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毛茛科植物石龙芮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目的 :对毛茛科植物石龙芮Ranunculussceleratus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结构鉴定。方法 :采用溶剂提取和各种色谱法分离得到 6个化合物 ,运用多种波谱技术 (EI-MS ,1H-NMR ,13C-NMR ,DEPT谱 ,NOE差谱 )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 :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豆甾-4-烯 3,6-二酮 (stigmasta-4- ene 3,6 dione ,Ⅰ )、豆甾醇 (stigmasterol,Ⅱ )、6 羟基 7 甲氧基香豆素 (isoscopoletin ,Ⅲ )、七叶内酯二甲醚 (scoparone,Ⅳ )、原儿茶醛 (protocatechuicaldehyde ,Ⅴ )和原儿茶酸 (protocatechuicacid ,Ⅵ )。结论 :化合物Ⅰ ,Ⅲ ,Ⅳ ,Ⅴ ,Ⅵ为首次从毛茛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荭草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8,自引:9,他引:28  
目的:研究荭草Polygonum orientale有效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和聚酰胺柱色谱进行分离,根据化合物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为杨梅苷(myricitrinⅠ)、木犀草素(luteolinⅡ)、没食子酸(gallicacidⅢ)、儿茶素(catechinⅣ)、原儿茶酸(protocatechuicacidⅤ)、对羟基桂皮酸(p hy droxycinnamicacidⅥ)。结论:6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蒙椴树叶及木质部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蒙椴(Tilia mongolica Maxim.)树叶及木质部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溶剂萃取、硅胶柱色谱、重结晶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从树叶提取物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其结构鉴定为蒲公英萜醇二十八碳酸酯(Ⅰ)、软木三萜酮(Ⅱ)、β-香树脂醇乙酸酯(Ⅲ)、β-香树脂醇(Ⅳ)、三十五碳醇(Ⅴ)、β-谷甾醇(Ⅵ)、胡萝卜苷(Ⅶ);从树皮提取物分离得到2个化合物,其结构鉴定为β-谷甾醇(Ⅵ)、十九碳酸(Ⅷ)。结论化合物Ⅰ~Ⅴ,Ⅶ和Ⅷ均为首次从蒙椴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中药草珊瑚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7,自引:2,他引:3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草珊瑚[Sarcandra glabra(Thunb)Nakai]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用色谱法和光谱技术分离鉴定其化学成分。结果从草珊瑚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银线草内酯(Ⅰ),呋喃二烯酮(Ⅱ),羽扇豆醇(Ⅲ),24-羟基羽扇豆醇(Ⅳ),异美五针松二氢黄酮(Ⅴ),2’,6’-二羟基-4’-甲氧基二氢查耳酮(Ⅵ),7-甲基柚皮素(Ⅶ),刺木骨苷B1(Ⅷ),3,4-二羟基苯甲酸(Ⅸ),棕榈酸(Ⅹ),β-谷甾醇(Ⅺ)。结论除化合物Ⅴ和Ⅵ外,其他9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获得。  相似文献   

5.
