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总结透析性骨、关节病不同部位的X线平片及CT表现.方法 20例患者分别进行X线平片和CT检查,检查部位包括肩、膝、髋、腕关节及颈椎.观察X线片和CT下透析性骨病的表现.结果 各关节在X线平片和CT上表现为骨密度减低(20例)、骨吸收(17例)、囊性骨损害(17例)、骨硬化(15例),软组织内转移性钙化(19例)等.结论 X线平片及CT诊断继发性甲旁亢性骨病具有较大优势.  相似文献   

2.
18例慢性肾衰继发性甲旁亢病人发现有锁骨骨吸收。发病部位包括锁骨内端、外端、外1/3下缘及内段下缘4个部位。其中锁骨内、外端骨吸收属软骨下骨吸收,内、外段下缘骨吸收属韧带下骨吸收。作者对锁骨骨吸收的X线表现及发病机制作了讨论。认为锁骨骨吸收是继发性甲旁亢的重要X线征象,对诊断肾性骨病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作者对定期接受人工透析的慢性肾衰病人为观察骨改变而做X线摄片,同时探讨血管壁及关节周围钙沉着,得到若干新认识,报导于下: 血管壁钙沉着 1.接受人工透析的慢性肾衰者的动脉内膜钙沉着与甲旁亢无关,勿宁说是老年性变化。 2.动脉中层及内弹性板钙沉着与甲旁亢有关系,但也可能有无关者。 3.作者认为内分流血管壁的钙沉着是甲旁亢的异位钙化一种表现。关节周围钙沉着 1.接受人工透析的慢性肾衰者关节周围钙沉着多见于髋关节,其次为肩关节及手。 2.此等钙沉着随时间的推移,可增大,缩小者也不少见。  相似文献   

4.
笔者采用指骨X线直接放大摄影来观察30例甲粗隆的X线解剖和24例肾性骨病甲粗隆骨膜下骨吸收的X线征象。认为甲粗降骨膜下骨吸收是肾性骨病继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甲旁亢)早期最敏感的X线征象。  相似文献   

5.
甲状旁腺机能亢进骨病X线诊断(附9例分析)胡毓亮周荔乔甲状旁腺机能亢进(下称甲旁亢)骨病又称泛发性纤维囊性骨炎、广泛性纤维骨炎。系全身代谢性骨病。由于甲状旁腺素分泌过多,促使破骨细胞活动增加而引起骨骼广泛性的病理改变。甲旁亢骨病临床上缺乏特征性表现,...  相似文献   

