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术中胸部硬膜外阻滞 (TEA)复合异氟醚降压对动脉导管未闭 (PDA)结扎术后高血压反应的影响。方法  40例PDA结扎术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 :TEA组术中采用TEA 异氟醚降压( 2 0例 ) ,S组采用硝普钠 (SNP) 异氟醚降压 ( 2 0例 ) ,分别于术前、插管后、降压开始、降压结束、手术结束采血测定血浆肾上腺素 (E)、去甲肾上腺素 (NE)、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醛固酮 (ALD)浓度 ,于手术结束、术后 12、2 4、48h记录VAS <3时MAP、HR变化及血管扩张药使用情况。结果 TEA组血E、NE、AngⅡ、ALD浓度较术前无明显变化 ,而S组各时点E、NE、AngⅡ、ALD浓度明显高于TEA组 (P <0 .0 1)。TEA组术后 19例 ( 95 %)MAP、HR无明显变化 ,仅 1例使用血管扩张药 ,而S组术后 7例 ( 3 5 %)出现高血压 ;TEA组高血压发生率低于S组 ( P <0 .0 5 ) ,术后 48h应用SNP和巯甲丙脯酸 (CAP)剂量显著低于S组。结论 TEA复合异氟醚降压能通过降低血浆缩血管激素水平防治术后高血压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异氟醚吸入复合胸段硬膜外阻滞对腹部手术病人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择期行腹部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异氟醚组(I组)和异氟醚吸入复合胸段硬膜外阻滞组(Ⅱ组),评估麻醉前、麻醉后和切皮后的心率变异性。结果麻醉后两组患者的LF、LF/HF、TP显著降低,切皮后I组患者的LF、LF/HF、TP显著增加,而Ⅱ组变化不明显,两组间差异显著。结论异氟醚吸入复合胸段硬膜外阻滞能降低交感神经的活性、交感/迷走均衡性和自主神经的张力,亦能减少手术刺激对自主神经和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冠心病上腹部手术行全麻复合胸段硬膜外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冠心病行上腹部手术治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取全麻复合胸段硬膜外阻滞,对照组采取单纯全身麻醉。比较2组心率(HR)、血压(BP)、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CO2分压(PETCO2)、心脏指数(CI)及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结果 2组术中HR、BP、SpO2与PETC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后CI值升高(P<0.05),对照组麻醉后NE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观察组CI高于对照组,NE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上腹部手术患者行全麻复合胸段硬膜外阻滞,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浅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在食管癌根治术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食管癌根治手术40例,分为A、B两组,A组为复合麻醉组(浅全麻 硬膜外阻滞);B组为单纯全麻组,每组各20例,两组病人全麻诱导相同:芬太尼2ug/kg、咪唑安定0.1mg/kg、异丙酚1.5mg/kg、琥珀胆碱2mg/kg。A组病人经硬膜外导管间断注入2%利多卡因与1%丁卡因混合液(4:1)复合吸入低浓度氨氟醚(0.5-1.5%)及间断静脉注射阿曲库铵0.2-0.25mg/kg维持麻醉;B组用吸入氨氟醚(1.5-2.5%)及间断静注芬太尼1ug/kg、阿曲库铵(0.2-0.25mg/kg)维持麻醉。A组病人术后留置硬膜外导管行术后镇痛。镇痛药物为布比卡因 吗啡 氟哌啶。观察记录两组病人术前、术毕、拔管时SBP、DBP、HR、SpO2变化,术中两组病人全麻药用量,术毕至拔管之间的时间。结果A组病人麻醉效果确切,全麻用药量低,复苏快,能降低手术所引起的应激反应,行术后镇痛方便、效果完善、术后并发症轻。结论浅全麻复舍硬膜外阻滞应用于食管癌根治术优越于单纯全麻。  相似文献   

5.