乌药叶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研究乌药叶的抗炎、抗菌的有效成分。方法 :柱色谱等进行分离 ,化学及波谱学等方法鉴定结构。结果 :分离得到 5个化合物和 1个互变异构体的混合物 ,6-acetyl lindenanolide B-1和B-2 (Ⅰ) ,去氢香樟内酯(Ⅱ) ,羟基香樟内酯 (Ⅲ) ,乌药内酯 (Ⅳ) ,山柰酚 (Ⅴ )和 β-谷甾醇 (Ⅵ)。 结论 :均首次从乌药叶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拉毛果叶子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及Sephadax LH-20凝胶柱色谱法分离化合物,运用现代光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拉毛果叶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胡萝卜苷(Ⅰ)、肥皂草苷(Ⅱ)、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Ⅲ)、异牡荆素(Ⅳ)、异荭草素(Ⅴ)、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Ⅵ)。结论 化合物Ⅰ~Ⅳ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Ⅱ~Ⅵ为首次从川续断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烈香杜鹃中的黄酮类化合物Ⅱ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戴胜军  于德泉 《中国中药杂志》2005,30(23):1830-1833
目的:对烈香杜鹃Rhododendron anthopogonoide中的黄酮类化合物进行深入研究。方法:Sephadex LH-20、聚酰胺及硅胶色谱柱分离,理化性质、光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鉴定6个黄酮单体,花旗松素(Ⅰ)、广寄生苷(Ⅱ)、槲皮素-3-O-β-D-吡喃木糖苷(Ⅲ)、槲皮苷(Ⅳ)、蓼属苷(Ⅴ)、槲皮素-4′-O-β-D-吡喃半乳糖苷(Ⅵ)。结论:化合物Ⅵ为首次从杜鹃花科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Ⅱ与Ⅴ为首次从杜鹃花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Ⅰ,Ⅲ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黄连花化学成分研究(Ⅱ)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 :对黄连花氯仿部分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 :色谱法分离 ,理化常数和光谱分析鉴定结构。结果 :分离得到 6个化合物 ,鉴定为正三十烷酸 (Ⅰ) ,棕榈酸 (Ⅱ) ,β-香树脂醇 (Ⅲ) ,豆甾醇 (Ⅳ) ,齐墩果酸 (Ⅴ) ,soya-cerebrosideⅠ(Ⅵ)。结论 :Ⅰ ,Ⅲ ,Ⅵ系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两面针Zanthoxylum nitidum的化学成分。方法 应用硅胶柱色谱和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分离化合物,通过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包括单晶X射线衍射)鉴定结构。结果 从两面针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为2个香豆素:飞龙掌血酮内酯(Ⅰ)和飞龙掌血内酯(Ⅱ);5个生物碱:6-甲氧基-5,6-二羟基两面针碱(Ⅲ)、白鲜碱(Ⅳ)、岩椒碱(Ⅴ)、茵芋碱(Ⅵ)和5-甲氧基白鲜碱(Ⅶ)。对化合物Ⅰ进行了单晶X射线衍射实验。结论 化合物Ⅰ~Ⅲ、Ⅴ、Ⅶ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首次得到化合物Ⅰ的单晶X射线衍射晶体结构数据。  相似文献   

10.
红车轴草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红车轴草(Trifolium pratense L.)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应用硅胶柱层析和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对化合物进行分离,通过理化和波谱分析方法鉴定其结构。结果从红车轴草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十八烷醇(Ⅰ)、5-羟基-7,4′-二甲氧基异黄酮(Ⅱ)、鹰嘴豆芽素A(Ⅲ)、樱黄素(Ⅳ)、芒柄花素(Ⅴ)、染料木素(Ⅵ)、芒柄花苷(Ⅶ)和大豆苷元(Ⅷ)。结论化合物Ⅰ和Ⅱ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11.
海金沙草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目的:对海金沙草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色谱技术进行分离,通过NMR等波谱方法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8个化合物,分别为:田蓟苷(tilianin)(Ⅰ),山柰酚-7-O-α-L-吡喃鼠李糖苷(kaempferol-7-O-α-L-rhamnopyranoside)(Ⅱ),山柰酚(kaempferol)(Ⅲ),对香豆酸(p-coumaric acid)(Ⅳ),1-正十六烷酸甘油酯(hexadecanoic acid 2,3-dihydroxy-propyl ester)(Ⅴ),胡萝卜苷(daucosterol)(Ⅵ),β-谷甾醇(-βsitosterol)(Ⅶ),正三十一烷醇(1-hentriacontanol)(Ⅷ)。结论:除化合物Ⅲ,Ⅳ外,其余均为首次从海金沙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Ⅰ,Ⅱ,Ⅴ为首次从海金沙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罗布麻花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3,自引:5,他引:23  
陈龙  杜力军  丁怡  邢东明  王伟 《中国中药杂志》2005,30(17):1340-1342
