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3 毫秒
1.
目的:探讨影响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IUI)临床妊娠率的女性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9年6月在本院生殖医学科接受IUI治疗的174对夫妇364个周期临床资料。比较分析妊娠组与非妊娠组男女年龄、不孕年限、女方体质指数BMI、女性卵巢功能、是否促排卵治疗与IUl临床妊娠关系。结果:抗苗勒氏管激素(AMH)妊娠组(3.44±0.79 ng/ml)高于非妊娠组(2.66±0.70 ng/ml),妊娠率促排卵周期组(20.9%)高于自然周期妊娠组(12.4%)(均P0.05);影响IUI临床妊娠率的女性相关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AMH水平和促排卵治疗是IUI妊娠成功的独立影响因素(OR=16.206,4.530,均P0.05)。结论:AMH水平高、促排卵治疗可促进IUI妊娠成功。  相似文献   

2.
官腔内人工受精(IUI)是目前临床上用的辅助生殖技术之一,用于宫颈因素所致的不孕、免疫性不孕和男方精液异常,如:精液不液化、轻度少精症、畸形精子及原因不明的不孕等。文献报道,IUI是单纯免疫因素相关男性不育的首选治疗方法。IUI的妊娠率与患者输卵管的通畅度、排卵功能、黄体功能、精液的处理方法、培养液的选择、IUI手术操作等关系密切,是IUI成功必不可少的条件。除此之外,IUI手术时机的掌握更是至关重要,是IUI成功的关键性因素。笔者对1999年3月。2004年2月在我院生殖医学门诊IUI妊娠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IUI手术的最佳时间及监测方法,提高妊娠率。  相似文献   

3.
宫腔内夫精人工授精128例临床资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官腔内夫精人工授精(IUI)成功率与病因、适应证的掌握、患者年龄等因素有关,长期以来IUI的周期妊娠率一直处于较低水平。本文对行IUI治疗的1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IUI成功率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影响宫腔内人工授精(IUI)治疗结果的因素,以提高IUI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15个IUI治疗周期的240例患者的年龄、不孕年限、不孕原因、精液处理方法和处理后精子情况、IUI治疗周期数、一个周期内2次IUI以及促排卵方案与治疗结果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患者的年龄、处理后精子情况、IUI周期数和促排卵药物的使用与治疗结果有关;精液处理方法、一个周期内2次IUI和不同的促排卵方案对治疗结果没有影响。结论:患者的年龄、处理后精子情况、IUI周期数和促排卵药物的使用是影响IUI治疗结果的重要因素;一个周期内2次IUI和增加IUI的治疗周期数无法提高IUI治疗的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5.
刘世平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24):3388-3389
目的:探讨影响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IUI)妊娠率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08年10月IUI157例386个周期的临床资料。结果:157例386个周期的IUI治疗共妊娠52例,周期临床妊娠率为13.5%。患者年龄、不孕年限以及不同促排卵方案之间的临床妊娠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IUI是一种有效的治疗不孕症的助孕技术,促排卵周期IUI妊娠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6.
