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实验室分析前质量控制与临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和介绍实验室分析前质量控制与临床的关系和对策。方法观察从医生开具检验申请单、患者准备、标本采集、标本运送、贮存、分析前预处理等实验室分析前过程中每个环节对检验结果的影响。结果分析前各环节的质量控制是影响检验结果的重要因素,在可分析出原因的不准确的检验报告中有70%以上来自于分析前阶段。结论临床实验室要获得准确可靠的检验结果离不开临床医生和护理人员的支持和配合。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和介绍实验室分析前质量控制与临床的关系和对策.方法 观察从医生开具检验申请单、患者准备、标本采集、标本运送、贮存、分析前预处理等实验室分析前过程中每个环节对检验结果的影响.结果 分析前各环节的质量控制是影响检验结果的重要因素,在可分析出原因的不准确的检验报告中有70%以上来自于分析前阶段.结论 临床实验室要获得准确可靠的检验结果离不开临床医生和护理人员的支持和配合.  相似文献   

3.
目的:加强临床实验室分析前的质量控制,确保临床实验室检验质量。方法:建立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注重检验医学与临床的沟通,通过循证医学的方法,分析检验项目的选择、申请单的填写、患者的准备、采样时间的选择、标本采集时的注意点、标本的运送等几个环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结果:不符合要求的检验标本在临床检验工作中占有相当的比例,而病区检验标本收集与送检存在的问题尤为严重。结论:临床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是整个检验质量控制中非常重要的环节,要做好这一点,需要在临床医生、护士和检验人员的共同参与下,才能共同把好分析前的检验质量关。  相似文献   

4.
林红 《井冈山医专学报》2006,13(1):48-48,54
临床实验室的质量保证包括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三个环节,任何一个环节处理不好,都将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分析中与分析后的质量控制主要是由实验室工作人员完成的,实验室已有了一整套较完整的质量控制措施、制度和标准。可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大部分是由临床护理人员完成的,她们承担了绝大部分标本的采集送检工作,而这个环节在许多医院往往被忽视,可它是质量保证过程中最关键的环节。没有护理人员的正确配合,实验室就不可能检测出准确可靠的结果,临床医生就更不可能即时准确的诊断与治疗患者的疾病。质量控制工作将毫无意义。  相似文献   

5.
朱丽林  王慧珍  杨锐 《吉林医学》2011,32(12):417-418
目的:为了加强检验科质量管理,保证检验标本质量,必需完善分析前质量控制。方法:建立分析前质量控制措施,加强与临床医护人员合作,共同制定医生申请、患者准备、标本采集、标本运送等操作规程,以级各种标本采集和运送的影响因素和对策。提高合格标本的送检率。结果:通过分析前质量控制措施的建立和持续改进,不合格标本数量持续下降,有效地提高检验质量。结论:检验人员有必要和临床医护人员学习、了解分析前质量控制内容,将临床科室与实验室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质量控制,共同制定、编写适合于本医院的标本采集手册,提高检验标本质量完善分析前质量控制,为临床提供准确、最佳的结果,保证医疗检验质量。  相似文献   

6.
临床检验分析前的质量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加强临床实验室分析前的质量控制,确保临床实验室检验质量。方法:建立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注重检验医学与临床的沟通,通过循证医学的方法,分析检验项目的选择、申请单的填写、患者的准备、采样时间的选择、标本采集时的注意点、标本的运送等几个环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结果:不符合要求的检验标本在临床检验工作中占有相当的比例,而病区检验标本收集与送检存在的问题尤为严重。结论:要确保分析前检验标本的质量,需要在临床医生、护士和检验人员的共同参与下,才能共同把好分析前的检验质量关。  相似文献   

7.
临床检验质量控制分3个环节,即分析前、分析中和分析后质量控制.分析前质量控制包括医生开出检验申请单、护士执行医嘱、患者的准备、标本的采集、标本的保存和运送等多个环节[1].临床检验以血液标本居多,在实验误差中实验前误差占70%,因而实验前质量保证对减少实验室误差显得尤其重要[2].本文就血液标本的采集在常规、血凝、生化实验前质量保证中的影响因素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检验结果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到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观察。现在多数实验室已经开展了室内质量控制和室间质量评价,都注重分析中和分析后的质量控制问题,而对分析前质量控制不够重视,致使检验结果与患者临床症状不符,临床医生总是抱怨检验人员。其实,在标本的检验过程中有很多因素不在检验人员的控制之中,比如:标本的采集、药物、饮  相似文献   

9.
高伟  潘红  李敏智 《大家健康》2013,(13):181-182
目的通过总结导致检验标本分析前被影响的各类因素,提出临床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有效措施。方法以"临床医生开出检验申请-病患准备工作-原始标本采集工作-标本保存运送到实验室-检验人员查对验收-分析检验程序启动"这一具体分析前流程为研究对象,针对该流程中每一个环节进行质量控制。结果病患自身原因、标本采集原因、标本送检原因是分析前标本质量的最大影响因素,医护人员严格依据检验步骤规范各项工作。结论分析前的质量是确保检验结果真实有效的基础保障,需要病患、医护人员、检验人员共同沟通配合排除干扰因素,实现零失误。  相似文献   

