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对某院1998~2000年收治的老年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142例进行了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老年患者的医院感染率为6.50%,明显高于医院同期平均感染率4.78%(P<0.05),发生医院感染的老年患者病死率为17.61%,也显著高于未发生医院感染的老年患者的病死率(P<0.05)。结论 老年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及医院感染病死率明显高于同期平均感染率和平均病死率,应加大医院感染管理力度,改善医疗环境,合理使用抗生素,对老年患者及时采取生理及心理治疗,降低发病率。  相似文献   

2.
对945例脑卒中相关危险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脑卒中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通过采集病史、体检和化验等,对945例脑卒中住院病人的年龄、性别、病死率、发病季节及原发病史进行调查及统计分析。结果:945例脑卒中患者中男635例,女310例,性别构成比为2.05:1,各年龄组发病率为青年组0.85%,中年组31.05%,老年组68.1%;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及冠心病的发生率分别为71.01%、4.76%、9.1%、1.05%;脑梗塞505例,首次发病病死率5.3%,再次发病病死率11.57%,脑出血440例,首次发病病死率35.3%,再次发病病死率40%;各季节发病率为春季30.58%,夏季18.94%,秋季18.6%,冬季30.79%。结论:脑卒中发病率明显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P<0.01),高血压是脑卒中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脑出血的病死率显著高于脑梗塞(P<0.01),冬春季发病高于其它季节。故建议对此病应做到早防、早发现、早治疗,采取多种综合措施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3.
急性心肌梗塞后心绞痛及再梗塞和梗塞延展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急性心肌梗塞后心绞痛与再梗塞、梗塞延展二的发生率、并发症、病死率及相互关系。方法 134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4周内观察其症状、体征、心电监测、心电图及心肌酶变化。结果 134例MAI患4周内发生梗塞心绞痛38例(28.4%),发生再梗塞和梗塞延展9例(6.7%)。梗塞后心绞痛患发生再梗塞和梗塞延展显多于无心绞痛患(15.8%与3.1%,P<0.05);梗塞后心绞痛患并发心功能不全显多于无心绞痛患,再梗塞和梗塞延展患并发心功能不全及室性心律失常显多于无再梗塞和梗塞延展患,P<0.05;4周的病死率,在梗塞后心绞痛组及再梗塞和梗塞延展组均增加,分别为15.8%和22.2%。结论 梗塞后心绞痛是再梗塞和梗塞延展高危;梗塞后心绞痛及再梗塞和梗塞延展的发生使并发症增加,死率增高。  相似文献   

4.
万青梅 《西南军医》2014,(4):398-399
目的分析老年肺癌患者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探讨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325例行开胸手术治疗老年肺癌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325例老年肺癌患者术后共发生肺部感染64例,感染率为19.7%,肺部感染病原菌依次为克雷伯菌属(34.4%)、假单胞菌属(28.1%)、葡萄球菌属(24.3%)和真菌(14.1%);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年龄过大、白蛋白〈30g/L、化疗时间≥2周、肺不张、化疗后血象〈3.0×10。/L、KPS评分〈80分(P〈0.05)。结论上述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可降低老年肺癌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进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析多脏器功能衰竭老年患者采用间歇性血液透析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90例老年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联合间歇性血液透析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Scr、BUN等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Ccr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对照组1年存活率分别为84.44%、66.66%,观察组存活率较高( P<0.05);观察组、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44%、15.5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P<0.05)。结论老年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临床采用间歇性血液透析进行治疗,可获得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和探讨老年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方法选取诊治的128例上消化道患者60岁及以上患者58例为老年组;60岁以下患者70例为中青年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和研究。