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通过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来研究肝转移瘤(HMs)在经导管化疗栓塞术(TACE)后的血流动力学特征及变化,并分析TACE术前肿瘤组织的灌注参数与碘化油(LPD)沉积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对20例HMs患者在TACE术前2~4 d和术后30~40 d分别行CT灌注成像扫描,测量术前肿瘤组织及术后病灶非碘油沉积区(包括复发及残余肿瘤,坏死区除外)的CT灌注参数。结果 15例HMs患者在TACE术后病灶非碘油沉积区的HBF、HBV、HAP下降,有显著性差异;术后MTT、PS、HAF、PVP虽然也下降,但无显著差异。上述15例HMs非碘油沉积区的HBF、HBV、MTT、HAF及PVP与周围正常肝实质参数值相比,存在显著差异。另有5例HMs在TACE术后未见明显碘油沉积。根据上述差异并行相关性分析后得出HMs在TACE术后的碘油沉积与CT灌注参数HAF和HAP有关。结论 CT灌注成像可以有效评价TACE术后肝转移瘤的血流灌注改变,对指导肝转移瘤的介入治疗有着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来研究肝转移瘤(HMs)血流动力学特征。方法对25例HMs患者进行CT灌注成像扫描,测量肿瘤组织与周围肝实质的CT灌注参数,包括肝血流量(HBF)、肝血容量(HBV)、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T)、表面通透性(PS)、肝动脉分数(HAF),并计算肝动脉灌流量(HAP)和门静脉灌流量(PVP),同时分析富血供和乏血供病灶的时间-密度曲线(TDC)曲线和灌注参数特征。结果富血供HMs的TDC曲线呈速升缓降型,肿瘤组织在肝动脉血流图呈明显高灌注,HBF、PS、HAF和HAP大于周围肝实质,HBV、MTT和PVP小于周围肝实质,均有统计学意义。乏血供HMs的TDC曲线呈缓升缓降型,肿瘤组织在肝动脉血流图表现为低灌注,HBF、HBV、MTT、HAP和PVP小于周围肝实质,PS、HAF大于周围肝实质,其中HBF、HBV、MTT、HAF及PVP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 CT灌注成像可以反映肝转移瘤的血流动力学特征,在疾病的定性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运用CT灌注成像评价明胶海绵微粒(GP)对经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肝细胞癌(HCC)后肝癌瘤组织灌注的影响。方法 39例经过穿刺病理检查或血清学证实的中晚期肝细胞癌患者曾经在我院进行TACE介入治疗。患者随机分为相关临床特征无明显差别的GP+碘化油(LP)治疗组和单纯LP治疗组,TACE治疗中分别用GP+LP栓塞治疗和单纯LP栓塞治疗。表柔吡星、羟基喜树碱、5-氟尿嘧啶联合化疗方案(EPI+HCPT+5FU)在2组中的使用是相同的。所有患者分别于介入术前1 d及术后4周行CT灌注扫描。采用秩和检验,对于GP+LP组和单纯LP组间的肝脏活性瘤组织的CT灌注参数进行比较。结果全部被观察资料中,1例GP+LP组病例由于肿瘤区术后表现为灌注信号完全缺失而被剔除;剩余GP+LP组18例和LP组20例比较中,治疗前2组的CT灌注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TACE术后GP+LP组的灌注参数(肝动脉灌注量,肝脏灌注分数和肝血容量)较LP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0,0.012和0.043),而治疗后2组中肝血流量,平均通过时间,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门脉灌注量差异都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GP+LP联合栓塞治疗可以有效减少肝癌组织的动脉灌注。CT灌注成像能够反映出GP使用对TACE治疗后肝肿瘤组织灌注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螺旋CT灌注成像技术在肝纤维化中应用的临床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肝纤维化的患者应用CT灌注成像技术的临床表达特征,观察不同参数的改变及临床意义,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理论帮助。方法选取桃源县人民医院诊治的肝纤维化患者30例作为研究组,选择健康体检成人1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应用CT灌注扫描,观察肝动脉灌注量(HAP)、门静脉灌注量(PVP)、总肝灌注量(TLP)、肝动脉灌流指数(HPI)、肝血流量(HBF)、渗透性(P)及血容量(BV)各指标的表达差别,并分析其在不同分期中的表达意义。