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研究腺病毒介导的多基因(GM-CSF、B7-1、p53、IL-2)对胆管癌细胞系QBC939 凋亡的诱导作用和对正常肝细胞的作用。方法:应用TUNEL细胞凋亡检测法和光镜观察,分析同时含GM-CSF、B7-1、p53、IL-2 4 种目的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Ad-m ultigenes)对胆管癌细胞系QBC939 和肝细胞系L02的作用以及对大鼠肝脏的毒性损害。结果:Ad-multigenes与化疗药物顺铂协同,能诱导30% 左右的QBC939发生凋亡,并对肝细胞系L02 和大鼠肝细胞无明显毒性损害。结论:Ad-m ultigenes能诱导胆管癌细胞QBC939 发生凋亡,且与化疗药物顺铂具有协同增强作用。初步分析对人肝细胞及大鼠肝脏无明显毒性损害,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腺病毒介导多基因在胆管癌细胞中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研究腺病毒介导的多基因(GM-CSF,B7-1,p53、IL-2)在胆管癌细胞系QBC939中的表达及对其生长的影响。方法:构建同时含GM-CSF、B7-1、p53、IL-2 4种目的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Ad-multigenes,应用流式细胞仪、ELISA、免疫组化等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p53基因和顺铂联合应用对胆管癌细胞的作用。方法:将重组体腺病毒p53和顺铂联合作用于人胆管癌细胞QBC939,对p53基因的表达、细胞的生长抑制及机制进行分析。结果:用Ad-LacZ进行复组腺病毒转导效率的检测,发现当MOI为100以上时,重组腺病毒可使90%以上的培养的人胆管癌QBC939细胞被传导,用RT-PCR方法,在胆管癌QBC39细胞系中p53无表达。重组体腺病毒能介导外源基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p16基因和顺铂联合应用对细胞系QBC939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重组体腺病毒p16(Ad-p16)和顺铂联合作用于胆管癌细胞系QBC939裸鼠皮下移植瘤,观察和分析其对肿瘤的生长抑制作用。结果 用Ad-LacZ进行重组体腺病毒转导效率的检测,发现当感染强度在100MOI(Multiplicity of infetion)以上时,Ad-p16可使90.0%以上的培养的人胆  相似文献   

5.
腺病毒介导的p53对胆管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研究P53基因对胆癌细胞的作用。方法 将重组体腺病毒P53转移到人胆管癌细胞QBC939,用RT-PCR、克隆形成实验、流式细胞仪、DNA片段化分析等方法对P53基因的表达、细胞的生长抑制及机制进行分析。结果 用Ad-LacZ进行重组体腺病毒转导致率的检测,发现当MOI为100以上时,重组体腺病毒可使90%以上的培养的人胆管癌QBC939,细胞被传导,用RT-PCR方法检测,在胆管癌QBC9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雷公藤对哮喘豚鼠酸性细胞(Eosinophil,Eos)凋亡及与白介素-5(IL-5),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mRNA表达的作用。方法:实验豚鼠分为哮喘组,雷公藤治疗组和下沉对照组,采用原位细胞凋亡(TUNEL)和原位杂交技术分别检测豚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涤中的Eos的凋亡率和肺组织IL-5,GM-CSF mRNA的表达强度均显著高于处理和对照组,哮喘组BALF中Eos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自杀基因与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基因联合治疗抗肿瘤作用及免疫机制。方法:小鼠皮下接种黑色素瘤B16F10细胞3d后,分别在肿瘤局部直接注射表达小鼠GM-CSF的重组腺病毒AdGM-CSF和表达大肠杆菌胞嘧啶脱氨酶(CD)基因的腺病毒AdCD,然后连续10d腹腔注射5氟胞嘧啶(5FC)(AdCD/5FC/AdGMCSF组)、单用AdCD/5FC组、单用AdGM-CSF组、注射对照病毒AdlacZ/5FC组或PBS组。结果:与接受AdCD/5FC、AdGM-CSF、AdlacZ/5FC或PBS治疗的荷瘤小鼠比较,经联合治疗后荷瘤小鼠皮下肿瘤结节的生长明显受到抑制,荷瘤小鼠的存活期明显延长(P<0.01)。经AdCD/5FC/AdGMCSF联合基因治疗后,肿瘤瘤体内或瘤周有大量树突状细胞、CD8+T细胞浸润,黑色素瘤细胞表达MHC-Ⅰ和B7-1分子明显增加,荷瘤小鼠脾细胞对B16F10黑色素瘤细胞特异性杀伤功能增强。结论:联合应用自杀基因和GM-CSF基因转移可以直接杀伤肿瘤细胞,又可提高机体对肿瘤的免疫应答,两者可协同发挥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8.
