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先天性梅毒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康丽丽  肖昕  余明  熊爱华 《中国医刊》2005,40(10):31-32
梅毒是一种性传播性疾病,近年来发病率明显上升,成为一个危害公众健康的问题[1].梅毒可经胎盘垂直传播,导致胎儿、新生儿先天性梅毒.临床表现为肝脾肿大,皮肤黏膜损害,骨损害,全身淋巴结肿大,血液系统及神经系统表现.  相似文献   

2.
3.
咽部梅毒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1,男,39岁,建筑承包商。因咽痛、吞咽痛10d住院。就诊时否认有系统病史。查体:一般情况好,T37.1℃,心肺未见异常,肝脾肋下未触及,肛门外生殖器未查。专科检查:咽红,扁桃腺Ⅰ度肿大,扁桃腺及舌腭弓充血明显,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黏膜充血、肿胀,间接喉镜检查见双侧杓区明显充血、肿胀,会厌亦红肿,声带活动良好,稍充血,在他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60岁,退休工人.因包皮逐渐水肿二周于2001年11月20日来我科就诊.二周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包皮出现水肿,逐渐加重,后出现包皮嵌顿.就诊于当地医院,予抗过敏、抗炎、外用药物治疗(具体诊疗不详),症状无好转.患者半年前有多次无防护不洁性交史.发病前患者外阴部无溃疡,无食物药物过敏史.  相似文献   

5.
韦又铭 《广西医学》2005,27(2):248-248
近年来,梅毒的发病率成倍地增长。梅毒是苍白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播性疾病,梅毒早期主要侵犯皮肤黏膜,其不典型的皮肤损害极易与其他疾病混淆,造成误诊、漏诊。现对我院性病门诊、产科2001年1月至2003年12月以来诊治的258例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王振玲  刘秀梅  庞凤春 《中国热带医学》2005,5(9):1832-1832,1815
梅毒螺旋体亦称苍白螺旋体(TP),是引起人类梅毒的病原体,主要通过性接触及血液传播。为避免输血传播,梅毒检测已做为无偿献血者血液检验的一项主要指标。为了解吉林地区无偿献血者梅毒感染的情况,现对1999-2004年中的无偿献血者87645人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做了调查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清学、组织病理学在早期梅毒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对465例早期梅毒进行临床分析,所有患者均作梅毒血清学检测,其中28例做了病理学检查。结果 一期梅毒81例,RPR(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及TPPA(梅毒螺旋体抗体凝集试验)阳性79例;二期梅毒316例、隐性梅毒20例RPR及TPPA均呈阳性。一期梅毒易误诊为软下疳、生殖器疱疹、疥结节、女阴溃疡等;二期梅毒斑疹及斑丘疹易误诊为玫瑰糠疹、过敏性皮炎等;鳞屑性丘疹易误诊为银屑病;扁平湿疣疹易误诊为尖锐湿疣等。结论 梅毒血清学检测对早期梅毒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病理检查对硬下疳、扁平湿疣、鳞屑性丘疹皮疹诊断有一定意义,而斑疹呈非特异性炎症改变,不具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由于我吲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有了很火的提高,与生活方式、心理、社会因素关系密切的传染病、性病等疾病的发病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并成为影响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质量的重要因素。梅毒就是其中之一,它是由苍白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慢性全身性性传播疾病。由于梅毒患者的不断增多,妊娠并发梅毒的患者也相应增加,梅毒可通过胎盘和产道传播感染胎儿,引起早产、胎死宫内和新生儿感染。严重影响了妊娠的结果。我科收治的31例妊娠并发梅毒患者,经过对其实施个体化的健康教育,加强护患沟通,取得相互信任并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同时加强分娩期、产程、产后及新生儿的积极有效的监测护理治疗,使他们能安康出院,现将临床实施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杨玉萍  徐羹年 《浙江医学》1997,19(4):209-209
患者女性,26岁,已婚未育。曾有多个性侣史。3月前发现阴部瘙痒、白带增多,外阴旁触及一扁平隆起,曾在外院作为“外阴炎”治疗未愈,皮损反而加重,于1996年5月来诊。体检:全身一般情况佳。妇科检查:大阴唇右下侧见3cm×5cm扁平块状凸起,表面有密集颗粒如同菜花样并有灰白色薄膜附着,其周围尚见数颗散在黄豆样大小不等的淡红色疣状突起,呈卫星分布。两侧大腿内侧根部见大片红斑,表面干燥有鳞屑,腹股沟淋巴结轻度肿大,可活动,不粘连,无疼痛。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57岁。左侧颈部及左下肢外侧白斑3月余。曾误诊为“白癜风”,经详细追问病史及梅毒血清学检查最后确诊为Ⅱ期梅毒。  相似文献   

