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弹力帽在儿科静脉输液中的使用效果。方法:将120例使用头皮静脉留针输液的住院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60例。全部选用头皮静脉留置针穿刺。对照组静脉留置针选用常规固定法,实验组静脉留置针选用常规固定法后再加用弹力帽固定,观察两组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发现实验组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明显延长(P0.05)。结果: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加用弹力帽固定效果明显优于常规固定法。既减少了患儿重新穿刺的机率,又提高了患儿家长的满意度。减少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改进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及固定方法,提高穿刺成功率及留置时间.方法 将54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传统组采用传统方法一人操作及胶贴固定留置针.改良组采用两人操作,助手固定患儿并绷紧血管下方的皮肤,利于外套管的送入,穿刺成功后用弹力帽固定.结果 两组经过比较,改良组穿刺成功率及留置时间均优于传统组.结论 改良组的操作及固定方法,提高了穿刺成功率及留置时间,利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唐万秋 《广西医学》2012,34(6):791-792
目的 了解弹力网帽在小儿输液头皮留置针固定中效果.方法 将300例因各种原因需进行静脉穿刺输液的患儿按住院时床位单双号分为两组,观察组150例进行头皮静脉穿刺后按传统方法固定留置针,并戴弹力网帽外固定;对照组150例,进行头皮静脉穿刺后按传统方法固定留置针,不戴弹力网帽.对两组患儿头皮留置针固定牢固程度,静脉滴注的顺畅率、中途故障率、一次输液失败率进行评价.结果 观察组头皮留置针牢固良好率、输液顺畅率分别为94.0%、90.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70.0%(P<0.05);观察组中途故障率、一次输液失败率分别为2.0%、2.0%,均低于对照组的6.7%、8.0%(P<0.01);观察组患儿及家长对弹力网帽固定方法及护理服务满意度98.7%,高于对照组的85.3%(P<0.01).结论 弹力网帽能提高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的固定效果,降低输液失败率,减少护理人员的工作量,提高患儿及家长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探讨弹力网帽在小儿头皮留置针固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兰溪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需进行头皮静脉输液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均采用留置针在头皮进行静脉输液,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方法固定留置针,观察组患儿在常规固定方法的基础上采用弹力网帽进行外固定。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留置针留置时间、输液故障发生率及患儿家长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的留置针留置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的输液故障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的家长满意度比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弹力网帽在小儿头皮留置针固定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有效降低输液故障发生率,延长留置针的留置时间,提高患儿家长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1Ⅰ核素治疗患者手背静脉留置针的固定方法及其效果.方法 选取行手背静脉穿刺留置静脉针的131Ⅰ核素治疗患者1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手背静脉穿刺成功后使用常规固定法,即无菌透明敷贴+胶布外固定延长管;观察组使用无菌透明敷贴固定后加用改良自粘弹力绷带“剪孔穿拇指法”固定.比较两组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及留置期间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对照组留置时间(60.4±9.0)h,观察组留置时间(94.2±11.0)h,t =24.57,P<0.01;对照组并发症发生时间为(59.8±9.0)h,观察组并发症发生时间为(97.5 ±8.9)h,t=13.66,P<0.01;留置期间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8.6%,观察组发生率为17.5%,x2=15.97,P<0.01.结论 改良自粘弹力绷带“剪孔穿拇指法”固定手背静脉留置针简便易行,可以明显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延长手背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从而减轻病人的痛苦,减少护理人员的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固定方法在新生儿静脉留置针固定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72例采用静脉留置针输液的住院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固定法,观察组采用常规方法固定后,加用自粘弹性绷带固定。比较2组患儿留置针保留天数。结果观察组留置针保留天数多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自粘弹性绷带固定留置针可使新生儿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长,减少穿刺次数,减轻患儿痛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敬碧珍  杨晓玲  李洁 《西部医学》2010,22(8):1534-1535
