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区正常老年人和轻度认知功能损害老年人的随访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了解社区正常和轻度认知功能损害(MCI)老年人的认知功能变化特点和转归。方法分别于2000年5月和2004年6月(时隔4年)对杭州市186名≥60岁老年人采用分层、分段、随机抽取方法进行调查。两次调查的程序和使用工具相同,采用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进行诊断,用世界卫生组织老年认知功能评价成套神经心理测验(WHO-BCAI)进行测查。结果(1)在2000年调查时诊断为正常的127例中,4年后有97例(76.4%)正常(NC组),16例(12.6%)为MCI(MCI组),14例(11.0%)为痴呆(痴呆组);而2000年诊断为MCI的18例,4年后全部发展为痴呆。(2)与NC组比较,除性别外,MCI组的年龄大、教育水平低、从事体力劳动和不良婚姻事件多(P〈0.05和P〈0.01),痴呆组的年龄大和男性比例高(均P〈0.05和P〈0.01)。(3)WHO-BCAI测验,2004年与2000年比较,三组各项测验的成绩均有所下降(P〈0.01或P〈0.05),其中以痴呆组为著;而MCI组在听觉词汇学习第4次测验、语言能力测验(小标记测验)、视觉辨认测验(语义联系、视觉推理)、连线测验、注销测验(注销测验2和3)、运动测验和空间结构等项下降明显。结论老年期MCI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和功能下降呈进行性加重,主要表现为学习、近记忆能力、记忆再现、语义记忆、抽象思维能力、空间感知及执行功能受损。  相似文献   

2.
肝豆状核变性患者流体智力的神经心理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神经心理学测验评估肝豆状核变性(HLD)患者的流体智力变化特点,探讨HLD患者流体智力变化的发生机制。方法:选取102例HLD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颅脑影像学有无异常分为CT/MRI阳性组(70例)和CT/MRI阴性组(32例X另选正常对照组30例。记录瑞文标准推理测验(R'SPM)总分和分项结果。结果:3组间比较在R’SPM总分、知觉辨别、系列关系及抽象推理上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在R’SPM比较推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CT/MRI阳性组在R’SPM总分、知觉辨别、系列关系及抽象推理上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在R’SPM类同比较、比较推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T/MRI阴性组比较,CT/MRI阳性组在R’SPM系列关系上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叭),在总分、知觉辨别、抽象推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MRI阳性组R’SPM与病程呈负相关(P〈0.05,P〈0.01)。结论:CT/MRI异常HLD患者存在流体智力缺陷;基底神经节器质性破坏及大脑广泛性萎缩可能是HLD患者流体智力缺陷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健康一级亲属的认知功能特点。方法:对7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健康一级亲属(研究组)以及与其人口学资料相匹配的31名健康对照(对照组)进行2-back测验、Go/No.go测验、Stroop测验、修订版韦氏成人智力量表的数字符号、连线测验分量表等认知功能的评定。结果:研究组在2-back测验反应时(t=7.749)和错误数(t=2.432)、Go/No·go测验反应时(t=4.147)以及数字符号测试(t=-2.248)成绩上均差于对照组(P〈0.05或P〈0.001)。多发病家系组在2-back测验反应时(t=3.233)、Go/No-go测验反应时(t=2.981)以及数字符号测试(t=2.041)成绩上均差于单发病家系组(P〈0.05或P〈0.01)。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健康一级亲属存在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损害;认知功能损害可能是精神分裂症的遗传易感性指标。  相似文献   

4.
