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GL)的细胞遗传学特征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骨髓细胞直接法和(或)不加植物血凝素(PHA)的24h体外细胞培养法制备骨髓染色体,并应用热变性姬姆萨显带技术对42例CGL患者的骨髓细胞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42例CGL中,发现39例(92.9%)有典型的Ph染色体,Ph染色体阴性3例(7.1%)。其中6例核型呈嵌合状态,3例除Ph阳性外,还出现附加染色体改变,分别为+Ph、+8。36例经干扰素、羟基脲等治疗后其Ph阳性率不变。结论:染色体核型分析不但有助于CGL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并指导临床治疗和判断预后,且有助于细胞遗传学分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细胞遗传学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GL)的诊断、疗效及其预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 116例采用骨髓细胞直接法和 (或 )短期 ( 2 4h)培养法制备染色体标本 ,采用R显带技术进行核型分析。结果 :在 116例CGL中 ,发现 110例Ph( +) ,在病程各期 (慢性期、加速期、急变期 )均出现 ,占 94.8%。 6例Ph( -) ,占 5 .17%。其中 96例Ph( +)细胞为 10 0 % ,占 87.2 %。 14例Ph( +)细胞为 41.6%~ 93 .1% ,占 12 .7% ,核型呈嵌合状态。 12例除Ph( +)外 ,还出现额外染色体改变 ,占 10 .9%。分别为双Ph ,+8,-Y ,-7及超二倍体 ( >46条 )。绝大部分患者经干扰素、羟基脲治疗后Ph( +)阳性率不变。结论 :染色体核型分析不仅有助于CGL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还是监测病情缓解或复发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的染色体核型在病程中的变化与临床关系。方法采用24h、48h培养法制备骨髓染色体,G显带技术对31例Ph+CML患者进行染色体核型追踪分析。结果有10例发生了新的额外染色体异常改变,占32.2%。额外染色体异常有+12,+15,+21,18q+,i(17q),r(2),r(17)等,以及两条染色体间的易位,这些出现二次染色体畸变病例多在检出新的额外染色体异常后半年左右因化疗不敏感或急变死亡。结论Ph+CML患者在病程中出现额外染色体畸变,提示临床疗效差,预后不良。通过细胞遗传学染色体核型追踪分析有助于对CML临床疗效观察以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4.
安利  朱琳  王晓敏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33):122-123
目的探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细胞遗传学改变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通过短期培养法和直接法对114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进行染色体分析,选取其中17例复杂核型表现者进行结果分析。结果14.9%的Ph+患者(17/114)出现额外染色体,加速期和急变期额外染色体的检出率明显高于慢性期(x2=15.982,P〈0.01)。额外染色体多见于CML急变期。结论CML患者病程中继发额外染色体的异常改变与其病程进展密切相关,染色体核型分析对CML的诊断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周箭 《四川医学》2010,31(2):177-179
目的运用细胞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方法,对本院258例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患者进行分析,探讨CML中Ph染色体的有关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骨髓直接法和短期培养法制备染色体,应用R显带技术对258例CML患者进行核型分析;对其中22例患者运用双色双融合探针(DC—DF—bcr/abl)进行FISH检测Ph易位信号特征。结果11例(4.26%)为Ph(-);247例(95.74%)为Ph(+),其中15例(6.07%)为Ph染色体变异易位。结论染色体核型分析有助于慢粒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判断疗效;FISH检测能给予精确的分子诊断。CML变异性Ph易住广泛累及除9,22外多条染色体。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染色体核型异常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诊断和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直接法、短期培养法和RHG显带技术制备染色体,进行核型分析。结果:283例MDS患者中,77例检出染色体核型异常,检出率为27.21%。核型异常包括数目异常和结构异常,发生频率较高的染色体畸变依次为:+8,-20/20q-,-Y,易位型,-7/7q-,+9,-5/5q-。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RAEB)和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转化型(RAEB-t)较难治性贫血(RA)检测到更高的异常核型比例。随访78例中有17例转化为白血病,转化率为21.79%。核型异常者及IPSS评分高危组向白血病转化的几率明显高于核型正常者及IPSS低危组(P〈0.05)。结论:MDS是一组高度异质性的克隆性疾病,染色体核型分析对MDS的正确诊断、病情监测及预后评估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高三尖杉酯碱为主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进一步寻找可广泛应用的治疗方案,提高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GL)的治疗效果。方法:应用高三尖杉酯碱(HHT)为主,治疗Ph^+的CGL患者16例。观察临床疗效,并与羟基脲(少数为白消安)维持者为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血液学改变:维持治疗前部分血液学缓解的15例患者中,12例(80.0%)获得CHR,其中2例曾间断治疗半年以上仍可维持CHR;CHR的1例患者能维持血液学缓解。总血液学缓解13例(86.7%)。细胞遗传学改变:Ph^+ CGL16例,治疗后复查染色体13例,获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CCR,Ph阳性率为0%)1例(7.7%)、大部分细胞遗传学缓解(PCR,Ph阳性率为5%.35%)1例(7.7%),轻微细胞遗传学缓解(MCR,Ph阳性率为35%。95%)4例(25.0%),总细胞遗传学反应率为40.4%。结论:高三尖杉酯碱(HHT)为主治疗CGL有较高的血液学和细胞遗传学缓解率,毒副作用轻微,价格低廉,为一种可广泛应用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8.
