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部囊性淋巴管瘤的CT表现及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2009年5例腹部淋巴管瘤的CT表现。结果单房囊肿2例,多房囊肿3例,囊壁菲薄、光滑,有分隔2例CT增强扫描后囊肿无强化,囊壁与分隔有轻度强化。结论腹部囊性淋巴管瘤是少见囊性病变,多呈分叶状多房性薄壁囊肿。CT对囊性淋巴管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肠系膜囊性淋巴管瘤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例肠系膜囊性淋巴管瘤CT资料及文献复习。结果:单房囊肿3例,多房囊肿4例,囊壁菲薄、光滑,有分隔2例,7例均密度均匀。手术病理证实圆肠系膜、网膜系膜及结肠系膜下各1例。结肠系膜及空肠系膜各2例。结论:肠系膜囊性淋巴管瘤是腹部少见囊性病变,多呈分叶状多房性薄壁囊肿。CT对肠系膜囊性淋巴管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淋巴管瘤多发生在颈部,发生在肠系膜者较少见,现将我院遇到1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肠系膜囊性淋巴管瘤报告如下:女性,39岁。腹部肿物10余年,腹胀伴恶心,曾在某医院以腹部肿物行剖腹探查手术,见小肠系膜增厚,病理诊断为肠系膜炎性增生肿物未切除,  相似文献   

4.
目的针对结核性腹膜炎及腹部囊性淋巴管瘤的超声诊断鉴别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对照手术及病理有关结果,比较结核性腹膜炎及腹部囊性淋巴管瘤的超声影像。结果经超声检查及病理诊断确诊,有114例患者为结核性腹膜炎,5例患者为腹部囊性淋巴管瘤。结论超声对于临床结核性腹膜炎及腹部囊性淋巴管瘤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可用于临床结核性腹膜炎及腹部囊性淋巴管瘤诊断鉴别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肠系膜淋巴管瘤,是一种罕见的腹腔肿瘤,外科教科书及病理学中很少提到,诊断颇为困难,往往通过手术方能确诊。1935年Warfield氏复习文献,计各种类型的肠系膜囊肿共500例,其中7例系淋巴管瘤。1945年Lubitz及Flynn二氏报告了肠系膜海绵状淋巴管瘤6例。1958年郑扶民、郑泽霖二氏报告一例空肠系膜淋巴管瘤并发阑尾蛔虫症;系五岁男孩,误诊为蛔虫肠梗阻或肠套叠剖腹后才得确诊。1961年Viar氏等报告二例回肠系膜海绵状淋巴管瘤,均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腹膜后淋巴管瘤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1例腹膜后淋巴管瘤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其中男7例,女4例,年龄6—57岁,平均42岁。患者均无特征性临床表现,B超和CT均表现为边缘光整的囊性肿块。其中单房囊肿7例,多房囊肿4例。术前仅有1例患者经B超引导下穿刺抽液而确诊。结果11例均行手术完整切除肿瘤,其中9例行开放手术,2例行后腹腔镜下切除肿瘤。全组均病理证实为(腹膜后)淋巴管瘤,随访8个月~12年未见复发。结论腹膜后淋巴管瘤由于临床上无特异性表现而易漏诊和误诊,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细针穿刺有助于提高腹膜后淋巴瘤的诊断,手术完整切除是治疗首选。  相似文献   

7.
纵隔囊状淋巴管瘤6例影像学分析第二附属医院放射科王云华关键词纵隔囊肿;淋巴管瘤;影像诊断;断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胸部X 线普查   囊状淋巴管瘤也称淋巴管囊肿或囊状水瘤。纵隔囊状淋巴管瘤属罕见纵隔肿瘤,约占纵隔肿瘤及囊肿的3.85%[1,2]。作者...  相似文献   