陈宇  钱燕宁  何亮  张国楼 《江苏医药》2006,32(2):122-125
目的 研究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及术后硬膜外镇痛对换瓣病人血浆内皮素(ET)、心钠肽(ANP)和肌钙蛋白Ⅰ(CnT-Ⅰ)的影响。方法 20例行二尖瓣置换术病人随机分成异氟醚吸入全麻复合硬膜外组(GEA组)和异氟醚吸入全麻组(GA组)。GEA组行硬膜外镇痛,GA组行术后静脉镇痛。观察麻醉前、手术后4、24、72h及第7天血浆ET、ANP和CnT-Ⅰ的变化水平。结果 术后第1、3天两组病人的ET浓度较麻醉前均有显著性降低(P〈0.05),GEA组降低的幅度明显大于GA组(P〈0.05);GA组病人的ANP自术后第1天起显著升高(P〈0.05),GEA组则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病人的CnT—Ⅰ水平在术后4h及术后第1天均较术前显著性增高(P〈0.05),但组间无显著性差异;GEA组病人术后清醒及拔管时间明显均早于GA组(P〈0.05)。结论 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能有效降低血浆ET及ANP的水平,促进病人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6.
白杰  李芳英  孙婷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1):1686-1686
目的:观察全麻复合胸段硬膜外阻滞用于胸腔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100例择期胸腔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全麻复合连续硬膜外麻醉(A)和单纯全麻(B)两组,每组50例,分别于术前、插管、切皮、拔管各时段观察两组病人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两组病人术前、插管、切皮、拔管各时段HR,MAP变化。A组明显较B组平稳。结论:静脉全麻复合硬外阻滞用于开胸手术,应激反应小。全麻药量少,病人清醒快,拔管早,术后躁动少。  相似文献   

7.
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对胸科手术病人儿茶酚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单纯全身麻醉(GA)和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GEA)用于胸部手术对病人血浆儿茶酚胺浓度的影响。方法将30例肺叶切除手术病人随机分为GA和GEA两组,分别于手术前1d,切皮后45、90、135min,术后第1d测定血浆儿茶酚胺浓度。结果NE与术前基础值比较,GEA组术中术后各时点无明显升高;GA组术中明显升高,术后1d达峰。E与术前基础值比较,两组各时点均无明显变化。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下施行胸部手术能减少NE的分泌,从而减轻患者术中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比较3种麻醉方法用于胸科手术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术毕苏醒时间及恢复情况,从而确定一种较好的麻醉方法.方法 60例择期行胸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静吸复合全麻组(Ⅰ组);异氟醚吸入全麻复合胸段硬膜外阻滞组(Ⅱ组);瑞芬太尼、异丙酚静脉全麻复合胸段硬膜外阻滞组(Ⅲ组),观察记录3组患者围术期BP、HR、SpO2的变化,清醒时间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Ⅰ组患者在插管后、手术开始5 min、拔管时SBP、DBP、HR数值波动较大(P<0.01).Ⅱ组患者则在插管后、拔管时SBP、DBP、HR数值波动较大(P<0.01).Ⅲ组患者围术期的血液动力学平稳.3组患者从手术结束到呼之睁眼和拔除气管导管时间长短依次为Ⅰ组>Ⅱ组>Ⅲ组(P<0.01).术后恢复情况Ⅲ组好于Ⅰ、Ⅱ组.结论 3种麻醉方法均能完成胸科手术的麻醉,但瑞芬太尼、异丙酚静脉全麻复合胸段硬膜外阻滞组能提供有效的镇痛和抑制手术刺激引起的血流动力学反应,而且术后苏醒快,质量高,有利于患者术后排痰,康复快.  相似文献   

9.
七氟醚对全麻患者呼吸循环及苏醒时间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徐晖  郭锡恩 《淮海医药》2001,19(4):286-287
目的 观察七氟醚对全麻患呼吸循环和苏醒时间的影响,并与异氟醚和安氟醚比较。方法 85例择期腹部手术患随机分成七氟醚(S组),异氟醚(I)组和安氟醚(E)组,术中各组吸入麻醉药以1.0MAC的浓度吸入,连续观察血压、心率等指标,测术前、拔管前1min、拔管后5min、10min、30min的Vt、RR和SPO2。结果 S组中血压、心率变化与 及E组基本相同(P>0.05),恢复期各项指标明显好于I组和E组(P<0.05或P<0.01),苏醒时间明显短于I组和E组(P<0.05或P<0.01)。结论 七氟醚对呼吸循环影响较小,苏醒时间,且过程较平稳。  相似文献   

10.