结果研究组中HAP、TLP、HBF及BV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HLP、HPI及P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中不同分期患者HAP、PVP、TLP、HPI、HBF、BV、P的表达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螺旋CT灌注成像技术能早期较好地反映肝纤维化的临床情况,对疾病的临床分期、判断预后及指导治疗可能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利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来研究索拉菲尼在原发性肝癌治疗过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本次观察病例为重庆市肿瘤研究所在2012 年7 月至2015 年7 月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27 例,利用CT 平扫观察患者在使用索拉菲尼治疗前后的肿瘤大小,以及利用多层螺旋CT(MSCT)灌注成像观察患者在治疗前后肿瘤区CT 灌注参数、肿瘤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的变化情况,并对各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原发性肝癌患者在使用索拉菲尼后,血常规、肝功能指标、肾功能指标以及CT 灌注参数HBV 及MTT 均无显著变化(P>0.05),但肿瘤直径变小,CT 灌注参数HAF、HBF 和PS 显著降低,且VEGF 的表达及MVD 计数均有所减少(P<0.05)。结论 CT 平扫可以观测肿瘤大小,MSCT 灌注成像则可以用来评价索拉菲尼在原发性肝癌治疗中的血液动力学变化;索拉菲尼的临床副作用小,在原发性肝癌治疗中具有很好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脊柱转移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24例脊柱转移瘤患者行PVP治疗,术后3 d按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疼痛程度评估,术后3个月采用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量表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术前平均VAS评分为(6.9±2.3)分,术后3 d为(2.1±1.8)分,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ADL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VP治疗脊柱转移瘤具有较好的止痛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采用经肝动脉栓塞术(TACE)并门静脉灌注热碘油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悬液免疫治疗肝转移癌的方法及疗效。方法肝转移癌患者118例,随机分为联合组56例和对照组62例,联合组采用CIK细胞悬液免疫治疗联合经肝动脉TACE并门静脉灌注大剂量热碘油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TACE并热碘油治疗。结果术后复查CT、MRI及T细胞亚群(CD3+、CD4+、CD8+、Treg)水平变化。联合组瘤体缩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联合组总有效率为64.2%明显优于对照组的48.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后调节T细胞(Treg)和CD8+细胞比例下降,CD3+、CD4+细胞比例分别上升,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免疫治疗联合经肝动脉TACE并门静脉路径灌注大剂量热碘油治疗肝转移癌疗效比常规TACE联合热碘油治疗方法更有效,能有效缩小瘤体,改善患者细胞免疫抑制状态,是治疗肝转移癌安全有效的选择,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联合使用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和干扰素(IFN)治疗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性原发性肝癌(HCC)的治疗效果,分析IFN对HBV相关性HCC患者TACE术后转归的影响。方法 100例HBV相关性HCC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TACE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IFN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及细胞免疫指标。结果 术后4周,观察组CD3+、CD4+、CD4+/CD8+及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百分比分别为(65.69±7.03)%、(40.13±8.88)%、(1.50±0.42)、(20.08±4.13)%,均高于对照组的(41.78±12.41)%、(19.59±9.55)%、(0.76±0.45)、(10.80±4.6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近期总有效率为96.0%,高于对照组的7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V相关性HCC患者TACE术后辅助IFN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近期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吲哚菁绿(ICG)排泄试验联合CT灌注成像在肝癌术前肝储备功能中的评估作用。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3年4月本院收治的90例行手术的肝癌患者,所有患者按照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分为A组(n=30)、B组(n=30)、C组(n=30),统计对比两组ICG排泄试验及CT灌注成像有关参数的差异;另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ICG排泄试验、CT灌注成像有关参数单独或联合在肝癌患者术前肝储备功能评估中的作用。