6.
瘤原性骨软化通常由良性肿瘤所致,迄今只有4例恶性肿瘤引起骨软化。作者报告1例跗舟骨骨肉瘤引起者。49岁女性中国人。1982年5月双侧胸痛,胸部X线片显示普遍性骨密度减低和右第8肋骨骨折,同年11月因轻伤发生左第3跗骨骨折。1984年7月出现全身性疼痛。血钙偏低,血磷降低,硷性磷酸酶升高,免疫反应性甲旁腺素升高,肾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甲旁亢(Primary hyperparathy—roidism)是指无特殊诱因甲状旁腺肿瘤或增生,引起甲状旁腺激素(PTH)分泌过多和高血钙而引起骨病变、肾结石等状态。近年来,随着血生化筛选和特殊检查相继问世,甲旁亢的确诊与日俱增,按国外1‰~5‰标准,十亿人口的我国就是100~500万甲旁亢患者,但国内各地迄今报道仅为142人,因此,提高对该病的认识,使大批肾结石型和骨病变型能得到及时的诊治实为必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在99Tcm-MIBI双时相平面显像的基础上联合减影平面显像及SPECT/CT融合显像对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以下简称甲旁亢)患者术前诊断的增益价值。方法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序贯纳入本院甲旁亢患者28例。所有患者行放射性核素显像前1~2周检测血清甲状腺旁腺激素(PTH)及血钙值。静脉注射99TcmO4-40~60 MBq后行甲状腺99TcmO4-显像;待采集结束后,再次静脉注射99Tcm-MIBI 600 MBq,行早期99Tcm-MIBI平面显像,后行SPECT/CT融合显像。在行99Tcm-MIBI延迟平面显像后,获得减影平面显像。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计算各显像技术的诊断效能。显像技术检出病灶数据的比较采用配对卡方检验,其他数值型变量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原发性和继发性甲旁亢患者术前检测PTH水平分别为(102.4±88.8)、(98.2±53.6)pmol/L,血钙水平分别为(2.9±0.3)、(1.9±0.2)mmol/L。28例甲旁亢患者共发现可疑性结节55处,其中40处甲旁亢病灶,15处非甲旁亢病灶。双时相检出19处病灶和2处阳性浓聚灶,其灵敏度为47.5%(19/40)。在双时相诊断甲旁亢病灶为阴性结果的患者中,减影相检出其他5处病灶,提高了病灶检出的灵敏度(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16,P=0.125)。SPECT/CT融合显像检出甲旁亢病灶26处,将双时相和减影相联合分析,检出甲旁亢病灶25处、非甲旁亢病灶4处;将双时相联合SPECT/CT融合显像分析,检出甲旁亢病灶26处、非甲旁亢病灶1处。减影相联合SPECT/CT融合显像与全部联合显像诊断效能相同,检出甲旁亢病灶27处、非甲旁亢病灶1处,其灵敏度和特异度较双时相(67.5% vs.47.5%和93.3% vs.86.7%)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635,P=0.02;χ2=4.432,P=0.04)。结论甲旁亢患者在行常规双时相平面显像的基础上联合减影平面显像及SPECT/CT融合显像,较单纯行双时相平面显像可以提高患者病灶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9.
由于甲状腺功能减退(甲旁退)并不常见,且缺乏X线征象,故放射科医生很少作出诊断。甲旁退最常见的原因是甲状腺切除手术中误切甲状旁腺组织。其发生率为1—2%。因为甲状腺切除术几乎总是在成人中施行,所以术后甲旁退是发生在骨发育完全之后,这样骨改变仅限于正常骨密度的改变。其他的征象是钙盐沉积在正常非钙化组织内后续改变。如沉积在基底节、小脑、眼晶扶体、椎旁韧带和关节旁组织内。如果甲旁退发生在骨发育完成之前,那么在成长的骨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对肾机能不全时钙磷代谢的认识有了进步,但对肾性骨营养不良,作为一组病理现象其起因仍不十分清楚,发病机制方面在成年人的甲旁亢和骨质软化认识较深,X 线检查的作用主要根据甲旁亢的表现,而对骨质软化较难估计。肾性骨营养不良的诊断,临床上缺乏特征性。软组织内钙化有较大的诊断价值,也可发生自发性骨折,骨的活检能作出明确诊断,X 线检查如采用光密度计可正确计算骨内钙含量,一般以桡骨下端为测量部位。  相似文献   

11.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15例误诊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 primaryhypery parathyroidism ,PHPT)发病率较低[1] ,随着血液生化、放射免疫测定等技术的进步 ,大部分病人得到了及时诊治 ,但仍有不少病例被长期误诊。为此总结我院 1980~ 1996年收治PHPT 15例入院前误诊情况 ,并分析其误诊原因。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本组均经手术证实为甲状旁腺本身病变所引起的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甲旁亢 ) ,其中男 6例 ,女 9例。年龄 12~ 4 6岁。病程 3个月~7年。主诉周身乏力、骨痛 13例 ( 91 3% ) ,反复发生骨折 8例 ( 53% ) ,共 2 8处次…  相似文献   

