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73年Sicinman和Cohn[1] 首次分离出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s,DC)。目前已知DC是捕获、加工和提呈抗原功能最强的抗原递呈细胞 (antigenpresentingcell,APC) ,在激发T细胞免疫应答和T细胞依赖性抗体生成中起重要作用 ,DC研究已成为近几年肿瘤主动特异性免疫治疗的热点课题[2 ] 。我们用已建立的骨髓DC分离与扩增方法获取DC ,然后用灭活的NS1骨髓瘤细胞及其裂解产物脉冲刺激培育DC ,再分别免疫健康正常动物和荷瘤模型动物 ,观察DC疫苗在诱导抵抗肿瘤攻击的保护性免…  相似文献   

2.
病毒性肝炎病人体内的树突状细胞功能与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福生 《肝脏》2002,7(1):50-52
树突状细胞 (dendriticcells ,DC)作为机体内免疫反应始动子、调节子和效应子 ,具有激活CD8+ CTL和CD4+ T辅助细胞的能力 ,控制着体内免疫反应的过程 ,因而它已成为宿主免疫应答的中心环节[1] 。DC是体内专职的、功能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 (APC) ,分布于全身。DC的起源、分类标志、摄取和加工处理抗原的机制、DC迁移、信号传导以及DC在肿瘤等多种疾病中的作用等研究已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近几年来 ,有关DC在抗肝炎病毒的实验研究也取得了明显的进展。随着对DC的功能及其在抗肝炎免疫反应机制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3.
树突状细胞 (Dendriticcell,DC)是起源于骨髓的专职抗原递呈细胞 (Antigenpresentingcell,APC) ,具有极强的抗原递呈能力 ,是巨噬细胞的 1 0~ 1 0 0倍。 1 973年Steinman和Cohn首次从小鼠淋巴结中分离成功 ,因其表面有众多的树突状突起而得名。近年来 ,由于DC具有的生物学特性以及在肿瘤生物治疗中的价值 ,日益被人们所重视。本文就近年来DC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生物治疗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  DC的生物学特性  研究表明 ,DC主要来源于骨髓的CD3 4 + 细胞 ,继之人们在血…  相似文献   

4.
树突状细胞体外诱导抗肝癌免疫   总被引:20,自引:13,他引:7  
目的应用树突状细胞(DC)在体外诱导高效而特异抗肝癌免疫.方法自肝癌患者外周血中分离DC;以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及白介素4(IL4)联合刺激DC;以人肝癌细胞系HepG2肿瘤细胞的肿瘤相关抗原(TAA)激活DC;DC诱导自体T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为细胞毒性T细胞(CTL);检测CTL及其上清液对HepG2肿瘤细胞、LOVO肿瘤细胞及HOS8603肿瘤细胞的细胞毒作用.结果经人肝癌细胞系HepG2肿瘤细胞的TAA激活并经GMCSF及IL4联合刺激后,肝癌患者外周血DC能够诱导自体T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为CTL,该CTL及其上清液对HepG2肿瘤细胞均有高效而特异性的杀伤作用(杀伤率分别为92%±105%和41%±89%).结论肝癌患者外周血DC体外能够诱导高效而特异抗肝癌免疫.提示DC作为一新概念上的抗肿瘤疫苗可能在肿瘤治疗及预防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核酸疫苗(NucleicAcidVaccines)包括DNA疫苗和RNA疫苗,但目前研究最多的是DNA疫苗(DNAvaccine)。DNA疫苗是指将编码某种抗原蛋白的外源基因克隆到真核质粒表达载体上,然后将重组的质粒DNA直接注射到动物体内,从而通过宿主细胞的转录系统合成抗原蛋白,诱导宿主产生对该抗原蛋白的免疫应答。核酸疫苗又称为基因疫苗或裸DNA疫苗,这种免疫称为核酸免疫、基因免疫、DNA介导的免疫及遗传免疫等。1 核酸疫苗的作用机理核酸疫苗的免疫学机理尚不完全清楚,目前初步研究认为编码目的基因的质粒D…  相似文献   

6.
树突状细胞 (dendriticcell,DC)是一类专性抗原递呈细胞 (antigen presentingcell,APC) ,因其有膜样或树突状突起而得名。DC起源于体内的多能造血干细胞 ,经血流分布到全身各处。研究表明 ,DC有较强的递呈抗原和辅助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的能力 ,其在原虫感染发病机制中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简要概述DC在杜氏利什曼原虫、枯氏锥虫和恶性疟原虫等原虫感染免疫中的功能。1 DC的功能除DC外 ,具有抗原递呈能力的细胞还有活化的B细胞、巨噬细胞 ,但DC是最主要而专一的。DC不…  相似文献   

7.
树突状细胞在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明泉  施光峰 《肝脏》2002,7(4):272-274
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 (HBV)感染的高发区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约 3千万 ,造成乙型肝炎慢性化的主要原因是HBV感染所形成的免疫功能不全、体内高滴度病毒含量及对受染细胞的耐受状态 ,因此打破HBV感染后的耐受状态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关键[1] 。抗原提呈细胞 (APC)是机体免疫反应的首要环节 ,能否进行有效的抗原提呈直接关系到免疫激活或免疫耐受的诱导。而树突状细胞 (dendriticcells ,DC)是功能强大的专职抗原提呈细胞 ,在免疫应答的诱导中具有特殊地位[2 ] 。目前 ,DC应用于乙型肝炎的预防和治疗已有了一定的…  相似文献   

