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冠心痛(CHD)痰瘀证候与黏附分子-1(ICAM-1)血清水平及其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选择符合条件的CHD中医痰证、瘀证、痰瘀互结证患者共97例,另选35例健康者作对照组常规检测所有样本的ICAM-1血清水平,提取全血DNA,用聚合酶链式反应一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ICAM-1K469E基因型。结果:ICAM-1血清水平CHD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CHD组内痰证、痰瘀证组均较瘀证组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ICAM-1E等位基因患CHD风险是K等位基因的4.65倍。结论:ICAM-1可能是CHD独立预测因子之一,其血清水平升高与CHD痰瘀互结证、痰证关系密切;ICAM-1基因K469E多态性与广东地区汉族人CHD的危险性相关,其中E等位基因可能是CHD的一个遗传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脂血症中医辨证的相关关系。方法 采用基因测序法检测102例高脂血症患者的ApoE基因型。结果 共检出5种基因型,分别是E2/2、E3/3、E4/4、E2/3、E3/4;肝肾阴虚证E3/4+E4/4基因型频率和e4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脾肾阳虚证和痰浊阻遏证(P〈0.05,P〈0.01),气滞血瘀证E3/4+E4/4基因型频率和ε4等位基因频率也明显高于痰浊阻遏证(P〈0.05)。结论 ApoE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脂血症中医辨证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在老年冠心病痰瘀证的分布特点。方法:选择50例冠心病痰瘀证型患者及30例健康老年人对照者,进行ApoE基因型检测。结果:发现6种基因型,分别为E3/3、E4/3、E4/4、E4/2、E2/2、E2/3,老年冠心病痰瘀证型患者ApoE4/3基因型和84等位基因频率均高于健康老年对照组;ApoE基因型分布不存在性别差异。结论:ApoE基因多态性与老年冠心病痰瘀证有一定关系,FA/3基因型与中医痰瘀证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4.
分泌性中耳炎患者血清中炎性介质ET-1微观辨证价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分泌性中耳炎(SOM)患者血清内皮素-1(ET-1)含量与其辨证分型的关系,为其微观辨证提供临床实验依据。方法:收集SOM不同辨证分型患者风热型36例、湿热型38例、痰瘀型20例,正常组40例,采用ELISA法测定SOM各证型患者血清中炎性介质ET-1含量。结果:各证型血清ET-1含量比较,正常组显著低于风热型和湿热型(P〈0.01),但与痰瘀型无显著差异(P〉0.05);风热型显著高于痰瘀型和正常组(P〈0.05,P〈0.01);湿热型均显著高于风热型、痰瘀型和正常组(P〈0.05,P〈0.01,P〈0.01);痰瘀型显著低于风热型(P〈0.01),但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各证型SOM患者血清中ET-1含量以湿热型最高,风热型次之,痰瘀型最低,3型之间差异显著,可以作为辨证分型的微观依据,提示血清中炎性介质ET-1对SOM患者微观辨证分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不同体质类型冠心病(CHD)心血瘀阻证患者的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分布及对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运用全序列基因测序法对556例冠心病心血瘀阻证患者进行ApoE基因分型,分析ApoE基因多态性与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水平的关系。结果:各体质组的E3/3基因型频率明显低于健康组,E3/4频率明显高于健康组。另外气虚质E3/3高于血瘀质和阳虚质,而血瘀质和阳虚质的E3/4高于气虚质;血瘀、阳虚和气虚体质CHD心血瘀阻证患者各基因型组ET和ET/NO水平均高于健康组(P<0.05),血瘀体质心血瘀阻证患者基因型组内,E3/4+E4/4基因型ET高于其它基因型(P<0.01),阳虚和气虚体质CHD心血瘀阻证患者各基因型组内ET、NO、ET/NO水平无明显差异。结论:E3/4、E3/3ApoE基因型可能为CHD心血瘀阻证的易感基因型,在不同体质之间有一定差异;血瘀质冠心病心血瘀阻证患者携带E4等位基因的ApoE基因多态性可能具有“升高ET水平”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CHD)心血瘀阻证候及血管紧张素Ⅱ(AgⅡ)的相关关系。方法检测CHD心血瘀阻证组、CHD非心血瘀阻证组、非CHD心血瘀阻证组和健康人对照组ACE基因型(DD、ID、II和等位基因(D、I)及AgⅡ活性。结果CHD心血瘀阻证组DD基因型和D等位基因的频率显著高于其他3组;4组中ACE基因DD型的AgⅡ活性比ACE基因Ⅱ型显著增高(P<0.05或P<0.01);CHD心血瘀阻证组ACE基因DD型亦较ID基因型患者的AgⅡ活性显著增高(均P<0.01)。