结果造成老年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分别有消化性溃疡(44.8%)、食管胃底筋脉曲张(17.2%)、急性胃黏膜病变(20.7%)、胃癌(10.3%),其中胃癌出血和急性胃黏膜病变患者所占比例显著高于中青年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经对比,老年组患者合并症的发病率显著高于中青年组,病死率明显高于中青年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主要病因为消化性溃疡,其中胃癌和急性胃粘膜病变导致的出血率显著高于中青年患者。老年上消化道出血具有病情复杂、合并症多和病死率高等特点,故在临床治疗上需引起主治医师的重视,避免延误诊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右室心肌梗死对急性下后壁心肌梗死预后的影响。方法对比分析自2002年2月-2006年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42例合并右室心肌梗死的急性下后壁心肌梗死(IWMI合并RVMI组)的患者与40例单纯下后壁心肌梗死(IWMI组)的患者,在住院期间及出院后病死率及心衰、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经研究得出急性下后壁心肌梗死合并右室心肌梗死时与单纯急性下后壁心肌梗死对比,患者院内病死率(29%对5%,P〈0.01)及心律失常、心衰、心源性休克等主要并发症的发生率(67%对29%,P〈0.01)均明显高于单纯急性下后壁心肌梗死的患者。经1-4年随访,合并右室心肌梗死的患者出院后病死率(35%对16%,P〈0.05)及心衰、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的发生率(75%对36%,P〈0.05)均明显增高。结论合并右室心肌梗死的急性下后壁心肌梗死患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重度及重型药物性肝炎的病因、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为其预防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2010年收治的198例药物性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对患者性别、年龄、基础疾病、药物种类及临床治疗治愈率、好转率、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等进行分析,总结重度及重型药物性肝炎的发病规律及特点。结果男性药物性肝炎患者中,重度(29.9%)和重型比例(20.7%)显著高于女性(X^2=4.527,P〈0.05;X^2=5.481,P〈0.05);合并基础疾病的药物性肝炎患者中,重度(27.5%)及重型比例(18.3%)显著高于无基础疾病患者(X^2=3.951,P〈0.05;X^2=4.409,P〈0.05);合并肝病患者中,重度(31.9%)和重型比例(21.7%)显著高于无肝病患者(X^2=5.056,P〈0.05;X^2=5.681,P〈0.05);有肝病的重型患者病死率显著高于无肝病者(X^2=3.977,P〈0.05);不同药物种类中,重型肝炎的病死率无显著区别(X^2=0.075,P〉0.05)。结论有肝病基础的药物性肝炎患者重度及重型发生比例较高,有肝病基础者重型病死率高于无肝病者。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全面了解军干病房医院感染分布趋势,为评价和完善监控系统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研究与定性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2001-2005年军干病房医院感染资料进行调查。结果:2001-2005年军干病房逐年医院感染率依次为7.62%、8.20%、7.24%、7.24%、9.91%(P〉0.05);死亡率为36.51%、22.34%、20.45%、12.87%、13.39%(P=0.00);医院感染病例病原学送检率为29.73%、27.78%、28.28%、37.93%、46.79%(P=0.00);医院感染病原菌构成比革兰阴性杆菌为9.52%、11.11%、45.00%、48.64%、43.10%;真菌为57.14%、51.85%、35.00%、21.62%、20.69%。历年医院感染部位居第1和第2位的是下呼吸道和上呼吸道。结论:军干病房医院感染率和死亡率均高于全院平均水平,其中,医院感染率逐年差异无显著意义,死亡率有逐年下降的趋势。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医院感染病原学送检率和送检阳性率、革兰阴性菌感染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回顾性分析了282例老年患者医院感染的情况,其感染病例为63例,感染率为22.34%,明显高于卫生部规定的标准,说明老年患者的医院感染应得到重视,同时就感染部位,内、外科老年患者感染的差异性,老年患者年龄段的感染情况和老年患者生理特点等情况进行了分析,强调老年患者的医院感染是临床护理中很重要的内容,控制和预防老年患者的医院感染能够保证和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三酰甘油血症对急性胰腺炎(AP)临床表现及其脏器功能的影响。方法:2004—04—2006—12我院共收治491例AP,按三酰甘油水平高低分为血脂正常组、血脂增高组、高脂血症性胰腺炎(HLP)组,分析其临床特点、并发症、平均住院日、病死率等。结果:血淀粉酶、血钙随三酰甘油水平增高而下降(P〈0.05或P〈0.01);而血糖、CHP、APACHEⅡ评分明显升高(P〈0.05);平均住院日延长(P〈0.05);胸腹腔积液发生率增高(P〈0.05和P〈0.01);当三酰甘油〉5.65mmol/L时,急性肺损伤、急性肾衰竭、休克发生率明显增加(P〈0.05),并且病死率增加(P〈0.05);肠麻痹或肠梗阻发生率在三酰甘油增高时显示增加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临床诊断中应注意三酰甘油水平增高时,常不伴血淀粉酶的显著升高。