155例髓系白血病细胞遗传学分析与临床关系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从慢性髓系白血病(CML)的诊断、分期、风险率分组及治疗方案等4个方面来探讨患者骨髓细胞遗传学改变与疾病之间的关系。方法:155例CML患者按《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及Sokal危险指数进行分期分组,取骨髓行常规G显带后进行核型分析。结果:155例CML患者中,Ph1( )148例(95.5%),Ph1(-)7例(4.5%);21例慢性期CML发生附加染色体畸变,占慢性期患者总数的15.6%;所有急变或加速期患者均发现有Ph1染色体,14例(70%)有附加染色体数量和/或结构异常,比慢性期患者多见;Ph1( )细胞百分率不随病程而改变。结论:慢性期CML是一组高度异质性疾病,肿瘤生物学恶性的高低决定了病人的预后。CML进入加速、急变期是肿瘤演化的结果,多伴有非随机的附加染色体异常,这些染色体的出现可作为预后评估的指标;同时细胞遗传学分析有助于CML的疗效判断及指导治疗,有利于发现新的肿瘤演化克隆。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染色体核型分析,了解本地区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细胞遗传学特点。方法采用培养的骨髓细胞,G显带技术进行染色体核型制备、分析。结果在全部29例慢粒患者中共检出27例Ph染色体阳性患者,检出率为93.1%,其中具有典型t(9;22)(q34;q11)易位即简单型25例,2例涉及其他染色体异常的复杂型分别为伴6号染色体臂间倒位和6号染色体短臂部分缺失各1例,简单型和复杂型所占比例分别为92.6%(25/27)和7.4%(2/27)。结论本地区Ph染色体阳性慢粒患者染色体核型仍以简单型为主,但复杂型与以往其他地区报道的核型不同。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核型变化的有关特点及预后意义。方法:染色体制备采用骨髓细胞短期培养法,应用R显带技术对64例CML患者的骨髓细胞进行遗传学分析。结果:64例CML患者中,53例检出典型费城染色体(Ph),2例为变异Ph易位,2例Ph阴性,6例核型呈嵌合状态,5例出现附加染色体异常,主要为+8、-17、-y、-21等。其中3例为加速和急变期患者。结论:CML是一种高度异质性疾病,非随机的附加染色体异常与患者临床分期高度相关,CML患者进行染色体分析对于疾病的诊断及鉴别、指导临床治疗、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染色体异常及其演变在揭示MDS的发病机制、白血病转化和评估MDS预后中的意义。方法;77例MDS核型分析应用骨髓细胞短期培养方法和染色体G显带技术。结果:77例中,40例(52%)有克隆性染色体异常。RAEB和RAEB-T的模型异常发生率分别为12/20、10/14,明显高于RA和RAS(分别为15/37、2/5,P<0.05)。按染色体异常发生频率的多少依次为:+8、-7/7q-、5q-、-Y、20q-、+9、+21、dup(1q)、i(17q)和+19。核型异常者进展为白血病的危险性明显高于核型正常者,生存期也明显缩短(P<0.05)。复杂异常核型者预后最差。结论:MDS的骨髓染色体分析对研究其病因、明确诊断、分型和预后评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细胞遗传学、血液学与预后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骨髓直接法和24h短期培养法制备染色体标本,用R显带技术,对37例MDS进行核型分析。按FAB分型:难治性贫血18例(占48.6%),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13例(占25.1%),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转变型6例(占16.2%)。结果37例MDS中16例检出染色体异常核型(占43.0%),数目异常4例,结构异常5例,数目及结构异常7例;1例出现核型演变。结论细胞遗传学在MDS的诊断、病情发展和预后判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运用细胞遗传学方法,对本院125例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惠者进行分析,探讨CML中Ph染色体的有关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24h短期培养法制备骨髓染色体,R显带技术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 125例CML患者中有118例Ph+(占94%),7例Ph-(占6%);在Ph+病例中,具有典型易位者95例(占81%),变异易位和涉及其他染色体异常的有23例(占19%),其中11例为慢性期,3例为加速期,9例为急变期.