《临床医学工程》2015,(8):1006-1007
目的探讨宫腔内人工授精(IUI)成功与否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9月至2014年6月在我科进行IUI治疗的665对患者(共1 426个周期)的临床资料。按是否妊娠将1 426个周期分为妊娠组(202个周期)和未妊娠组(1 224个周期)。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不孕类型、不孕因素以及治疗方案。结果妊娠组年龄、治疗周期均显著低于未妊娠组,成熟卵泡数、处理后精液密度均显著高于未妊娠组(P<0.05);两组男方年龄、不孕年限、不孕类型、不孕因素、治疗方案及处理后精子活力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治疗周期数、成熟卵泡数及处理后精液密度可能对IUI临床妊娠率有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外周血miR-21-5p表达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患者人工授精(IUI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本院接受IUI的178例PCOS不孕患者作为PCOS组,同期体检的102例月经周期正常且已婚已育女性作为对照组,检测外周血miR-21-5p的表达水平,判断PCOS组患者IUI结局并分为临床妊娠和未临床妊娠,采用ROC曲线分析miR-21-5p对IUI结局的预测价值、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IUI结局的影响因素。结果 PCOS组外周血miR-21-5p的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PCOS组中未临床妊娠患者的外周血miR-21-5p表达水平低于临床妊娠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ROC曲线分析,miR-21-5p对PCOS组患者IUI结局具有预测价值;经logistic回归分析,miR-21-5p、抗苗勒氏管激素、优势卵泡数目是PCOS组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结论 PCOS不孕患者外周血miR-21-5p表达减少且对IUI结局具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影响宫腔内人工授精(IUI)助孕成功率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418个IUI周期资料,探讨不孕类型、既往监测排卵和指导同房史、输卵管及其环境因素、授精操作时机、子宫内膜厚度、促排卵方案及精液质量对IUI结局的影响。结果:IUI总的周期临床妊娠率为16.5%。有监测排卵、指导同房史的不孕妇女的IUI治疗成功率明显下降,输卵管及其环境异常妇女的IUI成功率显著低于正常妇女,排卵后授精周期的妊娠率高于排卵前授精周期(P<0.05);不同子宫内膜厚度、促排卵方案及精液质量组的IUI成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影响IUI临床妊娠率的主要因素是:既往监测排卵、指导同房史、输卵管及其环境因素及授精操作时机。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宫腔内人工授精(intrauterine insemination,IUI)治疗后生化妊娠与临床妊娠周期的精液及临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0年6月至2013月2月因不孕症于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进行IUI治疗的370周期,其中随访妊娠结局为生化妊娠的15周期为观察组,临床妊娠的38周期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IUI术中丈夫精液优化后的数据及患者临床数据。结果两组精液优化后的各项常规参数、女方不孕年限、体质量指数、年龄以及IUI日子宫内膜厚度、不孕诊断、不孕原因以及IUI方案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UI日子宫内膜的不同类型在生化与临床妊娠的结局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UI后生化妊娠的原因,可能与IUI日子宫内膜的容受性不良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精液参数对宫腔内人工授精妊娠结局的影响,为需要IUI患者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2016年10月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接受IUI治疗的511对不孕症夫妇,共完成1090个周期。比较分析男女双方年龄、不孕年限、原发性或继发性不孕、处理前精子的活力、浓度、总数、前向精子运动总数(TMS)及处理后前向运动精子活动总数(PTMS)与IUI临床妊娠率间的关系。结果1090个IUI周期共获得130个妊娠周期,周期妊娠率为11.93%,女方年龄、不孕年限在妊娠组与非妊娠组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处理前精子的活力、浓度、总数、TMS、PTMS等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精液常规各项参数与临床妊娠率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在IUI中女方年龄、不孕年限可影响IUI临床妊娠率;各项精液参数与IUI临床妊娠率无明显相关性,不能有效预测此类型患者IUI的临床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影响宫腔内人工授精(intrauterine insemination,IUI)成功率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2014年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生殖中心1 659个IUI周期的患者年龄、不孕年限、不孕类型、自然周期或促排卵周期、子宫内膜厚度、排卵数、IUI的时机、洗精前后前向运动精子数、IUI的周期数与妊娠结局的关系。结果 IUI治疗妊娠率与患者年龄、子宫内膜厚度、IUI治疗周期数、排卵数及洗精前前向运动精子数有关(P0.05);与不孕类型、自然周期或促排卵周期、IUI时机、洗涤后前向运动精子数无关(P0.05)。结论影响IUI结局的主要因素是:子宫内膜厚度、患者年龄、IUI治疗周期数、排卵数及洗涤前前向运动精子数。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宫腔内人工授精(IUI)及后续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助孕的临床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4年12月在该中心接受IUI助孕的患者407例及后续IVF-ET治疗的患者217例的临床资料,分析IUI及后续IVF-ET助孕的临床结局。结果 IUI的临床妊娠率为14.5%,年龄≥35岁组的妊娠率明显低于30岁组(P0.05),IUI助孕周期各组间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17例患者IUI失败后转行IVF治疗,临床妊娠率为42.4%,根据患者年龄分组,在各组内分别按1次、2次、3次IUI失败后转行IVF-ET治疗的情况进行分析比较,年龄30岁和30~34岁各组间Gn用量、Gn天数、获卵数、移植胚胎数、卵子成熟率、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妊娠率和着床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35岁组中IUI失败3次患者的胚胎着床率明显低于IUI失败1次者(P0.05)。结论年龄是影响IUI助孕成功率的重要因素。≤34岁患者可适当增加IUI周期数以提高妊娠率,≥35岁患者应尽早接受IVF-ET治疗,以增加获得妊娠的机会。  相似文献   

13.