诊治早期应警惕重症化倾向。高三酰甘油血症可增加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 MHD)患者短期死亡(血液透析后3~12个月内死亡)的原因及影响因素。方法2005年1月~2015年12月在航天中心医院开始MHD并于3~12个月内死亡的43例老年患者为A组,同期开始MHD且生存时间>12个月的106例老年患者作为对照组( B组),回顾性地分析导致老年MHD患者短期死亡的主要原因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老年MHD患者短期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心血管疾病(46.5%)、脑血管疾病(25.6%)和感染性疾病(14.0%)。两组在血液透析方式、血流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患者年龄、透析前并存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的比例、使用中心静脉导管作为血管通路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B组(均P<0.05),而血红蛋白、血浆白蛋白水平明显低于B组(P<0.05)。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指标显示,A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 LVDd)、左心室后壁厚度( LVPWT)及左心室体积指数( LVMI)均高于B组,左心室射血分数( EF)及舒张早期和舒张晚期二尖瓣口最大血流速度之比(E/A)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 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透析前并存心血管疾病、低血浆白蛋白、低EF值是老年MHD患者短期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心脑血管疾病是老年MHD患者短期死亡的主要原因,合并基础心脏病、营养不良、左室收缩功能减退是其死亡的主要因素。积极治疗基础病、早期充分透析、加强并发症防治、改善营养状态、注重心脏功能改善能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胃息肉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方法;经胃镜活检及病理诊断胃息肉106例,内镜下除的胃息肉作HE染色,判定胃秘肉组织学类型及炎症反应程度。同时在胃窦部取材2-3块,分别作快速尿毒酶试验及美蓝染色,以检测Hp感染率,两均阳性判为Hp感染。结果:106例胃息肉Hp总检出率为65.1%。胃息肉以增生息肉多见,共76例,占71.7%,腺瘤性息肉30例,占28.3%。Hp感染率在增生性息肉中为73.7%(56/76),显高于腺瘤性息肉43.1%(13/30)(P<0.01)。活动性炎症在增生性息肉中为55.3%(42/76),显高于腺瘤性息肉30%(9/30)(P>0.05)。结论:增生性息肉的发生可能与Hp感染有关,这可能与Hp引起胃粘膜活动性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分析MRI与CT在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我院收治的84例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其中MRI检查(菲利普的Achieva)者为33例、CT检查(东芝Aquilion16层)者为51例,观察两组在发病后6h内病变检出率及病残率、病死率的比较。结果MRI检查组6h内病变检出率为66.7%,显著高于CT检查组的5.9Vo(P〈O.05),且MRI检查组病残率、病死率分别为3.0%及0%,均显著低于CT检查组的9.8%及7.8%(P〈0.05)。结论对于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要将MRI检测作为早期病变检出的首要检测手段,才能有效提高早期诊断率,减少病情恶化,最终降低病残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七氟烷用于小儿短小手术麻醉临床效果观察及安全性评价。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4年5月行短小手术患儿139例。按照入院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 n=68)与观察组( n=71)。对照组采用氯胺酮,观察组采用七氟烷。对比分析两组术后呼叫睁眼时间、完全清醒时间、体动发生率、术中呼吸抑制率、平均动脉压、心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术后呼叫睁眼时间与完全清醒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患儿体动发生率、术中呼吸抑制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两组患儿麻醉诱导、术中麻醉维持、手术结束平均动脉压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观察组患儿麻醉诱导、术中麻醉维持、手术结束心率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 P<0.05);观察组患儿恶心呕吐和躁动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氟烷用于小儿短小手术麻醉效果明显,明显解决了采用传统氯胺酮静脉麻醉的一些弊端,不良反应少,临床应用安全可靠,具有重要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6.