结论 染色体核型分析对慢粒的诊断、鉴别诊断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染色体变化的特点及预后价值。方法染色体制备采用骨髓细胞短期培养法,应用R显带技术对47例CML患者的骨髓细胞进行遗传学分析。结果47例CML患者中,43例检出典型Ph染色体,占91.49%,2例为变异Ph易位,占4.26%,2例Ph染色体阴性,占4.26%,4例出现附加染色体异常,主要为+8,i(17),+21,+Ph等,其中3例为加速和急变期患者,占75.00%。结论CML是一种高度异质性疾病,非随机的附加染色体异常与患者临床分期高度相关CML患者进行染色体分析对于疾病的诊断及鉴别、临床治疗、判断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126例急性白血病患者染色体核型分析与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急性白血病(AL)的细胞遗传学特征及其与临床的关系和意义。方法 分析126例AL初治患者骨髓染色体核型,采用直接培养法或24/48h短期培养法G显带技术检测染色体。结果 AML中M3的核型畸变率最高,M6最低,t(15;17)最多且仅见于M3,t(8;21)见于M2、M4、M4EO、M5,+8异常见于AMLM2、M3、M4、M5、M6各亚型。t(15;17)组缓解率为93.3%,t(8;21)组为75.0%,其它核型异常组为52.0%,三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中t(15;17)组与其它核型异常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7;t(15;17)组与t(8;21)组比较、t(8;21)组与其它核型异常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均〉0.05.AML正常核型组缓解率为72.5%.12例t(15;17)患者中7例(58.3%)WT1基因为阴性,缓解率为100.0%,5例(41.7%)为阳性,缓解率为75.0%.6例t(8;21)患者中4例(66.7%)WT1基因为阴性,缓解率为100.0%,2例(23.3%)为阳性,缓解率为50.O%.ALL双Ph染色体异常2例,均为NR,且1例经行外周血干细胞移植仍未达到缓解。结论 染色体研究对白血病的疗效及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AML核型是否正常与WT1基因阳性率无关,t(15;17)和t(8;21)两组WTI(一)患者缓解率高于WT1(+)患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羊水细胞染色体,比较不同异常核型的发生率及其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9月到该院就诊有产前诊断指征的孕妇6000例,行羊膜腔穿刺术、传代法羊水细胞培养及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6000例羊水培养成功5994例(99.90%),异常核型193例(3.22%)。其中,染色体数目异常108例,占异常核型的55.96%,以21三体为主,占数目异常的67.59%(73/108);结构异常60例,占异常核型的31.09%,其中平衡性结构重排38例(19.69%),非平衡性结构重排22例(11.40%);嵌合体25例(12.95%)。将孕妇按进行穿刺的首要指征分为6组,血清学筛查高风险组和高龄组分别占受检人数41.62%和33.70%,B超检查示胎儿异常组和夫妇一方染色体异常组的核型异常检出率分别为5.56%和20.00%,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传代法羊水细胞体外培养对核型分析具有实用性。羊水染色体核型分析是安全、有效的诊断胎儿染色体病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胎儿染色体异常出现的频率及与前产诊断指征的关系。方法对有产前诊断指征的177名妊娠19—32周的孕妇进行羊膜腔穿刺或脐静脉穿刺术,取羊水细胞或脐血细胞培养并分析胎儿染色体核型。结果177例产前诊断中,染色体异常23例,占12.99%(23/177)。其中高龄孕妇37例,染色体异常7例,异常染色体检出率为18.92%(7/37);孕妇本人或丈夫染色体携带者异常染色体检出率为33.33%(3/9);胎儿畸形的异常染色体检出率为15.63%(5/32)。