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谢连珍  唐秋艳 《当代医学》2014,(23):118-119
目的:探讨管道风险评估表对内科置管患者导管滑脱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3年5月桂林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置管患者100例,随机均分为2组(n=50),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和利用管道风险评估表的预见性护理。观察记录2组患者的导管滑脱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管道总脱落率为2.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安全事件总发生率为2.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管道风险评估表对内科置管患者进行预见性护理,可起到较好预防作用,显著降低导管滑脱的概率,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改良式锁骨下静脉置管术在消化道肿瘤外科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86例行深静脉置管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初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200例行改良式锁骨下静脉置管术(改良锁穿组),186例留置颈内静脉导管(颈穿组).比较两组置管成功率、导管留置时间、更换敷贴次数、患者不适毒、患者偏爱情况、导管相关性感染、导管异位、误穿动脉等.结果:两组置管成功率比较无差异(P>0.05),导管留置平均时间、更换敷帖平均次数、患者不适度、患者偏爱情况比较,具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比较,导管相关性感染、导管异位、误穿动脉、心率失常、气胸、穿刺点渗血或渗液方面相比较,具统计学意义(P<0.05),导管赌塞、导管脱出方面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改良式锁骨下静脉置管术操作容易、成功率高、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少,尤其在预防感染中作用显著,可为消化道肿瘤外科患者中心静脉置管提供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龚红政   《中国医学工程》2013,(6):158-158,160
目的研究分析强化防脱管护理对颅脑外伤患者中心静脉置管滑脱的预防效果,以供临床参考。方法选择2010年2月-2012年2月我院收治的颅脑外伤采用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70例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将70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临床护理,试验组患者采用我院强化防脱管护理,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护理干预后,其导管滑脱率降低,患者舒适度提高,焦虑程度降低,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十分明显,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强化防脱管护理对颅脑外伤患者中心静脉置管滑脱预防中具有较好的效果,其能够降低患者的焦虑程度,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降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CRBSI)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选取158例重症监护病房内行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随机分为运用改良型方法进行中心静脉置管的临床护理(观察组),及采用传统的中心静脉置管的临床护理(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1.9%,较对照组11.3%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和传统的中心静脉置管临床护理方法比较,改良型护理方法能有效降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比较经锁骨下静脉与颈内静脉置管2种途径建立临时性血液通路在置管及用于血液净化时的优缺点.方法:采取回顾性对照研究,选择102例颈内静脉置管和89例锁骨下静脉置管.比较2种置管途径在首次穿刺成功率、穿刺处渗血及血肿、血流量、导管留置时间、导管相关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颈内静脉组与锁骨下静脉组在首次穿刺成功率、误穿动脉率、穿刺处渗血及血肿、气胸发生率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内静脉组血流量不足的发生率与锁骨下静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锁骨下静脉组的导管留时间明显长于颈内静脉组(P<0.05);颈内静脉组的管腔内血栓发生率与锁骨下静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导管脱位和导管相关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在临床应用中各有优势.两者的选择应依据术者穿刺技能的熟练程度和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6.
贺成香 《吉林医学》2014,(7):1507-1509
目的:对研究强化防脱管护理对颅脑外伤患者中心静脉置管滑脱率的效果进行分析探究。方法:选取脑外科接受治疗的90例颅脑外伤患者,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试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采用强化防脱管护理。对护理后两组患者的舒适程度以及导管滑脱率进行观察。结果:试验组的导管滑脱率为28.8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2.22%,试验组患者的舒适度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防脱管护理颅脑外伤患者中心静脉置管滑脱率较小,能够使其导管滑脱率降低,安全可靠,明显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可以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7.
