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肝硬化血性腹水21例临床分析镇江市第三人民医院於学军谭友文肝硬化并发血性腹水并不少见,有文献报道占6.3%。常见原因为恶性肿瘤和结核性腹膜炎,尤为原发性肝癌最常见。本文21例肝硬化血性腹水,均排除肿瘤,结核性腹膜炎等引起的血性腹水,并对其临床表现、治...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肝硬化腹水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相关因素,为其治疗和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156例肝硬化腹水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和未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肝硬化3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建立数据库,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临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合并消化道出血(OR=4.453,95%CI:0.341~12.458),合并腹泻(OR=4.674,95%CI:0.467~11.462),腹水白蛋白(OR=4.345,95%CI:1.673~7.665),是肝硬化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发生与腹泻、消化道出血及腹水低蛋白密切相关,应予以及时有效的防治,以减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肝硬化腹水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是晚期肝硬化的严重致命的并发症,本文就我院传染科及急诊科1994年10月至1997年5月收洽的(含由急诊收住其他病区)60例病例,进行总结分析。l临床资料1.160例中男50例,女10例,年龄18~72岁,平均51岁,其中40~60岁42例,占70%,自发性腹膜炎占同期住院肝硬化患者的21%。1.2诊断标准按1988年全国腹水学术讨论会制定的肝硬化腹水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诊断参考标准确定[1]1.3临床表现①急性起病者12例(20%),隐匿起病者48例(80%)。②腹水明显增加,而利尿效果不佳56例(90.3%)…  相似文献   

4.
肝硬化血性腹水多数由肝癌引起,经影像学、甲胎蛋白(AFP)等检查,较易确诊.但临床上仍有少数肝硬化血性腹水来源不明,了解其产生原因,对准确及时治疗非常重要.现笔者将近年来关于非肝癌的肝硬化血性腹水患者与病因相关的临床资料作一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本例的突出特点是血性腹水,血性腹水是指腹水外观呈明显血性而言。血性腹水临床并不少见,但病因诊断往往不容易,关键是鉴别腹水是良性还是恶性。良性腹水如能及时诊断与治疗,预后则效果很好,如结核性腹膜炎、肝硬化等。但血性腹水多并发于恶性肿瘤,如肝癌、胃癌,卵巢癌等。因此血性腹水的鉴别非常重要。本例为明确其性质,除上述临床资料外,尚需做进一步检查,如腹水多次检癌细胞,请妇科会诊等。腹水检查结果:3次有2次查到癌细胞。妇科检查发现:左侧附件区可触到鸡卵大小之菜花状硬性包块,子宫后部及穹窿部可触及硬性结节。血性腹水的常见病因如下: 一、肝癌:肝癌是引起血性腹水的最常见病因,原发性肝癌较转移性肝癌更易产生血性腹水。肝癌伴发血性腹水系癌肿压迫血管、侵蚀曲张的肠系膜静脉和大血管可引起糜烂、破裂出血;癌肿还  相似文献   

6.
活动型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3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是指腹腔内无明显感染源 ,多在腹水形成的基础上发生的细菌感染 ,是肝硬化晚期的严重并发症和重要致死原因。笔者分析了38例活动型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临床特点 ,并对这一感染并发症在临床诊治中一些问题进行讨论。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从 1 996— 2 0 0 1年我院共收治活动型肝硬化 1 5 2例 ,其中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38例 ,占同期活动型肝硬化病人的 2 5 %。 38例中男 2 7例 ,女 1 1例 ;年龄 2 8~ 72岁 ,平均年龄 48岁。1 .2 诊断标准  1不同程度的腹膜炎表现 ;2腹水检查白细胞 >0 .3× 1 0 9/…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肝硬化腹水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近3年来本院收治的48例肝硬化腹水合并自发性腹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通过精心治疗及针对性的护理,治愈32例,好转13例,死亡3例。结论:根据肝硬化腹水合并自发性腹膜炎患者病情变化,做好针对性的治疗及精心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肝硬化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血清和腹水白蛋白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选取300例肝硬化 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A组)与300例肝硬化但并未出现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B组)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抽取2组患者腹水及静脉血,观察血清、腹水中的白蛋白的变化.结果 A组患者血清、腹水中的白蛋白明显低于B组.结论 血清、腹水中白蛋白检测有利于肝硬化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9.