罗泽斌  黎斌 《现代医药卫生》2013,29(7):1013-1014
目的观察在硬膜外麻醉和全身麻醉下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血浆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的变化。方法将60例拟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全身麻醉(GA)组和硬膜外(EA)组,每组30例,监测麻醉前、气腹前10 min、气腹后及放气后5 min各时点血浆NE、E浓度。结果 EA组术中各时点NE浓度无明显变化,气腹前、后E明显增高,术毕基本恢复;GA组气腹后NE和E明显增高。结论 2种麻醉方法术中均有应激反应,硬膜外麻醉下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应激反应较全身麻醉轻。  相似文献   

11.
邢珍  朱红霞 《河北医药》2004,26(12):938-939
目的 观察胸段硬膜外阻滞 (TEA)对血糖和血清皮质醇 (Cs)浓度的影响。方法  5 9例胆囊手术者随机分成两组 ,其中全身麻醉 (GA) 3 0例 ,全麻复合硬膜外 (GA EA) 2 9例。GA EA于T8~ 9行硬膜外穿刺 ,术中用利多卡因维持硬膜外阻滞 ,其余步骤同GA组。分别于入室后麻醉前 (T1 )、手术切皮后 5min(T2 )、手术 3 0min(T3)、手术结束时 (T4 )采集静脉血测定血清皮质醇、血糖。结果 Cor :GA EA各时点与T1 比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GAT4 与T1 比明显增高 (P <0 .0 5 )。血糖 :GA EA组各时点与T1 比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GA组T3逐渐增高 ,T4 与T1 比明显增高 (P <0 .0 5 )。结论 GA EA与单纯全麻比较 ,可有效减轻上腹部及胸部手术围术期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龄患者上腹部手术的麻醉方法。方法择期行上腹部手术75-85岁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Ⅰ组: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Ⅱ组:全麻。两组全麻方法相同。诱导是咪唑安定0.05—0.07mg/kg,异丙酚1—1.5mg/kg,阿曲库铵0.6~1mg/kg,芬太尼2-4μg/kg,以吸入异氟醚、间断静推阿曲库钕、微泵输注异丙酚维持麻醉,Ⅰ组硬膜外麻醉药液为:1.6%利多卡因+0.2%丁卡因维持麻醉平面在T4-T12之间。观察两组异丙酚、阿曲库铵用量。手术时间。监测血压、心率、ECG、血氧饱和度、呼术CO2,并测定肾上腺索(E)、去甲肾上腺素(NE)的变化;术毕苏醒情况。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间无差异。Ⅱ组在全麻插管时、切皮肘、术中探查时及术毕拨管时MAP、HR、E、NE明显高于Ⅰ组。也高于术前(P〈0.05);Ⅰ组苏醒时间明显短于Ⅱ组(P〈0.05);Ⅱ组在术毕苏醒期有躁动和精神障碍方面发生,而Ⅰ组无。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比全麻更适合高龄患者上腹部手术的麻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GE)和单纯全麻(GA)对腹腔镜下胃穿孔修补手术术中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40例行腹腔镜下胃穿孔修补手术患者随机分为GE组和GA组,两组患者术中均采用静吸复合维持麻醉。GE组全麻诱导后行硬膜外阻滞。分别于入室镇静后(T0)、气腹前(T1)、气腹后30min(T2)、气腹后60min(T3)及拔管后10min(T4)记录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测定血浆内皮素(ET)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浓度,并记录七氟醚的吸入浓度。结果T1-T3时GE组MAP明显低于T0时,且明显低于GA组(P〈0.05);T4时两组HR均明显快于T0时(P〈0.05);T2、T3、T4时GE组ET、CGRP明显低于GA组(P〈0.05);T2、T3时GA组ET明显高于T0时(P〈0.05);T3时GA组CGRP明显高于T0时(P〈0.05);T1-T4时GE组七氟醚MAC值显著低于GA组(P〈0.05),T2、T3时两组MAC值均显著高于T1时(P〈0.05),T4时显著低于T1时(P〈0.05)。结论与GA相比,GE可有效地减轻腹腔镜下胃穿孔修补手术患者术中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4.
