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深度烧伤创面和浅Ⅱ度伤有重要不同,其表面为皮革样凝固状坏死物,除失去皮肤的屏障作用外,还使机体的免疫功能受到抑制。坏死组织、细菌和毒素以及自身酵解时产生的降解产物对机体伤害极大,如达  相似文献   

2.
切口感染是手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在小儿外科,手术切口化脓不仅增加病儿痛苦,甚至可使手术失败,或使病情加重导致病儿死亡。因此,如何降低小儿切口感染率仍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小儿手术后切口感染率明显较成人高,小儿年龄越小,切口感染越多。我科1岁以内婴儿急腹症手术后切口感染率为13.7%,1~5岁为10.8%,而5岁以上者仅为6.4%。这与小儿机体处于生长发育过程,不但有其生理解剖特点,而且与免疫特点有密切关系。新生儿和婴儿期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3.
由药物引起的变态反应称药物过敏。过敏反应是不正常的免疫反应,可对机体造成危害。正常的免疫功能包括免疫监视、免疫自稳和免疫防御等三大功能,生理情况下,三者共同构筑机体的防御屏障,对机体起到保护的作用;而在病理情况下,上述功能任何一个环节的出现问题都可以给机体造成损害,其中,在临床上由药物过敏引起的皮肤损害较常见,  相似文献   

4.
皮肤作为机体最大的器官,是机体内外环境的屏障,它最先暴露于有害刺激,但皮肤对各种刺激具有相对的不应答性,故属于应激反应的休克器官(shock organ)。由于对皮肤产生作用的各种刺激因素众多,因此皮肤的防御机制应该具有高度敏感性,即具有随着环境因素的波动而产生有效应答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局限各种有害刺激(使之不产生系统性  相似文献   

5.
研究结果表明,细菌可以经胃肠道导致全身感染,其促进因素主要有三个:肠道菌群失调导致细菌过度繁殖;机体免疫功能削弱及肠粘膜屏障功能丧失。由于上述情况常见于营养不良患者,所以目前研究的重点集中在营养支持的成分与途径同细菌易位的关系。本文研究目的有两个:1.研究饮食所致细菌易位小鼠  相似文献   

6.
感染及MODS是严重烧伤患者主要并发症和死亡原因。烧伤感染与广泛皮肤屏障破坏、大量体液丢失、组织缺血缺氧及肠道粘膜屏障受损、肠道菌群移位和内毒素血症、机体免疫功能低下等都有着密切关系。有学者认为 ,创伤、休克和内毒素血症早期的内源性介质[1] 可能导致了免疫细胞的低反应性[2 ,3] ,间接造成了机体免疫抑制。严重感染后 ,全身性的促炎性因子TNFα、L 1、IL 6等释放增加 ,免疫抑制因子TGF β、IL 4、IL 10、PGE2以及糖皮质激素也持续增加 ,因此推测这些因子的释放 ,作为严重感染后全身炎症反应的一部分 ,可能…  相似文献   

7.
创伤后肠源性感染的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伤后肠源性感染的防治重点在于维护肠道正常的生理功能(包括肠粘膜屏障功能、肠道正常菌群的生态平衡和肠道免疫功能),采取有效措施调理机体免疫功能,同时阻止或限制过强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8.
肠内早期中药干预对肠粘膜屏障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长期以来 ,人们对肠道的认识偏重于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功能。肠粘膜还具有屏障功能 ,这是肠道粘膜所具有的特定功能 ,能阻止肠道内细菌及其分解产物经肠壁逸至机体内。下面就肠粘膜的屏障功能及中药的作用做一综述1 肠粘膜屏障的组成及临床意义胃肠道不仅是一个传输、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消化器官 ,其粘膜还是一道分隔内外环境 ,保护机体免受细菌、毒素等有害物质侵袭的内在屏障。肠道具有近于网球场大小的人体最大的膜结构 ,凭这一层薄的柱状上皮将腔内存在的大量细菌及毒素和体内环境隔开。肠粘膜屏障是肠道防御机制最重要的环节 ,是…  相似文献   

9.
肠粘膜屏障对机体的重要性在近些年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关于肠粘膜屏障损伤机制的研究也成为研究热点。鉴于梗阻性黄疸病人有较高的术后感染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且具体机制尚不清楚,使人们对梗阻性黄疸研究,不再仅仅局限于胆道系统,  相似文献   

10.
四君子汤加味对胃肠道手术后肠粘膜屏障功能的作用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目的:探讨中药四君子汤加味对胃肠道手术后病人肠粘膜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及机理.方法:将40例胃肠道手术后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肠内营养组和肠内营养加中药研究组.观察术前1 d、术后1 d和术后8 d的病人的营养指标(血清转铁蛋白、前白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免疫指标(IL-2、IL-6、sIL-2R),肠粘膜通透性指标(循环D-乳酸)的变化.结果:研究组病人术后8 d前白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IL-2等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肠内营养组(P<0.05),IL-6、sIL-2R、D-乳酸等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和肠内营养组(P<0.05).结论:四君子汤加味可改善术后病人的营养状况,提高机体免疫机能,降低肠粘膜通透性,对肠粘膜屏障功能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皮肤是最直接与外界接触的器官,覆盖于整个体表,起到了重要的屏障作用:一方面保护体内各种器官和组织免受外界环境中的机械性、物理性、化学性和生物性有害因素的侵袭,另一方面防止组织内的各种营养物质、水分、电解质丧失,从而保持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减少皮肤疾病的发生。皮肤屏障不仅受角质细胞及其脂质结构改变的影响,还受金属离子、各种酶类及激素的调节。经常暴露于干燥环境、紫外线、毒物、微粒等外源性刺激可能造成皮肤角质层完整性受到破坏,最终导致皮肤屏障受损。  相似文献   

