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人各段小肠潘氏细胞的分布、形态结构特点,探讨潘氏细胞颗粒状态与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增殖之间的关系。【方法】人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及结肠黏膜上皮组织各12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潘氏细胞内溶菌酶及黏膜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全自动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图像半定量分析。【结果】人肠道中潘氏细胞仅存在于小肠,从十二指肠、空肠到回肠,细胞数量呈递增分布,各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肠中未见有潘氏细胞。潘氏细胞的颗粒分泌状态与小肠上皮细胞PCNA增殖指数的表达呈直线正相关(r=0.776,P=0.003)。【结论】人潘氏细胞颗粒分泌与小肠黏膜细胞的增殖状态有关,PCNA指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应肠上皮干细胞的增殖状态,潘氏细胞对维护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完整性具有重要的生理学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人各段小肠潘氏细胞的分布,形态结构特点,探讨潘氏细胞颗粒状态与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增殖之间的关系。[方法] 人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及结肠黏膜上皮组织各12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潘氏细胞内溶菌酶及黏膜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全自动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图像半定量分析。[结果] 人肠道中潘氏细胞仅存在于小肠,从十二指肠、空肠到回肠,细胞数量呈递增分布,各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肠中未见有潘氏细胞。潘氏细胞的颗粒分泌状态与小肠上皮细胞PCNA增殖指数的表达呈直线正相关(r =0.776, P=0.003)。[结论] 人潘氏细胞颗粒分泌与小肠黏膜细胞的增殖状态有关,PCNA指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应肠上皮干细胞的增殖状态,潘氏细胞对维护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完整性具有重要的生理学意义。  相似文献   

3.
小肠RNA对小鼠辐射损伤修复的差异基因表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0 引言 辐射外源核酸 (RNA,DNA)对受照小鼠肠腺的恢复作用已有文献报道 [1 - 3] .我们建立辐射模型后给予 RNA治疗 ,采集肠组织标本后用消减杂交基础上的 L D- PCR技术 ,观察外源小肠 RNA对受照小鼠损伤修复的差异基因表达 ,为进一步研究电离辐射对小鼠肠道损伤的修复机制奠定基础 .1 材料和方法1 .1 材料  m RNA提取采用 Promega公司 Poly ATtract RSystem1 0 0 0试剂盒 ,反转录采用 SMARTTMPCR c DNA Syn-thesis Kit (Clontech) ,PCR产物纯化试剂盒采用 Promega公司 Wizard R Plus Minipreps DNA Purification…  相似文献   

4.
刘小孙  张卿  严盛  于吉人  章荣华 《浙江医学》2004,26(9):654-655,706
目的建立良好的小肠移植动物模型,用于进一步作小肠移植免疫及相关研究.方法采用显微外科技术,获取带门静脉和腹主动脉的供体小鼠小肠,移植物腹主动脉离体修剪成带肠系膜上动脉的动脉袖片(Carrel's patch),将移植物门静脉和Carrel's patch分别与受体下腔静脉与腹主动脉作端侧吻合.移植肠的远端与受体近端空肠作端侧吻合,近端结扎封闭.结果实验初期移植成功率为37.9%,后期技术成熟后移植成功率为81.9%,供体手术时间为(60±10)min,移植肠冷保存时间为(20±5)min,受体与移植物血管吻合时间为20~25min.结论采用改进手术方式制作的肠道内引流小鼠小肠移植模型稳定,是研究小鼠同种异体小肠移植免疫有用的实验工具.  相似文献   

5.
