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2月~2009年3月收治入院的30例SAH患者临床资料,密切观察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采取有效预防护理措施预防并发症。结果:30例SAH患者中,28例恢复顺利,1例死亡,1例出现肺部感染,经过治疗和护理痊愈出院。结论:熟练掌握SAH常见的护理问题,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是预防SAH复发及再出血的关键,帮助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2.
运用护理对策预防蛛网膜下腔再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多种病因所致的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又称原发性SAH[1].SAH起病急骤,国内报道约占出血性脑血管病的30%左右,且有20%-45%的SAH患者于首次出血后发生再出血,本病的预后与病因、病情及是否及时得到适当的治疗、护理有关.其中,再出血是引起患者死亡的最危险的因素[2].因此,再出血的预防是SAH护理的重要环节.我科于2000-2002年共收治64例SAH患者,现将再出血原因及护理对策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常见的护理问题及对策,减少再出血发生,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2011年7月31例SAH患者的临床治疗护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治愈出院28例,死亡3例。结论加强基础护理,防止并发症发生是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获得满意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脑室镜联合脑室外引流术治疗原发性脑室出血的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 对38例脑室镜联合脑室外引流术治疗原发性脑室出血患者施予积极有效的术前和术后护理.结果 38例患者中死亡2例,病死率5.26%;再出血2例,再出血率5.26%;术后30 d脑积水发生8例,发生率21.05%.结论 围术期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是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病死率,促进患者康复的关键,也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5.
陆云燕 《微创医学》2003,22(5):783-784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指蛛网膜的血管破裂,血液进入蛛网膜下腔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其再出血的发生率为11%~15%,再出血是引起患者死亡最危险的因素[1~2].因此,再出血的预防是SAH护理的重要环节,1994年6月~2002年10月,我科共收治SAH患者28例,其中再出血3例,再出血率为10.7%.现将预防SAH再出血的护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隙出血(SAH)继发脑血管痉挛(CVS)的应用。方法:对36例SAH继发CVS病人进行预见性的护理措施。结果:SAH的治愈率明显提高,并发症明显降低,36例病例中,治愈26例,治疗好转6例,死亡2例,其他2例。结论:对SAH继发CVS病人进行预见性的护理措施,是预防SAH复发及再出血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神经内科常见病之一,也是危急重症,它约占急性脑卒中的15%.其愈后与首次出血量和早期再出血引起的直接脑损害,以及迟发性脑缺血等有关.我院自2000年以来共收治55例SAH病人,其中对20例再出血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从护理角度探讨导致SAH再出血的危险因素.总结其护理对策,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宁红霞 《吉林医学》2013,(26):5484-5485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头痛影响的效果评价。方法:选择蛛网膜下腔出血头痛评估Ⅰ级患者77例。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38例实施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与39例实施护理干预的试验组患者进行临床效果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实施不同干预措施后的疼痛情况。结果:实施护理干预的试验组患者的头痛明显轻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结论:护理干预对SAH患者的头痛有明显的作用,使患者舒适度提高,心情愉快。  相似文献   

9.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是脑外科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在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中发生率可高达40%~80%[1],导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是应激性溃疡的形成.为预防应激性溃疡出血,提高抢救率,分析我院1999年1月至2003年9月,共收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74例,其中并发上消化道出血38例,占51.35%.现结合本组统计资料,将其相关因素及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蛛网膜下腔出血再出血的预防性护理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陆云燕 《医学文选》2003,22(5):783-784
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是指蛛网膜的血管破裂 ,血液进入蛛网膜下腔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 ,其再出血的发生率为 1 1 %~ 1 5 %,再出血是引起患者死亡最危险的因素[1~ 2 ] 。因此 ,再出血的预防是 SAH护理的重要环节 ,1 994年 6月~ 2 0 0 2年 1 0月 ,我科共收治 SAH患者 2 8例 ,其中再出血 3例 ,再出血率为 1 0 .7%。现将预防 SAH再出血的护理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2 8例均为住院患者 ,均经腰穿和 CT确诊 ,其中男 1 8例 ,女 1 0例 ,年龄 2 0~ 71岁 ,平均 5 2 .3岁。再出血 3例患者中 ,1例由于枕骨大孔疝形成 ,经积极抢救无效死亡 ;…  相似文献   