目的优化浅静脉留置针的固定方法。方法将280例使用浅静脉留置针的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40例,观察组采用四贴固定法,将肝素帽固定于透明敷贴上缘近端皮肤上,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固定,将肝素帽固定于透明敷贴上。结果观察组透明敷贴使用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1),留置针脱出、渗漏肿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采用四贴固定法,将肝素帽固定于透明敷贴上缘近端皮肤上,可延长透明敷贴使用时间,减少留置针的脱出和局部渗漏肿胀,延长留置针的保留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使用“回字型”优力舒弹力绷带在烧伤患儿静脉留置针固定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3年6月入住我科的48例使用留置针输液的烧伤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26例和对照组22例,观察组使用3M透明敷贴联合“回字型”优力舒弹力绷带进行固定,对照组采用传统3M透明敷贴及普通胶布缠绕固定法.观察比较两组患儿静脉留置针固定的效果.结果:观察组留置针固定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回字型”优力舒弹力绷带进行烧伤患儿静脉留置针辅助固定可减少留置针意外脱出和患儿皮肤过敏,增加患儿舒适度以及节约了医疗成本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随着科学迅速的发展,留置针在临床被广泛的应用,小儿头皮留置针减轻每日穿刺给患儿带来的痛苦,保护血管,方便用药,但也有一个最大的缺点就是合作性差,天性好动,出汗多,皮肤娇嫩和睡觉时摩擦,留置针透明胶布容易卷边,甚至被揭起,从而导致留置针脱出,使留置失败。虽然可以使用胶布绕头一圈的办法,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我科使用弹力帽固定留置针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两种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固定方法的效果进行比较。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住院的患儿,年龄3个月至2岁,100例进行静脉穿刺置管的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50例实验组采用小胶贴固定针眼、导管座后再用无菌透明敷贴,覆盖后用弹力帽固定的方法;50例对照组采用直接透明敷贴覆盖固定的方法,观察两组静脉留置针的效果。结果实验组比对照组留置针保留的时间长l-2 d,不良反应少。结论实验组的小儿静脉留置针固定后留置时间比对照组长1-2 d,针头脱出,软管反折,对皮肤挤压的现象更少、不适反应少、患儿及家属乐于接受,实验组的固定方法优于对照组。结论弹力网状帽套头加固在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固定中具有可行性和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寻找一种可行、使用简单的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的固定方法.方法 将100例使用头皮静脉留置针的患儿随机分两组,实验组采取敷贴固定后加弹力网状帽套头加固;对照组采取敷贴固定后加透气胶布固定.分别观察两组静脉留置针保留时间.结果 实验组静脉留置针保留的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弹力网状帽套头加固在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固定中具有可行性和优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提高小儿静脉留置针输液治疗护理质量,提高静脉留置针穿刺置管成功率,延长保留时间,减少复针率、减轻患儿痛苦。促进护患关系和谐的措施。方法:对68例6个月-3岁患儿行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弹力帽固定留置输液。密切观察取得最佳效果的措施。结果:68例6个月-3岁患儿留置时间最短3天,最长7天,均达到理想效果,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弹力帽外固定技术是一项在临床中值得推广应用的技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母乳喂养在婴儿手背静脉行留置针穿刺疼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6年6月在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进行静脉留置针穿刺治疗的婴儿,共91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观察组。干预组46例,采用摇篮式将患儿抱入怀中,母亲哺乳时行手背静脉留置针穿刺;观察组45例,采用摇篮式将患儿抱入怀中行手背静脉留置针穿刺。比较两组患儿行手背静脉留置针穿刺的疼痛评分及患儿家长满意度。结果两组患儿疼痛评分、患儿家长满意度比较,干预组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母乳喂养在婴儿手背静脉行留置针穿刺中能有效缓解疼痛,和谐护患关系,可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和患儿家长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谢红艳  田春霞  张倩 《中国医药导报》2010,7(29):147-147,150
目的:探讨延长小儿手部留置针留置时间更佳的固定方法。方法:将2009年1~10月在我科住院穿刺手部留置针患儿分为两组,旧法组使用普通弹力绷带固定,新法组使用改进的弹力绷带小手套固定,并将两组患儿留置天数、患儿家属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使用改进的弹力绷带小手套固定组留置时间显著长于普通固定组,家长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改进的弹力绷带小手套固定法优于普通弹力绷带固定法,能有效延长留置时间,家长满意度较高。此法简单易行、经济实惠,是儿科临床手部留置针理想的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手背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技术,提高穿刺成功率,减轻病人疼痛。方法:将560例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280例和对照组280例,两组均选用手背静脉。观察组采用自然状态,留置针直接刺入静脉,对照组采用常规握拳,间接刺入静脉。结果:观察组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疼痛强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采用自然状态,留置针直接刺入静脉,可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减轻病人疼痛。  相似文献   

15.