肝硬化并发自发性腹膜炎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肝硬化自发性腹膜炎的发病情况及有关因素。方法 对 42例肝硬化并发自发性腹膜炎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肝硬化并发自发性腹膜炎的发生率为 9.81 % ,致病菌以G- 菌多见。结论 肝硬化并发自发性腹膜炎临床特点是起病不典型 ,腹水进行性增加。腹水细胞计数和 /或细菌培养是SBP的诊断依据。预防性抗生素治疗可防止肝硬化腹水发生自发性腹膜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本研究以肝硬化腹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肝硬化腹水合并自发性腹膜炎与腹水C反应蛋白的关系。方法本研究对64例肝硬化腹水合并自发性腹膜炎患者进行腹水C反应蛋白检测,并以66例肝硬化腹水未合并感染患者作为对照。结果肝硬化腹水并发腹水感染腹水C反应蛋白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敏感性也高于白细胞计数、分类,腹水细菌培养。结论腹水C反应蛋白测定可作为诊断和治疗肝硬化腹水并发自发性腹膜炎的一个较敏感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腹水白蛋白梯度(SAAG)对门脉高压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腹水患者68例,其中肝硬化(A组)21例,原发性肝癌无腹膜转移(B组)10例,在失代偿肝硬化基础上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C组)5例,结核性腹膜炎(D组)20例,癌性腹水(E组)12例。于治疗前腹腔穿刺取腹水及抽取肘静脉血,检测白蛋白浓度,并计算SAAG。结果:A、B、C三组SAAG均显著高于D组和E组SAAG。合并A、B、C三组为门脉高压组,合并D、E组为非门脉高压组,门脉高压组SAAG显著高于非门脉高压组SAAG。以SAAG≥11.0 g/L为界,SAAG对门脉高压诊断的敏感度94.4%(34/36),特异度为96.9%(31/32),准确度为95.6%(65/68)。结论:SAAG对门脉高压性腹水具有重要诊断价值,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ADA在肿瘤、结核性腹腔积液及肝硬化腹腔积液患者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选择15例结核性腹腔积液患者、30例恶性腹腔积液患者和30例肝硬化腹腔积液患者,采用ELISA法测定腹腔积液中血清ADA活性。结果:结核性腹腔积液患者ADA水平高于恶性腹腔积液患者和肝硬化腹腔积液患者(P〈0.05)。结核性腹腔积液中,腹腔积液ADA/血清ADA〉1.2者显著多于其他组(P〈0.05)。结论:腹腔积液ADA/血清ADA比值较单独测定腹腔积液ADA水平在鉴别良、恶性腹腔积液中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SE)对治疗肝硬化性脾功能亢进的疗效及临床价值。方法对20例肝硬化性脾功能亢进患者进行了PSE;观察术前术后外周血象的变化、腹水消退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0例患者术后外周血象较术前明显改善。8例有腹水者,腹水消失6例,腹水减少2例。术后并发症主要有左上腹疼痛(15例)、发热(10例)、左侧胸水(3例)。结论 PSE对治疗肝硬化性脾功能亢进症有明显疗效和重要的临床价值。选择合适的病人和严格的操作技术能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利尿剂联合复方中药治疗肝硬化腹水3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利尿剂联合中药复方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将54例肝硬化腹水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应用利尿剂等联合复方中药治疗12周;对照组24例用利尿剂等治疗12周。观察两组临床症状、腹水消退程度、肝功及肝纤维化指标。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腹水消退、肝功能复常,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肝纤维化指标HA、PC—Ⅲ、C一Ⅳ,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利尿剂联合中药复方治疗肝硬化腹水的患者,疗效肯定,腹水消退快,安全性好,是一种较好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射频消融术治疗合并重度肝硬化的小肝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连续收集合并重度肝硬化的小肝癌患者64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射频消融组和手术切除组。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复发转移率。结果两组之间年龄、性别、术前肝功能分级、1a后肿瘤复发转移率和生存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射频消融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镇痛剂使用例数,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肝癌切除组(P<0.05)。肝癌切除组术后出血、顽固性腹水、肝功能衰竭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射频消融组(P<0.05)。结论合并重度肝硬化的小肝癌患者射频消融术的疗效与手术切除相当,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6.
李原红  余利  兰蓉  涂富莲 《吉林医学》2010,31(18):2789-2790
目的:结合临床病例分析综合肝硬化失代偿期并发自发性腹膜炎有效的治疗和预防方案。方法:随机选择肝硬化失代偿期并发自发性腹膜炎住院患者回顾性分析。结果:200例肝硬化失代偿期中确诊自发性腹膜炎患者60例,感染率30%。腹水细菌培养阳性46例,阳性率23%,以革兰阴性菌为主。痊愈18例(30%);好转20例(33.33%);无效,恶化、放弃治疗16例(26.67%)。其中死亡6例(10%)。结论:肝硬化失代偿其并发自发性腹膜炎患者症状不典型,腹水培养阳性率低,需警惕,尽早使用有效抗生素,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7.
