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生脉注射液联合灯盏花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5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盐酸地芬尼多片和肌肉注射苯海拉明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生脉注射液与灯盏花素静脉输注.结果观察组显效率为84.5%、总有效率为95.6%;对照组显效率为65.0%、总有效率为80.0%,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生脉注射液联合灯盏花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灯盏花素注射液对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2014年1月~12月在上海第一妇婴保健院进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心绞痛治疗的患者1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5例,其中观察组给予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对照组给予丹参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患者2个疗程后临床疗效以及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观察组显效50例,总显效率为66.67%,总有效率为90.67%,对照显效29例,总显效率为38.67%,总有效率为64.00%。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血小板粘度以及纤维蛋白原等,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上述指标均明显降低,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与治疗前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灯盏花素注射液对于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联合灯盏花素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03年1月-2007年12月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和灯盏花素治疗10 d,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气分析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1),两组间比较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和灯盏花素可以明显提高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35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观察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50例冠心病心绞痛病人,随机单盲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75例,治疗组采用灯盏细辛注射液配合常规西药治疗;对照组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配合常规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和80.0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心电图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0.00%和44.00%(P<0.05);两组LVEF、E/A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心绞痛不同证型的临床疗效经Ridit分析,阳气虚衰组、阴寒凝滞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常规西药加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比复方丹参注射液配合常规西药治疗的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脑心通胶囊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疗效。方法将120例VBI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40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脉输注,每日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脑心通胶囊。两组疗程均为15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1.7%(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流速度、血液流变学及血小板聚集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结论脑心通胶囊可明显改善脑供血,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6.
尿激酶合灯盏花素治疗进展性脑梗死31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和评估尿激酶小剂量多次溶栓配合灯盏花素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实用性.方法观察组31例在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小剂量尿激酶多次溶栓,配合灯盏花素静脉输注;对照组内科常规治疗.结果观察组基本痊愈3例,显著进步12例,进步7例,无变化6例,恶化3例,总有效率为70.97%,出血发生率为3.23%;对照组基本痊愈1例,显著进步6例,进步7例,无变化4例,恶化11例,总有效率为48.28%.两组疗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尿激酶小剂量多次溶栓配合灯盏花素对进展性脑梗死有显著疗效,且安全实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步复迈联合利多卡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VBI眩晕病人随机分组,观察组每日静脉输注步复迈和利多卡因,对照组每日静脉输注复方丹参注射液、维脑路通和胞二磷胆碱,疗程均为2周.对比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血流动力学改变等.结果观察组在起效时间、临床疗效及TCD改善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0.01). 结论步复迈联合利多卡因治疗VBI眩晕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丁基苯酞软胶囊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疗效。方法 92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及对照组(44例),对照组给予丹参20 ml加入0.9%生理盐水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治疗14 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丁基苯酞软胶囊200 mg口服,3次/d,治疗14 d。两组病例治疗前后均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同时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总有效率为93.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丁基苯酞软胶囊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碟脉灵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观察碟脉灵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性眩晕的疗效,探讨其机制。方法将106例VBI患者分为碟脉灵治疗组58例,复方丹参治疗对照组48例。治疗前后观察TCD、血浆ET水平的改变并对眩晕症状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能迅速缓解临床症状,有效率达91.4%,明显高于对照组70.8%(P<0.01),并能显著改善脑血管特别是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血流速度(P<0.05或P<0.01);能显著降低血浆ET水平(P<0.01),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碟脉灵治疗VBI疗效明显,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改善患者内皮细胞功能,降低血浆ET水平以达到改善脑血流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脑梗塞采用尼莫通结合复方丹参、右旋糖酐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164例脑梗塞患者,按就诊时间将其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两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复方丹参联合右旋糖酐治疗治疗,给予治疗组患者尼莫通结合复方丹参、右旋糖酐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66.3%,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2.6%。