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目的:探讨截石位术毕改平卧位时下肢两种不同平放方式对患者血压、心率的影响,以预防术后循环并发症的发生。方法:选择100例截石位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手术结束时记录两组患者心电监护显示的血压、心率数值,对照组双下肢同时平放,观察组双下肢间隔3 min分别平放,记录两组平放后、3 min、6 min血压、心率变化。结果:两组改变体位后,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均下降,观察组血压下降程度明显减少(P<0.01),心率的变化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组患者改变下肢体位时均会出现血压下降,但采用双下肢间隔3 min分别缓慢平放可以显著减少血压骤降的程度,有效预防循环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产后运动对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性。方法选择在我院剖宫产分娩的60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其中:试验组300例产妇在剖宫产术后进行早期运动干预;对照组300例产妇在剖宫产术后只做常规护理,比较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结果试验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例,发生率为0.67%;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0例,发生率为3.3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运动能有效地降低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简称妊高征)患者分娩前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见性运动护理效果.方法 选择2013年4月至2014年11月期间在我科住院治疗并分娩的妊高征患者74例,按数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入院后予以常规产科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还实施针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见性肢体运动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下肢股静脉血液流速以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第3天,观察组患者的下肢血流峰值速率、平均血流速率分别为(41.5±6.8)cm/s、(39.7±7.6)cm/s,对照组分别为(31.7±4.3)cm/s、(28.8±5.0)cm/s,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第5天,观察组下肢血流峰值速率、平均血流速率分别为(38.1±8.4)cm/s、(35.6±5.2)cm/s,均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的(27.9±6.5)cm/s、(26.7±7.4)cm/s,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0,对照组则高达10.81%,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妊高征患者于分娩前后实施针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见性肢体运动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下肢体血流循环,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护理经验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为预防产妇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采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采集本院收治入院的围产期妇女120例,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在产妇产后采用常规临床治疗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观察组在常规临床治疗基础上给予空气波压力治疗仪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无一例引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有5例出现下肢肿胀、疼痛。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13.33%,下肢疼痛、肿胀发生率31.66%,肺栓塞发生率6.66%,与观察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对下肢静脉血栓有着明显的治疗效果,可有效降低产妇产后引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预防性护理对减少孕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择于我院2016年4月至2017年3月期间检查直至分娩的20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平均分为两组—参考组和实验组,参考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采取预防性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孕期、产后、分娩、剖宫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概率。结果:实验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概率明显低于参考组,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防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减少孕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概率,保障产妇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6.
唐桂圣  沈洪 《重庆医学》2004,33(2):259-260
目的探讨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CESA)用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简称妊高征)产妇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对产程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妊高征产妇,其中观察组20例采用CESA分娩镇痛,对照组20例未采用任何分娩镇痛药物,观察两组产妇产程时间、第2、3产程的血压心率变化、镇痛效果.结果两组产妇产程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第2、3产程心率、血压以及VRS评分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 CESA用于妊高征产妇分娩镇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剖宫产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措施并分析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筛选2013年1月-2014年1月于我院进行分娩的产妇96例,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所有产妇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产妇采取临床基础护理措施,实验组产妇基于对照组接受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及临床应用效果。结果:出院前CDI检查结果显示实验组股静脉血流峰速及平均血流速度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优势(P<0.05);实验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2例(4.17%),对照组10例(20.83%),二者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针对剖宫产孕妇积极进行下肢深静脉血栓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其发病率,对提高产妇产后生活质量及改善患者心理、生理状态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研究妊高征产妇产后出血预防中应用优质护理的效果。方法本文抽选本院收治的妊高征产妇60例作为观察对象,时间为2016年7月至2017年1月期间,遵照简单随机分组的原则将产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例数均为30例,对照组产妇均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产妇则给予优质护理,比较两组产妇的产后出血及血压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产后2h出血量较对照组少,止血时间短于对照组,且舒张压和收缩压均明显较对照组优异,P0.05。结论妊高征产妇产后出血预防中应用优质护理的效果理想,值得今后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围产期护理干预预防剖宫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5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并行剖宫产分娩的产妇共100例,随机分组,对照组50例产妇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50例产妇实施全程围产期护理干预。对两组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进行对比观察。结果:实验组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产妇术后的症状积分平均值为(4.03±2.01)分,对照组为(5.36±2.18)分,实验组产妇的症状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围产期护理干预预防剖宫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价值确切,可有效降低剖宫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第一产程、第二产程中,不同的分娩体位对产妇分娩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住院阴道分娩的足月妊娠单胎头位的初产妇360例,随机分为两组,即实验组第一产程采取自由体位,第二产程采用半卧位,适时截石位;对照组第一产程采取卧位,第二产程采用仰卧膀胱截石位。比较两组产程时间、分娩方式、阴道出血量、产妇舒适度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结果实验组第一、第二产程时间、剖宫产率、产后2 h内出血量及新生儿窒息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实验组较对照组产后下肢疼痛、麻木不适减轻,舒适度增加。结论分娩过程中第一产程采用自由体位、第二产程半卧位适时截石位优于第一产程采取卧位、第二产程采取截石位。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空气渡压力治疗仪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将2011年11月-2013年3月收治的1104例剖宫产产妇设为观察组。将2009年6月-2011年10月收治的1196例剖宫产产妇设为对照组。观察组在常规的基础上使用空气压力波治疗仪。对比二组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治疗3d后,观察组产妇肢体肿胀、疼痛明显轻于对照组;观察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对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显著效果,对哺乳期产妇及新生儿无任何不良影响,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林胜兰 《广西医学》2002,24(6):919-920
分娩镇痛已在临床上得以应用 ,它能消除初产妇害怕———紧张———疼痛综合症 ,使产妇顺利通过分娩。本文通过对 30例用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的妊高征产妇作为观察组 ,对照 30例未采用任何分娩镇痛药物而进入产程的妊高征产妇 ,分别从产程血压、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胎儿窘迫等方面观察、分析 ,探讨分娩镇痛对妊高征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研究对象 :选择 2 0 0 0年 5月~ 2 0 0 1年 5月我院产科住院医治的 30例中、重妊高征先兆子痫实施分娩镇痛的孕周大于 36周的初产妇为观察组 ,年龄最小的为 2 2岁、最大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早期护理干预在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在汝州市中医院住院的足月剖宫产产妇6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0例。对照组产妇采用剖宫产术后的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产妇在对照组基础上附加早期的护理干预。对比术后10 d内两组产妇下肢疼痛、肿胀、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术后肺栓塞的发生率。结果在术后护理10 d内,观察组产妇下肢疼痛、肿胀、下肢的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产妇发生1例肺栓塞,观察组产妇未发现肺栓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均未发生围手术期死亡。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剖宫产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细致化护理在提升妊高征产妇自我效能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妊高征产妇1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方式。观察组采取细致化护理方式。结果:观察组产妇在实行细致化护理干预后期自我效能相对于对照组显著提升,且降低了产妇的心理不良情绪的发生,降低了产妇产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论:细致化护理可以显著提升产妇分娩过程中的自我效能,降低分娩过程中的并发症发生率,改善产妇的心理环境,提升了自然分娩率。  相似文献   

15.