结果:C组的吲哚菁绿15分钟滞留率(ICGR15)、肝动脉灌注量(HAP)、肝动脉灌注指数(HAPI)高于B组、A组,门静脉灌注量(PVP)、总肝灌注量(TLP)低于B组、A组,且B组的ICGR15、HAP、HAPI高于A组,PVP、TLP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结果显示,ICGR15、HAP、PVP、TLP、HAPI联合评估肝癌患者术前肝储备功能的曲线下面积(AUC)高于几者单独评估。结论:ICG排泄试验联合CT灌注成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于术前评估肝癌患者的肝储备功能,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CT灌注成像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本院收治的50例肝细胞癌患者CT灌注成像临床资料。结果:治疗后BF、BV、PS、HAF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MTT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T灌注成像可以明显反映肝细胞癌血供情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miR-221在肝细胞肝癌(HCC)患者血清中的表达与肝动脉化疗栓塞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09年3月~2012年6月在本院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的58例HCC患者,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TACE术前及术后患者血清miR-221的表达水平;分析血清miR-221表达与HCC临床病理特征和TACE预后的关系。结果HCC患者血清miR-221的表达水平在AFP、肿瘤大小、肿瘤分化程度及TNM分级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CC患者TACE治疗后血清miR-221的相对表达水平(3.85±1.17)较TACE治疗前(9.73±2.64)明显降低(P〈0.05)。按治疗前HCC患者血清miR-221的平均相对表达水平9.73分组,术前血清miR-221高表达的HCC患者平均疾病进展时间(1TI'P)和中位生存期(MST)均短于血清miR-221低表达的患者(P〈0.05)。结论血清miR-221不仅与HCC的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其术前血清表达水平还可以预测行TACEHCC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2.
李爽  刘影  吕维富 《安徽医药》2018,39(10):1176-1180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对肝细胞癌(HCC)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后疗效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安徽省立医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经临床或病理检查确诊的52例HCC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1~3次TACE治疗,并于TACE术前、术后4~6周行上腹部磁共振平扫及DWI检查,术后4个月行磁共振增强扫描,上述检查均在1周内完成。依据实体肿瘤疗效评估标准(mRECIST),将病例分为稳定组和进展组,分析TACE术前、术后病灶的坏死、复发转移情况以及表观弥散系数(ADC)值;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确定鉴别稳定组和进展组的诊断效能以及ADC的最佳截断值。结果 52例HCC患者术前共计检出68个病灶;参照mRECIST标准,评价为稳定病例20例,进展病例32例。术前病灶以稍长T1和T2信号为主,DWI序列上呈高信号,ADC图上呈低信号;TACE术后,肿瘤坏死区呈等或稍长T1、T2信号,DWI序列上呈等或稍低信号。进展组于T1WI和T2WI序列上信号表现多样,DWI序列上呈不均性高信号;稳定组和进展组术前肿瘤病灶的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组术后ADC值较术前升高(P<0.05),其手术前后ADC的增加值高于进展组(P<0.05)。ROC分析提示:鉴别稳定组和进展组ADC的最佳截断值为1.28×10-3 mm2/s,此时曲线下面积为0.773(P<0.05)、灵敏度为76.3%、特异度为68.9%。结论 DWI扫描能够及时、客观的评估HCC患者化疗栓塞术后疗效,具有较高的随访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血液灌流与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应用治疗肝癌的疗效。方法:(1)对象:灌流组17例肝癌患者,采用TACE联合NK-107树脂血液灌流进行治疗。对照组11例肝癌患者,采用单纯TACE治疗。(2)观察项目:阿霉素血药浓度、临床症状体征的变化、血常规、心肌酶、肝肾功能、心电图、超声、CT、甲胎蛋白等。结果:灌流组的阿霉素给药剂量虽然为对照组的1.5倍,但血药浓度低于对照组,于第3、14天时  相似文献   

14.
