;治疗后HAMA评分数较治疗前明显减少 ,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焦虑障碍在CHF中的发病率高 ,抗焦虑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11.
①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及支架安置术(PCI)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恢复期QT间期离散度(QTd)的影响。②方法测定152例AMI恢复期病人PCI术前、术后QTd及校正的QTd(QTcd),并与同期151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进行对比。③结果AMI恢复期病人PCI后QTd及QTcd较术前明显减小(t=20.926、13.543,P<0.01);单纯行冠状动脉造影对QTd无明显影响;下(正后)壁与前(高侧)壁AMI术前及术后比较,QTd及QTcd无显著差异。④结论PCI可以显著缩短AMI病人QTd,有效地避免心律失常和心源性猝死的发生,从而改善病人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王钊  陈珺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14):1582-1585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体表心电图T波峰末间期(TpTe)与急性期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102例接受直接PCI(p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共有46例出现室性心动过速(VT)和心室纤颤(VF),作为病例组。其余56例未出现室性心律失常,作为对照组。测量并比较两组pPCI前后12导联心电图的QT、TpTe、QT离散度(QTd)及经心率校正的QT间期(QTc间期)、TpTe(TpTec)。研究室性心律失常与QTc和TpTec各时段上限值的相关性并比较不同梗死部位的QT及TpTe值。结果 pPCI治疗前两组对象的QT间期、QTd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QTc和TpTec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PCI治疗后第3天,两组间QT和QTd间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而QTc、TpTe和TpTec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PCI治疗后1周TpTe、QTc和TpTec间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PCI治疗前后的RR间期无差异(P>0.05)。QTc间期各时段上限值与VT+VF的发生率无相关性(r=0.376,P>0.05)。TpTe及TpTec间期各时段上限值与VT+VF的发生率呈正相关(r=0.677,P<0.05;r=0.698,P<0.05)。结论在急性期出现VT和VF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与不出现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相比,TpTe和TpTec明显延长,但QT和QTd则无明显差异。TpTe可能预示着心肌梗死急性期恶性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及支架术(PTCA Stent)对冠心病患者QT间期离散度(QTd)的影响。方法:对42例成功进行PTCA Stent的冠心病患者,进行术前、后12导联同步心电图QTd及校正后QTd(QTcd)测定。结果:术后QTd及QTcd均明显减少(P<0.01),单支病变与多支病变术前QTd及QTcd无明显差别(P>0.05),术后单支病变QTd及QTcd的降低程度显著大于多支病变(P<0.01)。9例伴室性心律失常者术后该症状消失。结论:冠心病患者QTd及TQcd在PTCA Stent术后随着心肌缺血及心室复极不均一性的改善而降低,其降低程度可能与侧支循环建立开放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伴或不伴焦虑症状的抑郁症患者临床特征及对抗抑郁治疗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抑郁症患者319例,根据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结果分为抑郁症不伴焦虑症状组(HAMA<14分;A组,n=134)和抑郁症伴焦虑症状组(HAMA≥14分;B组,n=185),两组患者随机进入不同药物治疗组进行开放性治疗,疗程为8周,在治疗前以及第1、2、4、8周末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HAMA及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结果 A组与B组患者自杀风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B两组基线HAMD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8周后,两组HAMD和HAMA评分较基线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A、B两组有效率分别为65.3%和47.5%(P<0.01)。治疗第2周末A、B两组起效率分别为75.2%和 50.0%(P<0.01)。治疗每个时间点HAMD和HAMA评分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A1(抑郁症不伴焦虑症状使用艾司西酞普兰)与A2(抑郁症不伴焦虑症状使用文拉法辛)组间的第2周起效率、第8周有效率及临床痊愈率未见明显差异(P>0.05),B1(抑郁症伴焦虑症状使用艾司西酞普兰)与B2(抑郁症伴焦虑症状使用文拉法辛)组间的第2周起效率和第8周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临床痊愈率分别为3.7%和1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伴有焦虑症状的抑郁症患者自杀风险高,病情更严重,抗抑郁治疗起效更慢,临床疗效相对于不伴焦虑症状者差,文拉法辛对伴焦虑症状的抑郁症疗效更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及支架术 (PTCA +Stent)对冠心病患者QT间期离散度 (QTd)的影响。方法 :对 42例成功进行PTCA +Stent的冠心病患者 ,进行术前、后 12导联同步心电图QTd及校正后QTd(QTcd)测定。结果 :术后QTd及QTcd均明显减少 (P <0 .0 1) ,单支病变与多支病变术前QTd及QTcd无明显差别 (P >0 .0 5 ) ,术后单支病变QTd及QTcd的降低程度显著大于多支病变 (P <0 .0 1)。 9例伴室性心律失常者术后该症状消失。结论 :冠心病患者QTd及QTcd在PTCA +Stent术后随着心肌缺血及心室复极不均一性的改善而降低 ,其降低程度可能与侧支循环建立开放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直接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QT离散度(QTd)的影响。方法选择82例成功实施了直接PCI术的AMI患者为观察组,选择64例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正常的患者为对照组,分别记录术前、术后心电图,计算各时期的QTd及QTcd。结果观察组病人术前QTd2及QTed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成功PCI术后与术前比较,QTd及QTcd显著缩短(P〈0.05)。结论AMI患者QTd及QTcd显著高于正常人,成功的直接PCI可使患者QTd及QTcd明显缩短。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病变对QT间期离散度(QTd)的影响。方法:测量245例自愿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的QTd、QTcd,观察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病变血管数及与QTd的关系。结果:冠脉狭窄组QTd、QTcd显著大于冠脉无狭窄组 (P<0.001),冠脉狭窄≥70%组QTd、QTcd明显大于冠脉狭窄<70%且≥50%组。QTd与冠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r=0.84, P<0.05),狭窄程度越重,QTd越大。多支病变组QTd、QTcd虽比单支病变组有所延长,但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冠脉狭窄及程度对QTd有影响,冠脉病变血管数对QTd无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早期辛伐他汀治疗对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脂水平的影响,探讨他汀类药物在ACS早期干预中的作用.方法选择住院的ACS患者80例,采用随机、单盲、对照方法将ACS患者分为对照组(n=38,每日口服安慰剂)和辛伐他汀治疗组(n=42, 辛伐他汀20 mg/d,发病48 h内开始服用),两组其他治疗相同;观察4周,于治疗前后分别检测患者血清hs-CRP及血脂的浓度.hs-CRP浓度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脂采用酶法.结果治疗4周后,辛伐他汀组与对照组相比,患者血清hs-CRP和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浓度显著降低(P均<0.01),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均为P>0.05).结论 ACS患者早期辛伐他汀治疗可明显改善血脂,降低hs-CRP水平.辛伐他汀具有减少炎症反应和稳定斑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抗焦虑抑郁药物治疗伴有焦虑抑郁耳鸣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在耳鼻咽喉科门诊抽出以耳鸣为第一主诉患者,除常规耳鼻咽喉科检查外,还进行纯音侧听、声导抗测试及耳鸣频率测试,对伴有焦虑抑郁无听力损失的62例(105耳),随机分为两组,即治疗组32例(55耳),对照组30例(50耳)。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另加用抗焦虑抑郁药物进行治疗。每例患者治疗前后分别给予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和抑郁量表(HAMD)评分。结果治疗8周后随访,对照组有效率为50.0%(25/50),治疗组为72.7%(40/55),统计学分析表明2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经治疗后HAMA和HAMD积分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1)。结论焦虑抑郁情绪在耳鸣患者中极为常见,抗焦虑抑郁药物配合临床综合治疗效果明显,可以作为耳鸣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