宫腔内授精(IUI)治疗不明原因不孕的有效性已被大量前瞻性研究证实,但其对男性因素不孕治疗的效果仍存在争论,严重男性不育的程度是IUI成功的重要影响因素。本研究旨在回顾性地分析不孕夫妇治疗结果的数据以确定用IUI和IVF治疗获得妊娠的预后因素,尤其是活动精子数目对IUI及IVF治疗结果及效价比(cost-effectineness)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抗缪勒管激素(AMH)联合子宫内膜异位症生育力指数(EFI)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S)不孕患者腹腔镜术后宫腔内人工授精(IUI)累积妊娠率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3月-2020年3月因EMS在本院及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腹腔镜手术后转至本院生殖医学中心行IUI助孕的不孕患者103例临床资料,根据妊娠结局分为未孕组(n=48)和妊娠组(n=55)。均腹腔镜手术后促排卵周期IUI助孕。收集一般资料,妊娠结局。测定术后AMH水平,行EFI评分。比较两组术后AMH水平和EFI评分,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术后IUI累积妊娠率因素,受试者特征曲线分析术后AMH水平和EFI评分对患者IUI累积妊娠率预测价值。结果:未孕组术后AMH(2.18±0.76ng/ml)和EFI评分(5.48±1.54分)均低于妊娠组(2.87±0.84ng/ml, 6.78±1.48分)(P0.05);EFI评分为7~10分患者累积妊娠率高于0~6分患者(P0.05);术后AMH水平和EFI评分与患者累积妊娠率呈正相关,且是影响累积妊娠率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术后AMH联合EFI评分预测IUI累积妊娠率的敏感度、特异度和AUC分别为76.4%、95.8%、0.944。结论:术后AMH联合EFI评分可预测患者腹腔镜术后IUI妊娠结局,2项指标是影响患者腹腔镜术后IUI累积妊娠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宫腔内人工授精(IUI)助孕中自然周期及促排卵周期结局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116例IUI助孕患者,其中65例为使用促排卵药物组,51例为自然周期组。比较两组的年龄、不孕年限、体重指数、排卵前成熟卵泡数、精液处理前各项参数、临床妊娠率及两组患者不同不孕原因的临床妊娠率。结果临床妊娠率比较促排卵周期组高于自然周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排卵障碍的患者中促排卵后临床妊娠率高于自然周期(P0.05)。盆腔因素、内膜异位、男性因素、不明原因、双方因素等两组间比较,妊娠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根据患者情况选择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对于提高IUI助孕成功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白静  李静  高瑞格 《现代保健》2011,(8):160-161
目的 探讨宫腔内人工授精(IUI)的妊娠率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2010年11月在笔者所在医院186例不孕患者接受宫腔内人工授精助孕治疗236个周期的临床资料.结果采用自然周期和促排卵周期人工授精比较,后者的妊娠率明显高于前者(P<0.05).排卵前进行IUI妊娠率高于排卵后IUI(P<0.05).结论宫腔内人工授精是治疗不孕症的一种有效方法,促排卵周期及排卵前行IUI妊娠率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自然周期与促排卵周期对宫腔内人工授精(IUI)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9月至2014年6月采用自然周期和促排卵方案进行IUI治疗的665对患者(共1 426个周期)的临床资料。结果自然周期组和促排卵周期组多胎妊娠率分别是0.00%和10.2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临床妊娠率、自然流产率和异位妊娠率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自然周期对IUI临床妊娠率、自然流产率和异位妊娠率无明显影响,但降低多胎妊娠率,也许是IUI治疗中一个不错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宫腔内人工授精(IUI)时处理后的精液前向运动精子总数(PTMS)对妊娠率的影响,进一步评估对于精液质量差的患者能否继续行IUI治疗。