目的:研究罗布麻花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及ODS柱色谱分离,用波谱学方法确定结构。结果:从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萃取部分分得7个化合物,其结构鉴定为山柰酚(Ⅰ),槲皮素(Ⅱ),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Ⅲ),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Ⅳ),香草酸(Ⅴ),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基(2→1)-O-β-D-葡萄吡喃糖苷(Ⅵ),胡萝卜苷(Ⅶ)。结论:化合物Ⅰ,Ⅴ,Ⅵ,Ⅶ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鞭打绣球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鞭打绣球的化学成分。方法 :应用硅胶、SephadexLH - 2 0柱 ,制备液相进行分离、纯化 ,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分离得到 8个化合物 :鞭打绣球苷C(hemiphrosideC ,Ⅰ ) ,plan tainosideE(Ⅱ ) ,鞭打绣球苷A(hemiphrosideA ,Ⅲ ) ,acetoside(Ⅳ ) ,globularin(Ⅴ ) ,10 (Z) cinnamoyl catapol(Ⅵ ) ,iso scrophularioside(Ⅶ ) ,肉桂酸 (cinnamicacid ,Ⅷ )。结论 :化合物Ⅰ为新的苯乙醇苷 ,化合物Ⅱ ,Ⅳ为首次从鞭打绣球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狭叶米口袋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魏友霞  陈立  王军宪 《中药材》2007,30(8):954-956
目的:研究狭叶米口袋Gueldenstaedtia stenophylla Bge.的化学成分。方法:用乙醇提取。硅胶柱色谱技术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了6个化合物,其中5个已鉴定,分别为正十六烷酸(n-Hexadecanioc acid,I),β-谷甾醇(β-Sitosterol,Ⅱ),胡萝卜苷(Daucosterol,III),芹菜素(Apigenin,Ⅳ),D.果糖(D.Fructose,V1)。化合物V为甲基取代的黄烷二醇糖苷类,结构尚在鉴定。结论:5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狭叶米口袋植物中提取,其中化合物I和Ⅲ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获得。  相似文献   

15.
显齿蛇葡萄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王岩  周莉玲  李锐  王婴 《中药材》2002,25(4):254-256
目的:研究显齿蛇葡萄的化学成分。方法:用色谱法和光谱分析法分离和鉴定其化学成分。结果:分离并鉴定了7个化合物,分别为蛇葡萄素(Ⅰ),杨梅素(Ⅱ);杨梅甙(Ⅲ),没食子酸(Ⅳ),β-谷甾醇(Ⅴ),豆甾醇(Ⅵ),二氢槲皮素(Ⅶ)。结论:化合物Ⅳ、Ⅴ、Ⅵ、Ⅶ现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化合物Ⅶ为首次从蛇葡萄属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6.
掌叶覆盆子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目的对蔷薇科悬钩子属植物掌叶覆盆子Rubus chingii的果实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通过反复硅胶柱色谱、SephadexLH20和重结晶的方法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分离得到11个已知化合物,分别为齐墩果酸(Ⅰ),乌苏酸(Ⅱ),2α羟基齐墩果酸(Ⅲ),2α羟基乌苏酸(Ⅳ),arjunicacid(Ⅴ),hexacosylpcoumarate(Ⅵ),4′,5,7三羟基黄酮醇3OβD(6″对羟基桂皮酰基)葡萄糖苷(tiliroside)(Ⅶ),硬脂酸(Ⅷ),三十二烷酸(Ⅸ),β谷甾醇(Ⅹ),胡萝卜苷(Ⅺ)。结论除了化合物Ⅶ和Ⅹ,其他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灯心草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单承莺  叶永浩  姜洪芳  张玖 《中药材》2008,31(3):374-376
目的对灯心草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运用柱层析和波谱技术分离鉴定其化学成分.结果共分离鉴定了8个化合物,分别为木犀草素、圣草酚、2',5',5,7-四羟基黄酮、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对羟基苯甲酸甲酯、香草酸、棕榈酸、正十四烷.结论除木犀草素和木犀草苷外,其余六个化合物均系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山慈菇Cremastra appendiculata化学成分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6  
目的:研究人工种植山慈菇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法分离纯化,薄层色谱比较及波谱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山慈菇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萃取部分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鉴定为异赫尔西酚(isohircinol,Ⅰ),4甲氧基菲-2,7-二醇(flavanthrinin,Ⅱ),对羟基苯乙醇(phydroxyphenylethylalcohol,Ⅲ),3,4-二羟基苯乙醇(3,4-dihydroxyphenylethylalcohol,Ⅳ),胡萝卜苷(daucosterol,Ⅴ),β-谷甾醇(β-sitosterol,Ⅵ)。结论:化合物Ⅱ~Ⅵ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Ⅰ为首次从天然资源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