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双颌前突是指上颌和下颌的牙齿和(或)牙槽骨向前突出的错牙合畸形,是牙牙合面在三维方向上畸形的综合表现.据报道我国人群双颌前突的发病率明显高于白种人及日本人.临床表现为开唇露齿,上下颌牙齿长轴倾斜度大,闭唇费力且不自然,面部中1/3向前凸出,颏部较小,严重的双颌前突常伴有口呼吸不良习惯,而长期的口呼吸会加重前突的程度,严重影响患者面形美观,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2.
家兔的大门齿一生中都在生长。一般情况下,牙齿的生长速度与上、下齿之间的磨损速度是相等的,所以,保持了牙齿生长的平衡状态。当下颌颌突畸形,下齿突出在上齿外边时,由于缺乏磨损,两对牙齿就会不断生长,第一上门齿向内卷曲,下齿的卷曲伸出唇外,门齿长得像象牙一样,这是下颌向前突出的程度超过了上颌引起的。这种畸形一般认为属于  相似文献   

3.
<正> 容貌美是人类精神活力的体现,做为人体唯一不受衣冠掩饰的面部,自然也就成为评价人体形象的最重要的部分。牙齿做为人体极小的构成部分,它在人的容貌美中占如何的地位和作用呢?现结合医学美学在口腔修复学中的作用,谈以下几点体会:1、牙齿是面部轮廓最重要的支持结构 口腔内有一副健美的牙齿,才能支撑起唇、颊部的丰满度,以及颜面部的长度。面部由于牙列支持和表情肌、咀嚼肌的协调配合,才使得面下1/3部无论处于动态还是处于静态时都显得那样的协调、自然和轻松。 一旦牙列缺失,无牙患者失去了牙列的支持,其牙槽骨不断吸收,以至面下1/3变短,牙列缺失后,舌失  相似文献   

4.
方丝弓矫治器矫治双颌前突后软硬组织侧貌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对双颌前突患者拔除矫治后对软硬组织侧貌的影响方法 对 2 0例双颌前突患者在矫治前后各拍摄一张 X线头颅侧面定位片 ,拔除四个第一双尖牙正畸治疗前后对面部软硬组织侧貌分析。结果 发现矫治后在改善牙位及唇倾度的同时 ,也能改善软组织侧貌及唇的闭合功能 ,但对骨骼作用不明显 ,唇与切牙的移动密切相关。结论 拔牙矫正 ,切牙后移可以改善双颌前突侧貌和唇的闭合功能  相似文献   

5.
刘甘露  黄绍辉 《微创医学》2002,21(6):790-791
目的探讨对双颌前突患者拔除矫治后对软硬组织侧貌的影响方法对20例双颌前突患者在矫治前后各拍摄一张X线头颅侧面定位片,拔除四个第一双尖牙正畸治疗前后对面部软硬组织侧貌分析.结果发现矫治后在改善牙位及唇倾度的同时,也能改善软组织侧貌及唇的闭合功能,但对骨骼作用不明显,唇与切牙的移动密切相关.结论拔牙矫正,切牙后移可以改善双颌前突侧貌和唇的闭合功能.  相似文献   

6.
代全红 《中原医刊》2006,33(21):45-46
目的旨在探讨牙齿颈1/3根折后在保存部分根髓的情况下应用正畸牵引术将折断牙根向牙合方牵引至桩冠修复的适宜位置,以利桩冠修复。方法牙齿颈1/3根折后常规拍患牙X光片,了解其牙周及根尖情况,行患牙制动,局麻下切断牙根内约1/2根髓。根髓断面用氢氧化钙覆盖,然后将牵引钩固定于根管内,观察1周,行牵引正畸术。有牙槽骨骨折者,上颌制动4周,下颌制动6周后牵引。结果应用此法治疗牙齿颈1/3根折共53颗牙齿,随诊1年以上者成功46颗,占86.8%,历时平均约9周。结论保存活髓疗法在正畸牵引中可有效地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7.
方丝弓矫治器乔治双颌前突后软硬组织侧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甘露  黄绍辉 《医学文选》2002,21(6):790-791
目的:探讨对双颌前突患者拔除矫治后对软硬组织侧貌的影响。方法:对20例双颌前突患者在矫治前后各拍摄一张X线头颅侧面定位片,拔除四个第一双尖牙正畸治疗前后对面部软硬组织侧貌分析。结果:发现矫治后在改善牙位及唇倾度的同时,也能改善软组织侧貌及唇的闭合功能,但对骨骼作用不明显,唇与切牙的移动密切相关。结论:拔牙矫正,切牙后移可以改善双颌前突侧貌和唇的闭合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双颌前突病例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在沈阳市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符合纳入标准的双颌前突患者14例,随机分成2组,分别采用微型种植体与传统方法加强支抗,通过术前术后X线头影测量结果变化评价2种支抗方法的临床有效性。结果:2组患者在6~8个月后上下颌前牙内收均达到预定位置,实验组上下颌第一恒磨牙牙冠分别近中移动0、29mm和0.56mm,上下颌切牙切缘分别腭侧移动6.93mm和6.03mm;对照纽上下颌第一恒磨牙牙冠分别近中移动1.36mm和1.96mm,上下切牙切缘分别腭侧移动5.79mm和4.21mm。结论:微型种植体支抗完全可以代替传统支抗方法,满足正畸临床治疗双颌前突的需要,实现前牙最大程度的内收。  相似文献   