两个心血瘀阻证组3个基因型的AgⅡ活性均明显高于健康人对照组(P<0.01)。结论提示ACE—DD基因型和D等位基因的频率增高可能与CHD心血瘀阻证有一定内在联系,可能与D等位基因导致AgⅡ异常增多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原(FIB)与冠心病中医证型、体质量的关系。方法:选择符合气虚血瘀型或痰瘀互阻型的CHD患者161例,检测FIB并作比较。结果:CHD男性患病率明显较女性高,两组性别分布有显著差异(P=0.001);痰瘀互阻组体质量、FIB显著偏高,统计学差异显著(P〈0.01)。结论:CHD痰瘀互阻型患者男性较多;体质量、FIB升高可作为CHD痰瘀互阻型的临床客观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ACE I/D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心绞痛)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将115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分为气阴两虚、阴虚阳亢、痰瘀交阻3组,检测其ACE基因型(II、DD、ID),并与47例正常对照组作对照。结果4组基因型(II、DD、ID)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痰瘀交阻组比较,气阴两虚组与阴虚阳亢组的II基因型频率、I等位基因频率均明显较高(P〈0.05),DD基因型频率、D等位基因频率则无明显差异(P〉0.05);与阴虚阳亢组比较,气阴两虚组II基因型频率、I等位基因频率、DD基因型频率、D等位基因频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ACE I/D基因多态性可能与冠心病(心绞痛)发病相关,且其中II基因型可能与阴虚型相关。  相似文献   

9.
尤劲松  黄培新  刘茂才  黄燕 《新中医》2006,38(11):21-22
目的:观察缺血性中风阳类证、阴类证与细胞间黏附分子Ⅰ(ICAM-Ⅰ)基因K469E多态性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缺血性中风患者(设为观察组)177例,其中中医辩证属阳类证57例,阴类证120例。另同期选择健康体检者112例设为对照组。运用多聚酶链式反应技术(PCR)检测ICAM-Ⅰ基因K469E多态性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并观察各项危险因素与缺血性中风相关性及与中医辨证关系。结果:观察组KK纯合子频率低于对照组,KE杂合子频率、E等位基因频率均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中阴类证KK纯合子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KE杂合子频率、E等位基因频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高血压病、糖尿病、吸烟个体比例以及血糖、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观察组中阴类证HDL—C水平低于阳类证患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ICAM—Ⅰ基因K469E多态性的E等位基因携带者可能导致患脑梗死的风险增加,而在阴类证个体中,该风险进一步增强,提示缺血中风阴类证和阳类证患者具有不同的遗传体质特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与血脂水平及痰瘀证候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将82例STEMI患者作为观察组,11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应用基因分型芯片法检测2组受试者的ApoE基因型,同时检测2组受试者的血脂水平,观察STEMI患者及其不同中医证素(痰证和瘀证)与ApoE基因型多态性的相关性。【结果】(1)观察组与对照组中,均以基因型E3/3频率和表现型E3等位基因频率最高,均大于70%。2组间各基因型和表现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脂质异常可能是导致STEMI的危险因素之一。(3)E3/4基因型或E4表现型患者以痰证表现为主,而E3/3基因型和E3表现型患者以瘀证表现为主,其中,E3/4基因型患瘀证的概率是E3/3型的0.17倍[OR=0.17,95% CI=(0.03,0.96)],E4表现型患瘀证的概率是E3型的0.15倍[OR=0.15,95% CI=(0.03,0.8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痰瘀证STEMI的发生发展可能与ApoE基因多态性无关而与其血脂水平相关,其中含有ApoE4表现型的痰证患者更多,故推测当存在ApoE E4等位基因时,良好的脂质控制对患者病情的恢复可能是有益的,而在中医“治未病”方面,化痰可能比化瘀更值得大家关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本实验采用高脂饲料喂养联合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的方法模拟冠心病痰瘀互结证病机的发生发展,以期探讨大鼠冠心病痰瘀互结证模型的建立方法和评价标准。