Wu J  Li T  Qi H  He Z  Li Y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36(12):1153-1157
目的:探索原住小肠移植的手术技术,为研究移植小肠功能及排斥反应提供良好的动物模型.方法:采用小肠供体的门静脉与受体下腔静脉端侧吻合,供体带主动脉片的肠系膜上动脉与受体腹主动脉端侧吻合,受体相应长度肠管切除,供体近、远端肠管与受体相应肠管切除后近、远端以端端吻合的方式建立原位小肠移植模型.术后禁食4d,不禁饮,每天分2次...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原住小肠移植的手术技术,为研究移植小肠功能及排斥反应提供良好的动物模型.方法:采用小肠供体的门静脉与受体下腔静脉端侧吻合,供体带主动脉片的肠系膜上动脉与受体腹主动脉端侧吻合,受体相应长度肠管切除,供体近、远端肠管与受体相应肠管切除后近、远端以端端吻合的方式建立原位小肠移植模型.术后禁食4d,不禁饮,每天分2次经皮下分别给予5%葡萄糖生理盐水2 mL,术后不使用抗生素和免疫抑制剂.小鼠存活超过5d认为手术成功.结果:行原位小肠移植30次,术后5d存活率达60%(18/30).手术失败的12例小鼠主要死亡原因为动脉吻合口部位狭窄及吻合口处血栓形成5例,吻合口出血导致出血性休克2例,术后肠瘘导致腹腔内感染5例.供体手术时间(40±4.5)min,热缺血时间约0.5min,供体肠段肠系膜上动脉组织片修整时间约为3min,供体冷保存时间为(30±7.5) min,受体手术时间(95±8.0)min,其中腹主动脉及下腔静脉阻断时间为(38±3.5) min,静脉吻合时间(10±2.0)min,动脉吻合时间(15±3.0)min,成活小鼠受体手术平均出血量约0.2mL.结论:良好的供体肠段的获取、高质量的血管吻合和肠道吻合及供、受体补液是提高小鼠小肠移植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小鼠小肠上皮细胞的体外原代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小鼠小肠上皮细胞原代培养的原理和方法。方法取胎龄为17~19d的昆明鼠的小肠,通过3种不同的小肠上皮细胞分离方法进行原代培养。结果体外培养出圆形、多角形单层生长,呈"铺路石样",核周可见许多小空泡并且CK18、碱性磷酸酶染色阳性的细胞。结论应用中性蛋白酶Ⅰ和粗胶原酶Ⅺ消化可获满意的上皮细胞分离效果,细胞贴壁良好。小肠上皮在体外的增殖分化有赖于分离的细胞器中干细胞及短暂分裂细胞的多少以及一些间质细胞的存在。  相似文献   

8.
9.
BALB/c 小鼠小肠乳糖酶活性双糖酶法测定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建立一种方便、准确测定小鼠小肠乳糖酶活性的方法.方法采用不同pH的底物溶液与肠黏膜提取物反应,计算相应的酶活性;取不同反应时间(45 min,60 min,75 min),不同显色时间(45 min,60 min,75 min)和不同显色剂用量(2.0 ml,2.5 ml,3.0 ml)按L9(34)正交实验设计方法,测定不同条件下的底物溶液与肠黏膜反应的A值作为正交实验的评分标准.结果与结论由正交实验得出,该方法的最佳反应条件为pH 4.6,水浴75min,显色时间45 min,显色剂用量3.0 ml;批内酶活性(0.029±0.003)U/ml,CV=2.49%,批间酶活性(0.032±0.004)U/ml,CV=4.19%.该方法具有很好的重复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
体重30~35g杂种健康雄性小鼠746只,分设四组:单放(~(60)Co 12 Gy)、单烧(15%Ⅲ度)、放烧(两伤复合)和正常对照组。对比研究放烧复合后的死亡效应和肠上皮损伤效应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复合效应有明显的病程阶段性差异:伤后48小时内放烧组死亡率较单放组为高,肠上皮损伤亦较重,其原因可能与早期休克有关。而伤后49~96小时,放烧组的死亡率却较单放组为低,肠上皮恢复亦较好。由此可见,机体对复合伤的反应十分复杂,必须对其作具体分析,有针对性地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1.
硝菔通结颗粒对便秘小鼠排便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硝菔通结颗粒对便秘型小鼠排便功能的影响,以阐明其治疗便秘的机理.方法:将50只清洁级ICR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麻子仁丸组、硝菔通结颗粒大、小剂量组.经过造模、治疗,观察小鼠排便粒数,检测小肠碳末推进率.结果:硝菔通结颗粒大、小剂量组排出第1粒粪便的时间缩短,碳末推进百分率高,碳末移动距离延长,与模型组及麻子仁丸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硝菔通结颗粒通过提高小肠碳末推进率,促进肠蠕动,增加排便治疗便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小鼠小肠细胞是否能够合成胰岛素以及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分泌胰岛素的水平是否有差异。方法:以健康C57BL/6J小鼠的小肠为研究对象,将小肠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回肠3部分,通过电子扫描显微镜、免疫荧光、PCR和Western blot对小肠中的胰岛素进行检测。结果: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显示,在小鼠小肠的肠绒毛及肠隐窝有胰岛素、PDX1及ICA-512的表达。电子扫描显微镜观察发现小肠隐窝附近的细胞内有类似胰岛素的分泌颗粒。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小肠中有胰岛素mRNA及蛋白质表达。结论:小肠中确实存在胰岛素表达,其中空肠的胰岛素表达水平最高,十二指肠和回肠的表达水平稍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卵蛋白致敏Nc/Jic雄性小鼠建立食物过敏动物模型,探讨食人过敏原后小肠黏膜的形态学及免疫学的变化。【方法】选取Nc/Jic雄性28只,分为两组,实验组小鼠21只,用卵蛋白(OVA)致敏,OVA(2mg/mL)经肠道攻击1h、6h、24h后分别采血及小肠,对照组7只,用生理盐水代替OVA,处死小鼠取小肠。对小肠样本进行染色,在高倍镜下观察小肠的形态学和细胞学变化,计数100个细胞并对肥大细胞、嗜酸细胞和淋巴细胞等炎性细胞进行分类: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S-ABC法)检测小肠黏膜细胞因子IL-4、IL-6,分析小肠黏膜免疫学的变化。【结果】相对于对照组,实验组小鼠小肠黏膜H&E染色可见小肠黏膜水肿及炎性细胞浸润,1h以肥大细胞为主(P〈0.05),6h在小肠黏膜可见到大量嗜酸性细胞浸润(P〈0.05).而24h则以淋巴细胞为主(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在OVA致小鼠的小肠黏膜中,IL-4及IL-6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比较对照组,在食物过敏时Nc/Jic雄性小鼠小肠黏膜不仅在形态学呈现免疫炎症反应及损伤,而且在免疫学方面出现Th2细胞因子占优势的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4.
