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者报告二例碘葡酰胺脊髓造影后的不可逆性神经系统并发症。例1:因车祸而致 L_1骨折,曾行手术清除骨片,压迫症状一度消除,两年后双下肢运动、感觉、二便功能症状渐恶化,9年后再次住院检查,作碘葡酰胺(11ml)脊髓造影后一小时发生不可逆的急性(T_(11)以下)横贯性脊髓病。例2:20年前因腰椎间盘脱出行椎板切除。造影证明有蛛网膜炎,造影后几乎立即出现不可逆的多发性神经根病变。此二例对激素治疗皆无效。碘葡酰胺在170毫克碘/1毫升时与脑脊液等渗(造影时用220毫克碘/1毫升),2~6小时脑内达最高浓度,98%在3~4小时内从脑脊液中消失,但大脑皮层内浓度可持续24小时。碘葡酰胺可直接刺激神经组织,竞争阻抑已糖激酶,拮抗乙酰胆碱并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碘葡酰胺脊髓造影的并发症大多数  相似文献   

2.
碘葡酰胺(Metrizamide)作为水溶性造影剂应用于临床,有溶解度高,从脑脊液中清除迅速;对脊髓及神经根显影清楚以及几乎无毒等优点.应用碘葡酰胺后,发生急性脑膜炎特别罕见.作者报告一例碘葡酰胺腰脊髓造影后发生急性化学性脑膜炎,其临床表现及脑脊液检查酷似急性细菌性脑膜炎.  相似文献   

3.
甲泛影酰胺(Metrizamide,Amipague)碘可明(Iopamidol Iopamiro)三碘三酰苯(Iohexol、omnipague) 以上三种脊髓造影剂均是三碘苯甲酸衍生物,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放射诊断。现将我院用这三种造影剂行脊髓造影检查共124例做一回顾性的探讨,比较其显影质量和付作用。资料和方法我们回顾了我院从1980年至1988年7月用这三种造影剂行脊髓造影检查的病人共124例。其中男性91例,女性33例。年龄最大者76岁,年龄最小者14岁,在124例中行  相似文献   

4.
巴黎Andre Guerbet实验室发展了一种新型的水溶性脊髓腔造影剂——P—297,它的渗透性和脂肪溶解度都低,明显的比其他水溶性脊髓腔造影剂减少了惊厥作用。这种造影剂可以完全溶解,配制成含碘40%以上的溶液,而且粘稠度低适合于临床应用。作者对P—297、碘酞葡胺(Conray 60)、重碘酞葡胺(Dimer X)和碘葡酰胺(Amipaque)都制成每毫升含碘280毫克的试剂后,用猴进行了惊厥作用的对比试验。另外,也用与碘酞葡胺相等渗透度的每立升含4.5克的高渗氯化钠溶液,同碘酞葡胺、碘葡酰胺和P—297分别对在猫身上引起的皮质脊髓反射  相似文献   

5.
碘葡酰胺脊髓造影引起癫痫失神发作持续状态(Absence Status Epilepticus, ASE)过去曾有过3例报告,但均未作脑CT扫描,本文首次报导1例碘葡酰胺脊髓造影药物渗入脑灰质引起的ASE,该结果提示为原发性皮层源性ASE.患者男性,38岁,因腰椎间盘突出入院,无个人及家人癫痫病史,既往健康.接受10.5ml碘葡酰胺(240mg碘/ml)腰髓腔造影,造影剂未超出腰椎水平,操作过程中患者无瞬时副作用.患者按要求头部抬高40度体位卧床至少6小时.4小时后患者出现剧烈头痛及呕吐.检查时未发现脑膜刺激症或其它神经病学异常,次日晨患者出现意识混乱,定向力丧失及反应迟钝.无其它神经系统体征,血清电解质及代谢研究均正常.CT平扫见灰质高密度,平均为56H,白质正常,27H.EEG显示持续波幅  相似文献   

6.
目前进行脊髓造影时最常使用的造影剂为碘苯酯,有时造影剂从脊髓腔内迅速消失。作者报告4例,其中1例出现严重的肺部合并症。例1 女,30岁。疑为腰椎间盘脱出。于3~4腰椎间隙进行腰椎穿刺,刺入时感到困难并有少量出血,注入碘苯酯3毫升,在15分钟后透视时,见造影剂减少1/4,推想其消失的原因可能为造影剂进入血流所致,患者无何临床症状,胸部X线检查也无异常改变。例2 男,19岁。诊断为腰间盘脱出。于3—4腰椎间隙进行腰椎穿刺,顺利刺入,注入碘苯酯6  相似文献   

7.
本文作者介绍使用碘葡酰胺脑池造影,和梅花断层摄影以及CT轴、冠状面扫描,诊断垂体腺瘤和空蝶鞍综合征的方法和经验.方法经腰椎穿刺缓慢注入蛛网膜下腔,每毫升含碘190-290mg的碘葡酰胺15-20毫升,然后变换体位,使病人处于头低20°的侧斜位5分钟.使注入的造影剂经蛛网膜下腔上升进入基底池.再进行  相似文献   