后者治疗效果更佳,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尼莫通结合复方丹参、右旋糖酐治疗脑梗塞,效果满意,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VBI眩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养血清脑颗粒治疗,对照组采用复方丹参片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4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9.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明显优于复方丹参片,且无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灯盏花素联合促肝细胞生长素治疗肝硬化腹水的疗效。方法将68例病人随机分为二组,治疗组34例,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用灯盏花素(云南创立生物医药有限公司生产)5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促肝细胞生长素10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00ml中,均静脉滴注,每日1次,疗程为1个月。对照组34例,给予补充白蛋白、常规保肝(葡萄糖醛酸内酯片、还原型谷胱甘肽)、利尿(螺内酯片40mg、双氢克尿噻片25mg每日口服)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1%(31/34);对照组总有效率64.7%(22/34),两组比较P〈0.01,治疗组ALT(U/L)疗后31.0±10.0显著低于对照组95.0±20.7(P〈0.01)。结论应用灯盏花素联合促肝细胞生长素治疗肝硬化腹水安全、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尿毒清联合灯盏花素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78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处理,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尿毒清和静脉注射灯盏花素治疗,连续治疗6个月。观察两组空腹血糖(FBG)、血清尿素氮(BUN)、肌酐(Scr)2、4 h尿蛋白定量及临床症状等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49%,优于对照组的58.97%(P<0.05)。治疗组治疗后BUN、Scr及24 h尿蛋白定量等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尿毒清联合灯盏花素能延缓糖尿病肾病病人肾功能损害的进程,对糖尿病肾病有较可靠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灯盏花素与奥扎格雷钠对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204例病程不超过24小时的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102例,两组年龄、性别、合并症均无显著差异。治疗组:灯盏花素20mg~40mg,1/d,与奥扎格雷钠80mg,2/d;对照组复方丹参40ml,2/d,其余治疗两组相同,共计14天。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78%,总有效率96%;对照组显效率50%,总有效率80%;两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灯盏花素+奥扎格雷钠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对以后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显著意义,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黄子钦  黄永昌  何俊明 《内科》2010,5(1):28-30
目的观观察灯盏细辛注射液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4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0例用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对照组60例用香丹注射液治疗。治疗前后观察临床疗效、血液流变学参数及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33%。治疗组总有效率、血液流变学多项指标及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变化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灯盏细辛注射液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对不稳定型心绞痛采用灯盏花素联合丹参酮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8月本院接收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灯盏花素联合丹参酮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采用灯盏花素联合丹参酮治疗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丁咯地尔联合灯盏花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9年1月—2011年4月在我科住院的192例急性脑梗死的患者分为丁咯地尔联合灯盏花素治疗的治疗组和应用脉络宁联合丹参治疗的对照组,每组96例,14d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分别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凝血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分析,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83.3%与对照组的58.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纤维蛋白原(FIB)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液流变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咯地尔联合灯盏花素治疗急性脑梗死能明显改善血液流变学、神经功能,降低血黏度,疗效好,且费用低廉,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血液流变学的变化,并观察其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发病时间6 h~3 d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1例,随机分为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组与复方丹参液对照组,观察两组疗效、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改变和不良反应等.结果 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组基本痊愈28例(60.87%),总有效率82.61%,其疗效优于复方丹参液组(46.67%、62.22%),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均有明显改善(P<0.01或P<0.05),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其疗效与血液流变学的改变优于复方丹参液,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是临床上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效且安全的药物.  相似文献   

19.
眩晕宁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眩晕宁片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性眩晕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96例VBI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6例)。治疗组予眩晕宁每次2片,每日3次,口服,连服15 d。对照组给予氟桂利嗪每次5mg,每晚1次口服,疗程15 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血液流变学和血脂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眩晕宁片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显著,且无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灯盏花素联合糖皮质激素及环磷酰胺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肺动脉高压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26例红斑狼疮并发肺动脉高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3例。对照组给予糖皮质激素及环磷酰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灯盏花素治疗。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肺动脉收缩压(SPAP)、心功能改善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有效率为69.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病人SPAP均有明显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心功能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肺动脉高压病人在应用糖皮质激素和环磷酰胺基础上加用灯盏花素,可降低肺动脉收缩压,改善病人心功能,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