强迫症患者持续性注意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强迫症(OCD)持续性注意功能损害情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对65例OCD患者在入组时进行连续操作试验(CPT)测试,以65例正常健康人进行对照,采用耶鲁-布朗强迫量表(Y—BOC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病情与情绪,并对测试结果与病程、年龄、病情严重度和焦虑、抑郁情绪等进行回归分析。结果OCD患者CPT视觉单目标持续性注意测验(VOT)、视觉连续目标持续性注意测验(VST)、听觉持续性注意测验(ET)均高于正常对照组(z=3.79~8.62,P〈0.05),CPT评分与病程、年龄无关(标准化回归系数Beta=0.012—0.198,P〉0.05),与病情严重度和情绪有相关性(VOTCV Beta=0.566,VOTHAMA Beta=0.382,VOTHAMD Beta0.294,P〈0.05)。结论OCD患者存在一定的注意损害,注意损害与病情严重度和情绪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城乡儿童血铅水平的差异;血铅水平对儿童智力、行为、感觉统合发育、学习成绩等影响的“剂量-效应”关系。方法随机整群抽取城市和农村1所小学三~五年级儿童各100名作为研究对象,在严格质量控制下,测定全静脉血铅含量,同时进行儿童行为、智力、儿童感觉统合能力评定并进行学习成绩评价。结果高血铅检出率为23%,其中城市儿童检出率为29%,农村儿童检出率为17%,城市儿童血铅含量高于农村儿童(P〈0.001);高血铅组儿童行为异常检出率41.3%,非高血铅儿童行为异常检出率为10.39%,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高血铅对总智商损害:200-499μg/L组重于100~199μg/L(P〈0.001);对语言智商的损害:200~499μg/L组重于100~199μg/L组(P〈0.01);对操作智商损害:100~199μg/L重于〈99gg/L组(P〈0.01)。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发生率血铅%99μg/L组、100~199μg/L、200~499μg/L组分别为7.5%、40.26%、100%。对学习成绩的影响:血铅100~199μg/L组重于血铅〈99μg/L组(P〈0.01);当血铅在100~199μg/L,200~499μg/L时数学成绩均明显低于语文成绩(P〈0.001;P〈0.05)。结论城市在校小学生的血铅含量水平明显高于农村在校小学生的血铅含量水平;高血铅含量对操作智商损害早于言语智商;对数学成绩的影响早于对语文成绩的影响;血铅含量对智力、行为、感觉统合发育、学习成绩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及社会功能损害情况。方法采用一系列标准化神经心理测验工具:韦氏记忆测验(WMS)、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测定45例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研究组)的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并与42例正常老年人(对照组)作对照。结果研究组在WMS中的经历、定向、1→100、100→1、累加、再认、记图、再生、联想、触摸、理解、背数等项成绩均差于对照组(P均〈0.05或0.01)。WCST研究组总正确数和分类次数均小于对照组,而总错误数、持续错误数和持续反应数均高于对照组(P均〈0.01)。MMSE成绩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ADL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突出的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7.
抽动障碍儿童亲子依恋特点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抽动障碍儿童的亲子依恋特点。方法:采用儿童依恋量表对47名抽动障碍儿童与83名正常儿童进行测试,对比各维度评分;采用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YGTSS)对抽动障碍儿童进行症状评估;将抽动障碍儿童的依恋评分与抽动严重程度进行相关分析和比较。结果:抽动障碍组儿童的父亲依赖度(3.05±0.67)分、母亲依赖度(3.13±0.61)分、母亲亲近度(2.71±0.54)分、父子安全性依恋(2.80±0.56)分及母子安全性依恋(2.93±0.47)分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抽动严重程度与依恋量表各维度未见明显相关性。结论:抽动障碍儿童亲子安全性依恋水平低于正常儿童。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长期住院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方法:采用数字划消测验、空间广度测验评定57例男性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组)和57名正常对照者(正常对照组)的认知功能。结果:患者组在数字划消测验的完成时间、漏划个数以及空间广度测验的总分、顺行得分、逆行得分上明显差于正常对照组(t=8.21,t=3.47,t=4.72,t=2.36,t=5.88;P〈0.05或P〈0.001)。相关分析显示,患者的病程、服药时间与数字划消测验的完成时间呈显著正相关(r=0.41,P〈0.01;r=0.30,P〈0.05)。结论:长期住院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明显受损,且与患者的病程和服药时间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拉莫三嗪对癫痫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多中心、前瞻性的研究方法,对新诊断癫痫患者应用拉莫三嗪治疗,并在基线期及用药6个月后,采用QOLIE-31、MOSSF-36量表、数字符号转换测验、HAMD抑郁量表和女性专用调查问卷对患者进行生活质量评价。结果:共纳入新诊断癫痂患者282例。MOSSF-36量表的8个项目得分在用药后均有显著提高(P〈0.01);QOLIE-31问卷中“对癫痫的担心”、“情绪”、“活力”、“认知”、“药物不良反应”、“社会功能”及“总体自身健康评价”项目得分在用药后均有显著提高(P〈0.01)。用药后,患者Hamilton抑郁量表平均3.65分,显著低于基线期6.42分(P〈0.01);数字符号转换测验得分在用药后与基线期比较有显著提高(P〈0.01)。结论:拉莫三嗪初始单药治疗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新诊断癫痫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亚临床强迫症、首发强迫症患者与正常对照抑制功能的差异。方法采用连线测验(TMT)、Stroop测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评估35例亚临床强迫症和35例首发强迫症患者,以及年龄和教育程度匹配的35例正常对照。结果(1)与正常对照比较,亚临床强迫组wCST测验中WCST完成分类数、WCST正确数,Stroop测验中读字色(Stroop-CW)的正确数,TMT测验中TMT-B完成时间测验成绩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强迫症患者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比较,强迫症患者组Stroop测验中Stroop-CW错误数、TMT测验中TMT-A完成时间成绩明显差于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亚临床强迫症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相关分析显示,强迫症组患者组的病程与TMT-B完成时间呈正相关(r=0.277,P=0.004)。结论亚临床强迫症和首发强迫症患者存在抑制功能受损,执行功能损害在强迫症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