11.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存在的舒适问题的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存在的舒适问题及相关因素,为临床护理干预中如何增进病人的舒适度,避免再出血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Maslow人的基本需要层次论和Goodn的11个健康功能形态,预先设计好入院评估表、住院评估表、护理问题项目表等,对所住院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人进行认真评估,逐项填写,找出护理诊断.结果:(1)60例SAH患者护理诊断均有舒适的改变,占研究病人100%,且病程的不同时间段存在的舒适问题的主要相关因素不同.(2)舒适问题的生理性、环境性、心理性相关因素的因子量随病程的延长而减少,医源性相关因素的因子量随病程延长而增加.在病程第1周舒适问题的相关因素的因子量生理性的占首位,医源性的次之;而在第2、3周舒适问题的相关因素的因子量医源性的占首位,生理性的次之.结论:临床护理人员处理SAH的舒适问题时,应根据病程的不同时间段存在的舒适问题的主要相关因素,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使病人达到最佳舒适状态,避免再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为神经内科常见的危重脑血管病之一,占脑卒中的10%~15%[1],是主要由于脑血管畸形、先天性动脉瘤破裂,血液进入蛛网膜下腔所致的综合征。由于此病起病急,病情重,易引发再出血,且绝对卧床时间较长,病死率较高,患者极易出现种种不良心理反应,影响患者的顺利康复。因此,对SAH患者的心理护理极为重要。现对我科2006年10月—2009年10月收住的22例SAH患者的心理护理情况进行分析探讨,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为神经科的常见急症,病死率很高,而SAH 后发生血管痉挛所致再出血病死率则更高。我科于1986 年4 月1999 年4 月,13年共收治SAH 患者983 例,而血管痉挛再出血有126例,占12.8%,现根据临床资料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87 例,女39 例,年龄22 71岁,平均年龄46.3 岁,40 60 岁76 例,占58.7%发病前有高血压病史19 例。126 例再出血病例中第2 次出血有123 例,第3 次出血有3 例,第19 天出现第3 次出血1 例,第20 29 天第3 次出血2 例1 2 再出血的间隔及诱因 本组再出血间隔时间最短6d ,最长27d 。出血后第1 …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病因,总结护理体会.方法 对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20例常见病因进行分析,总结护理方法.结果导致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原因中,消化性溃疡占42.5%,其次是急性胃黏膜损伤占17.5%,胃底静脉曲张破裂11.7%,及胃溃疡8.3%.120例患者接受针对性护理后,均康复出院,护理有效率100%.结论 针对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采取针对性措施,完善有效护理干预,能够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5.
蔡红星  倪白云  张婧 《实用全科医学》2010,8(9):1120-1120,1143
目的探讨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再出血的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普内科及神经内科7年收治的127例SAH患者和28例SAH再出血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可能的危险因素。结果再出血发生率18.06%,高峰在发病后2周内,再出血多发生在冬季;再出血组平均年龄比SAH组低9.01岁,男性多于女性,为2.1∶1;再出血组病死率高达71.43%,比SAH组21.26%明显增高(P〈0.01);高血压病、激动、长期的烟酒史和感染等均是再出血间接危险因素。结论 SAH急性期和恢复期,需对再出血可控危险因素及时干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再通后的观察与护理.方法对6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溶栓治疗及对症处理.观察溶栓再通后的护理方法.结果 38例发生在6 h内,36例患者溶栓后再通,再通率占947%.30例发生在6~12 h内,24例溶栓后再通,再通率占82%.再通后出现心律失常5例,心力衰竭3例,住院2周死亡2例(死因为广泛前壁和下壁心梗并心源性休克).皮肤黏膜出血2例.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能使闭塞的冠状动脉再通,采取积极的护理措施,实施高质量的有效监护,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从而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蛛网膜下腔再出血的病因及治疗对策.方法 1980年-2008年我院确诊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234例,其中再出血42例,约占17.9%.统计并分析再出血病因并设计临床预防治疗方案.结果 蛛网膜下腔再出血发生率极高,与情绪激动、过早下床活动、血压波动、用力大便等引起颅内压升高的因素有关,部分再出血患者与合并并发症有关.针对不同患者采取不同的预防治疗措施:28例采用中医治疗方案,并结合常规西医甘露醇脱水治疗;12例采用脑积液引流法;2例合并动脉瘤再出血患者,采用血管栓塞介入治疗.结果显示,大部分患者经CT复查,出血明显吸收,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结论 应充分认识蛛网膜下腔再出血的诱因,积极采取防治措施,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8.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指颅内血管破裂后,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引起SAH的原因主要是先天性颅内动脉瘤及动静脉畸形的破裂,先天性动脉瘤多见于20-40岁的青壮年.病情凶险,易并发再出血,也是引起患者死亡最危险的因素,因此,加强对SAH患者科学而全面的护理更为重要.现介绍我科1例SAH在住院第8天再发脑室系统广泛出血患者的护理.  相似文献   

19.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5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再出血的危险性及早期应采取的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SAH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早期行介入或手术治疗者再出血为0/7,且无一例死亡.单纯保守治疗者再出血为10/49,死亡8例.结论 SAH患者Hunt分级在Ⅰ~Ⅲ级者可早期行介入或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产妇产后出血临床护理措施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院生产的产妇2940例,分析其中产后出血78例患者的常见原因及有效的护理抢救措施.结果出血原因中宫缩乏力占70.51%,胎盘因素占14.10%,软产道损伤占14.10%,凝血功能障碍占1.28%,治愈77例,死亡1例.宫缩乏力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结论产后出血的原因由多种因素所致,通过对产前、产中、产后的临床预防及护理,有效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