11.
1临床资料患者,女,26岁因全身红斑,外阴、头部、乳房乳晕处糜烂疼痛1个月,于1999年7月25日就诊。1个月前,胸部及后背起红斑,曾在某医院诊断为“玫瑰糠疹”。3周前乳房乳晕处,外阴及肛门部糜烂渗出,有疼痛,瘙痒不明显,曾怀疑“湿疹”,因同时双手掌发现有红斑,因而怀疑整个过程为二期梅毒疹表现,查RPR阳性。无外阴破溃史。既往无尿道流脓史,无结核史。结婚2年妊娠4个月,爱人无业。爱人1年前出现全身红斑,无自觉症状,2~3周消退,未治疗,最近查血FTA-ABS+。一般检查:头部器官无异常,心肺…  相似文献   

12.
例1:患者,男,64岁。因反复阴囊肿胀、流水3个月,伴面部脓疱疹两周就诊。3个月前自述口服“复方新诺明”后阴囊出现肿胀,微痒,渐加重并出现局部流水、破溃,进而包皮龟头亦出现类似症状,在当地医院诊断为“固定型药疹”,予抗过敏对症治疗。因阴囊皮肤渗液较多并出现破溃,为预防感染同时予“先锋V号”静点,1周后阴囊肿胀减轻,局部渗出减少,糜烂渐愈而停药。两周前无明显诱因再次出现阴囊肿胀及渗出,同时面部出现散在脓疱疹,无痛痒,遂来我院就诊。发病以来,自觉轻微乏力不适,  相似文献   

13.
梅毒临床各期变化与相应检测方法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慢性的、系统性的传染病,对梅毒的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减少患者痛苦和控制其蔓延至关重要。梅毒螺旋体一旦侵入人体后,血清中可产生  相似文献   

14.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感染引起的性传播性疾病,近年来,梅毒的发病率在我国呈逐年上升趋势。实验室梅毒检测方法的选择,直接关系到结果的准确性,影响梅毒的诊断和治疗。目前,实验室梅毒检测方法很多,包括梅毒的病原学诊断和梅毒的血清学诊断。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46岁,厨师。以发热、头痛、恶心、呕吐3d,智能下降1d为主诉于2007年12月23日收入院。入院前3d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40℃,头痛、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非喷射状。1d前出现意识模糊,记忆力、定向力、计算力下降,走路不稳,收入急诊科。行腰椎穿刺,脑脊液常规:脑脊液压力250mmH2O,无色透明,细胞总数60×10^6/L,白细胞4×10^6/L,氯化物109mmol/L,蛋白0.42g/L,葡萄糖3.5mmol/L。考虑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收入病房。既往体健,否认婚外性行为史。查体:T39.5℃,BP100/80mmHg,  相似文献   

16.
麻痹性痴呆型神经梅毒(generalparesis of in-sane,GPI)属于中晚期梅毒,由梅毒螺旋体侵入中枢神经系统(CNS)所引起,临床上可出现痴呆,记忆力丧失、判断力减弱和情绪不稳及精神行为改变,经典著作强调多精神障碍.其实早期更多表现说话含糊不清、语速加快和记忆力减退[1],易与精神障碍混淆.本院神经科曾收治以精神症状为首发的患者1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22例早期梅毒误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桥海 《中国热带医学》2006,6(7):1229-1229
梅毒是由苍白螺旋体感染引起的一种性传播疾病,早期梅毒的皮肤粘膜损害表现多种多样,易与其他皮肤疾病混淆,如不及时进行相关血清学的检测,易造成误诊、漏诊。东源县计划生育服务站门诊部发现22例早期梅毒病例曾在外院就诊时被误诊,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二期梅毒患者体内苍白密螺旋体感染与细胞免疫功能之间的相互影响。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有皮损的二期梅毒组、治疗后两年内RPR阴转组及RPR未阴转组患者血清γ-干扰素(IFN-γ)水平,并对上述各组之间的IFN-γ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有皮损的二期梅毒患者血清IFN-γ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和RPR阴转组,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RPR未阴转组血清IFN-γ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和RPR阴转组,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有皮损的二期梅毒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显著增强;治疗后RPR未阴转的二期梅毒患者体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抑制现象;二期梅毒治疗后RPR阴转的患者,其细胞免疫基本恢复到正常的状态。  相似文献   

19.
分析15例二期梅毒几种皮损临床表现及其误诊原因。  相似文献   

20.
先天性梅毒是梅毒螺旋体由母体经胎盘进入胎儿血液循环引起的一种性传播疾病。解放后在我国基本被消灭,近年有增多趋势,已日渐成为危害公共健康的社会问题[1]。我科自2000年1月~2005年12月30日共收治8例以婴肝综合征为主要表现的梅毒患儿,现分析如下。资料与方法8例中男5例,女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