8.
小儿腹部囊性病变16例CT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小儿腹部囊性病变CT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方法腹部囊性占位16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分析各个病变CT表现的特点。结果腹腔内囊性占位3例,其中2例巨大的大网膜囊肿,1例肠系膜囊肿。腹膜后囊性占位13例,7例胆总管囊肿,2例腹膜后淋巴管瘤,1例囊性畸胎瘤,3例重度肾积水。结论小儿腹部囊性占位,病变小者诊断容易;巨大囊性病变形态不规则,位置难定,鉴别诊断困难。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小儿腹部囊性病变CT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腹部囊性占位16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分析各个病变CT表现的特点。结果 腹腔内囊性占位3例,其中2例巨大的大网膜囊肿,1例肠系膜囊肿。腹膜后囊性占位13例,7例胆总管囊肿,2例腹膜后淋巴管瘤,1例囊性畸胎瘤,3例重度肾积水。结论 小儿腹部囊性占位,病变小者诊断容易;巨大囊性病变形态不规则,位置难定,鉴别诊断困难。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淋巴管瘤诊断中的应用优势及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淋巴管瘤患者多层螺旋CT的检查资料,总结多层螺旋CT下淋巴管瘤的影像特征。结果25例淋巴管瘤中20例囊性淋巴管瘤,CT平扫14例表现为单一囊肿,6例表现为多房性囊肿,囊腔内见有分隔;增强扫描8例出现囊壁或(和)间隔的轻微强化。4例海绵状淋巴管瘤平扫均表现为囊实性肿块,增强检查实性部分有明显分期增强;1例毛细管型淋巴管瘤表现为局部皮肤及皮下组织的增厚,部分区域见有小蜂房样表现,增强扫描见有轻度不规则强化。结论多层螺旋CT能够为淋巴管瘤的诊疗提供更多有价值的影像信息。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告1965~1986年手术治疗小儿腹部囊性肿物180例,分析了小儿腹部囊性肿物的种类、发生率、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囊性肿物以胆总管囊肿、泌尿系囊肿及腹部囊性淋巴管瘤最多见,三者占78.8%。全部行手术治疗,治愈174例,6例因术后并发症死亡。并分析了小儿腹部囊性疾病的共同特点及其误诊原因。  相似文献   