8.
系统性红斑狼疮 (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 ,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在免疫学上最突出特点是B细胞功能亢进 ,自发产生大量多克隆免疫球蛋白和自身抗体。其主要病理改变是由于大量的自身抗体与抗原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并激活补体引起血管炎症。随着人们对SLE发病机制探讨的进一步深入 ,粘附分子 (CAMs)在SLE中的异常改变已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已知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 1(LFA 1,CD11a/CD18)和细胞间粘附分子 1(ICAM 1,CD5 4 )是一对存在配受体关系的重要粘附分子 ,与SLE…  相似文献   

9.
细胞间黏附分子 1(ICAM 1)广泛存在于体内多种正常细胞表面 ,参与多种生理性细胞间黏附和运动过程。但ICAM 1在正常组织和癌组织淋巴管内皮细胞的表达情况 ,以及在癌组织淋巴管转移中的作用少有报道。树突状细胞(DCs)作为一种重要的抗原提呈细胞 ,在机体抗肿瘤中的作用已得到认可[1] ,但DCs与癌症的淋巴转移之间的关系缺乏研究。为此 ,阐明ICAM 1和DCs在肿瘤淋巴转移时的关系 ,对指导临床治疗癌症和估计患者预后有着重要意义。一、材料和方法1.材料 :1999年 3月~ 2 0 0 1年 3月经病理证实为大肠癌的手术切除标本 32例…  相似文献   

10.
hsp70/CD80嵌合DNA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及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将结核分支杆菌hsp70和人CD80的编码基因进行连接重组 ,构建成hsp70 /CD80嵌合DNA真核表达质粒 ,为进一步研究其免疫保护效果及制备结核病hsp70 /CD80嵌合DNA疫苗奠定了基础 ,可望通过基因免疫获得免疫原性强、以低剂量即可有效刺激机体产生T细胞和B细胞应答、安全可靠的新型结核病疫苗。材料与方法 DNA提取试剂盒购自上海华舜公司 ,连接试剂盒为大连宝生物公司产品。寡核苷酸引物由上海生工公司合成 ,P1:5′AAGCTTATGGCTCGTGCGGTCGGGATC 3′(含HindⅢ位点和起始密码ATG…  相似文献   

11.
人体的树突状细胞 (Dendriticcells,DC)是免疫系统中功能最强的一种抗原提呈细胞。它不仅能够显著刺激纯真T细胞 (NaiveTcells)进行增殖 ,而且在先天性免疫和获得性免疫过程中均有重要作用[1] 。DC从骨髓产生迁移到周围组织 ,从非淋巴组织到局部淋巴结和脾脏 ,均需经过血液 ,所以外周血DC的数量和功能变化可以反映全身DC的变化。更由于其易于检测和观察而成为研究热点。目前对艾滋病病毒 (HIV)感染者外周血DC的研究认为 ,处于不同阶段的HIV感染者体内 ,存在着DC细胞数量和功能的动态变化 ,后者…  相似文献   

12.
分支杆菌热休克蛋白 (Hsp)既有增强免疫应答的作用 ,又保持了分支杆菌本身的抗原特性。我们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 ,将结核分支杆菌Hsp70基因克隆到真核表达质粒pcDNA3中 ,构成裸露DNA疫苗 (DNA70 )。采用英国Lowrie教授赠送的Hsp65DNA疫苗和本室构建的Hsp70DNA疫苗免疫BALB/c小鼠 ,然后观察其对小鼠免疫应答的影响 ,探讨两种疫苗的抗感染机制及比较两种疫苗的免疫原性。材料与方法 雄性BALB/c小鼠 ,购自本校实验动物学部 ;RPMI 164 0购于美国Sigma公司 ;白细胞介素 2 (IL 2 )和γ干…  相似文献   