逆转录病毒介导IFN-γ基因对胆管癌细胞株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人IFN-γ基因对胆管癌细胞株免疫原性的影响。方法:构建携带人IFN-γ cDNA的逆转录病毒载体pZIP-IFN-γ,导入人胆管癌细胞系QBC939,运用Western Blot法分析MHC I类分子的表达,体外混合淋巴细胞、肿瘤细胞培养(MLTR)和淋巴细胞杀伤试验研究导入IFN-γ基因的QBC939细胞免疫原性的变化。结果:G418阳性QBC939-IFN-γ细胞分泌IFN-γ活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为使外源性TNF,IFN基因和内源性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Ⅰ类MHCⅠ)分子基因表达呈现“正反馈”式放大效应,构建在HLA-B7启动子调控、IRES连接下协同表达TNFα和IFNβ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方法和结果 从pGL3B7TNF及pIRIF中切下B7pro-TNF和IRES-IFNβ基因片段,先后插入pBluescript Sk(+),构建成pBLB7TNIRIF。回收TNFα-IRES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使外源性 T N F, I F N 基因和内源性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Ⅰ类( M H CⅠ)分子基因表达呈现“正反馈”式放大效 应,构建在 H L A B7 启动子调控、 I R E S连接下协同表达 T N Fα和 I F Nβ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方法和结果:从p G L3 B7 T N F及p I R I F中切下 B7pro T N F和 I R E S I F Nβ基因片段,先后插入p Bluescript Sk (+ ), 构建成p B L B7 T N I R I F。回收 T N Fα I R E S I F Nβ基因片段,连入 Ad C M V Link1 中,构建成 C M V 启动子驱动表达的 Ad C M V T N I R I F(+ )。回收 B7pro T N F I R E S I F Nβ基因片段,连入缺失 E1 和 E3 区及启动子的 Ad BglⅡ中, 构建成 H L A B7 启动子驱动表达的 Ad B7 T N I R I F(- )。结论:此两种载体为“正反馈”式放大肿瘤免疫原性提供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PSA screening: the bottom line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相似文献   

18.
19.
颅内前联合一后联合间线与体表听眦线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AC-PC间线与体表MC线之间的关系,为脑立体定向颅内靶点毁损术CT定位提供一条体表扫描基线.方法分析90例X线脑室造影头颅片,测量AC-PC线与MC线之间的夹角,确定CT定位扫描基线.并用此基线对一组锥体外系疾病患者进行立体定向术前CT定位,观察定位效果,验证可靠性.结果AC-PC线与MC线的夹角为7°~13°(9.925±1.24)°.AC-PC线与MC线向前开放10°角的角边线(MB线)基本平行.本研究中CT治疗组靶点命中率为91.8%(脑室造影组87.3%);随访观察CT组的总有效率为95.3%.结论①体表MB线与颅内AC-PC线呈恒定的平行关系;②脑立体定向颅内靶点毁损术治疗锥体外系疾病CT定位时,可用MC线向前开放10度角边线,即体表MB线作为扫描基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