华蟾素联合肝动脉化学药物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华蟾素注射液联合肝动脉化学药物栓塞(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肝癌)近期疗效。方法将43例肝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华蟾素注射液加TACE)21例,对照组(单纯TACE)22例。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临床主要症状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显效、无效,分别6、9、3例和3、5、11例,治疗组总有效率(77%)显著优于对照组(51.37%)(P〈0.05),两组治疗后AFP比治疗前均有下降,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且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改善。结论华蟾素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可以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命,改善生活质量,对失去手术机会的肝癌患者是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大肝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后残存肿瘤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αv整合素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变化的意义。方法 96例大肝癌前瞻性分成术前TA-CE组40例(TACE组)与一期手术组56例(手术组),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96例手术切除标本肿瘤组织VEGF、αv整合素表达及MVD值。结果术前TACE组肿瘤组织VEGF、αv整合素表达免疫反应积分显著高于手术组(分别为P=0.042,P=0.033),MVD两者无显著差异(P=0.103)。结论大肝癌术前TACE促使残存肿瘤组织VEGF及αv整合素的表达增高,有可能促进肿瘤细胞转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肝动脉灌注栓塞后非坏死低密度区血供的多层螺旋CT分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32例肝癌患者肝动脉灌注栓塞后行多层螺旋CT肝脏增强双期扫描,6例同时行肝动脉、门静脉容积重建技术、曲面重建技术、表面成像和最大密度投影三维重建.结果:32例肝癌患者肝动脉灌注栓塞后非坏死低密度区CT平扫表现分为三个类型:周边型16例、侧边型5例、混合型11例;其血供分为四种类型:肝动脉供血型20例、门静脉供血型5例、双重供血型5例、少血供型2例.6例肝动脉和门静脉三维重建较好地显示了血管与非坏死低密度区之间的关系.结论:多层螺旋CT双期扫描及血管三维重建对肝癌肝动脉灌注栓塞后肿瘤内非坏死低密度区血供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并对继续治疗方案的选择与制定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张慎和 《安徽医药》2018,22(9):1787-1789
目的 探究双能量CT(DECT)评价原发性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疗效的价值.方法 对原发性肝癌30例进行化疗栓塞,于术后4周行DECT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了解患者肝脏病灶情况.对DECT图像分别采用双能量成像处理法(A法)和常规成像处理(B法),根据病灶碘油缺损区和(或)周边区强化显示结果进行评分,并DECT检查结果与DSA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A法取得图片的评分显著高于B法(P<0.05).DSA检出42个病灶,A法和B法分别检测出38个和32个病灶;A法的病灶阳性检出率为90.5%、敏感性为90.5%、特异性为86.0%,显著高于B法(阳性病灶检出率为76.2%、敏感性为76.2%、特异性为58.0%)(P<0.05).结论 DECT对原发性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的治疗效果展现出较高的准确性,该研究为原发性肝癌化疗栓塞术疗效评价方案的制定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晚期原发性肝癌(HCC)经门静脉、肝动脉双重介入治疗使肿瘤缩小后切除的疗效及意义。方法30例中晚期肝癌患者(肿瘤直径8.0~20.0cm,平均10.2cm)在超声引导下行门静脉化疗及经皮穿刺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观察肝功能,AFP,各肝叶体积及不良反应,并择期手术切除肿瘤。结果手术前肿瘤平均直径缩小至4.9cm,末次TACE距手术时间为1~3个月,平均1.6个月。25例AFP阳性中9例转正常。30例患者中,行肝段、联合肝段或肝部分切除25例,左半肝切除4例,左外叶切除1例。切除肿瘤中各有60%~100%坏死,其中12例100%坏死。1、3、5年生年率分别为80%、68%、59%。结论术前经门静脉、肝动脉双重介入治疗可为一期不能切除的中晚期肝癌患者提供二期手术机会,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对预防转移、延迟复发、改善预后有肯定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