12.
王洁 《实用医技杂志》2012,(11):1160-1161
肠系膜囊肿又称肠系膜淋巴管囊肿,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最常见于小儿,易与其他腹腔或盆腔囊性病变相混淆,不易鉴别。本研究旨在利用超声检查分析肠系膜囊肿的诊断特点而提高对其的诊断正确率,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我院2008—2011年诊治的10例患者,其中男性6例,女性4例,年龄1~48岁,平均(10±6)岁。囊肿位于右侧偏上腹部1例、左中腹部2例、中下腹部及盆腔7例。10例腹部均可触及圆形或椭圆形肿块,质软,活动度较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磁共振成像(MRI)与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在诊断腹部囊性淋巴管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南阳市中心医院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就诊的87高度疑似为腹部囊性淋巴管瘤患者,对所有患者均行CT、MRI、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诊断,将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依据"金标准",分析CT、MRI对腹部囊性淋巴管瘤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并解析CT、MRI诊断影像学特点。结果入选87例高度疑似腹部囊性淋巴管瘤患者中,46例行穿刺活检诊断,41例行手术病理诊断。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例检验得知,87例入选患者,检出65例腹部囊性淋巴管瘤,占74.71%,22例为非腹部囊性淋巴管瘤,占25.59%。以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CT诊断灵敏度95.38%、特异度86.36%、准确度93.10%、阳性预测值95.38%、阴性预测值86.36%与MRI诊断(98.46%、81.82%、94.25%、94.12%、94.7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MRI诊断与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诊断均具有极好的一致性(Kappa=0.817, 0.900)。结论 MRI与CT检查在诊断腹部囊性淋巴管瘤中均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可为临床诊治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14.
王连鹏  戴莉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34):1079-1080
目的总结腹部淋巴管瘤的诊断与治疗经验。方法对我院自1999年-2008年间收治的5例腹部淋巴管瘤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5例患者首发症状多以腹部肿块及消化功能障碍为主。5例均行手术治疗。结论腹部淋巴管瘤术前确诊困难,手术切除是目前治疗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肠系膜、网膜多发囊性淋巴管瘤误诊为子宫附件囊肿原因。方法:分析一例肠系膜、网膜多发囊性淋巴管瘤误诊为子宫附件囊肿的病例。结果:肠系膜、网膜囊性淋巴管瘤是罕见的良性病变,由于无特征性临床表现,常规实验室检查对诊断价值不大,术前诊断率低,常在术中或术后明确诊断。结论:为提高本病的诊断,关键是提高警惕,对可疑病例反复作超声、CT扫描,术中应做冰冻病理检查,可帮助对本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6.
淋巴管瘤是小儿外科常见病 ,发病率仅次于血管瘤。1988~ 1998年我院共手术治疗小儿颈部体表软组织淋巴管瘤 16例 ,男 10例 ,女 6例 ,年龄 30天~ 15岁 ,瘤体最大为2 5× 19cm ,部位以头、颈、足部最多 ,其次为四肢、腋窝、胸、腹、背部等处。术后病理报告 单纯性淋巴管瘤 3例 ,海绵状淋巴管瘤7例 ,囊肿淋巴管瘤 4例 ,混合型淋巴管瘤 2例。预后 :13例治愈 ,1例减轻 ,2例复发。讨论 对颈部体积较大囊肿淋巴管瘤的处理方法 ,作者的经验和体会是 :①手术以气管插管麻醉为宜 ;②术前有呼吸道症状者应间断抽出囊液至减缓压迫症状 ,以保证手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对腹部巨大囊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腹部巨大囊性病变34例,均经手术或病理证实其来源,对其良恶性诊断进行统计学分析,计算 CT 诊断的符合率、敏感度及特异度,并对其中良性病变CT表现的形态、边界、周围组织变形、移位等征象与金标准进行对照。结果:与金标准对比,CT诊断良恶性病变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 〉0.05),CT 诊断的符合率、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85.3%、92.3%、62.5%,其中24例良性病例中,上腹囊性包块10例,中下腹5例,占据整个腹部9例。肝囊肿5例,胰腺囊肿4例,输卵管卵巢囊肿5例,胆总管囊肿3例,卵巢浆液性和黏液性囊肿各1例,神经鞘瘤2例,包裹性结核性腹膜炎1例,囊性淋巴管瘤2例。结论:CT 诊断腹部巨大囊性病变绝大多数为良性,囊性病变临近组织的变形和移位方向对囊肿的定位诊断具有重大作用,多平面三维重建能更清晰地显示其关系。  相似文献   

18.
淋巴管瘤的CT诊断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淋巴管瘤的CT影像表现和CT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4 4例淋巴管瘤的CT表现。结果:发生在颈部18例,肠系膜11例,腹膜后7例,后胸壁5例,纵隔2例,左侧腋窝并同时累及颈和纵隔1例。表现为囊性、边界清楚或不清的肿块影。增强CT扫描肿块囊内不强化,囊壁或囊肿内分隔有轻度强化。结论:淋巴管瘤的CT影像具有特征性,CT可以很好地显示肿瘤的密度、大小、形状和范围,是诊断淋巴管瘤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9.
文中90例小儿脉管瘤为同期病检小儿肿瘤的29%,其中血管瘤、淋巴管瘤、血管淋巴管瘤之比为11.3:2.8:1。血管瘤中以毛细血管瘤居首位,次为海绵状血管瘤等;淋巴管瘤3/4为囊性淋巴管瘤。发生年龄以新生儿和婴儿期为多,次为学龄期Ⅱ等,其中淋巴管瘤多发生在7岁以内,血管淋巴管瘤多发生在三岁以上。发生部位依次为四肢、头颅、躯干、内脏等。本组发生于肝脏3例、肠系膜3例,其中3例死亡,占内脏的50%。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在胎儿颈部水囊状淋巴管瘤产前诊断中的应用及误诊分析。方法对28例超声诊断为胎儿颈部水囊状淋巴管瘤的声像图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临床、引产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28例胎儿颈部囊性包块中超声误诊2例,1例胎儿枕部颅骨缺损伴脑脊膜膨出和1例胎盘囊肿误诊为水囊状淋巴管瘤,诊断符合率92.9%,误诊率7.1%。结论超声诊断是产前诊断该病的唯一影像学手段,且声像图具有特征性,对临床早期诊断及评估胎儿预后、指导临床处置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