张红  代至刚  董希玮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23):3539-3540
目的:探讨连续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与单纯全麻在胸科手术中的应用,比较两种麻醉方法对抑制插管反应、拔管反应及苏醒时间等方面的差异.方法:将ASA Ⅰ~Ⅱ级的胸科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硬膜外 全麻、单纯全麻两组,每组各20例.分别于诱导后、插管时、插管后l min、3 min拔管前、拔管时、拔管后l min、3 min等几个时点记录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等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结果:(1)对照组与复合组比较,插管时、插管后1 min、3 min各项指标均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2)对照组与复合组比较,拔管时、拔管后1 min各项指标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3)对照组插管时、插管后1 min、3 min与诱导后比较,拔管时、拔管后1mm、3min与拔管前比较,各项指标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复合组插管时、插管后1 min、3 min与诱导后比较,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复合组拔管时与拔管前比较,SBP、DBP、HR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拔管后1 min、3 min时很快恢复至拔管前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4)两组苏醒时间复合组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于胸科手术,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血流动力学比较平稳,能有效抑制插拔管时的心血管反应.且苏醒快,使麻醉效果更为可靠.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对胸腹部手术病人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40例择期行上腹部胸部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GEA组)和单纯全麻组(GA组),每组20例。分别测定麻醉前、切皮时、切皮后1h、术毕拔管各时点血糖(BG)、血浆皮质醇(COR)、血管紧张素-Ⅱ(A-Ⅱ)。并刻录麻醉前、中、后的血压、心率变化。结果GA组BG于切皮时、切皮后1h显著高于GEA组(P<0.05),与COR和A-Ⅱ变化相一致。血浆COR在拔管时两组均高于麻醉前(P<0.05);在切皮时、切皮后1h,GA组明显高于GEA组(P<0.05);与麻醉前基础值比较,GEA组术中无明显升高(表1)。A-ⅡGEA组拔管时高于麻醉前(P<0.05);GA组切皮后1h、拔管时均较麻醉前升高(P<0.05)。GEA组在麻醉中(插管后5,30m in)SBP、DBP及MAP均比GA组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或P<0.01)HR亦相对较慢。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能显著减轻但不能消除胸腹部手术病人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单纯全麻与硬膜外复合全麻在腹腔镜子宫切除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ASAⅠ级或Ⅱ级择期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30 例,随机均分为单纯全麻组(G组)与硬膜外复合全麻组(EG组).G组麻醉维持用依托咪酯脂肪乳注射液、瑞芬太尼、维库溴铵和异氟醚吸入,EG组采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于麻醉前10 min(T0)、气腹后10 min(T1)及停气腹后5 min(T2)3个时间点,采集静脉血测定血糖(BG)、儿茶酚胺(CA),C反应蛋白(CRP)和白介素6(IL-6)浓度,并观察呼吸和循环指标.记录两组患者术中静脉麻醉用药量及术后完全清醒时间、拔管时间及清醒质量.术中由手术医师对子宫松弛度进行评级(优、良、差).结果:与G组相比,EG组各时点气道平均压(MAP),心率(HR),BG,CA,CRP和IL-6显著降低(P<0.05),子宫松弛度优(P<0.01),麻醉用药量明显减少(P<0.01),术毕清醒、拔管时间明显缩短(P<0.01),术后清醒质量明显优于G组(P<0.01).结论:与单纯G组比较,EG有利于抑制腹腔镜手术中的应激反应,使全麻药用量减少,苏醒及拔管时间缩短,子宫松弛满意,利于手术操作.  相似文献   

17.