8.
碘葡酰胺为一非离子型水溶性对比剂,自1973年问世以来,通过较深入的实验研究和临床观察,能够较安全地应用于各段脊髓造影,脑室造影和脑池造影等,在目前应用于神经系统的对比剂中,碘葡酰胺是最好的一种.一、碘葡酰胺脊髓造影术1.腰段脊髓造影术检查技术:术前对焦虑不安和疼痛严重的病人可给予安定和止痛剂.碘葡酰胺用量成人为170-280毫克I/ml,10-20毫升,常用量为170-200毫克I/ml,10-14毫升.儿童用等渗浓度170毫克I/ml,1岁以上6毫升,11-14岁12毫升.病人水平侧卧患侧向下,用细腰穿针(22号)经腰2-3刺入.测量脑脊液压力和奎氏试验后,  相似文献   

9.
新型水溶性阳性对比剂碘葡酰胺(Metrizamide)主要用于脊髓造影和脑室造影。目前国外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国内使用此对比剂进行脊髓造影报导较少,仅见腰骶段造影,未见应用于颈胸段脊髓造影报告。兹将我院1980年至1983年Metrizamide脊髓各段造影30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作者用碘葡酰胺(MZ)作脊髓、脑池及脑造影94例,曾发生1例MZ脑病,特作报导.患者男,64岁,拟诊为颈脊髓压迫症,用MZ作颈髓造影(总碘量为3.6克),但造影后1小时,患者诉乏力思睡,继之失语,呕吐,3小时后兴奋,  相似文献   

11.
假性脊膜膨出又称硬脊膜外囊肿,硬脊膜憩室等,临床上较少见.作者报告2例经碘葡酰胺脊髓造影及CT扫描的诊断体会.例1,男性,65岁,因腰及右小腿疼痛行腰椎板切除术,术中发现硬脊膜上有四个针眼,为术前造影穿刺所致,脑脊液从针眼外漏形成囊肿,手术切除囊肿,缝合伤口前将一片明胶海绵覆盖在有针眼的硬脊膜上.术后2个月疼痛复发再次入院,检查见右腿无力,右膝,跟腱反射消失,在椎板切除术切口疤痕的下方可触及一局限性膨出,行碘葡酰胺脊髓造影,对比造影剂从腰段蛛网膜下腔外漏到椎旁软组织内,但不能显示漏口的准确部位,接着作仰卧和俯卧位的腰椎CT扫描,清晰地显示出  相似文献   

12.
椎管碘油造影并发颅内硬膜下血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导2例腰部脊髓碘油造影术后引起颅内硬膜下血肿。例1 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男性65岁,因坐骨神经痛行腰部脊髓碘油造影。腰穿后注入碘苯酯18ml,脊腰造影未见异常,造影后行第二次腰穿抽出造影剂10ml。次日病人出院。14天后病人主诉头痛,日趋加重,伴呕吐一次。神经系体查正常。造影后3周,出现精神错乱,但体查时未见神经系局灶性损害体征。行腰穿复查,脑脊液黄变,压力180mmH_2o,蛋白质72mg/dl,细胞数正常。腰穿4天后,病人昏迷、左侧痉挛性偏瘫,伴双侧伸跖反射阳性,CT 扫描示中线结构明显向左移位,左侧脑室缩小。这些发现与等密度硬膜下血肿相一致,右颈动脉造影确定了颅内硬膜下血肿的诊断。当天行开颅术,清除大量硬膜下血肿。术后病人头痛消失,神经系体检阴性。11天后出院。例2 男性56岁,因坐骨神经痛行腰部脊髓碘油造影术,注入碘苯酯15ml。造影后于 L_3、L_4平面抽吸出造影剂,CSF 压力正常,色泽透明。脊髓碘油造影示 L_4,L_5椎间盘突出。一周后病人头痛,日  相似文献   

13.
碘葡酰胺(Metrizamide Amipaque)是蛛网膜下腔水溶性对比剂——非离子低渗性造影剂,目前似乎是最符合安全标准的。然而随着应用愈来愈多,剂量较大伴发付作用的发生率也相当高,虽然大多数付作用表现较轻微,例如头痛、恶心,但也有更为严重的付作用如各种精神紊乱和抽搐,症状通常发生在大约使用碘葡酰胺4~6小时后,在其后数小时内最严重,但一般不超过24小时,常于48小时内消失。经前瞻性观察,有16~35%受检者脑电图有一过性异常。由于CSF与CNS之间缺乏屏障,能允许水溶性造影剂顺利地扩散进入CNS细胞外间隙导致了造影剂与神经元直接接触。故而付作用可能与造影剂在组织内的浓度有关,组织内的浓度必然与CSF中造影剂的局部浓度及其与神经组织  相似文献   