9.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情况 1995年~1998年,我科收治患有牙齿微裂、牙尖折裂、牙齿纵裂和横裂的共112例126颗磨牙。其中男83例,女29例;年龄20~66岁,平均46岁,主要集中在40~60岁。 1.2 患牙检查 患牙牙位:第一前磨牙上颌8颗,下颌3颗;第二前磨牙上颌9颗,下颌6颗;第一磨牙上颌32颗,下颌48颗;第二磨牙上颌7颗,下颌13颗。患牙类型:微裂牙16颗,牙尖折裂12颗,纵折牙69颗,横折裂牙29颗。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4 002名青年国人先天缺牙及牙齿畸形现况。方法:选取天津某医学院校4 002名学生,调查先天缺牙及牙齿畸形患病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抽取1个年级学生统计有先天缺牙或牙齿畸形个体的患牙数目。结果:先天缺牙患病率3.92%,下颌比上颌好发,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0,P=0.04;χ2=6.49,P=0.01);牙齿畸形患病率4.97%,上颌比下颌好发,汉族患病率高于少数民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60,P=0.00;χ2=4.92,P=0.03)。先天缺牙好发于下颌侧切牙,牙齿畸形好发于上颌侧切牙。多数患者先天缺牙及牙齿畸形的数目为1~2颗。结论:先天缺牙患病率存在性别差异和上下颌差异,牙齿畸形患病率存在民族差异及上下颌差异,本研究结果将为口腔医生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成人双颌前突拔牙矫治病例治疗前后切牙位置变化与上唇的变化关系。方法:选取在泸州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接受拔牙矫治治疗的双颌前突成人患者43例,对治疗前后X线头侧位片上唇及切牙位置进行测量比较。结果:X线头侧位片测量显示,成人骨性双颌前突患者上唇的位置随上颌切牙位置的内收而内收,其比例约为3.16∶1。结论:应用拔牙矫治可对成人双颌前突患者的面容改变产生一定的积极效果。  相似文献   

12.
牙齿的功能 牙齿的主要功能是切割、咀嚼食物,以及辅助发音。 一个成年人,共有32颗牙齿。生长在最前面的铲状牙叫做切牙,俗称门牙,上下颌各4个。靠近口角像梭标头样的叫做尖牙,俗称犬齿,上下颌左右各1个。在尖牙后边还有双尖牙,俗称小臼齿,上下颌左右各2个。最后边就是磨牙,俗称臼齿,上下颌左右各3个。  相似文献   