[方法]健康SPF级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痰浊组、血瘀组、痰瘀互结组5组。空白组、假手术组、血瘀组采用普通饲料喂养,痰浊组和痰瘀互结组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在8周末,对血瘀组和痰瘀互结组行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术,假手术组行只穿线不结扎术。采集超声心动图,检测大鼠血清中血脂指标、心肌酶指标、血流变指标、血小板聚集指标,并评价冠心病痰瘀互结证大鼠模型。[结果]超声变化:与假手术组比较,冠心病痰瘀互结证组左心室射血分数(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FS)、舒张期室间隔厚度(IVSd)、收缩期室间隔厚度(IVSs)、收缩末期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s)、左心室质量(LV M)显著降低,收缩末期左心室内径(LVIDs)、收缩末期左心室容积(LV Vols)显著升高(P0.05,P0.01);血脂变化:与假手术组比较,痰瘀互结证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显著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显著降低(P0.01);心肌酶变化:与假手术组比较,痰瘀互结证组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MB型同工酶(CM-MB)和乳酸脱氢酶(LDH)显著升高(P0.01);血流变变化:与假手术组比较,痰瘀互结证组BV1/s、BV5/s、BV30/s、BV200/s和PV显著增高(P0.05,P0.01);血小板聚集变化:与假手术组比较,痰瘀互结证组血小板聚集率(PAR)、最大血小板聚集率(MPAR)显著升高(P0.01);心脏组织苏木精-伊红(HE)染色、2,3,5-氯化三苯基四氯唑(TTC)染色:痰瘀互结组大鼠心肌纤维断裂,心肌纤维排列不规则,结构紊乱,肌纤维空隙较宽,间质水肿,大量炎性浸润、坏死,可见明显白色梗死区域。[结论]高脂饲料喂养联合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的方法可以成功建立大鼠冠心病痰瘀互结证病证模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总胆固醇(TC)的异常改变与冠心病痰瘀证候的关系。方法:应用Meta分析法对10篇文献中冠心病"痰浊证"、"血瘀证"患者与"正常对照者"的TC含量进行综合分析。结果:TC含量显示,血瘀证患者比正常对照者标准差高0.99~2.426倍,Total合并=0.71,Total合并95%置信区间为0.16~1.25;痰浊证患者比正常对照者标准差高1.019~3.761倍,Total合并=1.05,Total合并95%置信区间为0.43~1.68。结论 :冠心病患者血瘀证和痰浊证的TC含量与正常对照者比较存在显著差异,TC含量的异常改变可作为冠心病痰瘀辨证的客观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总胆固醇(TC)的异常改变与冠心病痰瘀证候的关系。方法:应用Meta分析法对10篇文献中冠心病"痰浊证"、"血瘀证"患者与"正常对照者"的TC含量进行综合分析。结果:TC含量显示,血瘀证患者比正常对照者标准差高0.99~2.426倍,Total合并=0.71,Total合并95%置信区间为0.16~1.25;痰浊证患者比正常对照者标准差高1.019~3.761倍,Total合并=1.05,Total合并95%置信区间为0.43~1.68。结论 :冠心病患者血瘀证和痰浊证的TC含量与正常对照者比较存在显著差异,TC含量的异常改变可作为冠心病痰瘀辨证的客观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基因测序技术观察通心络胶囊对不同载脂蛋白E(ApoE)基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的治疗效果,并探究ApoE基因多态性与治疗前后CHD中医证型证候积分、血脂水平的相关性,为中医辨证施治CHD提供分子生物学依据。方法将118例CHD患者采用随机、对照、盲法试验设计,分为2组,对照组予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40mg,每日1次口服;酒石酸美托洛尔片25mg,每日2次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25mg,每日1次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同时予通心络胶囊3粒,每日3次口服。分别检测不同中医证型的ApoE基因多态性和治疗前后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统计证候积分,比较通心络胶囊对不同ApoE等位基因、不同ApoE基因表型、不同证型CHD的中医证候积分和血脂水平的差异及疗效。