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肿瘤发生情况和防治措施。方法:对1978年6月~1998年5月行同种异体肾移植1624次/1547人术后肿瘤发生情况和免疫抑制剂使用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发现恶性肿瘤22例,发生率为142%。分别发生于移植术后6个月~10年,平均48年。其中皮肤癌8例,肝右叶囊性腺癌1例,肝细胞癌2例,胃癌1例,直肠癌1例,结肠癌2例,回盲部腺癌1例,肾盂移行上皮癌2例,膀胱平滑肌肉瘤1例,肺恶性淋巴瘤1例,乳癌1例,口唇鳞癌1例。16例行手术治疗,现存活13例。6例属病变晚期,短期…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总结肾移植术后发生恶性肿瘤的危险因素和诊治方法。方法:回顾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自1991年5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435例肾移植术受者中发生恶性肿瘤的12例患者,以及外院接受肾移植后发生恶性肿瘤的2例患者资料,对肿瘤发生率、恶性肿瘤类型、术后肿瘤诊断时间、免疫抑制剂应用情况及预后等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本院肾移植术后发生肿瘤12例,发生率2.8%。全部14例恶性肿瘤中,11例为尿路上皮癌,占78%(6例肾盂癌合并输尿管尿路上皮癌、2例原发输尿管尿路上皮癌、3例原发膀胱尿路上皮癌),另外甲状腺癌、结肠癌、淋巴瘤各1例。除1例淋巴瘤患者行化疗外,其余13例患者均行肿瘤根治术,其中10例术后情况良好,2例于1年内复发行二次手术(其中1例复发后肿瘤较大失去手术机会于半年后死亡),另有1例反复复发术后3年死亡。结论:肾移植术后的患者高发恶性肿瘤,与其免疫抑制治疗和肾移植术的影响密切相关。肾移植后发生恶性肿瘤(78%为泌尿系肿瘤)的危险性随患者存活时间的延长而迅速增加,治疗关键在于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因此对于术后无痛性肉眼血尿、无明显诱因腰部胀痛等,特别是发生肾或输尿管积水、感染等情况,应予以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分析肾移植术后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992年1月至2008年1月山西省第二人民医院肾移植透析中心825例肾移植受者术后恶性肿瘤的发生率、临床特点、免疫抑制剂调整及预后情况。结果 825例肾移植受者中有27例发生恶性肿瘤,发病率为3.3%,其中男性12例,女性15例。泌尿系肿瘤11例,占恶性肿瘤的40.7%;消化系统肿瘤6例,占恶性肿瘤的22.2%;乳腺癌2例,占恶性肿瘤的7.4%;皮肤癌3例,占恶性肿瘤的11.1%;肺癌2例,占恶性肿瘤的7.4%;卵巢癌、骨转移癌、颅内肿瘤各1例,分别占恶性肿瘤的3.7%。发现肿瘤时5例有远处转移,诊断肿瘤时26例移植肾功能正常,1例移植肾失功恢复血液透析。27例患者均及时调整免疫抑制剂剂量辅以化疗或放疗,18例行手术治疗,死亡9例,病死率为33.3%。结论肾移植术后恶性肿瘤发病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泌尿系肿瘤的发病率位居第一,该现象与肾移植受者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肾移植患者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发生恶性肿瘤的危险性较正常人群明显升高。本院自1981年6月至2002年5月共实施同种异体肾移植术852例913次,术后发生恶性肿瘤14例(1.7%)。现结合文献资料进行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泌尿系统肿瘤的发病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后泌尿系统肿瘤的发生情况。结果:5例中输尿管移行细胞癌2例,肾肿瘤2例,肾盂、输尿管、膀胱多发肿瘤1例。5例均行手术治疗,并减少免疫抑制剂用量。现存活4例,平均存活已24.5个月。1例死于肿瘤全身转移。结论:肾移植术后泌尿系统肿瘤发生率明显增高,应采用手术为中心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6.