普外科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预防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普外科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相关因素以及预防对策。方法:分析602例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患者,对可疑中心静脉导管感染者行留置导管细菌学监测。结果:602例患者中,76例血培养和导管尖端微生物学培养阳性(76/602,12.6%)。锁骨下静脉和贵要静脉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率低于股静脉、锁骨上静脉和颈内静脉(P≤0.05),置管时间≤13 d的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率低于≥14d(P≤0.05),复杂外伤和消化道肿瘤根治术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率明显高于胃肠道良性疾病、上消化道大出血(P≤0.05)。结论:尽量选择锁骨下静脉和贵要静脉行中心静脉置管,规范穿刺技术、严格置管护理、缩短留置时间和改善患者全身情况可减少导管相关性感染。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心脏瓣膜替换术后经锁骨下或颈内静脉通道中心静脉置管的感染情况。方法自2010年1月~2013年1月行瓣膜替换手术520例,随机将其分成两组,一组选择颈静脉置管,另一组选择锁骨下静脉置管,比较两组的细菌感染率;比较静脉置管第5、6~10、11~20、20d以上不同时间段的感染率。结果不同穿刺部位病例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感染(CVC-RI)的发生率,颈内静脉置管为16.3%,高于锁骨下静脉置管9.5%( P <0.05)。不同导管留置时间CVC-RI的发生率,520例中发生导管感染留置时间为5d~30 d ,随着留置时间的延长感染率增加,以第11~20d最为明显。结论应根据静脉导管的使用原则,合理留置中心静脉置管,并缩短导管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 介绍改良的小鼠经腰段鞘内置管的方法,旨在为神经学和疼痛学研究提供更安全、方便、高效的小鼠鞘内置管技术。方法 60只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改良组和Wu方法组,分别接受经改良和传统的Wu方法行小鼠鞘内置管术,记录两组小鼠导管泄漏率、瘫痪率、死亡率、置管成功率,以及热甩尾潜伏期(TFL)、50%机械缩足阈值(MWT)、导管滑脱率。解剖脊髓观察脊髓损伤情况及置管情况。结果 两组小鼠在死亡率、TFL、50% MWT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与Wu方法组比较,成功率提高,瘫痪率、导管泄漏率、导管滑脱率降低(P?<0.05)。结论 改良的鞘内置管方法较传统的Wu方法更加安全易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护理风险管理应用到ICU置管病人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使用常规护理的ICU置管的22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而采用护理风险管理的234例ICU置管患者作为观察组,主要分析两组患者的管道护理合格率以及管道的滑脱情况。结果:观察组在气管插管、尿管等方面的管道护理合格率优于对照组的(P<0.05);而观察组患者管道出现滑脱情况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护理风险管理应用到ICU置管病人取得较好的护理效果,有效的降低管道滑脱现象,提升管道护理合格率,使之护理操作更具有规范性,从而减少管道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王文珍 《基层医学论坛》2014,(18):2313-2315
目的:通过恶性肿瘤患者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及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的护理观察,寻求更适宜恶性肿瘤患者化疗的静脉置管方法。方法观察比较2010年12月-2012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PICC置管术化疗的60例患者和60例锁骨下静脉置管患者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留置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PICC组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为95%,锁骨下静脉置管组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为7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ICC组导管留置时间平均(111±18)d,锁骨下组留置时间平均(28±6)d,锁骨下穿刺组留置时间明显少于PICC组(P〈0.01);2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CC技术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不仅可以减少化疗药物渗透、感染及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而且可以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保留时间长,是一种可靠有效的静脉治疗途径,与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比较具有更大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心静脉导管不同途径置管的感染率,探讨其相关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为临床预防和减少导管相关性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09~2010年的198例心脏直视术后采取经股静脉、锁骨下静脉、外周静脉放置中心静脉导管,中心静脉导管尖端培养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性分析。结果经锁骨下静脉途径的感染率为7.84%,经股静脉途径的感染率为23.61%,周围静脉感染率为6.89%,中心静脉管道的感染的病原菌中革兰氏阳性菌有12例,占57.1%;革兰氏阴性菌有8例,占38.1%;真菌1例,占4.8%。结论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率与不同留置途径具有不同程度差异,但股静脉穿刺途径和锁骨下静脉及周围静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心静脉留置管道感染的致病菌以革兰氏阳性菌为主。