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应读者要求,本刊自本期开始,陆续刊载从新版《医古文》中选出的一些重点文章加以语译及语法分析,供参加高等中医自学考试的同志参考。  相似文献   

2.
《黄帝内经素问》书名英译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素问》与《灵枢》合称《内经》,为我国现存最早的较为系统和完整的医学典籍。《内经》集中反映了我国古代的医学成就,创立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奠定了中医学发展的基础。两千多年来,一直指导着中医学的发展。直到今天,《内经》仍列“四大经典”之首,为学习中医者的必读之书,也是世界各国研究我国占代文明  相似文献   

3.
吴崐是明代晚期卓有成就的医学家,其著作《黄帝内经素问吴注》是《素问》注释史上一部经典之作。然而吴崐对于经文的整理历来颇受争议,如清代医家汪昂认为其"多改经文,亦觉嫌于轻擅"。经过多方考证,认为吴注态度严谨,自有章法,对后世多有借鉴启发。  相似文献   

4.
由全国著名中医学家、《伤寒论》专家陈亦人教授主编的《伤寒论译释》(以下简称《译释》)第三版,已由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发行.笔者认为,三版《译释》有如下几个特点:1 提纲挈领,执简驭繁《译释》分上、下两编.为了学习《伤寒论》者的方便,作者首先在上编对《伤寒论》进行了总的概括,对《伤寒论》中的有关概念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该编分《太阳病篇》、  相似文献   

5.
从对古籍用例及训诂专书的考察可知,蒇有谨慎从事、勿废慢于事等意义。王冰《黄帝内经素问注·序》中的蒇谋是审慎地思谋之义,谓在理解医理基础上,将之恰切地运用于实践。该词非臧谋之讹,而解释为完备的谋划亦不确切。  相似文献   

6.
初读古代中医典籍,理解的不是很透彻,因此翻阅了古、现代各家译释,但在其中发现一些疑惑的或暂且不敢苟同的地方,并记录下来,以望能与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7.
王萌  晏丽  李涛安 《中医药导报》2021,27(6):210-213
根据张登峰提出的《黄帝内经》162篇命名规律,在对《黄帝内经·素问》81篇篇名进行归类的基础上,对国内外4种不同英译本中篇名的翻译进行了对比,发现文树德以直译为主的翻译方法在体现标题的信息功能、美感功能、祈使功能方面效果较好.同时,探讨了文树德、李照国、倪毛信、吕聪明4位译者对于篇名中论大论别论的英...  相似文献   

8.
【说明】《甲乙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针灸学专书.它对古代针灸疗法进行了系统的归纳和整理,在祖国针灸医学的发展上起到了承先启后的巨大作用,有着深远的影响。它的作者是魏晋时人皇甫谧(公元215~282年),该书的撰于公元259年左右,距今一千七百余年。《甲乙经》北朝时期亦称《甲乙》(见魏书·崔彧传》),《隋书·经籍志》称《黄帝甲乙经》,《旧唐书》、《新唐书》称《黄帝三部针经》,宋·郑樵《通志》、《宋史·艺文志》称《黄帝三部针灸经》,林亿等校本则称《针灸甲乙经》,后人更总称《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孙思邈在《千金方·大医习业》里把《甲乙经》列为必读的医书之一。唐代太医院更将《甲乙经》作为考试医生的内容。而公元七  相似文献   

9.
明代新安医家吴崑所著《黄帝内经素问吴注》乃是研究和校注《黄帝内经》的一部富有影响力之专著。探其缘由,明朝万历年间新安理学之实风盛行,吴崑受新安实"理"影响,舍仕成医,格物致知,知行合一。在其著作《黄帝内经素问吴注》中,解经以"节"暗合新安理学"自然之节"之理,注文以实暗合新安理学"元气""太极"之理,注经以法暗合新安理学"道理""纹理"之理,谦卑恭逊之态暗合新安理学"礼文"之理。继承创新,儒医合一;学问殷实,活学活用;方法明确,发挥得当;影响深远,对后辈颇具启发。  相似文献   

10.
南京中医学院陈亦人教授,最近寄来其所主编之第三版《伤寒论译释》。该书初刊于1958年,因颇受广大《伤寒论》读者的欢迎,销售一空,曾于1980年第二次修订重印,这次修订系第三次。三十几年中,连续修订三次,这一方面是为了应付广大读者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有主编者自己,想把近些年来在《伤寒论》研究方面的心得体会,藉此而公开发表的愿望。余粗读之后,颇有些感想,现略述如下。近几年来,不少人主张在中医院校中废除《伤寒论》,其呼声时起时隐。恰在此时此刻,《伤寒  相似文献   