13.
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 (LAK)疗法是常用的肿瘤生物疗法。目前寻找高效、低毒、价廉的新型抗瘤免疫活性细胞是生物治疗的新方向。粘附LAK细胞 (adherentLAKcells ,A LAK)是指在培养过程中能粘附塑料培养容器表面的一种以大颗粒淋巴细胞为主的一组LAK细胞 ,占LAK细胞总数的 4%左右 ,其抗瘤能力和体外扩增能力很强 ;抗CD3 抗体激活的杀伤细胞—CD3 AK ,具有高效激活与扩增、长期存活、体内外抗瘤活性显著高于LAK细胞及低毒副反应等特征。此两种细胞被寄希望成为应用于临床的新一代高效抗瘤效应细胞…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利用pcDNA3 质粒作为载体, 在人宫颈癌细胞(HeLa 细胞) 中高效表达恶性疟原虫环子孢子蛋白 (CSP), 观察表达产物诱导BALB/c小鼠免疫的应答水平。方法: 目的基因PfCSP在HeLa 细胞中表达, 将纯化的表达产物免疫接种小鼠, 通过ELISA、Western blotting 分析、T 淋巴细胞增殖实验、NK 细胞活性检测和T淋巴细胞亚群测定, 观察其诱导BALB/c小鼠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应答水平。结果: ELISA 检测抗体滴度达1∶6 400;Western blotting 结果在38.3 kDa 相应位置出现较清晰的显色条带;表达产物能特异刺激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CD4+ 与CD8+ 细胞有所增加, 并能提高小鼠NK细胞活性。结论: 真核表达系统pcDNA3-Pf/HeLa表达产物能特异刺激小鼠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应答, 并提高小鼠NK细胞活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应用抗DR抗体、抗S 10 0蛋白抗体 ,ABC免疫组化法对87例甲状腺良、恶性肿瘤组织内的DR 甲状腺上皮细胞(TEC)和S 10 0 树突状细胞 (DC)进行研究 ,以探讨甲状腺肿瘤细胞表达DR抗原的可能机制及DR 肿瘤细胞和DC在机体抗肿瘤免疫中的作用。一、资料和方法1.材料 :选用本院 87例甲状腺手术患者的标本 87份。其中乳头状癌 (PC) 5 6例 ;滤泡性癌 (FC) 14例 ;滤泡性腺瘤(FA) 11例 ;正常对照组 6例 ,标本为取自腺瘤周围的正常甲状腺组织。所有标本均无弥漫性淋巴细胞浸润 ,以此剔除伴有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的标本。2 .…  相似文献   

16.
细胞粘附分子 (celladhesionmolecule,CAM)在 2型糖尿病 (DM )及其并发症中的作用已得到充分的评价。CAM与细胞所处的氧化还原状态密切相关 ,研究表明氧化应激在 2型DMCAM变化中发挥一定的作用。肥胖可加重 2型DM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诱导CAM增加。本研究拟通过对肥胖2型DM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1(sICAM 1)、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 1(sVCAM 1)及氧化应激变化的观察 ,探讨肥胖对CAM及氧化应激的影响。一、对象和方法1.对象 :选取 1998年 12月 1日至 1999年 12月 31日我院内分…  相似文献   

17.
树突状细胞 (DC)因其独特的免疫学特性 ,在诱导特异性抗肿瘤细胞免疫中起关键作用 ,细胞因子对DC免疫功能具调节作用[1] 。我们以粒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 CSF)及白介素 4(IL 4)联合刺激肝癌患者外周血DC ,研究探讨 ,GM CSF和IL 4对DC表面免疫分子HLA DR和B7 2表达水平及DC免疫功能的影响。材料和方法本院 1995~ 1996年临床确诊ChildC级原发性肝癌患者共 10例 ,男 9例 ,女 1例 ,年龄为 2 8~ 5 6岁 ,平均 48岁 ,均未接受任何抗肿瘤治疗。GM CSF、IL 4、抗CD3 单克隆抗体(McAb)及抗…  相似文献   

18.
乙型、丙型肝炎DNA疫苗单次联合接种后小鼠的免疫应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由编码HBsAg与HCV-CE2抗原的两种重组真核细胞表达质粒制备的DNA疫苗联合接种BALB/c小鼠后,其施生行异性免疫应答的规律和相互影响。方法:应用上述2种DNA疫苗单次联合免疫小鼠,动态观察血中特生抗体水平;并完成稳定转染,表达相应抗原的SP2/0骨髓瘤细胞的建株,采用CTL杀伤活性体内诱生实验的方法建立观察DNA疫苗免疫保护与治疗泊动物模型。结果:两种DNA疫苗单次联合免疫小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恶性疟原虫DNA 疫苗在小鼠体内的免疫反应。方法 将恶性疟原虫FCC- 1/HN株有性期阶段的重组质粒pcDNA3- Pfs25 经骨骼肌途径注射BALB/c小鼠,对注射部位的骨骼肌进行了预处理,即于注射前7d 先在左后肢股四头肌注射0.5% 盐酸布比卡因50μl,注射深度为2m m 。观察免疫后不同时间点小鼠血清IgG抗体滴度、脾淋巴细胞增殖反应、CD4+ /CD8+ T细胞亚群比值和NK 细胞杀伤活性的变化。结果 1)重组质粒pcDNA3- Pfs25 经肌肉注射途径免疫小鼠后,机体IgG抗体滴度增高、特异性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增强、CD8+ T细胞亚群比值增高以及NK细胞杀伤活性增强。2)肌肉注射为一有效的DNA疫苗免疫途径。结论 采用编码有性期基因的重组质粒pcDNA3- Pfs25 经骨骼肌注射途径免疫小鼠,能诱导机体有效的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和NK细胞杀伤活性。本研究为恶性疟DNA疫苗的研究提供了免疫学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Fas相关死亡区(Fas-associated death domain,FADD)蛋白在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HCC中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FADD蛋白表达,原位末端标记检测HCC细胞凋亡。结果 10例(25.6%)HCC表达FADD蛋白,与癌旁非癌肝组织相比(5/8,62.5%),HCC中F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