组胺受体在枳实调节小鼠小肠运动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枳实调节胃肠功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活性碳末指示法,以小鼠在灌服不同药物一定时间后小肠碳末推进率为指标分析小肠的运动功能。结果:灌服枳实煎液可明显提高小鼠小肠碳末推进率,此效应可被H1受体拮抗剂苯海拉明阻断而不能被H2受体拮抗剂西米替丁阻断。结论:枳实增强小肠运动功能的作用与H1受体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海拨地区大鼠30%Ⅲ度烧伤后多脏器(肝、肾、小肠)损伤程度及病理改变。方法48只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8只,另取8只做为对照组,分别在烧伤后3、6、12、24、48和72h各时相点剖腹取出肝、肾、小肠标本做病理学检查。结果烧伤后3h,肝、肾、小肠即出现明显损伤,持续48,72h。结论大鼠高原严重烧伤后多脏器损伤出现时间早,而且呈持续状态,显然与高原缺氧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一品茗川"植物饮料对小鼠小肠推进运动的影响。方法:以正常、肾上腺素负荷、阿托品负荷小鼠为研究模型,采用炭末推进法,观察一次性灌胃给予"一品茗川"植物饮料1.2g生药/kg、2.4g生药/kg对正常、肾上腺素负荷、阿托品负荷小鼠小肠推进运动的影响。结果:"一品茗川"饮料低、高剂量组可促进正常小鼠的小肠运动(P〈0.05,P〈0.01);对肾上腺素、阿托品负荷引起的小肠推进抑制有明显的拮抗作用(P〈0.01)。结论:"一品茗川"植物饮料对小鼠小肠推进运动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小半夏汤对小鼠胃排空、小肠推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了解小半夏汤对小鼠胃肠动力改变的影响及其量效关系,探讨其防治呕吐的作用机理。方法(1)小鼠腹腔注射顺铂制作动物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病理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小半夏汤高、中、低剂量组,各组均给药2周,半固体营养糊法测定胃排空指标。(2)将小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小半夏汤高、中、低剂量组。给药2周,墨汁法测定小肠推进指标。结果 小半夏汤用药组胃残留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同时显著地降低了小鼠的小肠推进距离(P<0.05)。结论 小半夏汤具有调节胃排空,抑制小肠推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半夏泻心汤调节小鼠小肠运动功能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观察半夏泻心汤对小鼠小肠运动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半夏泻心汤能使正常的小鼠小肠蠕动减慢,并能拮抗阿托品性肠蠕动减慢和新斯的明性肠运动功能亢进(P<0.01),呈现对异常的肠运动有双相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半夏泻心颗粒对小肠蠕动推进功能的影响。方法:利用黑色墨汁作为指示剂,测量墨汁在肠道的推进距离,观察半夏泻心颗粒高、中、低剂量及低剂量加西沙比利对小肠蠕动推进的影响。结果:半夏泻心颗粒的各个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对小肠蠕动推进功能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与西沙比利组相比,半夏泻心颗粒对药物引起的小肠蠕动具有抑制作用。结论:半夏泻心颗粒对小肠蠕动推进功能具有双向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20.
人胎小肠的组织发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取1例胚胎、96例胎儿和6例新生儿的小肠,光镜下观察其主要结构的出现时间和形态分化。7周胚的十二指肠正值管腔重建。十二指肠的绒毛、肠脲、杯状细胞和内分泌细胞于第9周胎出现。肠脲基底的成熟潘氏细胞出现于第14周。在十二指肠绒毛顶端有嗜银细胞大量聚集的濑木帽出现于第15周胎儿至新生儿阶段。十二指肠腺于14周或15周胎形成,腺内除柱状细胞外尚含有潘氏细胞和嗜银细胞。小肠壁的四层结构直至21周始建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