钙剂减少妊高征产后出血10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舜兰 《浙江医学》1999,21(5):312-313
产后出血是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简称妊高征)的常见并发症之一。由于催产素使用于妊高征产妇后个体敏感性差异较大,麦角新碱具有升压作用,故影响这两种药物对妊高征产妇产后出血的疗效。为观察钙剂预防妊高征产后出血的效果,特对我院1995年7月至1998年7月足月阴道分娩的100例妊高征产妇产后出血进行钙剂治疗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产妇产后出血护理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116例妊高征产妇,并采用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对2组患者的血压、产后24 h出血量、生活质量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收缩压与舒张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产后24 h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生理、心理、社会以及环境等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79.31%,低于观察组的98.28%(P<0.05).结论 优质护理应用于妊高征产妇产后出血护理中,可有效控制血压,提高其护理满意度,降低产后出血量,改善了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尿道良性前列腺增生电切术(TURP)后截石位体位改变对血压的影响及对策.方法观察100例前列腺电切手术患者,手术完成后,采用双下肢同时平放,记录体位改变前后血压的变化.结果观察对象在改变体位后1min,3min,5min与术毕相比DBP、SBP和MAP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以改变体位1min血压下降幅度最大;改变体位1min ,高血压病患者比无高血压病患者平均动脉压下降幅度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减少前列腺电切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从截石位恢复到平卧位后应密切观察一段时间,待血压及生命体征平稳后再送回病房,特别对于高血压病人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酚妥拉明治疗妊高征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82例给予5%葡萄糖注射液500ml,加酚妥拉明20mg,静滴,每15分钟测量血压1次,根据血压调整滴速,使血压控制在130/90mmHg左右;对照组94例给予5%葡萄糖注射液500ml,加25%硫酸镁30ml,静脉滴注,以1g/小时的速度滴入.两组患者均使用安定10mg缓慢静脉推注,5分钟推完.结果:①血压变化:酚妥拉明静滴5分钟后,即出现血压下降,使血压控制在130/90mmHg左右,而硫酸镁组血压下降不明显,用药前后平均动脉压仅下降4.5mmHg.②产程进展:酚妥拉明不抑制子宫收缩,产程进展在各个阶段均快于硫酸镁组.③分娩方式:治疗组阴道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④产科并发症:治疗组宫缩乏力、产后出血率、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及P<0.05).结论:硫酸镁松弛骨骼肌,能较好地预防和控制子痫发作,但其解除小动脉痉挛及降压作用不明显,尤其在妊高征临产后有宫缩的情况下,不能在短期内起到降压作用.因此,硫酸镁不宜在妊高征临产后使用,而此时宜选用酚妥拉明,其降压效果迅速,又无明显不良反应,不影响子宫收缩,减少了产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产后早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5例临床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振华 《河北医学》2007,13(12):1305-1306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临床上较常见的疾病,主要表现患肢肿胀、疼痛等。孕产妇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可出现在妊娠28~36周及产后4~30d[1]。我院2003年5月至2006年8月收治的产妇中早期(产后1周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5例,对其临床观察及护理进行综合分析,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5例,年龄23~35岁,均为产褥期患者,其中6例阴道分娩,9例剖腹产。单侧肢体静脉血栓形成11例(左侧10例,右侧1例),双下肢静脉血栓形成4例。所有患者均无血栓家族史。D-二聚体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作为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早期诊断方法,必要时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间歇式充气加压仪(IPC)预防肠癌根治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3年10月间收治的80例肠癌根治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住院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上述护理措施基础上给予歇式充气加压仪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和平均血流速度。结果:对照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术后7天左股静脉平均血流速度分别为(19.±3.42)cm/s、(25.27±3.18)cm/s,观察组平均血流速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且术后7天对照组与观察组的右股静脉平均血流速度分别为(19.59±2.86)cm/s,(25.28±2.32)cm/s,观察组的平均血流速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间歇式充气加压仪预防截石位体位下行肠癌根治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