姜晓  陈普蒙 《河北医药》2023,(2):245-248
目的 探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机体氧合状态的影响。方法 2019年1月至2021年9月,选取武汉市第九医院行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90例患者,随机分为复合组和全麻组,每组45例。全麻组行单纯全身麻醉,复合组行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比较2组术中血流动力学和氧合指标变化情况,记录2组患者麻醉药用量、苏醒时长、拔管时长及气腹压力。结果 气腹后1 h、气腹后2 h、拔管时,复合组平均动脉压、心率低于全麻组;气腹后1 h,复合组中心静脉压低于全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腹后2 h、拔管时,复合组氧合指数高于全麻组,血乳酸低于全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合组丙泊酚用量、瑞芬太尼用量、顺阿曲库铵用量低于全麻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短于全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可有效维持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性,改善机体氧合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胸段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与静脉全身麻醉对胸科手术后持续硬膜外镇痛的效果。方法20例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胸段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组(GEA组)和静脉全身麻醉组(GA组),每组10例。术毕均采用0.125%罗哌卡因和0.5μg/ml舒芬太尼硬膜外持续镇痛,观察术后6h、12h、24h和48h的静息和咳嗽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生命体征、辅助药用量、有或无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副作用。结果GEA组在静止和活动状态下术后6h、12h、24h的VAS评分小于GA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GEA组在术后12h和24h时MAP低于GA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两组在各时点呼吸频率和脉搏氧饱和度的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胸段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比静脉全身麻醉开胸术后硬膜外镇痛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硬膜外镇痛在胸腔手术后苏醒期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择期行剖胸肺大泡及单纯肺叶切除术90例,年龄25~55岁,ASAⅡ~Ⅲ级;将其随机分为硬外组(A),静脉组(B),对照组(C),每组30例.A组诱导前行T8~9硬膜外穿刺.三组均行双腔支气管插管,采用丙泊酚-瑞芬太尼-七氟醚静吸复合全身麻醉,维持PetCO2在35 ~ 45 mm Hg(1mm Hg=0.133 kPa)之间,血压波动在20%范围内.手术结束前20 min,A组硬膜外腔分次注入0.375%罗哌卡因10ml,B组静脉注射曲马多2mg/kg和昂丹思琼8 mg,C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0 ml.记录手术结束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意识恢复时间以及拔管时间.记录三组术前、清醒时和拔管后5 min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呼吸频率(RR)、脉搏氧饱和度( SpO2).记录拔管后5min的镇痛,镇静及躁动评分.结果 A、B两组术后清醒时HR和MAP升高幅度均比C组小(P< 0.05),且A组比B组更低(P<0.05).A组的疼痛评分和躁动评分最低(B<C,P< 0.05;A<B,P< 0.05).结论 硬膜外与静脉镇痛都能有效地抑制胸腔手术结束时停用麻醉药后苏醒期的各种不良反应,硬外镇痛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0.
联合麻醉下施行上腹部手术对病人应激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晨  蒋建渝 《天津医药》2001,29(2):78-81
目的:通过测定儿茶酚胺(CA)、皮质醇、白细胞介素-2(IL-2)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观察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对上腹部手术病人应激激素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性上腹部手术病人30例,随机分成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组(n=15)和单纯全麻组(n=15)。两组病人分别于麻醉前、麻醉诱导后切皮前、手术结束前、术后第1天、术后第3天采血,测定血浆中CA、血清中皮质醇、IL-2、SIL-2R浓度。结果:肾上腺素(E)水平在联合组无明显变化,全麻组在手术结束前、术后第1天都升高(P<0.01)。去甲肾上腺素(NE)浓度在联合组麻醉诱导后出现降低(P<0.05),而手术结束前及术后第1、3天与麻醉前相比均无明显变化。全麻组病人在麻醉诱导后无明显变化,而在手术结束前术前术术后第1天升高(P<0.01),术后第3天仍未恢复到麻醉前水平。皮质醇浓度两组病人的变化相仿,在麻醉诱导后都呈降低趋势(P<0.05)。IL-2在联合组的任何采样点与麻醉前比较均无明显变化,而在全麻组,手术结束前降低(P<0.01),与联合组相同采样点比也降低(P<0.05)。两组病人SIL-2R在麻醉诱导后及手术后均无明显变化。结论:在上腹部手术,联合麻醉在抑制病人的应激反应及保护免疫功能方面优于单纯全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