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何惠端 《广东医学》2003,24(7):713-714
目的 对产钳助产术的适应证及并发症进行分析,指导临床正确掌握产钳助产术。方法 观察5年间收治的162例产钳助产术产钳位置不同对母婴的影响。结果 高位产钳对母婴损伤大,中位产钳比低位产钳对母婴损伤发生率高,低中位产钳比低位产钳对母婴损伤率高。结论 高中位产钳术在胎儿存活的条件下,应由剖宫产取代。低中位产钳在解决分娩难产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正确掌握手术指征及操作方法,才能降低产钳术对母婴损伤及围生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低位产钳助产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40例头位难产产妇,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剖宫产分娩,观察组行低位产钳助产术分娩,分析并比较两组的术后产后出血、产道损伤、新生儿窒息及产褥感染的几率.结果 观察组术后产后出血、产道损伤、新生儿窒息及产褥感染的几率分别为12.5%、13.3%、1.7%、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0%、26.7%、10.8%、1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胎儿窘迫于第一产程末或是第二产程且胎头已降至低位时,选择产钳助产方式最佳.低位产钳助产术分娩操作简便、安全性高且助产效果好.要注意的是,行低位产钳助产术需正确掌握手术指征及适应证,避免盲目操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低位及出口产钳术适应证及并发症的分析,指导临床正确掌握产钳助产术.方法:对低位及出口产钳助产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低位及出口产钳对母儿损伤与正常产相比无差异(P>0.05),新生儿窒息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低位及出口产钳术是一种较安全有效的阴道助产手段,对降低剖宫产率,减少母婴并发症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低位产钳术与低位胎头吸引术临床应用的优缺点。方法 对该院收治的205例进行阴道助产术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低位产钳术成功率高、新生儿损伤率、窒息和病死率低。结论 低位产钳术是更安全可行的阴道助产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低位和出口产钳助产术适应症及并发症的分析,指导临床正常掌握产钳助产术。方法 对我科1995年1月至1999年12月5年间的低位和出口产钳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低位及出口产钳对母儿损伤与正常产相比无差异(P>0.05),但新生儿窒息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低位及出口产钳在助产中有一定地位,只有掌握产钳助产术的适应症及条件,正确操作,才能做好该项产手术,降低并发症及母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产钳助产是最常用的阴道分娩助产手段之一。我们对389例产钳助产术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经验与教训,以期指导临床正确使用产钳助产术,减少母儿发病率。  相似文献   

7.
赵亭亭  滕芳 《基层医学论坛》2014,(25):3378-3379
目的总结低位与出口产钳术的临床使用经验。方法对2007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262例产钳助产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严格把握指征及操作规范的产钳助产均成功阴道分娩,其中部分产妇或新生儿发生一定程度的并发症,但无严重不良后果。结论产钳助产术作为一种应急处理方式,在紧急情况下可争取时间,抢救母婴生命,对降低剖宫产率起到积极的作用,产科医生应该熟练掌握。  相似文献   

8.
经阴道分娩助产方式优劣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杰  盛云芝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5):3540-3541
目的:对产钳阴道助产的指征和对母耍的影响进行分析,比较产钳助产与剖宫产的优劣性,指导临床正确运用产钳助产。方法:对我院278例产钳阴道助产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新生儿死亡2例,276例助产成功。低中位产钳和低位产钳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低中位产钳与低位产钳相比较,对胎儿的损伤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母体的损伤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出口产钳和低位产钳对母婴影响小,是适宜的临床助产方式;高中位产钳对母婴损伤大,临床不宜采用,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9.
李惠芬 《吉林医学》2013,(35):7435-7436
目的:探讨低位产钳术在头位难产中的应用指征以及对母婴健康的影响。方法:对行低位产钳助产术的37例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7例行低位产钳术患者中产妇并发症发生率为8.1%,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为10.81%。结论:在处理头位难产时采用正确合理产钳助产可降低剖宫产率,减少母婴并发症发生,提高产科质量。  相似文献   