方法收集分析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生殖中心2015年1月-2018年8月收治的不孕症夫妻行IUI治疗共1 554个治疗周期,根据处理后前向运动精子总数分成6组:A组PTMS5×10~6,B组5×10~6≤PTMS10×10~6,C组10×10~6≤PTMS20×10~6,D组20×10~6≤PTMS30×10~6,E组30×10~6≤PTMS40×10~6,F组PTMS≥40×10~6,以分析PTMS对临床妊娠率的影响。结果总IUI周期临床妊娠率是14.93%; A组临床妊娠率为5.13%、B组临床妊娠率为14.08%、C组临床妊娠率为13.82%、D组临床妊娠率为15.18%、E组临床妊娠率为14.16%和F组临床妊娠率为20.60%,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女性年龄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精液质量差的患者(即A+B组)行IUI治疗291个周期,其中共获得34例临床妊娠,周期妊娠率为11.68%。结论 PTMS是影响IUI妊娠率的主要因素;对于精液质量差的患者IUI处理后精子总数5×10~6其妊娠率明显下降,而5×10~6≤PTMS10×10~6与PTMS30×10~6的妊娠率相差不大。当5×10~6≤PTMS10×10~6时临床妊娠率随着PTMS的增多而提高,而当PTMS10×10~6时临床妊娠率相差不大。精液质量差的患者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继续进行IUI治疗或许也能够获得良好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9.
韦冰  邹琳  许丽华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3):3617-3619
目的:分析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Intrauterine insemination,IUI)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IUI过程中血雌二醇(E2)、孕酮(P)、黄体生成素(LH)联合阴超以及尿LH峰监测排卵对IUI手术时机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1月12月因不孕在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进行IUI治疗的夫妇89对共190个周期,将进入周期的患者随机分为阴道彩超+尿LH峰监测卵泡发育组(A组)和阴道彩超+尿LH峰+血E2、P、LH监测卵泡发育组(B组),比较两组临床妊娠率的差异。结果:B组临床妊娠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UI过程中血E2、P、LH联合阴超、尿LH峰监测排卵对IUI手术时机的判断优于仅阴超+尿LH峰监测排卵。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研究女性输卵管因素对夫精人工授精(IUI)妊娠成功率的影响,探讨输卵管异常的不孕症患者助孕方式的选择。方法统计2010年12月1日-2015年5月31日行IUI治疗的311例不孕症患者共557个周期,根据女方输卵管情况分为3组。A组80例,一侧或双侧输卵管通而不畅及单侧输卵管阻塞组;B组18例,双侧或单侧输卵管炎行腹腔镜下输卵管整形术;C组213例为对照组:双侧输卵管通畅。分别对3组不孕类型、年龄、治疗结局、IUI日处理后前向运动精子总数5×106治疗周期的治疗结局及不同治疗方案的治疗结局进行比较。结果 3组女方年龄、不孕类型、IUI日处理后前向运动精子总数5×106治疗周期临床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临床妊娠率高于B组与C组(14.0%vs 10.3%,11.0%),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与B组促排卵周期所占比例分别为45.0%、44.8%,明显高于C组的27.6%(P0.05);A组促排卵周期临床妊娠率高于C组(P0.05)。结论对于轻度输卵管异常且女方年龄较轻者,建议先行输卵管通畅侧IUI,必要时促排卵治疗3个周期,若不成功,再考虑转IVF助孕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