12.
深度烧伤创面的修复谷廷敏,孙永华深度烧伤创面和浅Ⅱ度伤有重要不同,其表面为皮革样凝固状坏死物,除失去皮肤的屏障作用外,还使机体的免疫功能受到抑制[1]。坏死组织、细菌和毒素以及自身酵解时产生的降解产物对机体伤害极大,如达到一定面积,引起严重毒血症,可...  相似文献   

13.
营养缺乏影响免疫功能已是人们熟知的事实,由此产生了营养免疫调节的措施。(一)宿生防御机制非特异性免疫系统以防止微生物的入侵和清除一旦人侵的有害物质为主要功能,其第一线防御屏障是皮肤、粘膜、粘液、纤毛以及一些生化产物(盐酸、溶菌酶和精胺)。特异性免疫系统包括T细胞、B细胞介导免疫,能有效地防止入侵致病菌的播散,经抗体的形成以清除“异己’略构。继发生成的氧自由基能破坏人侵致病菌和宿主细胞。肠道相关的淋巴样组织(GALT)包括集中在集合淋巴结和肠系膜淋巴结的免疫细胞、肠粘膜内的淋巴细胞等。此外,肠蠕动和…  相似文献   

14.
皮肤屏障功能对外防范抗原物质、微生物、紫外线等的侵袭,对内防止营养物质、水分的丢失,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狭义的皮肤屏障功能通常指表皮的渗透屏障。广义的皮肤屏障功能包括其渗透屏障、皮肤的色素屏障、神经屏障、免疫屏障及其他与皮肤功能相关的诸多方面。本文对皮肤屏障功能损伤的病因、临床表现、相关皮肤疾病、皮肤屏障功能检测、常见...  相似文献   

15.
皮肤是机体和外界环境接触的主要屏障,机体皮肤屏障功能下降可产生多种炎症性皮肤病。体表脂膜是皮肤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表皮细胞和皮脂腺来源的脂类。近来多项研究表明,皮脂腺的改变及其分泌的脂类与多种炎症性皮肤病的发展进程紧密相关,其中包括寻常痤疮,特应性皮炎,银屑病,酒渣鼻和脂溢性皮炎,对皮脂腺的功能研究将为相关炎症性皮肤病提供新的治疗思路,但目前仍需进一步的研究证实皮脂腺的重要作用,从而提供更充分的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16.
肠外营养时肠道细菌移位及其治疗的动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化道粘膜是阻止肠道细菌侵入循环系统及身体其它组织的重要屏障。但是,在某些疾病状态下,如化疗、骨髓移植、烧伤、多器官功能衰竭时,机体免疫功能受到抑制,肠道细菌过度生长,肠粘膜屏障发生物理损伤,则可能发生肠道细菌移位。在动物和人体的研究均证明了来自肠道细菌的感染。肠外营养是复杂胃肠道疾病外科治疗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但是长期肠外营养可引起肠道粘膜及肠道相关淋巴组织(gut-asso-ciatedlympho饲tissue,GALT)的明显萎缩,肠道局部免疫功能的下降,导致肠道细菌移位。因此,弄清细菌移位发生的机制,找到一种…  相似文献   

17.
皮肤免疫学研究皮肤免疫系统在维持人体健康和在疾病发生中的机理。皮肤不仅具有一般的屏障作用,而且还能合成大量具有不同生物活性的物质,是免疫防御的一条补充防线。 Kondo(1922)最早阐述了表皮内淋巴细胞。Fichtelius等(1970)指出皮肤是第一级淋巴器官,并认为到达皮肤的淋巴细胞大多是不成熟的,但在表皮内或在近表皮的真皮内很快成熟起来。  相似文献   

18.
起珏 《中国美容医学》2011,20(1):171-173
皮肤是人体与外部环境间的重要屏障,皮肤屏障结构及功能的稳定对保护机体内脏器官和组织免受外界有害因素损伤,防止体内水分、电解质及营养物质的丢失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感染是病原菌侵入机体并在宿主组织内生长繁殖的结果,在感染发展过程中由于组织坏死、脓肿形成或其他原因常需手术治疗的称外科感染。软组织感染指全身(主要是躯干及四肢)皮肤、皮下组织及肌肉筋膜的感染。感染的原因常是因机体自身防御屏障遭破坏,病原菌由破损的皮肤、黏膜侵入所致。少数无明显原因,如血行感染,则是由于患者有免疫功能障碍的缘故。  相似文献   

20.
小儿围术期感染十分常见,虽然涉及许多因素,但主要因麻醉手术使宿主免疫功能削弱,从而病原体入侵机体所致。近年来,国外采用萤光标记的单克隆抗体对麻醉手术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进行观察,但对围术期和手术后小儿的观察尚未见报道。本文采用国产单克隆抗体OKT_3OKT_4,OKT_8及萤光标记兔抗鼠抗体,以间接免疫萤光法观察20例施行腹部手术的小儿外周血中T_3(总T细胞)、T_4(辅助T细胞)、T_8(抑制T细胞)百分率及白细胞分类的变化,为防治手术感染和减少死亡率提供某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