10.
产钳助产术20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潘勉  许真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7,28(16):1934-1935,1938
目的分析产钳助产术的适应症和并发症,指导临床正确掌握产钳助产术。方法对我院2004~2005年施行的200例产钳助产术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选择同期行剖宫产术分娩的孕妇作为对照。结果产钳助产引起的母体及新生儿并发症为0%~2.5%,两组孕妇在新生儿窒息、羊水污染、是否采用催产素点滴引产以及产后出血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产钳助产术使用得当对母婴影响较小,应重视阴道分娩,提高产钳助产技术,减少产伤,保证母婴安全,以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旋转式产钳助产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对胎儿宫内窘迫、第二产程延长等异常产妇采用旋转式阴道产钳助产术(旋转组)81例,并和同期常规产钳术(对照组)65例对照比较,观察其实施效果。结果:旋转组81例中产钳放置困难中转手术5例,产妇阴道后壁轻微裂伤7例,新生儿合并头皮血肿或者头面部皮肤挫伤4例,新生儿窒息2例。对照组65例中上产钳2次成功7例,失败转剖宫产9例,阴道壁裂伤6例,轻度皮肤损伤4例,新生儿窒息3例。结论:旋转式低位产钳助产术能有效缩短第二产程,正确合理使用对母婴影响较小,对降低剖宫产率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产钳助产术不同术式及其所致母婴损伤进行分析,评价不同术式及不同损伤之间的差异,指导临床正确认识产钳助产术.方法 对我科2002年1月至2006年12月五年间共137例产钳助产术按不同术式和损伤类型分类,将分类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低位产钳术应用率较其它两种术式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低中位产钳术引起母婴损伤率最高,出口产钳术最低,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不同术式所致母体损伤中阴道裂伤发生率较其它高(P<0.01),但各种婴儿损伤发生率无明显差别.结论 出口产钳术安全性好,低位产钳术在产钳助产中具有重要地位,产钳助产中需要进一步防止阴道裂伤.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低位产钳术与剖宫产术对母婴的预后影响.方法 100例足月孕妇分为产钳组和剖宫组,各50例.产钳组在顺产时发生第二产程延长或停滞行低位产钳助产术,剖宫组行剖宫产术,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妇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及住院治疗产钳组要好于剖宫组(均P< 0.05).产钳组软产道损伤、产褥感染、新生儿产伤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要低于剖宫组(均P< 0.05).结论 低位产钳助产术的临床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头位难产中钳助产术的应用变迁,指导临床正确使用产钳助产术。方法:对我院1995年1月至1999年12月间头位难产99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头位难产处理中,剖宫产率呈逐年升高趋势,产钳助产率则呈下降趋势。剖宫产术与低位、出口产钳术致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中位产钳较低及出口产钳对母、儿损伤大(P<0.05)。结论:低位及出口产钳术在难产处理中仍具有应用价值。难度较大的中(高)位产钳术应由剖宫产术取代。正确掌握产钳助产条件及操作,对提高产科质量具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低位产钳术在分娩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低位产钳术临床应用的价值。方法:对该院收治的416例进行阴道助产术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只要术前细致准确的阴道检查,合理掌握产钳术的指征,低位产钳术仍是阴道助产的常用手段。结论:低位产钳术值得推荐,可有效地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产钳助产术的回顾性分析,探讨产钳术在处理第二产程头位难产中的安全性及重要作用,指导临床正确使用产钳术。方法:对我科2010年1月-2012年12月共行产钳助产术9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低中位产钳术与低位产钳术、出口产钳术相比较,阴道裂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产钳术与出口产钳术相比较,阴道裂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者在阴道血肿、宫颈裂伤、会阴Ⅱ度裂伤、产后出血方面及对新生儿损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第二产程中正确使用产钳术能迅速结束分娩,低中位以下产钳是解决胎儿头位难产、缩短产妇第二产程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王劭敏 《当代医学》2012,18(21):51-52
目的 对阴道分娩产钳助产的指征及其对母婴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低位产钳术在难产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正确运用产钳助产提供指导.方法 对2007年1月~2009年12月实施低位产钳助产术的58例患者和70例剖宫产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比较两组在产道损伤、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产褥感染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两组新生儿窒息率、产褥感染率2项指标差异不明显,产后出血及出血量2项指标差异显著(P<0.05).结论 低位产钳术能降低产后并发症风险,是在头位难产中降低剖宫产率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阴道分娩低位产钳助产的指征及其对母婴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低位产钳术在难产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正确运用产钳助产提供指导。方法:对实施低位产钳助产术患者98例和剖宫产患者110例的资料进行分析,比较两组在产道损伤、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产褥感染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新生儿窒息率、产褥感染率2项指标差异不明显,产后出血及出血量2项指标差异显著(P<0.05)。结论:低位产钳术能降低产后并发症风险,是在头位难产中降低剖宫产率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9.
为观察产钳术、胎头吸引术临床效果,指导临床正确掌握阴道助产术,对我院2000年1月—2004年12月5年间行产钳助产术、胎头吸引术的260例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产钳组136例,胎吸组124例,比较两种阴道助产方式的利弊。结果,产钳组助产时间短于胎吸组(P<0.05),两组产妇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产钳组低于胎吸组(P<0.05),说明阴道助产产钳术明显优于胎头吸引术。  相似文献   

20.
舒为群  倪仁敏  邵勇 《重庆医学》2001,30(6):532-533
产钳助产术是产科临床实践中最常用的阴道助产手段之一 ,已被广泛应用于处理难产。但产钳助产术若使用不当却可能造成不同程度新生儿的损伤 ,常见的损伤为新生儿面部皮肤擦伤。我们通过 5年的临床观察发现 ,用 0 5 %甲硝唑加氨苄青霉素液体涂擦患儿局部皮肤擦伤处 ,可预防感染 ,促进擦伤创面的愈合 ,取得了很好的疗效。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自 1990年 1月~ 1994年 12月 ,5年中我院共行产钳助产术 2 85例 ,占同期分娩总数 6 894例的 4 13% ,其中出口产钳 72例 ,1例发生新生儿面部擦伤 ;低位产钳 16 5例 ,7例发生面部擦伤 ;低中位产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