随着肾移植术后免疫抑制剂的长期应用,其并发症表现得越来越多,其中恶性肿瘤的发生已成为目前肾移植术后的一个最严重的并发症,而并发自体上尿路恶性肿瘤的报道甚少.现报道3例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尸肾移植83例的临床经验,分析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83例尸肾移植一般情况,手术方法,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等。结果:3例发生超急性排斥反应,9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10例发生急性肾小管坏死,3例发生尿瘘,2例输尿管梗阻,1例肺部感染,1例骨髓抑制,2例消化道出血,死亡1例。主要死亡原因为肺部感染。结论:术后影响移植肾失功的主要原因是急性排斥反应及急性肾小管坏死。感染是影响受者存活的主要原因。合理应用免疫抑制剂应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常见病毒感染的发病机理及防治措施。方法:调整免疫抑制剂及运用嘌呤核苷酸类衍生物抗病毒药万乃洛韦或阿昔洛韦预防和治疗病毒感染。结果:本组15例病毒感染,痊愈13例,1例死于重症肝,1例死于混合感染。结论:合理应用免疫抑制剂及抗病毒药是预防和治疗肾移植术后病毒感染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肾移植术后早期肾功能的恢复影响因素。方法 将肾移植术后早期肾功能恢复分为三种情况:肾功能即刻恢复,肾功能延迟恢复,肾功能恢复障碍。结果 肾功能即刻恢复14例,肾功能延迟恢复4例,肾功能恢复障碍3例。结论 肾移植术后早期肾功能的恢复与免疫抑制剂的应用方法、尸肾取肾过程、术前准备、受者体重等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
肾移植患者因自身免疫力低下,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应用造成机体防御机能下降,故易发生各种感染。我院新近发现肾移植术后结核菌感染并格林巴利综合征1例,因此种复杂特殊感染临床罕见,中外杂志中均未见报道.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肾移植的经验.以提高人、肾长期存活率。方法:总结8例肾移植经验,分析术前准备、组织配型、供肾质量、手术操作、并发症的防治、免疫抑制剂使用等方面对肾移植效果的影响。结果:1、3年人、肾存活率100%。8例病人术后恢复良好.均已重返工作岗位。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良好的组织配型、供肾质量以及手术技巧的掌握是肾移植成功的关键,减少并发症,合理应用免疫抑制剂.个体化给药和长期随访是提高肾移植长期存活率的保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肾移植对儿童终末期肾病(ESRD)的疗效、手术处理、免疫抑制剂应用方法。方法:总结我院1985年1月至2001年12月21例接受肾移植的患儿临床资料、植肾手术方法、免疫抑制剂应用和随访情况。结果:术后早期平均肾功能恢复时间为5.6天。1、3、5年/存活率分别为95.2%、86.7%/73.3%,72.7%/63.6%。最长存活12年。其中1例发生超急性排斥反应,5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3例出现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3例死亡。术后主要并发症有:高血压(47.6%)、糖尿病(19.4%)、感染(19.4%)、药物性肝损害(14.2%)。结论:肾移植是治疗儿童ESRD最为理想的方法。儿童可以适应成人肾脏的移植。术后免疫抑制治疗建议联合应用强地松 霉酚酸酯 FK506。  相似文献   

13.