14.
我院从1979年以来,经颈_(1~2)侧方穿刺取脑脊液共500余人次,在此经验基础上,作者用此径路代替小脑延髓池穿刺行碘苯酯脊髓造影13例,现将初步结果介绍如下。 方法 病人仰卧,用9号腰椎穿刺针行颈_(1~2)侧  相似文献   

15.
脊髓造影已有50余年历史。Dandy于1919年开始用空气作造影剂。使用阳性造影剂开始于1922年,Sicard及Forestiel等为病人进行治疗时误将碘油注入腰部椎管。他们观察碘油在椎管内可自由流动,并观察了一些椎管内肿瘤病案。碘油由于不能与脑脊液融合、粘稠度高,对脑膜有刺激性及不能被吸收等缺点而于1940年被碘苯酯所代替。1940年Strain首先用它作造影剂,虽在粘稠度及被人体吸收方面有所改进,但其主要缺点为不能与脑脊液混合而不能使脊神经根显  相似文献   

16.
脊髓硬脊膜下积脓临床上极为罕见,常在术中得以诊断。作者报告一例脊髓硬脊膜下积脓患者,应用碘葡酰胺(metrizamide)脊髓造影并辅加脊髓CT 扫描,确定了积脓范围,有助于外科治疗。患者,女,65岁。入院前三周曾因流感样症状和体重减轻住他院,转院前四天出现发烧、头痛和精神异常。头颅 CT 扫描和 EEG 检查正常。因嗜睡加重,颈项强直和臀部疼痛行腰椎穿刺,抽出棕色粘液样液体,蛋白2680mg/ml,糖68dl/ml,细菌培养有草绿色链球菌生长。检查发现脊柱 L_(4、5)压痛显著。双下肢轻瘫,腱反射减弱、巴彬斯基征阳性。经C_(1~2)侧方穿刺蛛网膜下腔注入碘葡酰胺6ml 行脊髓造影,继之辅加脊柱颈、胸、腰段 CT 扫描,发现  相似文献   

17.
支气管造影现仍为支气管扩张症的可靠诊断手段。传统造影剂碘化油因其公认的弊病,早被国外淘汰,而以丙碘酮取代之,国内因原料缺乏尚不能生产。近些年国内陆续有报道采用泛影葡胺(以下简称碘水)作为造影剂,经纤支镜或导管注入法行选择性支气管造影,但临床对支气管扩张症的诊断要求,不能选择性地局限于某一叶(段)的支气管,我们在原已采用的单纯导管法碘水选择性支气管造影的基础上,自1992年开始于碘水中加入赋形剂磺胺粉,行单纯导管法全叶段支气管造影。现将30例结果报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8.
脊髓造影对各种脊髓病诊断最有价值,但是许多造影剂用于诊断时会产生广泛的付作用,其中以急性或慢性软脑膜炎最为常见。油剂造影剂,例如碘苯脂,主要用于颈胸段。对脊髓及神经根有刺激性作用,用药后常发生轻度软脑膜炎,CSF细胞及旦白含量增加。用Iophendylate(碘苯脂)后慢性蛛网膜炎虽少见,但可发生上段脊  相似文献   

19.
脊髓造影术后,伴随发作性和持久性头痛是个难题.诊断性腰穿后头痛之发病率为18~32%,而脊髓造影后发生头痛者约为31~44%.曾有人报告硬膜外注射自体血是治疗诊断性腰穿和腰麻后发生持续性脑脊液外漏所引起头痛的一种有效方法.本文作者在10个月内施行100例碘苯酯脊髓腔造影术的病例于硬膜外注射了自体血.病人年龄:17~80岁,平均为51岁,男55人,女45人,脑脊液蛋白含量在17~110mg%,平均为62mg,并把以前的100例碘苯酯脊髓腔造影患者做对照组.其年龄、性别及脑脊液结果方面两组没有明显差别.全部病人均住院检查,在萤光屏透视下病人取俯卧位,以18号针做腰穿,放出4~6ml脑脊液送  相似文献   

20.
颈_(1-2)侧方穿刺脊髓造影术是一种简单、安全的造影方法。自1968年Kelly 和Alexan-der 首次报告以来,在国外已广泛应用。复习文献,对颈_(1-2)侧方穿刺进行脊髓造影术的有关问题做一简要介绍。一、概述:颈_(1-2)侧方穿刺最早由Mu-len 用于脊髓丘脑束切断术治疗顽固性疼痛。1968年Kelly 和Alexander 首次报告了颈_(1-2)侧方穿刺碘苯脂脊髓造影术。1972年Heinz 和Goldman 报告了颈_(1-2)侧方穿刺空气脊髓造影术。1975年Skalpe 和Amund-sen 报告颈_(1-2)侧方穿刺甲泛影酰胺(Met-rizamide)造影,脊髓和神经袖套的轮廓均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