腹水-血清CA125梯度在腹水性质分析中的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孙龙  吴雄芳  张填 《海南医学》2010,21(16):7-9
目的探讨腹水-血清CA125梯度在腹水性质分析中的意义。方法对37例肝硬化腹水、19例自发性腹膜炎、16例结核性腹膜炎及28例腹膜转移癌患者的血清、腹水CA125水平以及腹水-血清CA125梯度进行检测,并以20例健康人血清CA125为对照组比较分析。结果不同性质腹水患者的血清CA125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但彼此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发性腹膜炎、结核性腹膜炎及腹膜转移癌患者腹水CA125明显高于肝硬化腹水组(P〈0.05),但彼此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质腹水患者的腹水、血清CA125水平之间显著相关(P〈0.01或P〈0.05);自发性腹膜炎、结核性腹膜炎及腹膜转移癌患者腹水-血清CA125梯度明显高于肝硬化腹水组,腹膜转移癌患者更为明显(P〈0.01),与自发性腹膜炎、结核性腹膜炎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腹水CA125均为非特异性腹水标志物之一,对鉴别腹水性质的意义不大,但腹水CA125可能在渗出液和漏出液的鉴别中具有重要意义,而腹水-血清CA125梯度更有助于腹水性质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结核性、肝硬化、肿瘤与非结核性炎症浆膜腔积液中的铜、锌、钙、镁、铁的含量。方法利用原子吸收的方法测定各患者浆膜腔积液中的铜、锌、钙、镁、铁含量。结果25例结核性浆膜腔积液中铜14.36±4.08、锌24.69±4.07、钙1 391±210、镁933±60、铁34±20.8μmol/L。31例肝硬化浆膜腔积液中铜14.78±1.79、锌24.49±1.7、钙1 361±90、镁950±50、铁1.5±0.9μmol/L。28例肿瘤病人浆膜腔积液中铜14.12±6.67、锌26.20±7.81、钙1 223±400、镁1045±21、铁7.5±3.5μmol/L。21例非结核炎症性(以下简称炎症性)浆膜腔积液中铜14.25±4.8、锌26.74±10.8、钙1318±220、镁918±80、铁16±5.7μmol/L。各组铜、锌、钙、镁含量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而铁含量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结核性浆膜腔积液中的铁含量最高,肝硬化浆膜腔积液的铁含量最低。  相似文献   

19.
汤卫锋 《当代医学》2009,15(10):66-67
目的通过对140例肝癌临床特点的分析,了解AFP阳性肝癌和AFP阴性肝癌的各自特点。方法对10年间(1998~2007)140例肝癌(其中AFP阴性38例,AFP阳性102例),在性别、临床特点、合并症(乙型肝炎和(或)肝硬化)及γ-谷氨酰转移酶(γ-GT)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AFP阴性肝癌患者消瘦乏力、腹痛、腹部肿块的症状少于AFP阳性肝癌患者(分别为52.6%vs82.4%,55.3%vs75.5%,13.2%vs45.1%,P〈0.05),合并乙型肝炎与AFP阳性肝癌少(68.4%vs93.1%,P〈0.05);AFP阴性肝癌患者中γ-GT异常者的比例少于AFP阳性肝癌患者(63.2%vs84.5%,P〈0.05),两组患者在黄疸、肝硬化、腹水方面无显著性差异。结论AFP阴性肝癌患者临床表现较轻且缺乏特异性,易于漏诊,诊断依赖于多种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检查,在临床上应予以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0.
张维 《西部医学》2009,21(8):1364-1366
目的观察大量腹腔放液术(large volume paracentesis,LVP)联合白蛋白、右旋糖酐-40静脉滴注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肝硬化顽固性腹水87例,随机分成治疗组51例,对照组36例。治疗组采用LVP联合白蛋白、右旋糖酐-40静脉滴注治疗,对照组常规予利尿剂联合静脉滴注白蛋白治疗,统计治疗3周时的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组腹水消退总有效率(96.1%)显著高于对照组(66.7%)(P〈O.05),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LVP联合白蛋白、右旋糖酐-40静脉滴注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较传统疗法更加有效,且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