陈彬彬  黄丽莹 《吉林医学》2010,31(18):2937-2937
目的:探讨自粘性弹力绷带固定小儿静脉留置针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住院需要静脉输液的患儿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3 M透明贴膜常规固定留置针,观察组则采用3 M透明贴膜加自粘性弹力绷带固定留置针。比较两种方法对留置针穿刺部位的反应和留置时间的影响。结果:观察组留置针穿刺处红、肿、热、痛、液体渗出、导管滑出、粘贴松动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只有1例因自行拔针需要重新注射;对照组则有10例胶布滑脱、有4例自行拔针需要重新穿刺。结论:穿刺成功后用自粘性弹力绷带加3 M透明贴膜固定留置针法有保护留置导管,延长留置时间,降低重新静脉穿刺次数,减轻患儿痛苦,为抢救赢得时间,减轻护士工作量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柯杏 《中外医疗》2010,29(7):16-16,18
目的探讨应用带标识片的弹力网加无菌透明膜固定静脉留置针的新方法。方法将100例需静脉输液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应用带标识片的弹力网加无菌透明膜固定静脉留置针,对照组采用无菌透明膜固定静脉留置针,观察输液状况,静脉留置针留置固定的效果。结果2组无一例发生感染,观察组导管脱出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留置时间较对照组长(P〈0.01)。结论带标识片的弹力网加无菌透明膜固定方法是固定静脉留置针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手背静脉逆向负压留置针穿刺在临床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4例手背中部静脉受损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4例,对照组60例.对观察组掌指关节附近静脉留置针逆向负压穿刺,对照组进行掌指关节附近静脉留置针顺向穿刺.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保留时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施行手背静脉逆向负压留置针穿刺可提高穿刺成功率,延长保留时间,提高手背静脉的利用率,减轻患者的痛苦,减少护士的工作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新生儿直型静脉留置针两种不同置管方法 临床使用效果.方法 将90例使用直型安全留置针静脉穿刺的新生儿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穿刺成功后对照组采用边推套管边退针芯,观察组采用拔出针芯后连接抽取生理盐水的2m l注射器根据血管长度边推边送入套管,然后接肝素帽或输液.结果 观察组穿刺成功率和留置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直型安全留置针的改良置管方法 可提高穿刺成功率,延长留置时间,减轻患儿静脉穿刺的痛苦,降低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19.
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与固定方法改进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小儿静脉留置针最佳的穿刺和固定方法。方法:将本科90例应用静脉留置针的患儿,按照入院单、双日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置入静脉留置针的方法,并将3M透明敷料直接盖住留置针进行固定,针尾用胶布粘贴固定;观察组采用新式置入静脉留置针的方法,并在使用3M透明敷料前,先用一条带棉芯的输液贴盖住留置针的针眼,然后覆盖3M透明敷料固定,留置期间用自我粘缠外科绷带固定。结果:观察组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留置时间长且不易脱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进留置针穿刺和固定方法,可明显提高穿刺成功率,延长留置针在静脉内的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固定方法,延长留置时间,保护血管,减少反复穿刺的痛苦。方法:将100例使用静脉留置针输液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静脉留置针采用常规固定法,治疗组静脉留置针采用改进后的固定方法。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明显延长(P<0.05)。结论:改进组的固定法减少了工作程序,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且提高了患者舒适度,延长了留置针的留置时间,减少穿刺次数,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同时也减少了护士的工作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