结论在各类产前诊断指征中,出现胎儿染色体异常者依次以父或母为染色体结构异常携带者、高龄、B超检查异常者的频率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肌无力的患者和其双亲染色体核型及其患者与双亲之间染色体核型的关系。方法:采取肌无力患者及其双亲外周血,进行体外细胞培养,常规制片,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肌无力患者检出染色体畸变32例,占20%;双亲中有染色体畸变者5例,占1.56%。发现畸变染色体有NO-3、NO.6、NO.7、X、NO.8、NO.14、NO.17、NO.19、NO.21及NO.22,染色体畸变类型有缺失、易位、断裂、裂隙及数目异常。结论:肌无力形成与多条染色体畸变相关联,通过染色体核型分析可以为临床诊断、治疗,尤其是产前诊断该类疾病提供一种有利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检测c-kit R在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的表达并进一步分析ANLL中c-kit R表达与染色体异常核型的关系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分别检测并比较92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和81例ANLL初诊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跨膜c-kit R表达的阳性率及阳性水平,并设立20例正常人骨髓标本作为阴性对照组;采用R带显带方法对c-kit R阳性表达的ANLL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 ALL患者的c-kit R表达的阳性率及阳性水平与正常人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ANLL患者的c-kit R表达率及阳性水平则均明显高于正常人和ALL患者(P值分别〈0.01)。ANLL中c-kit R阳性表达者异常核型的百分率为74.1%,明显高于c-kit R阴性组者(26.1%)(P〈0.05)。异常核型的类型有5q-、-17、+21、del3p、t(8;21)、6p+、t(1;8)、复杂易位、t(15;17)、t(1;12)、-7、四倍体、20q-等十余种类型。结论 c-kit R可作为髓系免疫学标记,用以协助ANLL的诊断。c-kit R阳性者伴有细胞遗传学异常,但是,c-kit R阳性与染色体异常核型的类型之间不存在特殊对应关系。c-kit原癌基因不是ANLL发病机制的唯一要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细胞遗传学、分子遗传学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196例CML患者,采用直接法和(或)24 h短期培养法制备骨髓染色体标本,采用R显带技术(RHG)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用BCR-ABL双色双融合探针或ES探针对骨髓间期细胞进行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检测.结果 将患者分为慢性期和加速/急变期2组.细胞遗传学分析:附加染色体异常、变异易位在2组中比例分别为9/166(5.4%)、7/166(4.2%)和19/30(63.3%)、3/30(10.0%).196例患者中检出179例Ph阳性标本,占91.3%;其中典型易位169例(94.4%),变异易位10例(5.6%),附加染色体异常出现频率最多的为双Ph、+ 8、I(17q)、-Y.分子遗传学分析:68例患者行FISH 检测,均为BCR-ABL融合基因阳性(含10例变异易位、11例Ph染色体阴性及6例染色体检测失败者),其中10例(14.7%)为der(9)缺失(含1例染色体检测失败者),在慢性期、加速/急变期中比例分别为8/55(14.5%)、2/13(15.4%).68例患者中典型易位41例,变异易位10例,der(9)缺失在典型易位、变异易位中比例分别为5/41(12.2%)和4/10(40.0%).结论 与慢性期相比,加速/急变期附加染色体、变异易位等异常明显增加,染色体核型分析有助于疾病诊断和进展的分析,并且在遗传学分析的基础上,选用分子遗传学FISH技术可以明显提高疾病的诊断率和染色体异常的检出率及准确率,并可有效检测der(9)缺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