12.
正摘要目的应用能谱CT评价甲状旁腺切除术(PTX)对继发性甲旁亢血液透析病人松质骨和皮质骨中钙浓度的影响。材料与方法本研究经机构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参与者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我院过去28年中住院的慢性肾功能衰竭(CRF)病人中骨病发生情况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肾性骨病占全部CRF病人19.88%,男:女=0.72:l.表现最多为骨痛,占骨病病人96%.软骨病及佝楼病为8%.10例骨骼拍片,5例发现异常.对肾性骨病患者血钙、磷、硷性磷酸酶及肾功能情况与无骨病之CRF病人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前者病程比后者明显延长(P<0.01),血钙明显减低(p<0.01).肾性骨病患者血BUN与血磷呈明显正相关(r=0.49,p<0.01).骨矿含量改变早于X线及临床表现.对肾性骨病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PHPT)性骨病的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其认识。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病理及实验室检查证实的PHPT性骨病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并进行总结。12例均行X线平片检查,6例局部CT扫描;3例行局部MRI检查。结果12例均为多骨受累,主要影像学表现为:(1)全身骨质密度减低10例(83.3%);(2)骨吸收10例(83.3%);(3)纤维囊性骨炎9例(75%),其中棕色瘤5例(41.6%);(4)颅骨胡椒盐改变5例(41.6%);(5)病理性骨折4例(33.3%);(6)关节病变3例;(7)软组织及软骨钙化各1例;(8)骨硬化1例。结论全身骨质密度减低为PHPT性骨病较为恒定的征象,平片未发现骨质密度减低,并不能排除PHPT性骨病的可能;骨膜下及皮质内骨吸收为其特征性表现;泛发性纤维囊性骨炎为其典型表现;多发的伴有液-液平面的囊性骨质破坏,对棕色瘤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作者分析了长期透析病人的胸部、骨骼及其它X线照片上看到软组织内钙化,见有:中小动脉中膜的钙化:常为美丽的管状钙化,足及骨盆常左右对称发生,手则好发于分流术侧。从手照片发现中膜钙化最早发生了透析后60个月,平均80个月。出现的年龄最早36岁,平均49岁。203例足侧位照片,有32例发现中膜钙化。透析未满三年的135例,有15例发生中膜钙化,透析三年以上者68例,有17例发生中膜钙化,两者之间显示了有意义的差别,P<0.01。  相似文献   

16.
作者研究了34例原发性甲旁亢,以测定此病时的骨矿物质状况与生化数据(血清钙和甲状旁腺索)的关系、与外科治疗的关系、以及测定周围皮质骨与脊椎小梁骨之间的关系。分别对患者行掌骨r射线测定、桡骨Norland-Cameron光子吸收法、脊椎CT定量测定(QCT)、手的工业片摄影、胸腰段普通X线摄片。并根据胸腰段片测算了脊椎骨折指数。发现各种方法对四肢末稍骨的测量结果很一致,但与CT却不甚符合。脊椎骨折指数与QCT关系最大。此外,通常甲旁亢病人的末稍骨和中轴骨的矿物含量均有显著减少,不过,末稍  相似文献   

17.
胸骨旁小骨     
作者复习800份胸部CT片,发现12例胸骨旁小骨,其中8例成对,4例单发。此种小骨为正常变异。应与骨折碎片、异物、淋巴结钙化或血管钙化鉴别。作者的研究与解削学家对1010个标本的调查相符。胸骨旁小骨的直径为2~15mm,平均  相似文献   

18.
郭大学 《放射学实践》2001,16(3):210-210
甲状旁腺机能亢进 (以下简称甲旁亢 )患者常以骨骼症状就诊 ,但易误诊。笔者将一例误诊十几年的患者报道如下。男 ,49岁。全身疼痛乏力伴右前臂肿痛十几年 ,因穿衣时疼痛加剧出现畸形就诊。X线片示右侧尺桡骨中部可见囊状骨质破坏伴骨折。患者既往曾行右髌骨骨折 ,右股骨及左胫骨骨折 ,右胫骨“骨巨细胞瘤”手术及肾结石手术。查体可见全身多处骨骼畸形 ,精神差。加照身体其它部位X光片示 :胸腰椎骨质疏松软化呈“双凹征” ,胸廓塌陷 ,双侧胫腓骨及尺桡骨骨质疏松软化、变形 ,并见囊状骨破坏区 ,牙槽骨等处骨质明显破坏(图 1~ 3)。图 1 …  相似文献   

19.
作者对152例透析患者进行了脊椎骨矿密度测量和4例尸体组织学检查,男85例,30~70岁;女67例,22~69岁。经受长期透析治疗,男性持续时间平均7年,女7.6年,12例经甲状旁腺切除(男3例,女9例)。均行CT定量测量脊椎骨矿密度(BMD)。把椎体横断面影象分为以下五种类型:正常型(Ⅰ型);骨质疏松型(Ⅱ型);弥漫硬化型(Ⅲ型);斑点状硬化型(Ⅳ型);中心硬化型(Ⅴ型)。此分类对评价透析患者的骨改变是有意义的。Ⅴ型与继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密切相关,并多见于年轻患者和妇女。铝诱发的骨病属于Ⅱ型,皮质骨矿密度减低。  相似文献   

20.
骨密度并不是骨强度的唯一决定因素,骨的几何形态、显微构筑、骨质量也能反映骨强度。股骨上段作为骨密度减低及骨折发生的敏感部位,近来对其的研究颇多。对该部位骨强度的诸多影像学评价及相关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