军人上消化道疾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军人上消化道疾病与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的关系。方法:1995~2007年我院就诊的部队上消化道疾病患者2472例,均接受胃镜及胃粘膜病理组织学检查,采用美蓝染色检测H.pylori感染状况,观察胃粘膜组织炎症活动程度。结果:2472例H.pylor/感染率为61.7%。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十二指肠球炎H.pylori感染率分别为84.2%、92.2%、83.3%。萎缩性胃炎、肠化、异型增生、胃癌患者H.pylori感染率分别为64.6%、67.7%、71.8%、70.0%,明显高于浅表性胃炎组的49.7%(P〈0.01—0.05)。在前3年随着军龄的增加,Hpylori感染率逐渐增加(P〈0.01—0.05),3年以上军龄H.pylori感染率无显著差异。慢性胃炎患者胃粘膜组织炎症活动从轻度→中度→重度,其H.pylori感染率逐级增加,分别为42.7%、54.4%、73.1%,差异显著(P〈0.01—0.05)。结论:军人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H.pylori感染率高,军人的生活特点可能有利于H.pylori的感染。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合并感染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研究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 选取于2010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进行检查分娩的84例GDM患者为GDM组,同时选取在我院产科进行正常产检分娩的健康孕妇84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妊娠期间的感染发生情况,分析GDM组合并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 GDM组妊娠期间发生感染41例,感染率为48.81%;对照组发生感染9例,感染率为10.71%,两组感染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中,孕中期感染率(43.90%)显著高于其余孕期(21.95%、9.76%、24.39%),年龄>30岁的孕妇感染率(73.33%)明显高于≤30岁的孕妇(35.19%),发生胎膜早破的孕妇感染率(83.33%)明显高于没有发生胎膜早破的孕妇(43.06%),血糖≥10.0 mmoL/L孕妇的感染率(71.43%)高于血糖8.6 ~9.9 mmol/L(40.00%)及血糖7.0 ~8.5 mmol/L(34.62%)的孕妇,餐前尿糖阳性的孕妇感染率(60.00%)高于阴性的孕妇(10.53%),且空腹血糖及餐前尿糖水平越高,感染的发生率越高.结论 GDM患者较健康孕妇容易发生感染,孕中期为感染多发时期,应引起重视;血糖水平、胎膜早破、年龄可能是导致感染发生的主要因素,临床应重点关注.合理的日常饮食控制、孕期良好的卫生及定期的检查能有效预防GDM合并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回顾性分析职业因素对臭氧联合胶原酶靶点溶盘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120例患者按职业分类:工人、农民、其他(科教文卫、商人、军警等)各40例,分别对临床效果优良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与随访时间、职业进行关联性检验,分析随访时间、职业对临床效果优良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度。结果①术后随访时间与总体临床效果优良率密切关联(P〈0.05)。②职业与总体临床效果优良率关联性不密切(P〉0.05)。不同职业于不同随访时间临床效果组间对照比较:工人组6月优良率明显低于同期另外两组(P〈0.05),其他组术后3月、其他组术后1月优良率明显高于同期另外两组(P〈0.05)。(参职业与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关联性不密切(P〉0.05);不同职业于不同随访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比较:农民组术后1周、农民组术后6月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同期另外两组(P〈0.05).其他组术后1月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同期另外两组(P〈0.05);即在某时间段职业对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影响。结论①随访时间不同对总体治疗效果影响明显,3—6月后效果明显优于1周或1月;(爹职业与总体临床效果优良卒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关联性不密切,即职业对总体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影响,但某些时间段职业对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9.
对老年人群冠心病(CHD)患病率和发病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研究。选择1996年5月-1997年6月在本院接受健康查体,年龄60岁以上的无CHD的老年人群作为基线人群,随访至2000年6月。糖尿病(DM)诊断分别按照1985年WHO和1997年美国糖尿病学会(ADA)标准确定。计算基线时CHD患病率,采用人年法计算其发病率,同时还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4年中新发的CHD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基线时按1985年WHO标准,糖耐量低减组(IGT)和DM组的CHD和心肌梗死(MI)患病率均明显高于糖耐量正常组(NGT)(P<0.05,P<0.01)。基线时无CHD人群875例,老年人群CHD的发病率为34.26/1000人年,其中IGT和DM组分别为50.42和57.08/1000人年,明显高于NGT组的27.55/1000人年(P<0.05,P<0.01)。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表明,DM、IGT、高血压(HT)、体重指数(BMI)和年龄与CHD发生明显相关;按ADA诊断标准分类,与CHD发生密切相关的危险因素为年龄、HT和DM,空腹血糖异常(IFG)与CHD的发生无明显关系(P>0.05)。老年人群中按1985年WHO标准诊断的IGT和DM组的CHD患病率和发病率明显高于NGT组,糖代谢异常、高血压、肥胖和增龄与CHD发病密切相关。而按ADA诊断标准,只有糖尿病(DM)的CHD患病率和发病率明显高于NGT组,而与IFG无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哌拉西林与他唑巴坦联合应用方案治疗老年呼吸道感染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182例老年呼吸道感染患者作为分析对象,根据治疗用药分为观察组92例(哌拉西林与他唑巴坦联合)和对照组90例(莫西沙星),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愈率(43.48%)、总有效率(94.57%)均显著高于对照组(31.11%,77.78%),不良反应发生率(4.35%)显著低于对照组(12.22%),观察组细菌清除率(82.98%)显著高于对照组(69.77%),经过统计学比较,P均<0.05,均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哌拉西林与他唑巴坦联合应用方案能够显著改善老年呼吸道感染的治疗效果、降低药物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