结果 2组中医证候总积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医证候总积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ε2、ε3、ε4各等位基因治疗前后自身比较,气阴两虚证、痰阻心脉证、心血瘀阻证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ε4与ε2、ε3比较,痰阻心脉证积分降低改善率最高(P0.05),其他各基因表型间的气阴两虚证及心血瘀阻证改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ε4型改善率痰阻心脉证疗效最好,优于ε2、ε3型;对照组各等位基因对于气阴两虚证、痰阻心脉证、心血瘀阻证积分改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组内各不同基因表型调脂疗效比较,TC、LDL-C降低和HDL-C升高的改善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G降低的改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组间各相同基因表型间治疗前后改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干预CHD疗效显著,对不同ApoE基因CHD的不同中医证型的疗效均具有影响,但对气阴两虚证、痰阻心脉证、心血瘀阻证具有明显疗效,尤以痰阻心脉证疗效最为显著;可有效降低TC、LDL-C和升高HDL-C。  相似文献   

15.
冠心病稳定期患者中医辨证与超敏C反应蛋白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冠心病稳定期患者中医辨证与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 reactive protein, hs-CRP)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山楂消脂胶囊对非急性期冠心病痰瘀证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120例非急性期冠心病痰瘀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予基础治疗加血脂康,治疗组60例予基础治疗加山楂消脂胶囊。两组均不用他汀类调脂药,疗程6个月。观察急性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同时,测定治疗前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等,痰浊证、血瘀证积分以及MACE发生后各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血瘀证、痰浊证计分(26.53分±6.18分、22.0分±7.35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优于对照组(32.45分±6.12分,33.52分±8.22分,P〈0.01)。MACE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可明显降低hs-CRP、Hcy、MMP-2、MMP-9,与治疗前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山楂消脂胶囊可通过改善冠心病患者的痰浊血瘀状态,抗炎症反应,降低细胞外MMP-2、MMP-9水平的表达,稳定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减少非急性期冠心病痰瘀症患者MACE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从痰瘀论治儿童支气管哮喘机理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痰、瘀的角度阐述儿童支气管哮喘发病的病因病机和辨证论治方法。认为宿痰为哮喘发病之夙根,瘀血是哮喘迁延不愈的重要因素,痰瘀互结导致哮喘反复发作;小儿哮喘应从痰瘀论治,以化痰通瘀为治则。  相似文献   

18.
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证候特点分析--附624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为探讨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证候类型及其诊断要点,收集624例确认为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的四诊资料,采用症状计量辨证法辨析基本证候,聚类分析法归纳证候类型,二值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法确定各证候的辨证要点.结果显示624例膝关节炎患者的基本证候分别为:肾阳虚证508例(81.4%),血瘀证464例(74.4%),寒湿证340例(54.4%),肝阴虚证292例(46.8%),脾虚证212例(34.0%),肾阴虚证120例(19.2%),痰证48例(7.7%),湿热证40例(6.4%),风证4例(0.6%).证候类型的聚类分析结果为肾阳虚血瘀寒湿证276例(44.2%),肝阴虚肾阳虚血瘀证156例(25.0%),肝脾肾虚血瘀证104例(16.7%),肝肾阴虚血瘀证88例(14.1%),并归纳出各证型的辨证要点.表明肾阳虚证、血瘀证、寒湿证、肝阴虚证、脾虚证、肾阴虚证、痰证、湿热证、风证等是膝关节骨关节炎的基本证候单位,肾虚寒湿瘀滞证、肝肾亏虚血瘀证、肝脾两虚肾虚血瘀证、肝肾阴虚血瘀证等是膝关节骨关节炎的常见中医证候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