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ICU置管患者中运用风险管理措施,探讨风险管理在ICU防管道滑脱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笔者所在ICU中120例置管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人。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试验组采取相关护理风险管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管道护理合格率及管道滑脱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管道护理合格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管道滑脱发生情况上试验组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ICU置管患者中采取风险管理措施,可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防护意识,增加管道护理率,降低管道滑脱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锁骨下深静脉置管与股静脉置管在急诊抢救急危重病人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2011年10月~2013年11月共62例行深静脉置管术患者,按穿刺置管方法不同分为两组,A组37例行股静脉置管术,B组25例行锁骨下深静脉置管术。比较两种深静脉置管术的首次穿刺成功率、置管完成时间、误穿动脉率、并发症、留置导管时间、导管相关感染率、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病人舒适度。结果股静脉置管术与锁骨下深静脉置管术相比,首次穿刺成功率高,置管完成时间短,误穿动脉率低,并发症少,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导管相关感染率及深静脉血栓发生率高,病人舒适度差。结论临床若保留深静脉置管时间比较短(<3天),选择股静脉置管术简便、风险低、并发症少,对抢救急危重病人有临床应用价值;而对需较长时间深静脉置管患者,则选择锁骨下静脉置管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不同无菌纱布敷盖法在肿瘤患者锁骨下静脉置管穿刺口局部换药的效果。方法将160例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留置管的肿瘤患者随机分成改良敷盖法组和传统敷盖法组,每组各80例,两组分别采用不同的敷盖法换药;观察两组穿刺口局部外露、额外换药次数、局部感染等情况。结果改良敷盖法组的穿刺口局部外露发生率、额外换药次数、穿刺口局部感染率均明显低于传统敷盖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菌纱布改良敷盖法可降低肿瘤患者锁骨下静脉置管穿刺口局部并发症,降低医疗费用,减轻护士工作量。  相似文献   

16.
114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住院的老年患者进行右侧锁骨下静脉穿刺,分为常规置管(57例)和改良方法置管(57例)。常规组发生颈内静脉异位6例(10.5%),改良组为0例,两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老年患者锁骨下静脉改良置管术可减少导管误入同侧颈内静脉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改良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治疗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 对58例中等量以上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28例采用改良中心静脉导管,对照组30例采用不加改良的中心静脉导管.结果 通畅率:治疗组为85.7%,对照组为60.0%(P<0.05).结论 改良的中心静脉导引流胸水不易引起阻塞,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不同股静脉置管方法对局部穿刺口感染、渗血及自发脱管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146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穿刺法进行股静脉置管,实验组采用改良的穿刺法进行股静脉置管.观察两组管道自发脱出和穿刺121局部感染、渗血的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的管道自发脱出发生率为1.6%,对照组则为11.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穿刺口局部感染发生率为3.2%,对照组则为7.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穿刺口渗血发生率为11.3%,对照组则为1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改良股静脉穿刺法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前用肥皂水擦洗穿刺部位皮肤后常规毒、穿刺置管方法对置管后并发感染的观察。方法对本科54例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29例和实验组25例;常规组即常规消毒后置管,实验组是用肥皂水擦洗局部皮肤后用温水擦洗干净,再行常规消毒置管,观察下列感染指标:①发冷、发热、寒战;②导管尖细菌培养:〉500个菌落/平皿;③置管口皮肤红、肿、热、痛,有脓性分泌物。结果实验组患者感染率明显低于常规组感染率p〈0.05(x=4.392)。结论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之前给予局部皮肤清洁,能有效降低置管后的感染率。  相似文献   

20.
血透患者中心静脉置管的感染因素分析及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永岚 《河北医学》2008,14(10):1158-1160
目的:分析血透患者中心静脉置管的感染因素.方法:对437例中心静脉置管患者的感染发生情况,按置管部位、时间、病因及导管的通畅度等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股静脉置管的感染率高于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感染率明显高于其它病因;置管时间越长,感染率越高.而导管血流量是否充足对感染发生无显著影响.结论:为减少感染发生,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置管应作为中心静脉置管的首选部位,导管留置时间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应尽可能缩短.对那些有易感因素的患者,如股静脉置管,病情需要不得不长期留置导管或合并糖尿病的患者,要更加严格无菌操作,提高护理质量,才能有效预防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