13.
目的:本文是在用固定矫正器治疗生长发育期安氏Ⅱ类1分类下颌后缩并有明显牙拥挤或唇倾患者时加用斜面导板的临床研究.方法:选择11名儿童患者,先用固定矫正器排齐上下前牙,再用斜面导板导下颌向前.结果:11名患者经治疗后面下1/3协调,上下唇前后位置关系正常.结论:在采用固定矫正技术治疗生长发育期患者时加用斜面导板,可以明显改善面部外形,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14.
遗传因素对同卵双生子颅颌面部软硬组织形态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投影测量和模型测量的方法,比较同卵双生子间颅骨、颌骨、牙齿、软组织的形态学差异,初步探索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对同卵双生子颅颌面部软硬组织形态发育的影响。方法正畸治疗前,对12对同卵双生子同期拍摄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并取记存模型,采用计算机头影测量软件和数显游标卡尺分别对颅颌面部软硬组织及牙齿进行测量分析。综合Downs、Steiner等分析法对12对同卵双生子的35个骨骼和牙齿参数进行测量;同时按照Holdaway等分析法对6个软组织参数进行测量分析。结果①双生子中颅骨及上下颌骨间形态位置关系无显著差异;②双生子牙-牙槽骨测量参数中,U1-SN和U1-NA间距及上颌前牙不齐指数和上颌牙列拥挤度有显著性差异。结论①遗传因素对颅骨和上下颌骨及上、下颌牙弓的形态起到决定性作用;②环境因素对上颌切牙的唇倾度有显著的影响作用,对下颌前牙的唇倾度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5.
洞壁的护髓材料未去净,使粘接面积减小。 洞底牙本质未作适当的护髓处理,或牙本质过度酸蚀致使牙髓在修复后出现病变。 洞形预备欠佳,未做好抗力形及回位形,软化牙本质未去净。 深覆颌:上下颌牙齿咬合过深,在下颌向前移动时,造成下颌牙齿合力过大,形成创伤。[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 Frankel功能调节器 型 (以下简称 FR- )矫治替牙期前牙反的效果 ,从而探讨FR- 矫治替牙期反机理。方法 :采用 FR- 对 42例替牙期前牙反儿童进行矫治 ,通过头影测量观察其矫治前后上下颌硬组织及位置改变。结果 :FR- 能矫正上下颌基骨异常的矢状关系 ,主要变化是下颌骨向下、向后旋转 ,改变下颌骨生长的方向 ,同时使下颌切牙舌倾、上前牙唇倾 ,上颌骨向前生长。矫治后前牙的反覆、反覆盖关系变为正常。结论 :FR- 是矫治替牙期前牙反的理想方法之一 ,其机理是下颌骨向下、向后旋转 ,舌倾下切牙 ,唇倾上前牙 ,促进上颌骨向前生长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牙齿健康重视程度的提高以及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对于大面积缺损牙齿采用金属钉固位修复的方法已被临床广泛应用,尤其是自攻自断螺纹钉的应用范围更加扩大。近年来我院应用自攻自断螺纹钉固位修复牙齿大面积缺损取得较好效果,本文将临床应用体会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10—2013年我院收治的牙齿大面积缺损患者40例(共40颗患牙),男16例、女24例,年龄16~50岁;40颗患牙中,上颌切牙5颗、下颌切牙2颗、上颌尖牙5颗、下颌尖牙3颗、上颌双尖牙8颗、下颌双尖牙4颗、上颌磨牙3颗、下颌磨牙lO颗,缺损形态为切角缺损12颗、切角与切缘均缺损7颗、双面洞13颗、三面洞8颗,均因龋病致牙体组织缺损过大(涉及2个轴面以上),剩余的牙冠已不能完成抗力形和固位形制备。  相似文献   

18.
下颌前突畸形手术矫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颌前突畸形(mandibular protrusion deformity,MPD)是最常见的牙颌面畸形之一。早在17781年Hunter曾给下颌前突畸形下了这样的定义:下颌骨过分的向前突出以致造成前牙反he,闭口不便以及容貌的破坏。下颌前突畸形常伴有牙颌关系的错乱,前牙反he或伴开he,后牙呈安氏Ⅲ类错he关系,颜面下1/3的突出是其显著特征。真性(或称骨性)下颌前突畸形必定是下颌相对颅底的位置关系较正常者向前突出,而不能仅仅依靠对颌关系的判断作出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索牙齿重度磨耗咬合重建患者升高咬合前的颞下颌关节间隙与垂直距离增高值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对42名牙齿重度磨耗咬合重建患者升高咬合前的颞下颌关节间隙和髁突位置进行测量。受试者戴用3副垂直距离增高值分别为2、4和6 mm的过渡性义齿后,自主选择出感觉相对最舒适的1副。比较3个垂直距离增高值组间的关节间隙等指标,试分析不同垂直距离增高值与修复前颞下颌关节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选择2 mm、4 mm过渡性义齿患者的上间隙平均值分别为(3.58±0.98)mm、(3.07±0.60)mm,4 mm过渡性义齿患者的上间隙小于2 mm过渡性义齿患者(P <0.05)。垂直距离增高值与颞下颌关节间隙值、髁突位置、性别、年龄之间均无显著线性相关(P >0.05)。结论 研究结果呈现出颞下颌关节上间隙越小,患者选择垂直距离增高值越大的趋势,但受多因素影响,尚未发现牙齿重度磨耗患者颞下颌关节间隙和髁突位置是影响垂直距离高度增高值的显著性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Frankel功能调节器Ⅲ型(以下简称FR-Ⅲ)矫治替牙期前牙反He的效果。从而探讨FR-Ⅱ矫治替牙期反He机理。方法:采用FR-Ⅲ对42例替牙期前牙反He儿童进行矫治,通过头影测量观察其矫治前后上下颌硬组织及位置改变。结果:FR-Ⅲ能矫正上下颌基骨异常的矢状关系,主要变化是下颌骨向下、向后旋转,改变下颌骨生长的方向,同时使下颌切牙舌倾、上前牙唇倾,上颌骨向前生长。矫治后前牙的反覆He、反覆盖关系变为正常。结论:FR-Ⅲ是矫治替牙期前牙反He的理想方法之一,其机理是下颌骨向下、向后旋转,舌倾下切牙,唇倾上前牙,促进上颌骨向前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