11.
王冰,唐代医学家,自号启玄子,籍里无考,约为唐景云至贞元间(公元710-804年)人.肃宗(李亨)宝应间,曾官太仆令.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作景兆府参军.他平时钻研医学,对保存与传播古典医学有很大贡献.著有《素问注》二十四卷(《唐书艺文志》)、《素问六脉玄珠密语》十卷(《宋史艺文志》)、《昭明隐旨》亡,《玄珠密语》与《天元玉策》相类,殊似后人伪托.《素问注》首有宝应元年自序,称于先生郭子斋堂,受先师张公秘本,排抉幽奥,颇有发明,惟全氏篇次,悉为更易,幸每篇之下必注全本几字,犹可考见其旧,亦《素问》注家之祖矣.  相似文献   

12.
盖闻天地之大德曰生,运阴阳以播物;含灵之所保曰命,资亭育以尽年。听说自然界的最高恩惠是化生,使阴阳运化而繁育万物;人类保重的东西是生命,依靠养育而享尽天年。大德,最高的恩惠。播物,繁殖万物。含灵,人类。资,凭借,依靠。亭育,抚育,养育。蛰穴栖巢,感物之情盖寡;范金揉木,逐欲之道方滋。在穴居巢处的原始社会,思慕物资享受的情欲大概很少;到了能制造金木工具的时  相似文献   

13.
《养生大世界》2004,(9):42-42
本篇以太阳在天运中的地位作比拟,强调阳气在体内的作用,反映了古人对阳气的重视。明代张介宾说:“天之阳气,唯日为本,天无此日,则昼夜无分,四时失序,万物不彰矣。其在于人,则自表白里,自上自下,变惟此阳气而已。人而无阳,犹天之无日,欲保天年,其可得乎?”并且以此为根据写出“大宝论”等,进一步阐述人身阳气在生理上的重要性,提出“阳非有余”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15.
【原文】黄帝坐明堂,召雷公①而问之曰押子知医之道乎芽雷公对曰押诵而未能解,解而未能别熏别而未能明熏明而未能彰,足以治群僚,不足治王侯。愿得受树天之度②熏四时阴阳合之,别星辰与日月光,以彰经术熏后世益明芽上通神农,著至教疑于二皇。帝曰:善。无失之熏此皆阴阳表里上下雌雄相输应也,而道上知天文熏下知地理,中知人事熏可以长久熏以教众庶熏亦不疑殆,医道论篇熏可传后世熏可以为宝。——《黄帝内经·著至教论篇》【按语】本篇主要是阐明医学上的至深至确的道理,故篇名著至教论。文中指出医道的精髓必须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  相似文献   

16.
重评《黄帝内经素问遗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植山 《中医杂志》2004,45(11):868-869
<黄帝内经>讨论疫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刺法论篇第七十二"和"本病论篇第七十三"两个"遗篇"中.第七十二篇讨论疫病预防方法,以刺法为主,故名"刺法论";第七十三篇讨论五运六气升降失常为疫病发生根源,故名"本病论".其中"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不相染者,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等论述,医家广为传诵,无人不晓,但对"五疫"的内容及发生的运气原理,却很少有人深究.在后世有关疫病的论著中,讲"五疫"只是笼统泛指各种疫病,未见就五疫中各疫的特定内容作具体讨论.对两个遗篇中重点阐述的"升降不前,气交有变,即成暴郁"和"三年化疫"理论,基本上被摒弃不论.  相似文献   

17.
对《素问》一书命名涵义的认识,诸家阐述虽多,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种:其一解“素”为平素,解“问”为学问。如张介宾云:“平素所讲学问,是谓素问。”吴崑说:“平日讲求,谓之素问”。其二解“素”为原始本质,解“问”为问对。如全元起云:“素者,本也;问者,黄帝问歧伯也。方陈性情之源,五行之本,故曰素问”。林亿等根据《乾凿度》载:“太素者,质之始  相似文献   

18.
《素问》王冰注引文的作用及所释对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9.
王冰整理研究《黄帝内经·素问》,可谓目的明确,任务清楚,目标切实,厥功甚伟。本文对此略作阐发。  相似文献   

20.
奥稽?古,则周有扁鹊之摘难,晋有玄晏先生之类分,唐有王太仆之补削,元有滑?宁之撮钞,鉴此四君子而后意决。考察过去时代,那么周代有秦越人(对内经)的摘录和问难,晋代有皇甫谧(对内经)的按类分编,唐代有王冰(对内经)的补缺删衍,元代有滑寿(对内经)的撮取抄录,借鉴这四位先生的事迹,然后拿定主意。粤,句首语气词,无义。稽,考察。?,同“往”。摘难,摘录《内经》的疑难,设为问难,加以解释,以阐发《内经》意旨,即指《八十一难经》,相传为扁鹊所著,实为后人托名之作。类分,按类分编,即指《甲乙经》。王太仆,即王冰。补削,补缺册衍,指王冰对《素问》作了大量的整理注释工作。滑撄宁,名寿,字伯仁,号撄宁先生,元代针灸学家,曾编著《读素问钞》。撮钞,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