肾移植后左胸壁恶性淋巴瘤一例附属一院肿瘤外科陈雪敏患者,女,53岁。主诉:肾移植术后1年,发现左乳肿块1个月。于1991年7月20日因“慢性肾炎,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在本院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术后一年多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甲基强的松龙400...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56例尸体肾移植资料进行分析、总结。方法:统计肾移植术后受者1年人、肾存活率、人类组织相容性抗原(HLA)供—受者配型及群体反应抗体(PRA)检测情况;肾移植术后主要并发症。结果:1年人、肾存活率92.9%/88.1%,加速性排斥1例,急性排斥(AR)8例(14.3%),环孢素A(CsA)急性肾中毒1例,无1例出现急性肾小管坏死(ATN)。结论:①受者充分的术前准备和高质量的供肾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保证;②严格的HLA配型和术后合理用药是提高存活率的关键;③免疫抑制剂的合理应用使感染发生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龄尿毒症患者尸体肾移植手术的适应证、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和T细胞亚群、ICAM—1对急性排斥的监测治疗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对37例60~71岁尿毒症患者进行尸体肾移植手术,术后进行各项指标监测。结果:1年人/肾存活率为83.8%/75.7%;3年为78.6%/67.9%,5年为72.2%/55.6%。急性排斥发生率为24.3%。结论:合理应用免疫抑制剂及监测和治疗急性排斥反应,降低术后并发症是提高高龄患者肾移植存活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环孢素 A(Cs A)于 1976年由 Borel首先发现 ,次年该药用于临床肾移植。 Cs A的主要特点是强有力的免疫抑制性 ,没有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和相对地无骨髓抑制性 ,是目前肾移植中最主要最常用免疫抑制剂之一 [1 ,2 ] 。我院 1995~ 1998年施行 7例同种异体肾移植手术 ,术后使用 Cs A为主的免疫抑制剂。现将我院肾移植术后应用 Cs A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Cs A应用方法1.1 应用时间与剂量因肾移植术后早期胃肠功能尚未恢复 ,而且移植肾功能要在 3d左右才逐渐恢复正常 ,过早使用 Cs A易导致中毒 ,通常手术后第 3日开始给予口服。术后第 3…  相似文献   

17.
肾移植术后结核病的防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泓文  何文芳  苏泽轩  王平 《广东医学》2003,24(11):1224-1225
目的:提高肾移植术后结核病的诊治水平及预防其发生。方法:分析13例肾移植术后并发结核病及4例肾移植术前患过结核、术后采用异烟肼预防治疗的临床特点,对肾移植术后结核病诊断、治疗及免疫抑制剂的使用进行探讨。结果:肾移植术后并发结核病的发病率、病死率分别为2.8%及15.6%。结核病症状、体征不典型,早期辅助检查缺乏阳性结果;肝功能异常、CSA浓度下降发生率分别为53.8%及69.2%。4例肾移植术前患过结核、术后采用异烟肼预防治疗,无结核复发。结论:诊断性治疗是提高早期诊断的重要方法。抗结核治疗应采用早期、长疗程、联合用药的治疗方案,及时调整免疫抑制剂,对肾移植术前曾患过结核应采用异烟肼预防。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总结肾移植术后恶性肿瘤的发病情况,探讨其临床特征和治疗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本院1978年~2009年间接受免疫抑制治疗(至少半年)的肾移植患者中发生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在1 292例肾移植患者中共发现15例恶性肿瘤,发生率为1.16%?肾移植术后肿瘤患者1年存活率为73.33%,肾移植术后1年内死亡的4例,其中2例为移植肾输尿管恶性肿瘤,1例为肝癌,1例为移植肾恶性淋巴瘤?结论:肾移植术后恶性肿瘤是影响移植肾患者长期存活的严重并发症之一?肾移植术后患者需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19.
免疫抑制剂的使用或免疫抑制过度是器官移植术后病毒感染的最重要原因。301例肾移植患者术后31例发生带状癌疹,发病率为10.3%,发病时间以术后1~2年间最多见,多伴有细胞免疫功能下降。治疗包括抗病毒药物应用、调整免疫抑制剂方案、防止合并细胞感染和对症处理等4个方面。认为阿昔洛韦抗病毒效果较好,而适当减少免疫抑制剂的用量则是治疗的关键。肾移植术后带状疱疹的诊断与治疗@钱立新$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移植病房@徐正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移植病房@眭元庚$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移植病房  相似文献   

20.
肾移植术后因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可出现药物性肝损害(DILI)。笔者观察肾移植手术124例,发生药物肝损害23例,占18.6%,其中21例治愈,2例死亡。肾移植术后肝损害治疗的原则:(1)调整免疫抑制剂用量;(2)应用肝细胞生长素(HGF)促进肝细胞再生;(3)综合支持治疗。术后定期监测肝功能对保证移植肾术后长期存活有极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