10.
郝莉丽 《基层医学论坛》2014,(20):2672-2673
检验医学质量控制包括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三个过程。分析前质量控制包括检验申请、患者的准备、原始样本采集、标本运送到实验室并在实验室内部的传递至检验分析过程开始时终止;分析中质量控制,指接受标本开始至检测结果出来;分析后质量控制,是试验结果的再分析、再确认,保证合格报告发出,与临床医生合理的分析、解释。分析前的质量控制是保证临床实验室质量的前提,也是最重要、最关键的环节之一。资料报道,在实验误差中分析前的误差占总误差的70%左右[1],患者标本不合格,那么检验科是做不出反映患者真实病情的检验结果。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对提高检验质量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王裕红 《中外医疗》2012,31(4):26-27
目的探讨分析影响血液样本检验质量结果的因素,为加强血液样本检验全程中质量控制管理的方法和措施并提高血液样本检验质量。方法对血液样本检验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的3个阶段影响质量的因素进行了总结并就这些因素如何加强与质量控制进行了探讨。结果通过对血液样本检验各环节关键点的质量管理控制,可以有效地提高检验质量,保证检验结果的精确性与准确性。结论对血液样本的收集、送检及测定等过程中影响准确性因素进行综合系统分析,多方协作并严格遵守标准操作规程文件,确保血样检验过程遵照工作标准化、管理制度化、操作规范化,避免各个环节的负面影响,确保检验结果准确性进而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准确、可靠、及时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2.
杨圣伟  张雅斌  段伟  徐宁  沈吉 《吉林医学》2011,32(23):4742-4744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可行性、影响因素及质量控制,总结成功率。方法:用GE16排螺旋CT对68例患者行冠状动脉血管成像,分析成像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并进行质量控制。结果:68例中,62例完成检查,6例失败,检查成功率91.17%。结论:16排多层螺旋CT可用于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检查前把握好适应证,可明显提高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刘剑 《中外医疗》2014,(15):53-54
目的:探讨临床生化检验前过程对检验质量的影响,并进行分析,从而提高检验质量和作用,有效的保证检验前过程质量。方法对该院进行生化临床治疗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在生化检验前过程对检验质量的影响进行实验、分析和总结,分为可控因素和不可控因素。结果质量的保证工作不是非工作人员可以控制的,所以检验前过程对检验质量的影响是主要环节,也是影响临床生化治疗结果的主要原因。结论临床生化检验分析前的准备工作是至关重要的,从临床医生的申请单、样本的采集、检测仪器的矫正、检测方法的选择、患者自身的心理因素等这些无不影响着生化治疗,所以分析临床生化检验前过程对检验质量的影响是十分重要的步骤也是生化治疗的可靠保证,有利于减少实验误差从而提高检验的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无菌体液标本检验前质量控制的方法。方法针对目前临床上各种无菌穿刺液标本的采集、采样、储存与送检、医嘱开立方法,提出合理化建议,并应用到临床中。结果选取2014年9月-2015年6月份512份脑脊液、胸腹水等无菌穿刺液标本,穿刺注射器直接送检508例,约占99%;这508例中,其中标本凝集或有肉眼可见絮状物11例,约占2%;标本溢洒4例,约占1%,改进效果明显。结论通过对无菌穿刺液标本检验前过程进行质量控制,方便了此类标本的送检,提高了脑脊液、胸腹水等穿刺液标本的送检质量。  相似文献   

15.
在医学检验中,实验室的质量保证十分重要。根据医学检验的工作特点,实验室质量保证分为3个阶段,即分析前阶段,分析中阶段和分析后阶段。分析前质量管理是指为保证检验果真实和有效,针对“分析前阶段”可能影响检测结果准确性的各个环节所采取的相应措施。本文分别探讨实验室质量管理中检验前、检验中和检验后3个阶段的质量管理措施,以提高实验室质量。  相似文献   

16.
试论课程考试科学化和规范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程考试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之一,是评价教学质量最常用的方法。考试工作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为了保证考试的客观性、准确性和真实性,务必实现考试科学化和规范化。考试工作是一项系统而严密的过程,制定科学的命题方案是考试的关键环节,实施考教分离必须建立试卷库或试题库,坚持按程序评卷,认真进行考试质量分析,做好试卷归档。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院内科间会诊的实施现状,研究有效提升科间会诊完成及时性、积极性和有效性的措施。方法:依据六西格玛管理中的DMAIC(界定-测量-分析-改进-控制)五步模型,回顾性分析科问会诊的完成情况。质量改进措施“OA网上电子会诊”试行后,对试行前后的数据作对照比较分析。结果:χ^2检验结果显示,试行科室“科间普通会诊48小时内完成率”的上升,以及“会诊单填写缺项率”的降低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行“OA网上电子会诊”可以有效缩短会诊等待时间、提高会诊申请单的填写质量,同时加强医务部对会诊工作的动态监管。  相似文献   

18.
陈江敏 《中外医疗》2013,32(15):39-40,42
目的分析并研究血液标本采集质量和检验结果之间的关系,同时分析影响血液质量的因素。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期间该院收治的521例患者血液检验标本,根据采集血液的部位、时间、送检时间及标本容量等方面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血液标本采集质量和检验结果之间的关系。结果集血液的部位、时间、送检时间及标本容量均对检验结果有一定的影响。结论正确采集运送标本,严格按照采集方法进行采集,控制标本容量,可有效减少检验分析前的误差,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度,降低医疗纠纷事故,且对保证血液检验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北京市医院输血相容性检测室间质量评价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宫济武  刘燕明  周航  林东 《北京医学》2007,29(10):615-618
目的 了解北京市输血相容性检测现状,规范输血检测管理,建立室间质评方案,提高检测质量.方法 依据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参考国外质量评价方案,对ABO血型正反定型和Rh(D)血型测定、受血者和献血者抗体筛检及交叉配血等检测方法建立实验室室间质评;对影响检测质量的标本、检测方法、试剂、操作过程及结果分析等诸多因素进行评估.结果 2003~2005年参加室间质评的单位数量逐年增加,检测质量和管理意识逐步增强.检测方法趋于合理化,操作过程与检测试剂的应用逐渐规范,检测水平逐步提高.结论 开展输血相容性检测室间质评,有利于发现临床输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可不断提高输血科(血库)的检测水平,保证患者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